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袁枚论诗标举"性灵",注重抒写个性情感,强调独创,反对传统教条,他的诗话著作《随园诗话》以"性灵"为论诗内核,对诗分唐宋、王士禛的"神韵"说、沈德潜的"格调"说、翁方纲的"肌理"说等清代主潮诗学均进行了批评,主张诗歌抒写"性灵",诗歌形式应不拘一格,"兼综条贯",为"诗写性情"服务。袁枚的这些诗学思想为中国古典诗歌创作走出唐宋诗窠臼、走出复古摹拟做出了努力,也为中国古典诗歌向近代转型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2.
严羽的“言意关系”观不仅体现了严羽本人自觉的诗歌文体意识,更体现了其诗话理论系统的整体性。诗歌创作的本色当行,别材别趣.落实到语言上,就是要求“言有尽而意无穷”.有“一唱三叹之音”。而也只有这种“不涉理路.不落言筌”的诗歌语言,才是真正的本色当行,才是符合论者审美理想的含蓄蕴藉之诗。  相似文献   

3.
从单本诗话研究,到诗话学的建构,中国诗话的研究已初具规模。但其中某些问题仍存有争议,如诗话释名、诗话特性、诗话溯源等,亟需厘清。由诗话创作过程界定"诗话"涵义应为众人谈诗、论诗之语;由诗话产生背景确立自由、随意为诗话的源生特质;由诗话溯源说的争议辩证中国诗话史应以《六一诗话》为界线,划分为先宋诗话与宋后诗话两个阶段。  相似文献   

4.
严羽《沧浪诗话》是宋代众多诗话中最具有系统性的诗话之作,也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著名的文学批评之作。《沧浪诗话》以禅喻诗,历来颇引人注目,现就其中的"妙悟"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梁启超的《饮冰室诗话》作为“诗界革命”的理论总结,在中国古典诗歌解体和现代新诗产生的近代化过程中有着重要地位和独特价值。《饮冰室诗话》提出的“以旧风格含新意境”思想是由《夏威夷游记》倡导的新意境、新语句、古风格兼长的“三长说”主张发展而来,对“诗界革命”的后期创作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学界对其重要意义尚未充分认识,文章联系“诗界革命”的历史进程,对“新意境”和“旧风格”的内涵以及二者的辩证关系进行了具体探析,以揭示这一重要诗学思想的独特价值。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诗话研究之特定视角切入,充分论述了诗话之学的崛起对开创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研究新局面所具有的理论价值和深刻意义,第一次提出“东方诗话圈”这个崭新的学术概念,认为在世界的东方早已形成了一个以中国诗话为中心,跨越时空领域的巨大的诗话圈,从而高扬起“东方诗话学”这面新的学科旗帜。  相似文献   

7.
本文根据历代文学家关于“诗话”一词的解释,提出要从内容与形式两个方面对“诗话”加以释义,并在对其渊源的探析方面上溯到三代之时。经过分析认为:钟嵘的《诗品》当为中国第一部诗话。  相似文献   

8.
严羽《沧浪诗话》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以禅喻诗”。在《沧浪诗话》中有很多佛教词语,对《沧浪诗话》中佛教词语进行诠释有助于更好的理解“以禅喻诗”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朱俐俐 《文教资料》2014,(30):21-23
“妙悟”是严羽《沧浪诗话·诗辨》中最重要的审美范畴。其本身在诗歌理论概念上的溯流,和它作为一项审美范畴与禅宗概念的关系为人津津乐道,且褒贬不一。严羽为获得妙悟指明要遵守门径、研习作品、并进行“悟”等路径,也提出了妙悟的审美标准等。本文拟就严羽《沧浪诗话·诗辨》中的“妙悟”范畴作一简要述评。  相似文献   

10.
<岁寒堂诗话>是诗话体例成熟的标志,它对许多传统诗学问题在继承的基础上进行了发展与创新,体系性地表达了作者的诗歌美学思想.其"中的"一说更是对诗歌语言、外在审美特征、内在审美指向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在一定程度上扩展了诗歌语言表达范围以及诗歌审美领域.  相似文献   

11.
在总结话本小说、通俗小说编创方式研究的基础上,探讨本事诗、诗话与话本小说文本编写的关系。主要是通过将本事诗、诗话与早期话本小说之间的“诗”与“事”的内在结构、内在要素进行对照,说明早期话本小说文本是在改造、加工、运用本事诗与诗话中的某些文体要素而成熟起来的。最后探讨了出现这种联系的原因及其条件。  相似文献   

12.
严羽的《沧浪诗话》中"识"和"妙悟"是两个非常重要的概念,本文就这两个概念的内涵,以及两者的关系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3.
《人间词话》在论述诗境、妙悟、诗法三方面与《姜斋诗话》极为相似:在诗境论上,《诗话》以为有境之诗写景不似“五里雾”,诗中“情不虚情”,诗歌重在“一意”;《词话》认为写景妙在“不隔”,词人不失“赤子之心”,词以“境界”为最上。在妙悟论上,《诗话》称道诗中“神理”,读诗贵在“自得”;《词话》赞赏诗人“神悟”,读诗当重气象。在诗法论上,《诗话》指出作诗未尝“无法”,但不得拘守“一成之法”,舍筏登岸,方为“现量”;《词话》讲究“章法”,据弃浅陋之法,主张于意境上用力,止于“无迹可求”。可见观堂词论深受船山诗论影响。  相似文献   

14.
诗话是一种特殊形式的诗论体例,它以独特的民族个性自立于美学理论之林。自诗话诞生以后,经过长期的历史发展,不断向理论化、系统化、专门化方向发展。追根溯源,宋诗话的开创之功不容忽视,而宋诗话中优秀之作,更是为我国古典诗歌理论的完善作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5.
史梦兰《止园诗话》秉承清代地域诗话写作传统,"或以诗存人,或以人存诗",以纪人兼论诗体例,谈遗闻、明交游;彰懿行、导风雅;述选诗、萃诗章;赏佳句、评诗风。于漫录赏评之中,礼致前贤之意、拳拳桑梓之情昭然可见。同时,对于彰显一方艺文,弥补志乘缺如,标领北地诗话都起到难以替代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唐宋诗之争"在我国文学批评史上是一个历时久远的热点问题。本文主要从"尊唐绌宋"、为宋诗张目、以及"学唐"、"学宋"之争三个方面探讨了日本诗话关于这个问题的议论和思考,并就此问题,对中日两国诗话加以比较,发现日本诗话在吸收中国诗学观和中国文化的同时,也力图表现出日本本土化的特色。  相似文献   

17.
“情景交融”是一种作文境界,也是一种写作方法,一般分为“由景入情”与“由情入景”两种。王夫之说:“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离。神于诗者,妙合无垠;巧者则有景中情,情中景。”(《姜斋诗话》)这种“情景合一”的说法,与王国维“一切景语皆情语”的论点相一致,  相似文献   

18.
陈衍的《石遗室诗话》论“同光体”,从诗歌发展史的视角观照宋诗,提倡“学人之诗与诗人之诗合”,研究诗歌的个性化、“至”的境界等诸多理论问题,对思考中国近代诗歌及诗歌理论具有重要启示和借鉴意义。然而,“同光体”诗派在晚清“众多的诗派诗人中,影响最大,也最为人们所诟病”,究其原因,主要是政治因素使然,因此,对《石遗室诗话》中的同光体诗论进行一番去蔽还真的探讨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9.
诗话与骈文批评的重要形式"四六话"有着密切联系。欧阳修《诗话》启蒙了王銍《四六话》的创作,并对"四六话"体例产生了直接影响,在博杂的内容、以句子为讨论中心的叙写方式、多讨论典源出处等方面均有体现。  相似文献   

20.
南宋诗话是中国古代学理论的宝库。南宋诗话具有创作的针对性、理论的探索性和体例的系统性特征。它阐述了许多重要的诗歌理论,本对这些诗歌理论进行了概括和评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