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为探索台湾民俗体育现状与问题,对台湾庙会中的民俗体育表演进行考察,结合历史分析、文献查阅和现场访谈进行研究。发现:台湾庙会中有大量身体表演的内容,这和农业社会中的环境压力有关,民俗体育表演有联络感情、维持稳定、放松身心、强健体魄、伦理教育等多项功能。在社会转型过程中,台湾庙会中的民俗体育陷入传统性丧失、后继无人和外力过多干涉等困境,虽然地方政府和业界做出许多努力,但仍面临许多问题,只有不断改革创新才能使民俗体育重获新生。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利用台湾体育统计资料,对台湾地区国际体育组织任职情况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台湾国际体育组织任职席位数量在120个左右;台湾国际体育组织任职中球类项目占到40%,并且以非奥运项目为主,台湾在棒球国际体育组织中任职人数最多;台湾世界级体育组织任职比例为30%,女性任职比例为15%,女性在世界级体育组织中任职比例仅为5%。大陆应当与台湾地区在非奥项目上展开交流与合作,同时大陆应当积极吸引社会各界人士参与国际体育组织任职推动体育发展。  相似文献   

3.
阵头在台湾民众的日常生活中具有重要地位;作为一项传统体育,民俗阵头受到现代西方体育冲击;台湾民俗体育发展应坚持人的主体地位,注意挖掘民俗体育的文化内涵,有效利用现代传媒,注重自身的变革与创新。台湾民俗体育的成功转型提示:创新是民俗传统体育发展进步的动力;民俗传统体育发展需要政府、社会、学校和民间传承人通力协作,共同努力;民俗传统体育更应注重自身理论体系的构建以适应时代需求。  相似文献   

4.
台湾民俗体育现状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台湾民俗体育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发展过程,并在一个较长的历史时期内得到较好的传承与发展。但近几十年来,台湾民俗体育因台湾社会结构急速的变迁、生活繁忙、人力缺失及人力资源费用昂贵,民众无充足精力再去参加民俗体育活动,台湾民俗体育的传承与发展出现瓶颈。台湾民俗体育与祖国大陆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两岸人民有着极其相似的身体运动文化习惯,缘于这种渊源,应大力促进两岸体育交流,尤其是民俗体育方面的交流与合作,来激发两岸同胞的民族传统文化认同感,为促进祖国的和平统一大业做出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5.
杜赛楠  马应才 《新体育》2023,(8):99-102
本文运用文献计量法和超星发现系统的可视化分析功能,从研究对象文献的期刊发文量、关键词、基金支持情况和作者机构分布情况对海南民俗体育的研究现状进行分析并得出结论,以此为基础提出海南民俗体育的传承路径:发挥政府对海南民俗体育的主导作用;深入海南民俗体育文化的内涵研究;加强海南民俗体育跨界合作;努力提升研究者自身水平;立足海南岛实际,与非遗项目有效对接。  相似文献   

6.
体育民俗学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柯玲  邵荣 《体育与科学》2006,27(3):25-28
体育民俗学是民俗学和体育学科交叉研究的新尝试,它的建立具有重要的学科意义和现实意义。体育民俗学将以体育与民俗相互交融的关系和民俗体育史实为客观依据,以民俗学为基础理论,以民俗体育为主要研究对象,挖掘体育的民俗精神,丰富体育和民俗学的学科内涵。  相似文献   

7.
以开展社会实践为契机,以民俗体育项目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发放调查问卷、走访、搜集民俗体育项目等方法来研究民俗体育对全民健身的推动作用,并通过调查问卷分析当地群众对民俗体育的了解程度及参与状况,以及民俗体育目前所处的状况,搜集现已流传的民俗体育项目,编辑成册,供当地人民群众参考。  相似文献   

8.
闽台民俗体育文化的渊源及其在两岸关系中的作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历史学、文献学、文化人类学、民俗学和社会学方法,考察民俗体育的文化景观,探究闽台民俗体育的渊源,从学理上阐述台湾所谓的“本土体育”,其基础是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呈现出闽南地域特色,是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发展闽南民俗体育文化,对促进民族认同,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9.
采用文献资料法等对民俗体育基本特征进行研究。结论:民俗体育的稳定性和变异性已成为民俗体育文化保存和发展的内在动力;阶层性和对象性的特征在很大程度上左右着民俗体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我国民俗体育的流变——以龙舟竞渡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娟 《体育科学》2008,28(4):84-96
以民俗体育在日常生活世界中的流变及传承发展为研究内容,选取龙舟竞渡作为调查对象,探析生活世界中民俗体育产生发展的路径和形式,揭示民俗体育在不同历史阶段的发展图式及特征.研究认为,以龙舟竞渡为代表的民俗体育在现实生活世界中仍然具备存在发展的社会心理基础;但是,社会认同和现实参与之间并不存在必然的正相关;民俗体育的现代转型离不开相应的现代性生成机制.民俗体育的现实发展路径主要包括与现代体育的合流、走竞赛表演的社会化道路和散落于民间的自在自发方式;而传承主体的多元化、传承行为的理性化、传承心理的更新和传承体系的制度化是民俗体育自我发展机制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1.
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比较法及社会学、文化地理学和民俗学的相关理论,剖析了两岸学者对"民俗"、"民俗体育"的定义与范畴的意识形态根源,以及闽台民俗体育渊源关系,并探讨了闽台民俗体育的保护与发展策略及其在促进祖国统一大业中的作用。结果表明:闽台两地在各自体现出的民俗体育,表现同样的体育生活方式、体育习俗,具有同样的身体活动形式、运动设施、器材等物质体系,而且具有相同的内在价值观念、意识形态、行为规范等非物质体系,是同一种体育文化的特征。保护和发展闽台民俗体育,是祖国认同的重要文化元素之一。  相似文献   

12.
采用文献资料法、田野调查法、实证法以及民俗学、社会心理学和文化学的相关理论,全面、系统、深入地考察闽台民俗体育项目——"中元抢孤"的产生、发展、演变以及对民众、社会的渗透和影响,促进具有地域性、亲缘性的闽台民俗体育重焕光彩。研究认为:闽台民俗体育与原始宗教、信仰有密切的关系;民俗体育是剖析现代体育起源和发展各阶段诸形态的活化石,是挖掘和创造新的体育项目和形式的源泉;"中元抢孤"折射出闽台密切的亲缘性和史缘性;"中元抢孤"要进行改造、规范、合理继承才能得以延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运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比较法及历史学、社会学、人类学和民俗学的相关理论,剖析了闽台民俗体育与民间信仰的关系。研究认为:闽台民间信仰对闽台民俗体育的形成和发展扮演着相当重要的角色;民间信仰与体育之间产生了相互渗透的现象,在民间信仰活动中,包含着许多民俗体育的内容,而民俗体育活动内容又渗透着民间信仰的色彩以及民间信仰观念;它们间的关系是我们正确认识闽台文化亲缘性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4.
畲族民间体育舞蹈是我国畲族民间传统体育中主要内容之一。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考察法、综合分析等方法,就畲族民间舞蹈与传统体育的关系以及两者关系密切的原因等问题进行了论述,其目的是为了更好地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体育。  相似文献   

15.
民俗体育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探索民俗体育的挖掘整理思路,为传承和发扬优秀的民俗体育遗产是体育工作者的重要责任。通过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对民俗体育的挖掘与整理工作提出思路和构想,从理论上奠定研究基础,为今后的实际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相似文献   

16.
论明清徽商与古徽州民俗体育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文献资料、实地考察、归纳等方法,从社会文化的角度对徽州民俗体育历史演变及与徽商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徽商的崛起有力地推动了徽州民俗体育的繁荣与发展。独特的地理环境和历史的变迁是皖南民俗体育繁荣的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以山西省翼城县元宵节社火表演的开展现状为研究对象,采用田野调查法、专家访谈法等科研方法,对近年来翼城县元宵节社火表演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与研究,并提出一些相应的对策,以促进元宵节社火表演更好的开展,更好地传承和发展我国节庆日的传统体育。  相似文献   

18.
采用文献法、田野考察法、访谈法等,并利用历史学、政治学的相关理论,对中华体育文化在近、现代台湾传承进行研究。结果认为:中华体育文化在台湾近、现代历经日据时期、台湾光复时期、国民党早期执政期、民进党执政期和国民党重新执政期。社会的后续发展等方面不甚相同,呈现出相异的特殊意识形态。这些差异的存在,并不能改变中华体育文化与台湾民俗体育是一体和多元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