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小学班级中的"非正式群体"并不应被视为班集体中的少数情况和负面因素,实际上它在班级中大量存在,并且是班级中的主要组成部分,完全不属于任何"非正式群体"的学生非常少.同时,"非正式群体"有利于学生的社会化和班级的构成优化.对待"非正式群体"不应简单消灭、瓦解,而应科学地引导、协调.  相似文献   

2.
非正式群体又称友伴群体,是由情投意合者自发形成的小团体。学生集体中一般都存在若干个非正式群体。班级是学校教育和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同时又是学校生活中的“儿童社会”,它的成员是身心处于发展阶段的青少年学生,由于相同的兴趣爱好、价值观念以及交往和活动的心理需要,非正式群体在班级中是普遍存在的,它们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班集体的状况,对学生的身心发展起着不可忽视的重大作用。因此,怎样正确地认识和对待班级中的非正式群体就成了班主任工作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3.
班级是学生群体的组合,班级群体可分为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班委、团支部、班小组、团小组是班级的正式群体。一般来讲它具有正导向功能,对班集体建设起着积极作用。非正式群体是指那些自发的,以个人兴趣、爱好、友谊或共同利益为基础结成的群体,俗称小团体。笔者对全校20多个班级、近千名职中生作了调查,据不完全统计90%以上的职中生参与各种类型的非正式群体。非  相似文献   

4.
非正式群体是没有经过学校有关部门批准,学生由于某种原因自动组合起来共同进行活动的小群体。这种群体同班集体共同决定着班级的风气,影响着班级目标的实现。因此,班主任在致力于建设班集体的大目标的同时,必须时刻关注非正式群体的产生与变化,对之进行及时的教育和引导,使之溶入到班集体中,纳入教育管理的轨道。  相似文献   

5.
非正式群体是没有经过学校有关部门批准,学生由于某种原因自动组合起来共同进行活动的小群体。这种群体同班集体共同决定着班级的风气,影响着班级目标的实现。因此,班主任在致力于建设班集体的大目标的同时,必须时刻关注非正式群体的产生与变化,对之进行及时的教育和引导,使之溶入到班集体中,纳入教育管理的轨道。  相似文献   

6.
本文试图通过对大学新生非正式群体的含义、形成原因,大学新生非正式群体在班集体建设中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在大学新生班集体建设中通过采取"导"、"控"措施减少和削弱大学新生非正式群体对班级建设的消极影响,促进新生迅速适应环境,形成良好的班集体。  相似文献   

7.
如何做好中学班级内非式群体的工作是班集体建设中的重要课题之一。本文从心理角度、社会背景以及青少年学生的年龄特点等方面,对中学班级内非正式群体形成的必然性进行了探讨。同时,对班级内非正式群体的形成原因以及群体在性质上的区别进行了分析,并据此提出了一系列对良好班级内非正式群体的利用,对不良的班级内非正式群体进行改造的方法措施,对教育实践,具有一定的指导、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中职非正式群体作为中职学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职学生身心健康和班集体建设具有不容忽视的作用.为提高班级管理效率和质量,提出中职班主任对班级非正式群体的管理策略,包括:实行参与管理和民主管理,采取合理的班级激励措施;开展形式多样的班级活动,加强与正式群体的联系,增强班级凝聚力;加强权威人物的教育力度和引导,带动非正式群体...  相似文献   

9.
对班级中非正式群体的管理和疏导吕绍采班级是学校领导下的学生集体的基层组织,是正式群体,这是学生经常共同学习、生活的地方。作为一个班级的组织者和管理者,班主任往往要花很大精力来作班集体的培育工作。在诸多工作中,对班级非正式群体的管理亦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内...  相似文献   

10.
王淮娟 《学子》2012,(11):27-28
从社会心理学视角来看,班集体是一个由几十个学生组成的社会心理共同体。班级成员虽然不能相互选择,彼此原本也不一定相互认识,但加入同一班级后,在班级的共同活动和交往中逐渐形成了一种直接的人际关系,这种关系不仅是一种工作关系,更是一种情感的、认知的、道德的关系;班级内会产生各种群体舆论、非正式群体和非正式规范,产生各种冲突、...  相似文献   

11.
胡麟祥 《中国德育》2007,2(3):71-73
什么是班集体?有人把组织有序的教学班看做班集体,有人认为,“班集体是一个有凝聚力和积极向上的班级学生群体”;其实,组织有序的班级仅仅提供了班集体发展的基础,班集体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班级群体,班集体是班级群体发展到一定水平的结果。班集体是在学校教学班基础上,在教师教育指导和集体主义价值引导下,在共同活动中形成了文化心理共同体的学生主体。如果要对班集体的本质涵义作进一步理解,还需要从三个层面去认识班集体。  相似文献   

12.
班级是组成学校的细胞,建设好班集体是搞好学校这个大群体工作的基础。统观一些学校班集体建设情况,根据群体的多变因素及其凝聚程度,有这么几种类型:①散沙型。表现为班级成员懒散,不关心集体,班级工作无凝聚力。②集团型。表现为小团体主义严重,班主任工作方法呆板,很难形成统一的意见。③浮动型。班级工作时好时坏。班主任工作方法不当,事必躬亲,往往成为学生“警察”。④集体型。这是最好的类型。表现为班主任工作方法得当,班干部工作得力,具备优良、稳定的班风,实体成员有较强的集体荣誉感,非正式群体不影响班集体活动,…  相似文献   

13.
在班集体中有两大群体 :一类是正式群体 ,它是指各种小组 ,如值日小组、学习小组、兴趣小组等 ,它们是有领导的正式组织 ,这种正式的小群体是班集体的组织基础 ;另一类是非正式群体 ,它指那些自发的、以个人感情、友谊、爱好或共同利益为基础结成的小群体。一个班级中 ,非正式群体的团体数量往往不少。通过一番调查 ,在我校的班集体中 ,每班均有 4— 6个这样的小团体 ,成员数量不等 ,少的 2、3人 ,多的 8、9人 ,成员中男女均有。学生中非正式群体的存在 ,对学生的思想行为产生着不可低估的影响 ,对学生思想政治、道德品质教育带来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14.
小学初级阶段:由于学生刚接触校园班集体生活,在班级中一些好动的学生会形成以武力欺压他人的非正式群体。小学中级阶段:由于学生在校已有两三年的群体接触,除一、二年级形成的武力欺压群体外,在班级中还会出现互相攀比以家庭经济条件区分的非  相似文献   

15.
陈文昕 《亚太教育》2021,(1):180-181
高中生非正式群体是相对于学校管理制度下的正式群体(如学生会、班委会、团支部)而言的,是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由于拥有共同的爱好、观点、目标等而自发形成的。非正式群体既是教育的对象,也是班级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影响班集体建设的重要因素之一。针对高中生非正式群体的引导应采取如下策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净化社会环境;建立家校合作机制;正确引导非正式群体;教育者加强学习,提高引导水平。  相似文献   

16.
一、问题的提出班级成员中存在着非正式群体,非正式群体是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自然形成的一种无形组织,其中间存在着“自然领袖”。“自然领袖”是指非正式群体中最有威信,最有号召力,在一定程度上能左右成员行为的人。班级既是一个正式群体,当然有其“行政领袖”,即通过合法手续(选举、任命等)而担任一定职务的班委成员。  相似文献   

17.
“反班级型非正式群体”的探索●江苏省溧水县洪蓝中学诸定国一、概念的界定班级中往往存在着非正式群体。所谓非正式群体,也称自然群体,是相对于班委会、团小组等一类正式群体而言的,是无正式规定下学生自发自然而形成的群体。这种群体的成员间带有明显的情绪色彩,完...  相似文献   

18.
怎样认识和对待班级中的非正式群体四川省峨眉山市教师进修学校洪友伦非正式群体又称友伴群体,是由情投意合者自发形成的小团体。学生集体中一般都存在若干个非正式群体。班级是学校教育和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同时又是学校生活中的“儿童社会”,它的成员是身心处于发展...  相似文献   

19.
班集体“精神家园”建设,以创建优秀班集体为载体,强调“精神关怀”,通过丰富学生精神文化,开发学生潜能,发展学生个性.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班级文化作为学校文化的组成部分.班级文化直接影响着班级群体成员的活动方式、精神面貌与道德素养,是构建班集体“精神家园”的重要条件和核心元素。  相似文献   

20.
一、班集体中非正式群体组织的形成及其特点 班级是学校的基层正式组织,在管理学理论中,非正式组织与正式组织总是相伴而生、相对而言的.反映在学生的学校生活中,学生之间会发生各种各样的联系,这些联系会加深他们之间的相互了解,从而形成某种共识,建立起一定程度的感情,逐渐地发展成为一种相对稳定的非正式群体,这些群体有以下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