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5 毫秒
1.
艾丽斯.沃克是美国当代文坛上独具特色的黑人女作家,她的代表作《紫颜色》从一位黑人女性的视角出发,对黑人女性的生存状况进行了深刻的批判性反思,沃克的女性生存理论追求女性的自由解放,具有不容忽视的当代价值。这里通过分析女主人公茜丽的成长经历探寻其女性意识的建构。  相似文献   

2.
曹弋 《商洛学院学报》2007,21(3):15-17,52
贾平凹笔下的女性无论身处哪个时代,但以爱情为核心的价值观却表现出惊人的相似:对自身生存状况有着深刻的体认,明晰自己的愿望和追求,敢爱、敢狠、敢于不惜代价为爱赴汤蹈火是她们的普遍特征。  相似文献   

3.
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知识女性追求自由,实现自我价值与传统观念格格不入的冲突成为当下社会热点.随着<婚姻保卫战>的热播,这一经典的话题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讨论,该剧对传统的女强人形象进行了时代新演绎,对现代社会女性生存状态与面临困境的展现,从侧面反映社会对女性群体认知上的价值立场和文化观念,这种无意识的心理通过剧本的创作体现出来.  相似文献   

4.
生存观念,对一个民族的生存和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荷马史诗作为古希腊的元典文化,它所体现出的生存观念主要表现为:人神共处的世界,多神的宗教信仰;人神有区别,定数不可逃的命运观;追求公正的社会价值取向;追求卓越的个人价值取向和敢于冒险勇于进取的行为方式.  相似文献   

5.
在崇尚阳刚之美的战争题材的作品中,传统女性形象的缺席给战争文学带来了一定程度的遗憾。孙犁塑造了一系列几近完美的既有新的历史时期的时代风尚,更有着传统文化内涵的女性形象,不仅寄寓了孙犁的审美追求和童年记忆,更寄托着他对女性生存状况的关注以及对女性的特殊情感。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社会政策通过发挥社会控制手段的作用建构了生育观念.同时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生育观念不断地进行转变.本文拟探讨生育观念与社会政策的互动关系,为维护人口安全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现实依据.  相似文献   

7.
犹裔美籍作家文学作品中对各类女性形象的描写和塑造包含着从性别、种族及历史的变迁等角度探讨女性生存境况的大量内容,其中内容丰富的女性生存意识,表达了历经民族苦难与性别压迫的犹太女性面对移民生活生存状况的融入、抗争和追求,也体现了更有生活自觉和觉醒意识的犹裔美籍作家群体对于犹太女性现实生活的设计。因而,不论是就文学成就还是思想成就而言,这些生存意识的表达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时至今日,女权运动仍在蓬勃发展。在日本文学界,女作家们在所追求的身体自由和精神自由的道路上继续前行,她们通过否定"生育的性"、抹杀父亲的存在、追求女性的性本能、最后回归"生育的性"的复权等方式,修正女性"生儿育女"的肉体记忆。通过对家族制的拷问来解构现代家庭的意义。女性文学强烈的自我意识、独立人格的追求、由女人到人的意识转变等均是意图摆脱"贤妻良母"家族制束缚的体现,谋求女性精神上的彻底解放,以此重塑女性的精神记忆。  相似文献   

9.
郧阳师专在校女大学生女性观调查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郧阳师专2003年在校生中女生占53.5%。课题组于2003年3月对我校女大学生进行了一项有关女性观的问卷调查.旨在了解我校女大学生的性别观念状况,掌握第一手详实数据.为进一步深入探讨提高女大学生的主体意识、增强可持续性发展意识和能力的策略和方法打下基础。调查结果显示.我校女大学生的女性观总体状况良好,具有较为先进的法律意识、自主意识和就业观念,但是在参政意识、女性角色定位、家庭婚姻、两性观念、生育健康观念等方面相对保守、滞后。  相似文献   

10.
刘婕 《文教资料》2008,(26):19-21
女性文学在当代文学上具有重要地位.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我国当代女性文学初燃星星之火,到如今已成燎原之势.其中的孕育主题自出现以来就被人们所关注.女性的生育是痛苦的,但在这痛苦的背后又隐隐透露出一线希望,正是这希望鼓励着她们继续走下去.  相似文献   

11.
意境是中国传统美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在音乐美学中研究和探讨意境美的重要作用和独特含义,是探讨中国音乐艺术本土化、民族化、国际化的一个重要研究范畴。这里着力论述了艺术意境与音乐美学意境的异同、音乐审美中意境美的特征,提出意境美是音乐审美的最高追求。  相似文献   

12.
意境是中国艺术境界的最高范畴,并成为中国艺术家进行艺术创作的终极追求.研究意境思想观照下的课程设计及实施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意境思想运用于课程设计要求课程设计者采取"布白"艺术,并遵循一定的设计原则.在课程实施的意境创设过程中,课程使用者应采取必要的策略.  相似文献   

13.
意境是中国古典艺术独创的一个范畴。它是中国抒情艺术高度发展的产物。它体现了华夏民族独特的生存状态与审美追求。从文艺心理学的角度对其进行剖析,必将揭示中国艺术独特的感知方式与审美追求。同时,也将加深我们对中国艺术内在精髓的体悟。  相似文献   

14.
中国绘画美学经历了从尚形到传神,再到形与神的统一,从而达到其最高层次意境阶段。在这个发展过程中,无不渗透着画家对于自由生命的不断追求,从最初的感性生命的满足,到对精神生命的自觉追求,再到感性生命与精神生命的统一,从而达到自由生命的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15.
意境涵盖中国艺术所有领域,成为中国艺术的终极追求。意境也是现代平面设计所追求的至境。现代平面设计意境的构成由作品的思想蕴含、设计师的艺术技巧、受众的理解与再创造三方面构成,其意境的创造有寓虚境于实境的方法和化情思为景图的方法,要体现出时代精神、民族精神、创新精神和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16.
意境是中国艺术境界的最高范畴并成为中国艺术家进行艺术创作的终极追求。教学意境是一种客观存在的教学现象,并且是许多优秀教师着力追求的艺术天地。研究教学意境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教学意境的审美特征表现为整体美、情感美、动态美。教师创造教学意境需具有“虚静”的心境,视“对话”为理念支柱,以“模糊”为重要技巧。  相似文献   

17.
两代农民工的成长历程很好地演绎了中国农民工的婚育观,他们在现代与传统的共生与冲突中实现着恋爱观、择偶观、婚配模式、生育观、家庭模式、离婚观的变迁。新生代农民工深受恋爱的"沉没成本"太高、婚姻的成本叠加压力过大、大龄农民工阶层凸显、婚姻危机纷生等婚育困境的困扰。解决新生代农民工的婚育问题,须大力发展地方经济,提升农民工综合素质,加强人文关怀,突破制度障碍。  相似文献   

18.
张欧 《煤炭高等教育》2009,27(2):115-117
吴冠中是中国当代著名画家,在半个多世纪的艺术实践中,他一直在探索融会中西,追求油画的民族化和国画的现代化。他的作品既具有西方绘画的深厚功力,更具有中国绘画的意境与神韵。他的创作实践既为21世纪的中国画坛提供了卓有成效的探索,也为当下专业划分过于狭窄的美术教育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9.
唐诗中名词性意象并置现象的存在,是缘于古汉语超越分析性语法的特点,同时也取决于唐代诗人追求静态意境的伟大创作实践。  相似文献   

20.
意境是中国古典美学的独特范畴,是中国文化史上最中心也最具有世界贡献的一方面。它是后于“意象”概念出现,却渐渐成为艺术的终极追求而超越了“意象”的一个范畴。我国的意境理论的形成与发展经历了一个由先秦——魏晋南北朝——唐宋——明清的漫长的历史演进过程。本文试图梳理其理论形成与发展的脉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