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意象角度切入诗美世界,可以还原诗人文化、心灵的秘密。在意象生成、意象分类、意象建构模式等层面,李瑛诗歌创作呈现出重视意象性、主体意象稳定、抒情模式化等特征,其中意象结构主要以对喻寄托型、中心意象型和群体意象型等三大建构为代表。  相似文献   

2.
《诗经》意象在观念内容上可以划分为原始兴象、比德育象和审美意象。这三种意象既代表了《诗经》意象在观念内容上的历时发展,也构成了《诗经》意象在观念内容方面的共时结构。《诗经》意象在艺术表现上可以划分为描述型、比喻型和象征型三大类。这三类意象鼎足而立,各自具有艺术表现的功能和特色,又密切配合,相辅助相成地建构出一篇篇富于艺术表现的力的诗作。  相似文献   

3.
贾平凹的创作注重意象的建构,表达对人生字宙的体验,追求“悟道”的大境界。他的本中有真善美意象、封闭落后意象、孤独颓废意象和神秘意象等几种类型。他把生活中的碎片连缀起来,构成意象,贯串着行的叙事结构,凝聚意义,营造神秘气氛。贾平凹以其独特的感知方式,构建了自己的艺术世界。  相似文献   

4.
从表现功能角度着眼,屈大均诗歌意象可分为三种类型:比喻型意象、象征型意象和描叙型意象。比喻型意象使用较广,分单喻意象、双喻意象、连喻意象、骈喻意象、较喻意象、否喻意象、博喻意象、共喻意象和典故意象等九类。象征型意象往往借助具象表现某种抽象的感情或思想概念,固定型、定向型与不确定型象征意象是其诗歌运用的三种主要方式。描叙型意象是指直接描写叙述人物、事件与环境等物象形态的意象类型。约分情隐式意象和情显式意象两种,其中又以情显式意象为主。  相似文献   

5.
阮籍复杂的文化心态决定了《咏怀诗》意象的选取、建构,而这些诗歌意象作为诗人主观情意的倾注物,也必然反映出其心灵世界的方方面面。《咏怀诗》中的飞鸟意象和自然意象印形象地反映出了阮籍进退失据、忧生惜时的心态。  相似文献   

6.
诗歌意象建构的认知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意象在诗歌的创作和欣赏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读的欣赏过程实际上是意象意义的建构过程,作为人类基本的认知方式,隐喻和转喻是解读的关键。本从Jakobson的结构主义理论出发,运用认知语言学的隐喻、转喻和空间合成理论,对意象并置产生的实时意义建构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7.
黄诚  张骏 《现代语文》2007,(1):30-31
“精心营构意象,是端木蕻良小说的一个显著特色。”他从自然、社会、文化等广阔的天地采撷具有特色的事物,加以富于智慧火花与艺术灵性的熔铸,在作品的语境中,形成了鲜明生动而意味深长的丰富意象。他所创造的意象,若按来源属性来分,大致可分为:自然意象,如草原、月亮、土地、大江、大山、乌云等;社会文化意象,如护心佛、债券、跳大神、万岁钱等。诸多意象中,有单独的意象,也有复合的意象群。笔者在这里主要谈《鴜鹭湖的忧郁》中的月亮意象。  相似文献   

8.
木棉因其独特的形态以及强烈的地域性,成为了岭南文学创作中的重要意象,相关文学作品形式多样和数量繁多。在众多的岭南文学作品中,木棉所承载的文化内涵主要为革命精神的符号、独立坚韧的象征、独特的地域标识,这使得木棉意象在岭南文化建构、城市形象塑造中具有不可忽视的价值。深入研究、打造木棉意象,有利于避免城市形象趋同、文化内涵匮乏等问题。  相似文献   

9.
在古代维吾尔英雄长诗《鸟古斯可汗传说》中,众多的宗教文化意象参与了长诗文本的建构。本文从“日”、“月”“星辰”“水”、“树”“火”等原始自然宗教意象和“狼”等图腾意象进行文化解读和评析,并探索了“民间”作家借助于民俗事象和宗教典故建构传说的传统审美意境,寄托文本的审美认识、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10.
定光佛信仰是闽台客家主要的民间信仰之一。作为闽西客家民间信仰中的神佛,定光佛是客家先民重构客家意象文化而再造的神佛意象。这一神佛意象的建构经历了三个重要阶段:第一阶段是现实中的定光大师行善布施的阶段;第二阶段是定光大师圆寂,民众敬祀为佛,朝廷屡次敕封,定光佛神佛意象形成阶段;第三阶段是元明清时期定光佛信仰发展为民俗文化,并向台湾传播的阶段。定光佛又是一个意象系统,由圣物圣地、民间传说、寺庙庵堂、民俗事象、自然与人文景观等构成。定光佛文化意象的建构过程也是客家文化的建构过程,它蕴含着客家的历史、信仰、情感和理性,对慰抚心灵、庇护生命、保持客家文化记忆等发挥了重要作用,也维系着海峡两岸客家的情缘与法缘。  相似文献   

11.
本试从意象建构、人物塑造、叙事艺术等方面考察苏童小说创作,对其作品中独特的生命意识作整体把握并探求其表现手法及艺术特征。  相似文献   

12.
鲁迅小说中所塑造的狂人母亲、祥林嫂、单四嫂子、夏四奶奶、华大妈、女娲始母等一系列母亲形象建构了独特的母亲意象群落。此意象不仅涵融了深广的历史化内蕴,又浸透了创作主体深层内心的复杂意识,表现了鲁迅小说创作的几个重要母题。  相似文献   

13.
意象是中国古典诗学的一个重要美学范畴,审美意象是主客观的高度统一。如果说古典诗歌创作就是诗人以独特的主体性编码运用语言符号建构审美意象的活动,那么古典诗歌鉴赏则是读通过对审美意象符号的个性化解码来领悟其审美意蕴的过程。本从符号学的角度分析古典诗歌中审美意象的建构与重建。  相似文献   

14.
翻译的过程是译者审美心理的建构过程。它要求译者从感知、想象、情感、理解等审美心理要素出发,建构审美心理结构,在这建构过程中,始终离不开视觉思维的唯一媒介——视觉意象。从视觉思维的角度出发,研究译者审美心理的视觉意象,旨在准确而生动地表达原作的意义,传达原作风格,再现原作的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15.
意象是诗人感情外化的一种表现形态,是诗歌艺术表现的最活跃的元素和最基本的单位。新时期现代派诗歌,十分重视诗歌意象的选择和营造,把意象作为体悟人生经验,表达心智的象征性载体,扩展了诗歌的哲学内涵和思想深度,建构了独特而丰富的诗歌意象体系。从意象的构成、组合和创新三个方面探讨诗歌的意象艺术,可以更为深入地了解新时期诗歌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针对当前古诗"独立无序"的组篇现象与"重意思轻意象"的不当教学方法,尝试梳理建构研究主题类化的古诗课程资源,实现课程资源集聚型群组,通过"意象切入""意象捕捉""意象营建"的研究路径,让古诗的学习走向"言""意""象"三者的圆融共生,从而提升学生对古诗的审美情趣,在成长中植下中国诗词文化的种子。  相似文献   

17.
作为台湾现代派十大诗人之一的痖弦,以其一部《深渊》而蜚声诗坛。其诗歌意象纷呈,语词风格迥然,语词建构方式也灵活多样。从语言学的角度上看,痖弦在诗歌意象语词的表达、语词建构等方面呈现出不同于他人的的特点。现代化意象的营造是痖弦诗歌的一个亮点,在诗歌意象的组合上呈现出共时状态、历时状态和心理状态等三种组合方式;语词建构方面经历了从早期的以形容词为重心的描摹性语词优势,到中期的以动词为主的动作性语词优势以及后期的以连词为主的连词性语词优势的三个发展阶段。其诗歌的风格与内在的诗意也随之演进,透过表面的语词意象与形式建构,凸显了其悲苦的诗歌精神与成熟的诗歌艺术,展示了与民族审美心性相通的语言魅力。  相似文献   

18.
新时期女性诗歌文本中的躯体意象考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女性诗歌以躯体写作作为话语建构的支点和逻辑起点。躯体作为她们最后的领地,既是对抗大工业社会和陈腐理念双重挤压的手段,又是抵抗男权秩序、成为充分意义上的女人的基点。女性诗歌本中的躯体意象主要有四种:欲望主体型、欲望客体型、主客体交融型和自恋神话型。通过对女性诗歌本中躯体意象的考察,发现她们的私设话语既体现了女性的自我觉醒,同时又规避了人精神的丰富性。  相似文献   

19.
宋词中的陶渊明意象宋词中有三种情况:直接用到陶渊明形象的本事意象、化用陶渊明诗文的话语意象和由陶渊明演生而采的文化意象,又可以分为归隐、饮酒、赏菊等三个主意象群。宋词中陶渊明意象的运用既与宋人对陶渊明的接受有关.也与词体观念的演变有关。词人在用到陶渊明意象时,或单用,或合用,有继承,有改造,丰富了宋词的艺术表现力。  相似文献   

20.
意象图式理论与儿童的认知规律相吻合.本文在意象图式理论指导下尝试从词汇、句子、语篇三个层面探索儿童英语习得规律,努力在儿童英语习得中建构意象图式结构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