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信息化背景下的智慧景区建设是旅游业改革发展的重要课题。面对智慧景区建设的新形势,技术接受理论为智慧景区研究提供了新的重要视角和理论框架。运用这一理论视角,以旅游者和景区运营者两类应用主体为导向,从基础、平台、构架、功能、价值等层面综合认识了智慧景区的内涵体系,系统分析了智慧景区建设的框架与策略,提出智慧景区建设应围绕游客满意和管理优化的目标,把握重点发展方向,改善信息技术运用,构建立体化的应用和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2.
对技术在旅游业中的应用和低碳旅游景区建设涉及的主要服务内容进行综述,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低碳旅游景区建设主要包括核心、辅助和延伸三层面服务内容,分析低碳旅游景区建设其服务内容的技术需求,阐述低碳旅游景区建设服务内容的技术嵌入原则和路径,最后对低碳旅游景区建设服务内容的技术嵌入实现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3.
许庆勇  曹红哲 《内江科技》2009,30(12):101-101,201
旅游信息服务正日益成为旅游业发展的瓶颈之一。在旅游景区,游客在旺季排队买票成为制约景区收入和游客满意度的重要问题,通过开发基于J2EE的B/S结构的旅游景区订票系统可以解决这个问题。本文阐述了旅游景区订票系统的概要设计、应用架构、主要功能和接口。针对系统开发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给出了几个技术解决方案。实践证明,应用旅游景区订票系统可以更方便旅游者的旅游活动,促进旅游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软科学》2014,(12):106-111
游客满意度的测量应从其与形成机理和行为结果变量关系上开展。开放式景区和封闭式景区的游客群体存在差异,二者的游客满意认知也不尽相同。封闭式景区的游客更加重视景区各方面的综合质量,期待获得更加物有所值的旅游体验并更期望景区符合其预期设想。而开放式景区中,游客对景观感知的评判并不亚于封闭式景区,在忠诚度和旅游形象的认知与封闭式景区无显著差异。管理者应尊重并理解两类景区的旅游需求,在产品和供给方面进行差异化和适应性的调整。  相似文献   

5.
刘娟娟 《科教文汇》2014,(14):227-228
自助游客将是旅游市场的主力军,正是因此越来越多的智能解说工具在现代科技手段催化下应运而生。但这些新型和传统式解说媒介在各个景区的运用参差不齐,本文意图通过剖析旅游景区可启用解说媒介,以便于更好地为自助游客提供便捷、行之有效的解说服务。  相似文献   

6.
布倩楠  杨勇  滕茜  许鑫 《资源科学》2015,37(1):184-192
本文以上海市20个3A级及以上旅游景区(点)为研究对象,以游客和上海政府旅游部门在有关网络平台上发布的游记和要闻动态为研究样本,利用计算机平台统计景区(点)在样本中的出现次数,研究其在游客感知和政策重点中的冷热均衡状况及差异,并通过景区(点)在研究样本中的共现次数分析不同景区(点)间的联动效应及在不同类型样本中的差异性。研究结果显示,上海旅游景区(点)在游客感知和政府旅游部门要闻动态中都具有冷热不均衡性,热门景区(点)在不同样本类型中呈现较大差异,而非热门景区(点)则表现出较大的一致性;上海旅游景区(点)在政府旅游部门政策中的联动性与其在游客感知中体现的实际联动效应存在较大的差异,且在热门景区(点)中表现更为明显。进一步,本文在分析其联动差异及政府旅游部门政策措施关注和游客实际偏好差异的基础上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九寨沟是世界自然遗产、世界生物圈保护区,也是国家首批AAAAA级景区,景区十分重视标准化建设,已被国家旅游局授予首批“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单位”称号,近期被评为“全国旅游标杆景区”。本文从九寨沟景区标准化的历史、现状、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发展规划等方面概述九寨沟的标准化建设,希望对全国旅游行业标准化工作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8.
我国盐湖旅游资源较为丰富,在体验型度假旅游产品兴起的背景下,游客感知对该类旅游目的地的开发具有较为重要的参考价值。通过对运城盐湖景区游客的社会特征、消费行为偏好和对服务的感知和景区的感知进行了问卷调查,分析认为运城盐湖应该从挖掘景区盐文化内涵、丰富和完善产品及商品体系、做好环境保护等方面入手,推动盐湖类景区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9.
文章分析了面向旅游安全的智慧旅游技术支撑体系,阐述了西藏发展智慧旅游的需求背景和规划现状,描述了西藏旅游安全保障的智慧旅游平台框架。指出:智慧旅游是景区数字化建设走向智能化的必由之路,也是破解旅游安全保障体系瓶颈的突破口和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选取罗浮山旅游景区作为游客满意度实证分析对象,利用SPSS社会统计软件对问卷调查结果进行系统分析,找出影响景区游客满意度的因素,并尝试提出改善罗浮山旅游景区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桐庐县内多数旅游景区依山傍水而建,而这些景区内的绝大多数建筑物和景物(如古树、岩石)都未采取相应的防雷保护措施,这给游客在雷雨时期游玩旅游景区埋下了极大的安全隐患。为此,本文希望通过分析桐庐县雷电时空分布的规律性和各类旅游景区的特点,提出一系列切实有效的防雷安全保护措施和管理手段,来降低游客及景区设施的雷击风险,从而确保人身和财产安全。  相似文献   

12.
文章集图像、音频、视频和文字等信息为一体来构建景区电子解说沙盘库,为游客提供直观、形象、快捷的一体化解说服务,给游客带来更好的旅游体验。同时,沙盘库可为游客提供丰富的景区文史资料,获取游客的反馈意见,对提升景区的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旅游成为当今热门话题。但乡村旅游的迅速发展,也使其旅游服务质量问题越发凸显,严重影响了游客的旅游体验。文章立足于乡村振兴的战略背景,以广西"美丽南方"景区为例,通过22个评价因子对景区的旅游服务质量进行调查,发现游客对广西"美丽南方"景区总体满意度处于一般和满意之间,同时景区还存在交通基础设施薄弱、服务人员服务欠缺、接待服务不足、信息服务不到位等旅游服务质量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提升美丽南方景区的服务质量,促进乡村旅游业发展。  相似文献   

14.
基于服务式GIS的旅游景区协同化管理方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在分析服务式GIS及地理信息共享机制的基础上,提出了将服务式GIS应用于旅游景区协同化管理的思路,并对协同化管理的各个方面进行了论述。实践证明,采用面向服务的地理数据共享方法,可以有效的突破异构平台和各种软件应用环境的制约,使地理信息渗透到错综复杂的景区管理应用中去,从而真正实现旅游景区协同化管理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智慧党建越来越深入党建工作的日常应用.为更好地让信息化建设适应党建工作实际,解决智慧党建平台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研究设计基于微服务架构的智慧党建平台建设,提出平台建设框架及优化构思,通过平台应用最终实现基层党建的管理高效化、服务智能化,满足各级党组织信息化管理的需要.  相似文献   

16.
周力青  陈茫 《大众科技》2017,(12):1-3,6
从系统设计目标、总体构架设计、Hadoop分布式构架和智慧服务设计,以及服务平台构建、线路推荐算法和旅游信息大数据挖掘等关键实现技术等方面,研究和分析基于大数据的旅游信息智慧服务云平台的构建。  相似文献   

17.
该研究以西藏自治区旅游景点数据库为数据源,基于游客对各景点认知的知名度,进行景点整体排序和数据库优化,设计景点查询模块;基于MVVM+RIA Service架构设计GIS平台,实现了旅游资源信息服务。  相似文献   

18.
[目的/意义]以旅游网站上的评论、游记等数据为研究对象,从认知、情感、整体等方面分析游客对“三孔”景区历史文化遗产的旅游形象感知。[方法/过程]利用Python对数据进行分词,并提取高频词;利用ROST CM语义网络分析发现导致游客不同情感反应的因素;利用微词云对游客的整体情感倾向进行分析。[结果/结论](1)游客对“三孔”景区文化遗产的感知具有整体性。游客对景区作为儒家文化的象征有着概括性认识,但对景区的具体文化遗产感知并不明显;(2)游客对“三孔”文化遗产的感知呈表面性。游客对景区旅游形象感知停留在“文化”“儒家文化”“文化底蕴”等符号上,而对更深层次的形象感知却相对缺失;(3)游客对“三孔”旅游形象的感知呈正面性,推荐意愿明显,但重游意愿偏低。旅游体验中的消极情绪主要来源于景区讲解和交通方面,并据此为景区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19.
随着各城市旅游产业的不断发展,旅游信息和景区服务的网络化和大众化的趋势日益明显。由于各景区信息具有明显的区域性和层次性,应用基于.Net平台的WebGIS技术对旅游信息进行空间化和网络化,将极大地提高旅游信息系统的实用性和通用性。如何使游客能够直接通过Web浏览器对景区的电子地图进行访问,并实现景区空间信息的相关查询和专题分析等,是本课题研究的核心任务。  相似文献   

20.
智慧旅游     
昕明 《百科知识》2013,(4):21-22
当你来到一个陌生的地方想知道自己所处的位置;当你想随时随地获知周边的旅游信息和配套服务;当你想获知下一个目的地的旅游交通信息和最佳旅游方案;当你想随时查看景区的实况,当你想预订酒店、机票及旅游行程,当你想……这一切随着智慧旅游信息服务平台的推出已经逐步成为现实,走进我们的生活。智慧旅游,也被称为智能旅游,是利用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通过互联网、无线网络,借助便携的终端设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