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春游--一个沉重的话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最是一年春好处.孩子们是喜欢春天的,他们愿意在这时节到郊外的草地上去跑一跑,打两个滚,捉一回迷藏,到河边去看看小蝌蚪,或者去爬爬山.各学校在制订计划时都不会忘记写上春游,可真正到安排春游的时节,盼了好久的学生得到的消息往往是去某某公园(离学校不会超过几公里).他们有意见了,这个公园去了多少次了,从上幼儿园到现在,能去的就这些地方,真没劲!家长也觉得年年花钱去同样一个地方,小孩长不了什么见识.更有甚者,有些学校干脆不组织学生春游.在重庆市江北区16中的教学楼墙上,就贴上了一张"小字报",内容为:"老师,我们想春游.拜托!"落款为"一群失望的学生".  相似文献   

2.
春游和秋游的目的不是单纯地组织学生到风景名胜处去玩玩,而是要让学生到大自然中去,让他们在领略大自然的美丽风光中,开阔眼界,增长见识,陶冶情操,进而激发他们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就是说,要充分发挥春游和秋游的德育功能。目前这个活动的组织日见其难。因为不少学生的“胃口”很大——跑“远”。他们对本市的玄武湖、中山陵已不感兴趣了;靠近本市的镇江、扬州也不那么感兴趣了;最好是到远离南京的苏州、杭州或更远的地方去。总之,越远越好。诚然,在精力、物力、财力皆具备的前提下,带学生到远地去饱览祖国名山大川,确也能使学生大开眼界,这未尝不是一件好事。然而,事实是许多学校  相似文献   

3.
犤案例犦阳春三月,花红柳绿,是组织学生踏青赏春的好时光,学校决定周五组织全校同学去瓜渚湖南岸公园春游。当我在班上宣布这个消息时,同学们的反应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热烈,有几个学生还显得满脸阴云,闷闷不乐,似乎大难临头的样子。课后,我找到班上的梁灵忠同学,问其原因,他说:“我怕写作文,每次春游、秋游回来都少不了写一篇作文,我的作文写不好,就怕去春游了。”难怪他们对春游的反应如此冷淡。事实也是如此,以往每次春游、秋游都少不了要求学生仔细观察,用心体验,并用笔记本记下所见所闻。回校后,以此为内容写一篇《一次难忘的游》的作文…  相似文献   

4.
来论     
《上海教育》2008,(8):5-5
莫让春游成“忽悠”阳春三月,万物复苏,又到学生春游时。说到春游,不禁想到,现在不少学校硬生生将春游“念跑了调”,任凭其成为一种“忽悠”。莫让春游成“忽悠”。无论是把春游“忽悠”没影了,还是将春游“忽悠”得变了模样,这都不是学生想要的走进大自然的春游。  相似文献   

5.
现在有空想想,仍然觉得学生时代的童年还真是“惨”得不行。每天生活在高压之下,时刻要小心着爸爸的巴掌、妈妈的絮叨,还有老师恨铁不成钢的眼神。沉重的书包、堆成山的作业、没完没了的考试……从家里到学校要走多少步恐怕都数得一清二楚。“无聊”的读书郎岁月,最令人向往、欣喜和怀念的恐怕就是学校组织的春游了。虽然各城市都对中小学生出游做了明文规定,如小学生不许出城,中学生最多到城市周边等等,虽然更多时候去的不外乎公园、动物园等从小就“混得烂熟”的地方,但每每有即将春游的消息传来,大家还是能兴奋上一两个星期,那情形就好似…  相似文献   

6.
《让我们荡起双桨》是一首深受师生欢迎的歌曲。当我得知学校准备组织学生去南京玄武湖公园春游时,我即在课堂上让学生把这首歌的词曲熟悉几遍,我也作了简单的分析和引导。  相似文献   

7.
“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咪而归。”这是孔子在2000多年以前提出的快乐教育。草长莺飞四月天,正是中小学生春游的好时节。然而,如今的春游越来越走样和“简单”,有的学校到附近公园景点凑合着玩两三个钟头;有的联系另一所学校,两校聚在一起搞联欢当春游;有的干脆就安排在校园里“模拟春游”;“春游就是‘零食大会餐’”。不少师生为此纷纷发问,如此成了“鸡肋”的集体春游,还有必要再搞下去吗?怎样组织春游才更有意义?你们学校是如何策划春游活动的?春天里,你们学校还组织了哪些特色活动?……  相似文献   

8.
<正>明天要去春游了。想象一下,全班同学挤在汽车上,嘴里吃着零食,手里拿着漫画书,叽叽喳喳地闹个不停……光在去春游的路上,就够快活了。不过,李西西却有些不以为然:“什么破春游呀!不过是去湖滨公园而已,连城区都没有走出去,我早就去腻了。”  相似文献   

9.
写作的源泉是生活,文章是客观事物的反映。因此,作文教学中一定要注意培养学生观察,分析事物的能力。在指导学生实地观察时,我注意启发学生思维,并联系教材中的范文,开拓学生思路,使他们在作文时有话可写。如写《春游西郊公园》这篇作文前,我带领学生到公园去“找春天”。看春天的花、柳树、湖水……  相似文献   

10.
一一年一度的春游是孩子们期盼的。每当春暖花开时,孩子们就会议论、猜测今年春游去哪儿,有些孩子还会直接问老师:学校什么时候去春游?春游成为孩子们心里的一件大事,他们期盼的春游其实就是"吃游",借此机会可以要求家长到超市买这买那,少  相似文献   

11.
“很”字先生是个热心人,东跑西奔帮忙写作文,当你遇到形容、描写有困难,他便匆匆赶上门,还常拉来“得”字先生帮衬。这不,老师布置写作文——《春游》,王小明懒得动脑筋,拉来“很”字先生帮忙。“早晨天气好得很,学校组织去春游,大家心里很高兴。汽车开得很快,同学们都很兴奋。公园地方大得很,游客多得很,花草很茂盛,鸟儿叫得很好听……”就这样,他写了一篇啥也没说清的文章。老师评改作文时用红笔把“很”字都圈出来,要小明好好动脑筋。“很”字先生挺纳闷:我忙得眼花又头昏,没受表扬,反倒挨批评。“得”字先生真虚心,有条不紊说分明:“文…  相似文献   

12.
校园幽默     
学校规定:学生每两星期要去老人院探望老人一次。其实我们都不愿意去,但一方面由于学校规定,另一方面觉得老人在院里挺可怜,也就乖乖地去了,但都只是勉强应付。一天,我们又去探望。谁知听到老人们在谈天,内容如下:“今天又有学生来了。”“是呀,其实我们真的没有时间去跟他们聊,院里的节目我都忙不过来啦。”“但他们也挺可怜的,学校要求来,大概是学习闷吧。”“那就应付一下好了,让他们好过点。”“……”谁可怜体育课适逢冷天,老师让我们先跑上5圈作“热身”。到第三圈时我们已是气喘吁吁,步履维艰。有胆大者向老师请示:…  相似文献   

13.
春天到来的时候,你一定和家人或同学春游了吧?比如,到郊外去踏青,到公园去游玩,去参观名胜古迹或革命纪念地等等。围绕一次春游,写一篇记叙文。可以写  相似文献   

14.
一 一年一度的春游是孩子们期盼的.每当春暖花开时,孩子们就会议论、猜测今年春游去哪儿,有些孩子还会直接问老师:学校什么时候去春游?春游成为孩子们心里的一件大事,他们期盼的春游其实就是"吃游",借此机会可以要求家长到超市买这买那,少则五六十元,多则一两百元,"吃游"时还相互攀比,好不热闹.  相似文献   

15.
今天是周末,爸爸妈妈领着我去珍珠泉公园游玩。珍珠泉公园风景如画,到处是青青的草地、翠绿的柳树、高大的松树和盛开的桃花。在公园的中央有一棵奇特的柏树。这棵树是由两棵柏树长到半空合二为一而成的。大树下空着的地方就像一扇门。妈妈告诉我:“这就叫‘柏门’,传说从这个柏门下钻过去就可以长命百岁。”我听了连忙跑过去,在“柏门”下钻来钻去。珍珠泉最美的要数泉水了。这里的泉水很清。一群群小鱼在水里悠闲地游来游去。尤其让我感到有趣的是,泉底有许多地方不断地涌出一串串珍珠似的水泡,好看极了。我问妈妈:“这就是珍珠泉名字的由…  相似文献   

16.
三月,春寒料峭。路上的行人一个个都冻得抱着双手,缩着脖子,走路也是带着小跑。周豆豆他们一伙人是早也盼,晚也盼,就希望天气快点暖和起来,因为老师说春暖花开,他们就能去春游了!一想到春游,周豆豆就心痒痒,仿佛埋藏了一个冬天的欲望就要被催化了一样。可是,窗外刺骨的寒风还是让他冷不丁打了个寒颤。  相似文献   

17.
那年我14岁,学校组织初二的学生到100公里外的临潼秦始皇陵兵马俑博物馆、华清池春游。我已经去过那两个地方,但还是报了名。别人真的是去春游,我却想在随“大部队”从临潼回西安时看看我的小学同学周盼红。  相似文献   

18.
李君  侯名松 《湖北教育》2002,(17):27-27
案例老师发现学生作文中出现不少语病,于是摘抄在白纸上。师:今天,老师遇到了难题,想请大家帮忙,不知你们愿不愿意?师:这儿有个句子,不知怎样修改?请大家当一次老师吧。(出示备好的纸条)“老师组织我们到公园去春游,啊呀,不好!两个小朋友不约而同地掉到湖里去了。”  相似文献   

19.
当前,正是春游的大好时节,可是细心的人却不难发现,在春游的人群中几乎见不到中小学生的身影。如今的学校教育,“安全第一”这根高压线谁都不敢碰,学生走出  相似文献   

20.
阳春三月,万物复苏。又到了让学生走出校门集体春游的时间。说到春游也就不禁想到邻居家的小刚去年让“春游”变成“忽悠”的事情:植树节后一个周末,小刚郑重其事地告诉妈妈周一班级要集体去春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