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葛兰西实践哲学何以成为其化领导权的前提?破译葛兰西实践哲学之谜的密码是“卡塔尔希斯”(Katharsis)。葛兰西使用Katharsis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中起决定作用的经济利益因素净化为伦理-道德要素。然后,他将市民社会转换为意识化形式。因而,在西方市民社会中,政治领导权仅仅是国家的战壕,化领导权才是西方国家的堡垒。这就决定东西方革命战略的不同:西的革命得依靠阵地战压取化领导权。马克思成为了被葛兰西清除了基础的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2.
葛兰西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早期代表,在对列宁的政治领导权思想进一步深化的基础之上提出了文化领导权,文化领导权在葛兰西意识形态理论中居于核心地位。随着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进一步推进,在意识形态阵地中占主导地位的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遭到了各种社会思潮的威胁和挑战。葛兰西通过探索提出的文化领导权思想,对于我国意识形态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启示。  相似文献   

3.
文化领导权理论是葛兰西在研究资产阶级国家的社会主义革命新道路时提出的革命理论,其中对市民社会的重新阐释"、阵地战"的合理运用和培养无产阶级的知识分子等,构成了葛兰西文化领导权理论的主要内容。在日益复杂的大环境下,葛兰西文化领导权理论,对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和党的文化意识形态领导权的稳固仍具有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4.
葛兰西和马克思对"市民社会"认识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市民社会”是葛兰西理论的一个核心概念。与马克思把“市民社会”归于经济基础范围不同,葛兰西把市民社会理解为上层建筑的两大领域之一。葛兰西的这一理论是在坚持马克思唯物史观的基础上,结合西方社会的具体历史条件,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了创造性的阐释和发展。本文拟通过马克思和葛兰西对市民社会认识的比较分析,以凸显葛兰西富有创见的理论与观点。  相似文献   

5.
在葛兰西"意识形态领导权"理论形成过程中,欧洲的文化传统,特别是马基雅维利的政治哲学、克罗齐的历史哲学以及拉布里奥拉的实践哲学都对葛兰西产生了重要影响。葛兰西正是辩证地吸收了这些文化传统,"意识形态领导权"理论才得以形成。  相似文献   

6.
葛兰西文化领导权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的国家和阶级意识理论以及列宁的领导权思想,对当前我国高校意识形态工作有着一定程度的启迪。重温葛兰西关于文化领导权、知识分子和阵地论思想,有助于深化对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所以要发挥有机知识分子领导权主体作用,借助“阵地战”策略,切实有效地做好高校意识形态工作。  相似文献   

7.
安东尼奥·葛兰西提出的"文化领导权"理论,通过围绕"市民社会、阵地战、有机知识分子"等核心内容,全面的阐述了无产阶级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获取和稳固无产阶级革命领导权的西方革命战略。刚刚结束的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确定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的强国目标,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要以高度的文化自觉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重温葛兰西的"文化领导权"理论,对于更好的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加强和改进我国思想政治工作仍然具有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8.
《邢台学院学报》2014,(3):59-61
葛兰西在《狱中札记》这部巨作中,不仅确定了"知识分子"概念的"最大限度"界线,并特别提出"有机知识分子"概念,同时指出知识分子在实现文化领导权过程中的关键性作用。由葛兰西知识分子理论可以看出,中国社会的知识分子在不同时代完成着各自特殊的历史使命。葛兰西知识分子理论对于当今充分发挥知识分子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的作用也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9.
葛兰西的有机知识分子思想是在探索西方社会的革命道路和策略中形成的,是其独特的无产阶级文化领导权思想的最重要的内容和组成部分。葛兰西理解中的有机知识分子区别于传统知识分子,是无产阶级革命中专家和领导者的有机统一。我们目前以德才兼备为选才用才的标准出现了理论和现实、"德与才"、知识分子与干部的三重偏差,也是导致现实中选才用才不能达到预期目标和效果的根源之一。葛兰西的有机知识分子观也必然成为丰富和完善德才兼备的人才观的不可忽视的资源。  相似文献   

10.
国内学界近三十年来对葛兰西文化领导权理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其思想渊源、主要内容和现实意义三个专题,理清了文化领导权理论的脉络框架,揭示了其时代价值;同时也存在着原著文献资料出版、理论内在联系研究和实证研究三个方面的缺失。葛兰西文化领导权理论研究应重点着力于更多详实的原著资料的搜集翻译、整体上的内在联系研究和调研基础上的实证研究,以深化对该理论的当代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的探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