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文章围绕公共机构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合作机制,选取5个典型案例,基于EPC项目合作流程及已有研究,从合作动机、合作伙伴选择、合作关系治理及政府参与四个核心类目出发,采用内容分析法对案例相关资料及访谈文本进行分析,探究公共机构与节能服务公司合作过程中的关键要素,进而得出项目能耗及用能管理、政策环境、ESCO前期参与、实施过程协调、激励机制、关系治理等在内的10个关键要素。最后根据典型案例的合作特征及模式建构的一般经验,尝试构建了公共机构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合作机制概念模型,以期公共机构合同能源管理项目主体合作的相关问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应用序贯博弈理论,建立完全信息下的节能效益分享模式合作博弈模型,从理论上分析用户和节能服务公司的最优决策行为及项目特点和成本结构对决策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最优的绩效水平和节能效益分享比例由项目特征和成本结构决定;低能耗或低能源价格的用户选择较高的节能效益分享比例,而高能耗或高能源价格的客户选择较低的节能效益分享比例;节能服务公司根据项目基准能耗及用户给予的节能效益分享比例进行绩效水平选择,对于基准能耗较高的客户,即使节能效益分享比例较低,也会选择较高的绩效水平;若提升绩效水平的成本增加大于其增长带来的收益,节能服务公司和用户在项目决策会选择较低的分享比例和较低的绩效水平。  相似文献   

3.
将关系治理纳入以正式契约治理为主的公共项目治理形成二维治理框架,构建公共项目治理绩效度量概念模型.提出了公共项目契约治理和关系治理二个维度核心要素,随后通过三个关键问题,即量表开发、采用结构方程模型揭示契约治理和关系治理二维构面的关联作用机理、运用多案例研究等验证公共项目治理绩效度量概念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曹莉萍  诸大建 《资源科学》2016,38(3):414-427
学术上对于合同能源管理服务问题的研究主要是对其机制的研究,对合同能源管理服务绩效领域的实证研究相对来说比较少.为深入研究合同能源管理服务绩效的关键影响因素,并构建完善的合同能源管理服务绩效评价体系,本文根据可持续性科学(2.0版)思想,分析了合同能源管理服务绩效理论框架,提出了基于三重底线的服务绩效,多方利益相关主体满意度,合作满意度,过程管理效果,整体服务绩效之间关系的研究假设,构建了基于"压力(Pressure)-状态(State)-反映(Response)"(PSR)驱动力模型的合同能源管理对象,主体,过程三维绩效评价模型.同时基于上海地区109份有效调查问卷数据,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实证检验理论模型所提出的15个研究假设.检验结果显示:合同能源管理服务主体中的节能服务公司,政府这两个主体的满意度与服务绩效之间研究假设没有通过检验,其他研究假设均通过检验.研究结果表明:①影响合同能源管理服务绩效各维度因素对整体服务绩效具有重要影响;②除了节能服务公司,政府这两个主体的满意度,其他核心利益相关主体满意度对合作满意度也具有重要影响;③节能服务公司满意度对合作满意度具有显著的消极影响.最后,基于上述研究结论,本文从过程管理,主体合作治理两个方面,为提升合同能源管理服务绩效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我国公共项目公私合作(PPP)模式研究述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国内外公共项目公私合作研究历史进行了简要回顾,从PPP的概念与本质、项目风险与分配、治理理论、政府管理与监管等四个方面总结了我国对公共项目公私合作的研究进展。在我国多元经济模式的条件下,提出了适合我国PPP的定义,明晰了PPP中的"伙伴关系"和促进PPP政策与机制创新途径,并在此基础上展望了我国公共项目公私合作模式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6.
胡园园  顾新  王涛 《科研管理》2018,39(10):128-137
本文以知识链为研究对象,探究关系治理对知识链中组织成员合作的影响。构建了知识链关系治理机制体系,包括:关系行为治理机制、关系控制治理机制和关系激励治理机制,并提出相关研究假设,研究其对组织合作绩效的影响。结合调查问卷数据,运用结构方程对本文相关假设进行实证检验。研究表明:知识链关系治理机制对组织合作绩效以及组织间知识流动存在正向影响,知识流动作为中介变量,在知识链关系行为治理机制与知识链组织合作绩效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而在关系控制治理机制、关系激励治理机制与知识链组织合作绩效间起到完全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7.
如何促进社会企业发展是亟需研究的课题,社会企业与商业企业跨组织合作为促进社会企业发展提供了一条战略性选择途径。选取深圳残友集团与文思海辉集团以及残友集团与阿里巴巴集团两个合作案例为研究对象,探究社会企业与商业企业跨组织合作的特征和机制。研究发现:个体、组织和环境构成了影响跨组织合作的动因,三者驱动跨组织合作关系的演化;跨组织合作过程经历合作伙伴识别、合作关系探索、合作关系建立和合作关系深化4个阶段,表现出合作意愿达成、合作项目试点、合作形式锚定和多元主体参与4个显著特征;社会企业最终实现了社会绩效和经济绩效的双重目标。社会企业与商业企业的跨组织合作稳定发展依赖于驱动机制、运行机制、激励机制、风险防范机制和基于环境的保障机制多元机制的共同作用。研究不仅扩展了有关社会企业跨组织合作的已有研究成果,对促进社会企业发展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王杏芬 《科研管理》2022,43(7):77-84
技术创新补贴绩效是世界多数国家关注的重大现实问题。对政府与企业间的合作博弈关系分析表明:企业技术创新补贴效果不佳的诱因是双方的信息不对称、企业的机会主义倾向和持续监管机制缺失导致企业管理层与政府官员的重复合作博弈均衡。通过构建分析不同类型的政府补贴政策机制,提出最佳的监管治理策略是:静态层面,如果市场上技术创新效率较低类补贴企业的概率上升,政府对其采用奖励机制更有优势。如果政府审计补贴企业的成本下降但最优奖励额减少时,实施审计监管策略更具优势。动态层面,由于审计人员存在不察或与企业合谋的动机和机会,企业会成功骗补导致政府遭受损失。这就需要变合作博弈为非合作博弈、构建企业技术创新补贴绩效的动态评价机制和动态协同监管治理机制,为创新驱动战略的有效实施发挥最大、最持续作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地方政府网络治理多主体合作效果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网络治理已经逐渐成为我国地方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重要形式,如何使其取得理想的治理效果成为公共管理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在国内外地方政府网络治理及合作效果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了我国地方政府网络治理多主体合作效果影响因素的理论模型,并作相关假设,运用SEM验证主体、关系和环境因素对治理效果的影响.研究发现,政府的合作态度、合作能力和资源的投入对网络治理效果都会产生显著影响;参与网络合作的主体间信任和协同程度越好,效果也会越好;另外,环境因素中的上级支持和公众参与状况也会对治理效果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严玲  邓娇娇 《软科学》2012,26(12):22-25,31
从公共项目治理研究的兴起及其发展脉络、公共项目治理研究范式的核心内容以及公共项目治理的优化三个方面梳理了国内外的相关研究成果。在此基础上,提出未来公共项目治理领域研究的重点或前沿是公共项目关系治理机制和公共项目治理绩效评价研究,以及向项目生态学领域的治理研究拓展。  相似文献   

11.
西宝  陈瑜  姜照华 《科学学研究》2016,34(11):1615-1624
技术的快速发展及其治理是满足能源、环境和气候变化挑战前提下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唯一途径,然而技术治理缺乏一个清晰的概念框架。以协同治理为理论基础,基于技术治理问题"结构-过程-关系"研究框架,认为该框架隐含"价值"要素的后置情境,特别在中国背景下,价值后置给技术政策过程实施产生冲击和扭曲。因此,提出"价值-结构-过程-关系"技术协同治理框架与机制,以解释协同治理主体结构间如何调节、塑造治理技术的形式以及多元主体参与治理网络的角色与关系,以期提高技术政策可接受度。研究结果认为技术协同治理框架应包括科技人员、科协、政府、企业、高校、金融部门、中介等社会组织及公众、国外部门八个主体;技术协同治理机制应包括问责机制、参与机制、评价机制、交流机制以及共享机制。研究结果建议技术协同治理框架与机制可以应用、复制类似的政府治理问题,以供例如我国生态环境协同治理、城市化协同治理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2.
In recent years, governance and public participation have developed into key notions within both policy discourse and academic analysis. While there is much discussion on developing new modes of governance and public participation, little empirical attention is paid to the public's perception of models, possibilities and limits of participation and governance. Building on focus group data collected in Austria within the framework of a European project, this paper explores lay people's visions and versions of government, governance and participation for two biomedical technologies: post-natal genetic testing and organ transplantation. Building on this analysis, we show that people situate their assessments of public participation against the background of rather complex lay models of the governance and government of the respective technology. Because these models are very different for the two technologies, participation also had very different connotations, which were deeply intertwined with each socio-technical system. Building on these findings we argue for a more technology-sensitive approach to public participation.  相似文献   

13.
文章通过研读合作研发领域代表性理论和实证研究文献,以合作研发建立过程为脉络,以交易成本理论、资源基础理论为阐述基础,梳理了合作研发领域的整体研究框架:对合作研发起源及其主要类型进行了系统的阐述;基于资源基础理论、交易成本理论和组织学习理论归结了合作研发的六种主要动机和获取竞争优势(利润)这一根本动机;从资源共同力量(collective strengthen) 和组织间冲突(inter-firm conflict)两个视角分析合作伙伴的相关特征及对合作绩效的影响;探讨了合作研发的组织管理,包括合作研发的基本组织类型及特征,梳理了企业实现有效知识溢出的专有性机制。最后,提炼研究结论及后续研究方向,旨在为后续的研究提供一个整体切入点,为合作研发实践活动的组织和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齐海丽 《学会》2009,(10):12-17
治理理论的兴起为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之间的合作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同时,政府与非营利组织的长期合作传统以及公共事务治理的责任分担也为两者的合作提供了空间。实现二者的合作需要政府与非营利组织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5.
随着人工智能的井喷式发展,其涉及的伦理风险,也从科幻作品中走进现实,成为众多主体热议的话题。本文以技术接受模型及风险感知理论为基础,以信任为中介,构建了公众对于人工智能伦理风险的感知与其参与风险治理意愿的研究框架,并通过实证检验了相关假设。结果显示:人工智能伦理风险感知对公众参与意向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其中公众对科研机构和政府的信任在人工智能伦理风险感知与公众参与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该结论为构建“政府主导、专家引领、公众参与、社会监督”的治理新格局提供了科学依据,对于新兴技术实现科技向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在深入解析我国特殊情境基础上,识别重大工程项目治理机制维度,并基于系统动力学(SD)探讨重大工程项目治理效应非线性涌现规律.结果表明,在中国情境下的重大工程项目实施的周期中,契约治理和行政治理在前期阶段占主导地位,推动着项目的发展;而关系治理在中后期的作用明显,有效推动治理绩效的提高,并超越契约治理和行政治理占据主导地位;同时,收益分配、关系维护和政府监管尤其是关系维护对治理绩效的影响相对较大.该研究可以为项目各参与方提升重大工程项目治理能力和实现项目成功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解析基于异质性要素匹配的企业合作创新作用机理,强调合作中实现不同合作伙伴之间的异质性资源互补、异质性能力兼容和异质性行为契合对提升创新绩效的重要意义;利用浙江省温州、台州地区制造业企业的调研数据,研究实现上述匹配原理的影响因素和约束条件。研究显示:合作前信息的搜寻、潜在合作对象的选择管理、合作中的技术吸收与学习能力提升激励以及不同能力对接、合作中关系治理与契约管理等都很重要,能够减少合作中的信息不对称,约束投机性行为,提高合作中的协同效应和合作绩效。  相似文献   

18.
社区治理是利益相关者通过面对面协商,求同存异、互利互惠、和谐共进地解决社区公共问题的过程,其实质是建立在社区公共意识和社区认同基础之上的利益相关者的合作。社区治理的关键在于理顺各利益相关者间的关系,构建良好的利益相关者合作治理社区的结构体系,充分调动政府、社区居民、社区组织和企事业单位的积极性,共同参与到社区治理中来,一起打造文明祥和的新型社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