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6 毫秒
1.
西藏旅游资源与旅游业发展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牛亚菲 《资源科学》2002,24(2):31-36
文章论述西藏旅游业发展现状、产业优势与产业地位 ;分析西藏旅游业的空间结构、市场结构和产业特点 ;提出西藏旅游业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和对策。论文指出旅游业是西藏具有明显资源优势的产业 ,但是目前旅游业的发展还主要集中于拉萨周边地区和边境地区 ,旅游资源开发程度较低 ,旅游业在全国处于落后地位。论文分析了西藏旅游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市场面狭小、基础设施利用率低、环境破坏和社会文化冲突等问题。针对目前面临的问题提出发展重点是提升传统旅游产品 ,发展生态旅游产品 ,开发具有市场竞争力的特种旅游和冬季旅游项目。  相似文献   

2.
以湖南省凤凰县为例,阐述了当地丰富的文化资源以及如何利用这些资源发展文化旅游业,分析了凤凰县在发展文化旅游产业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措施,以促进凤凰文化旅游产业更加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我国财税制度改革以后,在各地方财政收入既定的情况下,各地因基础设施差异,在不同投资导向和旅游业投入产出水平影响下,旅游产业挤出效应也各不相同。本文对这个推论进行了验证,得出旅游规模较大地区如北京、上海等或是历史文化名城、或是政治经济中心等因素,又以第三产业发展为中心,旅游业对其他产业的挤出效应较小;而旅游规模较小的地区或是地处内陆、但却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如安徽、内蒙古等;或虽缺乏旅游资源,但交通发达、是对外贸易的枢纽如广东、辽宁等,旅游业对其它产业挤出效应最大;旅游规模中等地区大多都是以第二产业为主,近年来虽对旅游投资有所增加,政府或私人投资首先倾向当地主导产业,因而当地的优势主导产业挤占了旅游业发展所需生产要素。最后针对旅游业不同的挤出效应提出了相应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4.
文化旅游产业对西部少数民族地区有着极强的带动作用,不仅可以有效地串联西部偏远地区的旅游资源,整合区域优势,突出旅游地自身特色,以当地的旅游优势作为突破口,迅速提升整个地区旅游产业的知名度,还能促进偏远地区多种产业共同发展,进而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鄂托克旗作为蒙古族传统风俗习惯保存较为纯正的地区,具有良好的条件来发展文化旅游业,这对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发展文化旅游业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索贵州"旅游+铁皮石斛保健养生"旅游产品的开发策略。文章通过对铁皮石斛保健产品的开发现状、贵州的中药资源、铁皮石斛种植规模、旅游资源、旅游业发展形势以及相关政策的支持进行了可行性分析和总结,并从发展资源整合、科技创新、产品市场定位三个方面提出了对策与建议,以期促进贵州中药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6.
全球气候变化对中国旅游业的影响及应对策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日益加剧,旅游业是全球变化影响下的敏感和脆弱的产业之一,科学分析气候变化对旅游业的各种影响,提出旅游业应对气候变化的对策措施,有助于促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在简要叙述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从旅游资源、旅游市场格局与游客行为、旅游产品、旅游服务体系、旅游效益等5个方面分析气候变化对中国旅游业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由于丽水市的发展战略是围绕“生态”展开的,促使了政府对旅游业的重视,随着旅游业在丽水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的增加,生态旅游发展也越来越受重视。丽水生态旅游产业仍存在诸如“单打独斗”、以开发自然生态资源为主、竞争力差、异质性不大、生态旅游资源整合不到位等劣势。本文通过对丽水现有旅游资源及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提出构建以政府为主导的生态旅游产业体系、将丽水的本土产业纳人生态旅游产业体系、注重当地居民参与性的生态旅游产业发展等思路。  相似文献   

8.
旅游资源是旅游业发展的前提,是旅游业的基础。旅游资源是旅游活动的重要对象,是旅游产业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份。保护旅游资源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低碳经济背景下中国旅游产业发展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查建平  王挺之  冯宇 《资源科学》2015,37(3):565-572
在低碳经济背景下研究旅游产业发展模式对中国旅游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数据包络方法与方向性环境距离函数,构建低碳经济视角下的旅游经济增长与旅游业碳排放分解模型,对旅游产业发展模式作出了分析与解读。研究发现: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对旅游经济增长的边际贡献先负后正,以2008年为分界点;资源要素投入对旅游经济增长的抑制作用较大;碳排放效应对旅游经济增长具有较大的正面影响,多数地区主要是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推进旅游经济增长;旅游业环境结构特质产生显著的负面影响,生态环境破坏所带来的负面效应对旅游经济增长产生不利影响;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对旅游业碳减排起到较大促进作用,资源要素投入却助推了碳排放量上升,但旅游业内部结构变化是旅游业碳排放不断攀升的主要原因;中国旅游产业整体上属于"资源浪费、环境污染型",其中东部与中部地区旅游业存在从"资源浪费、环境污染型"向"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转变的趋势。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由于我国的经济转型、产业结构的不断提升、激烈的市场经济导致我国的旅游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同时,由于旅游业的市场需求量较大、资源消耗比较低、能够较强的带动产业发展等特点被喻为"朝阳产业",其不仅能够促进当地社会文化发展,还能够有效的推动当地的经济发展。本文对甘肃榆中县青城古镇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并对在其旅游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最后针对这些问题给以了有关的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11.
河西走廊旅游业发展定位与优化升级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旅游的消费需求越来越旺,旅游业已经成为旅游资源丰富地区的主导发展产业和经济新"增长点".甘肃河西走廊是一个旅游资源极为丰富的地区,尽管近些年其旅游业发展很快,但与其突出的旅游资源优势相比仍不相称.本文从河西走廊现有特色旅游资源分析出发,评价了其旅游业发展现状,从三个方面确定了其发展定位,并提出了河西走廊旅游产业实现优化升级应以改善环境为基础,以传媒宣传为手段,以景观差异为动力,走区域联合经营的、特色的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12.
山东省旅游业发展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促进山东省旅游业的健康有序发展,采用比较法和调查问卷法,分析了山东省旅游业发展的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了加快发展山东省旅游业的对策,认为基本对策是挖掘具有重要历史文化价值的旅游资源,中长期发展对策是重视高端旅游人才的培养、区域旅游产业一体化发展、打造特色乡村民俗旅游品牌。  相似文献   

13.
傅晓 《科技风》2023,(35):32-34
沿海地区海洋旅游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海洋旅游人才,当地旅游院校应积极响应海洋强国的倡议、服务各地区海洋旅游产业的发展、适应海洋旅游业对人才的需求,培养合格的海洋旅游产业接班人,沿海地区旅游院校的海洋旅游教育意义重大。本文分析了海洋旅游教育在沿海地区旅游院校人才培养中的价值、分析了现实存在的问题,以及探讨合理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4.
互联网作为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的代表,正在深刻影响并改变着世界经济发展和人们的生产生活,它对全球旅游业发展正带来全新的变革,旅游和互联网的深度融合发展已经成为了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现阶段甘南州面临着从旅游资源大州转向旅游产业大州的挑战,分析"互联网+全域旅游"背景下传统旅游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发展是大势所趋也将成为甘南州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15.
陈彤 《大众科技》2012,(10):202-203,180
南平山清水秀,文化积淀深厚,旅游资源丰富,大力发展旅游业,是南平绿色发展优势所在、潜力所在。文章分析制约南平旅游产业发展四大因素,提出大力推进旅游产业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6.
对民族文化在旅游产业中的运用及如何借民族文化打出旅游特色牌展开讨论,通过对长阳土家族自治县旅游业发展的概述,分析土家族文化对长阳县旅游业的影响因素,得到文化资源是少数民族旅游业发展的优势这一结论。提出应把民族传统文化作为主线,形成一条具有民族特色,集旅游地形象、旅游项目开发、旅游配套设施构建及旅游产品研发于一体的少数民族特色旅游产业,以期为其他民族地区提供旅游发展的一些良策。  相似文献   

17.
吉林地区有着发展旅游业得天独厚的优势,旅游产业的发展对吉林地区经济增长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对吉林地区旅游资源开发和社会经济发展现状的分析,结合吉林地区旅游产业发展的优势和劣势,提出了发展吉林地区旅游产业的对策,以期对吉林地区旅游产业的发展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是现代旅游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文化含量的多少,文化是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驱动力。本文从科学规划引领、打造特色旅游项目、旅游文化一体化建设、整合优质资源、产品开发及宣传推介等方面,探索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19.
云南地域辽阔、少数民族众多、文化积淀丰厚、旅游资源天时地利、有着旅游业发展得天独厚的优势。但因可持续发展观念浅薄,一些部门和个人单纯追求经济效益滥用旅游资源,因此频频出现旅游景区环境恶化,民族文化淡化等一系列问题。旅游业本身的“朝阳产业”、“永续性产业”等决定了可持续性旅游是云南旅游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20.
关于中国旅游发展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的旅游业是改革开放政策的产物,在过去的30多年中有了长足的发展,逐渐成为国家重要的产业。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和社会经济形势的不断变化,国家关于旅游业发展的政策和战略在不断地调整。文章在对中国旅游业的国际地位和近年来旅游发展政策沿革客观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旅游产业定位和三大市场优先顺序的新思路,并对中国未来旅游发展战略、管理体制改革、旅游业的对外开放、公共旅游服务体系的建设以及特定旅游业态的发展提出了具体的意见与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