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究考虑政府不同补贴模式的闭环供应链定价决策问题,构建政府实施再制造补贴和回收补贴两种模式下的闭环供应链定价决策模型,分析政府不同补贴模式对新产品定价及废旧产品回收的影响。研究表明政府的再制造补贴及回收补贴均会促使制造商和零售商降低新产品价格、第三方提高废旧产品回收率,且有利于增加闭环供应链成员及系统整体的利润。较之再制造补贴,政府的回收补贴机制更有利于提高废旧产品回收率。当单位再制造收益大于单位回收收益时,回收补贴机制更有利于降低新产品零售价格、提高市场需求。无论政府实施何种补贴机制,制造商总能获得最多的渠道利润,而第三方的获利总是最少。  相似文献   

2.
考虑消费者环保意识的闭环供应链回收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熊中楷  梁晓萍 《软科学》2014,(11):61-66
在闭环供应链制造商的最优回收模式研究中首次考虑消费者的环保意识因素,分别建立了制造商回收、制造商委托零售商回收和制造商委托第三方回收商回收的博弈模型,并对比分析三种回收模式的最优解,探讨了消费者环保意识对最优解的影响。研究发现:当制造商的回收补贴较大时,制造商选择将废品回收委托给零售商;当回收补贴较小时,制造商直接回收废品。当消费者环保意识水平提高时,三种回收模式的批发价、零售价、回收率、环保努力水平、渠道成员利润和渠道总利润均提高。渠道成员和政府应采取措施提高消费者环保意识,从而有效地保护环境和提高闭环供应链效率。  相似文献   

3.
考虑产品竞争和回收努力,构建无政府补贴、政府补贴制造商和政府补贴零售商三种闭环供应链Stackelberg博弈模型,分析新产品与再制品间竞争、回收努力和政府补贴对产品定价决策及供应链成员利润的影响。研究表明:零售商应充分考虑新产品与再制品间竞争程度;制造商提高回收努力能够与零售商实现双赢;政府补贴制造商仅能够使制造商受益,而政府补贴零售商可使制造商和零售商同时受益。  相似文献   

4.
不确定需求及WTP差异下的再制造回收模式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军华  李帮义  倪明 《软科学》2012,26(4):131-135
在新产品及再制造产品的需求均为不确定的情形下,考虑了两种产品之间消费者支付意愿的差异性,分别建立了制造商回收、零售商回收及第三方回收三种不同回收模式下的再制造闭环供应链模型,并给出求解的优化条件,然后利用数值仿真对三种回收模型进行了求解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制造商主导的再制造闭环供应链中,第三方回收模式下制造商利润最高,制造商回收模式下新产品及再制造产品的零售价均最低,制造商利润、零售商利润及渠道总利润随再制造产品的消费者支付意愿的增加先减少后增加。  相似文献   

5.
邢光军  李培君 《软科学》2017,(9):138-144
以单一制造商和单一零售商为研究对象,建立无碳减排和碳减排情形下以制造商为主导的Stackelberg差别定价博弈模型,求出供应链的最优定价和回收决策,进行比较分析,通过算例分析进行验证.分析表明,碳减排时能以较低的产品零售价获得较高的销售量,供应链系统利润高于无碳减排情形下的利润,并且碳减排后产品回收率有所提高.通过数值模拟分析得出,随着碳税的增多,两种情形下新产品的零售价、产品回收率均上升,销售量均减少,制造商和零售商的利润均呈下降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6.
综合考虑政府碳税及财政补贴等因素,构建低碳环境下制造商与零售商组成的两级供应链模型,以供应链成员各自利润最大化为原则,求解制造商与零售商的最优定价及市场需求量;在此基础上,分别分析政府碳税及补贴对供应链成员定价及市场需求的影响,给出产品定价与减排策略的关系;最后通过数值仿真对结论进行进一步分析。为企业产品定价及减排、政府碳税及财政补贴的制定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7.
针对零售商和第三方回收商共同参与回收,在随机需求,且市场存在竞争的前提下,建立了分散决策和集中决策两种情况下废旧品回收再造形成的闭环供应链生产销售回收的三级结构框架,导出了制造商、零售商和第三方回收商各自的最优利润及整个供应链系统最优利润。最后,对订货量,零售价,回收价,以及消费者对回收价格的敏感系数β与交叉价格弹性系数γ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讨论,运用实例证实了供应链系统的协调契约。  相似文献   

8.
在由一个制造商和一个零售商组成的制造商回收再制造闭环供应链中,考虑系统成员间存在Nash均衡博弈、制造商领导的Stackelberg博弈和零售商领导的Stackelberg博弈等权利关系,研究并比较三种分散式决策闭环供应链的定价决策及利润问题。研究结论表明:在制造商领导的市场中,零售商的零售价与获得产品的批发价呈正相关关系;在零售商领导的市场中,制造商的批发价和回收率均与零售商的零售价呈负相关关系;回收产品的潜在期望收益是回收行为的驱动因素;在分散式决策闭环供应链中,市场无领导者时,消费者获得的收益最多,闭环供应链也越有利于降低资源消耗,且制造商和零售商均有动机成为领导者,其拥有的权利越大,议价能力会越强,获得的利润就会越多;与分散式决策相比,集中式决策闭环供应链的零售价最低,回收率和渠道总利润最高。最后,我们设计了可协调三种分散式决策闭环供应链的收益共享契约。  相似文献   

9.
以随机回收量和消费者低碳偏好为背景,研究碳交易机制下的闭环供应链碳减排与定价问题.考虑制造商对废旧品进行回收再制造,同时新产品和再造品之间存在竞争关系,建立了制造商和零售商之间的Stackelberg博弈模型,并求解出制造商的碳减排、回收价格以及零售商的差别定价决策.研究表明,差别定价与单位碳减排量正相关,提升消费者对再造品的低碳认知有助于碳交易机制的顺利实施.另外,随机回收量的期望越高,或产品市场规模越大,则单位碳减排量越大.  相似文献   

10.
基于废旧电子产品回收质量水平的不确定性,构建了制造商自行回收、零售商回收和第三方回收3种闭环供应链回收模式,研究规模不经济的制造商回收模式选择问题。结果表明:当零售商回收时,新产品销售价格最低且废旧产品的回收质量水平、回收价格、回收数量、新产品消费者需求量、规模不经济的制造商利润和供应链总利润都高于另外两种回收模式,但3种回收模式下零售商的利润大小取决于生产规模不经济程度,只有在规模不经济程度较低且零售商回收时,零售商的利润才会高于其他两种模式。总的来说,当制造商在面临生产规模不经济现象时,会优先将回收业务委托给零售商,但零售商会根据规模不经济程度来决定是否接受回收业务。  相似文献   

11.
为了进一步优化和改善政府补贴效果,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的发展,本文针对新能源汽车制造商和零售商组成的二级供应链,引入产品回收、节能减排、市场竞争等因素,建立了消费补贴与技术补贴模型,研究供应链最优定价策略与最优补贴水平,分析了成本、单位减排率、回收价格等因素对最优批发价、最优零售价和最优补贴水平的影响。研究发现:提高消费补贴与技术补贴水平有利于降低制造商生产和研发成本,扩大国内外市场规模,提高新能源汽车回收价格;当制造商生产成本大于某门槛值时,政府可以控制技术补贴水平来提高新能源汽车单位减排率。  相似文献   

12.
研究零售商主导闭环供应链的回收模式选择问题,在3种不同回收模式下构建了相应的决策模型。研究表明当第三方无利可图时,制造商会倾向于由零售商负责回收,零售商在同等条件下倾向于由第三方进行回收,为使整体利润达到最大,闭环供应链应尽可能采用零售商负责回收的模式;当第三方有利可图时,零售商同样倾向于由第三方进行回收,并且零售商会迫使制造商降低批发价格。当第三方负责回收时,第三方会通过控制回收率来降低回收成本,且相比于制造商或零售商负责回收,制造商和零售商的批发价格及零售价格更高。  相似文献   

13.
综合考虑生态设计与政府补贴,借助伊藤过程刻画动态变化的回收率,构建大数据服务商参与下的闭环供应链随机微分博弈模型,分析大数据服务商协助类型、服务费支付水平和政府补贴等参数对闭环供应链各成员决策和利润的影响。结果表明,所处环境不同时大数据服务商的最佳协助方式也不同;协助营销活动能有效刺激市场时,协助营销更能提升回收率、利润等;零售商和回收商合理分担大数据服务费可以促进闭环供应链的稳定;较回收补贴,生态设计补贴对零售价和批发价影响更显著,政府合理提高生态设计补贴更能提高闭环供应链整体利润。  相似文献   

14.
《软科学》2018,(2):44-49
碳限额政策下考虑碳减排技术和政府的碳减排技术补贴,分别建立零售商负责回收的闭环供应链分散化和集中化决策模型,将其对比分析并采用收益费用共享契约实现协调,然后进行优化分析。结果表明:与无约束相比,碳约束下最优的新产品和再制造产品的产量、碳减排技术投入比例、整个闭环供应链系统的利润更低,回收率更高;碳限额下最优的产量、碳减排技术投入比例和利润与政府补贴成正向变化关系,与技术成本系数成反向变化关系,而产量、利润与再制造产品和新产品碳减排技术投入比成倒U型关系,碳减排技术投入比例则与其成反向变化关系。  相似文献   

15.
闭环供应链中回收价格变化的回收渠道选择问题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研究了闭环供应链中回收渠道选择问题,建立并求解了回收率随回收价格变动的单一制造商和单一零售商的最优利润模型.引入初始投入系数,以区分不同供应链成员建立回收通道的难易程度.通过案例分析,给出了不同情况下回收渠道选择策略.  相似文献   

16.
针对供应链低碳产品高成本破解难题,引入零售商持股制造商减排投资战略,研究两级低碳供应链股权合作问题,比较分析了制造商减排与不减排、零售商对制造商减排投资持股与不持股两种情形下的供应链企业最优决策及利润变化。研究发现零售商按照合理比例持股,能够减少碳排放同时制造商和零售商的利润会实现帕累托改进,且主导者制造商能够分享更多剩余供应链价值,消除了持股前零售商对制造商碳减排投资"搭便车"现象。进一步发现,当消费者低碳偏好增加、价格敏感性降低或减排技术有较大改进且三者达到一定比例关系时,股权合作契约可以实现供应链协调。最后,通过数值分析对结论进行验证并探讨了持股比例对制造商和零售商利润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从循环经济视角出发,聚焦这种循环经济模式下制造商竞争的闭环供应链定价策略。针对两个制造商和一个共同零售商所构建的闭环供应链系统在非合作分散决策和集中决策下的定价模型进行比较分析,发现非合作分散决策会造成回收价格、回收率和系统利润减少,提出利润共享的协调定价机制,使得闭环供应链系统的总利润达到集中决策下的利润水平;通过数值仿真分析两个制造商的产品竞争替代系数、政府对废旧产品的单位经济补贴和消费者的环保意识对闭环供应链系统决策变量和利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为探究生态设计策略对双责任闭环供应链决策的差异化影响,本文考虑生态设计降低制造成本、提高产品销量和提高回收率三种生态设计策略,采用斯坦伯格博弈方法,面向双责任(生态设计责任和回收责任)闭环供应链,探究不同生态设计策略对企业双责任行为(生态设计和回收)、利润和环境等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生态设计策略下,制造商生态设计水平对零售商决策的影响范围、影响方向和力度具差异性。消费者价格敏感度和回收市场收益是影响闭环供应链决策和制造商生态设计策略选择的关键要素。不同生态设计策略下,生态设计要素和固定成本要素对企业双责任行为、产品批发价和零售价产生不同影响。从促进闭环供应链履行双责任视角,制造商应根据闭环供应链层面市场特征的变化而选择不同的生态设计策略。  相似文献   

19.
《软科学》2018,(5)
构建了制造商与零售商两者混合回收及制造商、零售商和第三方三者混合回收的两类闭环供应链模型,运用博弈理论对两类回收模型进行比较。结果发现:制造商、零售商和供应链系统的最优混合回收模式存在四种情形:(1)制造商、零售商和供应链系统的最佳选择均为制造商和零售商混合回收,供应链系统具有长期稳定性;(2)制造商和供应链系统的最优决策为制造商和零售商混合回收,但零售商的最优决策却是三者混合回收模式,供应链存在不稳定性;(3)制造商和零售商的最优决策为制造商和零售商混合回收,但供应链系统的最优回收模式却为三者混合回收,供应链系统具有长期稳定性;(4)制造商和供应链系统的最优决策为三者混合回收,但零售商的最优决策却为制造商和零售商混合回收,供应链存在不稳定性。  相似文献   

20.
本文研究了强势零售商的存在对再制造闭环供应链回收模式的影响.建立了三种再制造闭环供应链博弈模型.对这三种闭环供应链模型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发现:当零售商之间差异化程度较高时,强势和弱势零售商偏好于零售商负责回收模式,而制造商偏好于制造商负责回收模式;而当零售商之间差异化程度较低时,强势和弱势零售商偏好于制造商(或第3方)负责回收模式,而制造商偏好于零售商负责回收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