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有机栽冷剂属于低级醇类载冷剂,是由低级醇混合液体及防腐剂、防锈剂、调节剂等敷料调配而成,相较于卤水载冷剂,其具有腐蚀性小、流动性强、有一定的蓄冷能力、易于调配和补充等特点,针对有机载冷剂应用效果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张元明  姜坪 《科技通报》2021,37(7):80-84,90
在盘管式冰蓄冷系统的外融冰过程中,空调冷冻水在蓄冰槽内流场的均匀性,对融冰效率有重要的影响.为提高流场的均匀性,蓄冰槽内通常都设置了布水器.布置在蓄冰槽侧壁的布水器通常为正向出流(面向盘管),而布水器反向出流(背向盘管)的布置形式较为少见.为了研究布水器的2种水流出流形式对其布水均匀性的影响,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分别对2种出流形式蓄冰槽横截面的流速分布进行了模拟分析,并利用速度偏差系数对布水器的布水均匀程度进行评价.结果 表明:布水器正向出流时截面平均流速为0.2071 m/s,速度偏差系数高达62.85%;而布水器反向出流时截面平均流速为0.1403m/s,速度偏差系数仅为30.47%,布水器反向出流时布水均匀性更好,更有利于提高融冰效率.  相似文献   

3.
建筑行业作为我国当前社会发展中最为重要的载体之一,其发展方向与发展模式对于整个社会的城乡建设发展都比较关键。目前国内电力供应状况是高峰不足与低谷过剩的矛盾,若通过空调冰蓄冷等调整用电时间至非高峰时间段,可以有效平衡此矛盾,即所谓“削峰填谷”。空调冰蓄冷技术,是通过利用在电力负荷低的夜间用电低谷期采用电动制冷机制冷,由此使蓄冷介质结成冰,利用蓄冷介质的潜热显热将冷量储存起来;在用电高峰期,蓄冷介质会融冰,释放出储存的冷量,由此可以满足我们的实际需要。通过对某大型城市需求侧调控案例,分析冰蓄冷空调系统的设计与施工环节。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冷却水入口温度对管式换热器内壁腐蚀所产生的影响,本文基于茂名市梅江江段的水样进行模拟换热器腐蚀过程实验,模拟实验研究了冷却水入口从20℃-40℃的区间内,冷却水对管式换热器腐蚀速率的变化,记录实验数据,并就流速对腐蚀速率的影响逐一作了机理分析。结果表明:腐蚀速率显示随流速的增加而增加,但是当流量增加到一定程度后,腐蚀速率随流速的增加而减小,腐蚀机理为:腐蚀是由对流传质和表面反应共同控制,低流速以对流传质为主,流速增大起到方便致腐蚀离子微生物向换热器表面扩撒,腐蚀速率随流速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5.
一、引言冰蓄冷中央空调是将电网夜间谷荷多余电力以冰的冷量形式储存起来,在白天用电高峰时将冰融化提供空调服务。由于我国大部分地区夜间电价比白天低得多,所以采用冰储冷中央空调能大大减少用户的运行费用。  相似文献   

6.
针对目前油藏开采过程中沥青质沉淀和堵塞的问题,采用ST公司生产的固体沉淀测试系统进行物理模拟实验,研究不同压力、温度和流体流动速度对原油中沥青质沉淀颗粒尺寸变化规律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低流速下,沥青质沉淀颗粒尺寸受压力因素影响不敏感;高流速下,随压力的增加沥青质沉淀颗粒尺寸变化幅度较明显,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2)温度越高、流速越低时,形成的沥青质沉淀颗粒就越小,并且温度越高沥青质颗粒尺寸随着压力变化的幅度也越小;(3)随温度的增加沥青质沉淀颗粒尺寸呈现出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4)沥青质沉淀颗粒尺寸随着流速的增加而增大。  相似文献   

7.
为揭示隔板对钢箱梁狭长空间的火灾烟气蔓延特征及温度分布的影响,本文采用FDS(fire dynamics simulator)计算,研究不同横隔板间隔的烟流运动行为,探讨横隔板间隔大小对钢箱梁火灾特性影响。结果表明:钢箱梁内部横、纵隔板交错,导致腔室存在显著的蓄烟效应,钢箱梁内的烟气运动呈横向、纵向分步填充特性,横隔板的间隔越小,烟气纵向蔓延填充的速度越慢,相比无横隔板时,有横隔板可使蔓延填充时长增加4.6倍以上;钢箱梁内高温烟气主要集中在起火腔室,经横、纵隔板阻隔后均有大幅下降,相邻腔室的最高温对比起火腔室均下降49%以上,起火腔室烟气最高温度随横隔板间隔增大而逐渐下降,但相应的高温烟气影响范围逐渐变大;通过完善狭长多腔室通风因子和钢结构有效传热系数构建了修正的McCaffrey公式,有效提升了横隔板间隔2~6 m范围内的钢箱梁内敷电缆火灾顶棚烟气最高温度的预测精度。研究成果可为钢箱梁内敷电缆的火灾防控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杨华 《大众科技》2014,(7):82-84
文章提出一种用电低谷时段中央空调蓄冷系统的实现方案,介绍了中央空调水蓄冷系统的结构形式,分析了中央空调蓄冷系统和采用的蓄冷智能控制技术,在此基础上重点阐述了中央空调蓄冷系统设计及按需供冷控制技术的实现。  相似文献   

9.
在当今节能减排的大趋势下,原有的蓄冷技术已不能完全适应市场的需求,新型的蓄冷技术逐渐得到人们的关注。介绍了目前市场上主要的蓄冷技术及存在的弊端,具体阐述了新型的蓄冷技术优势,最后在工程应用中进行详细分析。  相似文献   

10.
《科技风》2015,(23)
本文主要通过实验对内埋蓄冷器冷柜进行温度变化分析,将其与相同型号冷柜比较。研究发现制冷下拉速度较为缓慢,上下温差相比普通冷柜也较低,且在吸热保冷作用方面比较明显。在明确内埋蓄冷器冷柜概述的基础上开展相应的实验并得出最终实验结果,以此判断其温度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11.
问题解答     
水缸结冰为什么会胀破?我们知道,一般物体都是“热胀冷缩”的:温度升高,体积膨胀;温度降低,体积缩小。但是水并不是完全服从这条规律。在4℃以上的时候,它也是热胀冷缩的。但是当它冷。到4℃以下的时候,它反而是“热缩冷胀”。从0℃的水变为0℃的冰,它的体积更要大大地膨胀一下。到结成冰以后,它又是热胀冷缩的了。冰的密度只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大体积混凝土温度场的分布规律和发展变化,确保混凝土浇筑质量,以御临河某特大桥大体积混凝承台浇筑过程为例,对其施工和养护期间水化热温度进行连续监测。根据实测水化热温度进行冷却水流速控制,提出采用变速控制水冷管流速的方法,该方法对水化热温升控制较好。利用瞬态温度场三维有限元理论方法,应用有限元计算软件,建立有限元模型,对大体积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温度场进行仿真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浇筑和养护期间混凝土核心温度主要分为升温、降温和平稳期三阶段;混凝土外表层温度梯度较大,且养护其节点温度程简谐变化;在水泥用量不变的情况下,控制水冷管流速能有效控制水化热温升变化,并与实测值拟合度高。  相似文献   

13.
伴随着社会和经济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能源消耗已成为制约人类发展的首要问题,其中电力紧张成为社会发展面临的首要问题,电力供应高峰不足而低谷过剩的矛盾日益突出。蓄冷空调由于其改善峰谷的作用越来越受到国内外的关注。主要介绍了蓄冷空调系统中常见的几种蓄冷方式,重点探讨了冰蓄冷技术及其在空调系统中的应用,进而分析冰蓄冷空调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正>测量温度,在现代是很简单的事情。但在西方人发明的温度计尚未传入的中国古代,中国人是如何测知温度高低的?从史料来看,中国人很早就确立了寒、冷、温、热的"温度"概念,先秦时期观察"瓶中之冰"、南朝已使用"腋下温度",还通过"火候""物候"来测定超高温、预测未来气温趋势等。像"春暖花开""天寒地冻",最早都是古人推测气温变化的词语;而"炉火纯青",则表明温度已达到1200℃……  相似文献   

15.
仿真冰板与真冰性能接近,是一种较理想的冰上运动产品仿真冰板,顾名思义就是模仿用自然水冷却工艺制作的真冰场地的板材。通过若干块不同尺寸的仿真冰板组合安装,即可建成面积可调的仿真冰面,用于开展滑冰、冰球等项运动。这里介绍的仿真冰板是采用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材料经过复杂的工艺及精湛的设计制作而成,是一种性能极佳的高分子复合材料。  相似文献   

16.
《科技风》2017,(15)
以某型飞机机翼防冰系统为研究对象,基于Flowmaster软件建立管路仿真模型,对不同工况下防冰系统管路的引气流量、笛形管射流孔出口流速、温度与压力分布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防冰系统管路的优化方案。分析结果表明:机翼防冰系统不同缝翼段内直径不同的笛形管可通过设置不同的射流孔孔径以优化防冰系统管路。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分析填充氦气超压气球在环境变化导致与周围大气发生对流换热的现象,建立了超压气球热力学模型,并对其升空过程应用MATLAB软件仿真计算,研究了不同环境下模型升空过程中强迫对流系数、氦气温度随着大气高度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上升过程中氦气温度发生非线性变化,在升空过程初期填充氦气温度会出现上升现象,之后随着大气高度的增加而降低,到达18Km后,氦气温度又会随着大气高度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18.
《内江科技》2022,(1):30-32
通过对输送管道的工况分析,利用计算流体动力学对输送管道进行三维流场分析,并对管道内部的温度情况进行数值模拟,将得出工作过程中管道的压力场和温度场耦合到结构场利用有限元方法进行结构分析,研究在不同进口流速下,不同的外部环境温度和流体温度对输送管道结构的影响,得出应力最大的位置主要集中在夹紧部位的周围,在与管壁交汇处达到最大。研究表明,在不同的温度工况下,随着进口流速的增大,输送管道所承受的应力和变形的程度也越大,但增长的趋势变化十分微小,流速的增大对于管壁的影响很小。随着流体温度的逐渐增加,输送管道的应力和变形量逐渐降低直至最终趋于稳定,但当外部温度过高,管道的应力和变形值的变化是先逐渐减小后逐渐增加。  相似文献   

19.
通过研究毫秒脉冲激光辐照碳纤维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温度场以及应力场的分布,本文采用COMSOL Multiphysics有限元软件,基于热传导和弹塑性力学理论,对毫秒脉冲激光辐照碳纤维环氧树脂复合材料进行了数值模拟,从而得到复合材料表面的瞬态温度场以及应力场的分布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毫秒脉冲激光辐照下,碳纤维环氧树脂复合材料辐照中心点的温度随着时间的增加先增加后下降,材料表面中心点的温度高于周围区域的温度;复合材料的中心点的应力值最大值为4×108N/m2,出现应力损伤,材料有明显的应力形变。  相似文献   

20.
利用高分辨率卫星资料,详细分析了2003年4月双眼台风"鲸鱼"眼墙置换过程中水粒子的分布状况。分析表明:(1)鲸鱼台风眼墙置换的发生发展与水粒子的三维分布密切相关。(2)4种水粒子(云中水粒子、云中冰粒子、可降水粒子和可降冰粒子)以可降水和可降冰粒子的垂直分布对眼墙置换的影响最为重要。(3)云中冰和云中水、可降冰和可降水随着时间的变化呈现出正相关关系,而随着高度变化呈现出负相关的关系。(4)双眼台风在加强和衰亡期间并不是简单的循环过程。(5)眼墙置换过程中内眼墙的水粒子相变远较于外眼墙活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