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互联网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互联网开启了人类社会一个全新的时代,随着互联网逐渐深入到校园生活,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也深刻地感受到了互联网带来的影响,有冲击,也有机遇。新时期,高校思政教育应该转变传统的教育模式、利用好网络新阵地、打造高素质思政教育队伍以应对冲击、把握机遇,使高校思政教育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2.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路径发展是新时代不断深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随着社会环境与思想观念的变化,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是多元、双向、互动并呈科学化、规范化、专业化发展。以多元主体为切入点进行创新发展路径研究,符合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规律。“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必须要构建起以高校党建行政主体、教师和学生相互作用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多元主体沟通生态圈,打造情感共振共同体,形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合力。  相似文献   

3.
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已经成为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发展和创新的新趋势。它具有资源丰富、时效性强、易于传播、自主性强等特点,是思政教育发展至今的必然产物。做好网络思政教育需要组建一支强有力的思政团队,不断完善工作模式,并加强网络思政监管力度,牢牢把握网络思政教育的主动权,从而全面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质量,为高校思政工作的可持续发展开拓创新局面。  相似文献   

4.
高校舆论作为思政教育的组成部分和手段,对思政教育起着重要的作用,是检验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的方式。正确的高校舆论促进了大学生思政教育内容、手段、方式等多方面发展,错误的高校舆论则影响了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观等的形成。同时,大学生思政教育对于高校舆论起着引导和控制的作用。二者之间相互促进,相互影响,形成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5.
郭萍 《科教文汇》2016,(4):11-12
健康的人格对个人和社会都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当前,我国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得到了空前的重视和加强,但学生的人格问题仍然非常突出,针对这种状况,高校有必要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突出人格教育,从整合现有思政教材中的人格教育资源、在思政课中扩充和深化人格教育的内容、创新教育形式、提高思政教育工作者自身修养和人格魅力等方面加强大学生人格教育。  相似文献   

6.
高校舆论作为思政教育的组成部分和手段,对思政教育起着重要的作用,是检验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的方式。正确的高校舆论促进了大学生思政教育内容、手段、方式等多方面发展,错误的高校舆论则影响了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观等的形成。同时,大学生思政教育对于高校舆论起着引导和控制的作用。二者之间相互促进,相互影响,形成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7.
张悦  李洪山 《科教文汇》2020,(11):29-32
思想政治教育一直以来都是我国高校教育领域的教学重点,目前,虽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正在不断完善发展,然而在实际高校思想政治教学过程中仍然出现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体匮乏、过程单向化、内容间断化、途径单一化等问题。为改进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坚持创新性、互动性、系统性、多元化原则,做到扩大思政教育主体范围、注重思政教育双项互动、增强思政教育内容连贯性、利用互联网拓宽课程教育路径。  相似文献   

8.
王雅敏 《科教文汇》2009,(35):183-184
教育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又是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原因在于高校的大学生群体作为即将进入社会的主力后备队伍,他们的全面发展,尤其是思想政治方面的正确发展,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石和保障。"以人为本"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时代要求,高校思政教育实践必须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理念,在当代多元化背景下全面把握教育对象的现实特点和发展需求,弘扬大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和创造性,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9.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当前要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时效性、针对性,必须打造高素质的思想政治工作者队伍,形成规范的人员选用标准和制度。思政工作者要准确把握“三育人”工作的尺度.将教育、管理、服务有机协调起来。思想政治工作要与建设高水平的校园文化结合起来,要引导学生广泛开展社会实践。  相似文献   

10.
李兵 《科教文汇》2021,(12):34-35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现代教育的要求也随之提高。在新形势下,要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学生的日常生活、专业学习等多个方面。尤其是在互联网普及的大背景下,如何更好地借助新媒体平台来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是每所高校探究的重点话题。该文简要分析了自媒体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指出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11.
李香  向忠安 《内江科技》2012,(10):51+88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当前高校培养高素质人才的一个必要内容,随着现代网络技术的发展,将互联网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手段已成为当代大学生乐于接受的一种快捷、高效的教育途径。本文从如何发挥好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作用的角度提出问题及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2.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改变了传统媒体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对象、场域,从一定意义上拓展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间,形塑了思政政治教育者话语的全新的权力平台,进而提升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控制力和影响力。不过当下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发展中遭遇了一定的困境,话语的利用力、传播力、调控力式微。因此,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话语要转换言说方式,构建话语的对话平台,形成新型的话语体系,提升思政教育工作者的“软硬件”,使之接地气、涵生气、蕴底气。  相似文献   

13.
姜昊 《科学大众》2015,(3):146+59
思想政治教育与文化素质教育有着紧密的联系,是高校培养综合素质人才的必然需求。本文分析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文化素质教学的现状,以及两者融合所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之上,阐述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文化素质教育融合的有效途径,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改革发展。  相似文献   

14.
鉴于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的发展,各类思想文化在世界范围内不断激荡、交融和交锋,我国社会出现了文化多元化共存的新态势。文化多元化的直接后果是影响到大学生群体的思想观,对大学生思政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本文在概述文化多元化的基础上,从全力发挥高校学生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大力弘扬优秀文化以培养大学生良好的道德风尚、积极推进大学生社团组织建设、努力打造健康向上的高校校园网络文化等四个方面阐述了在文化多元化基础上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当今时代.网络正以异乎寻常的速度迅猛发展.正在对国际社会的方方面面产生巨大而深刻的影响。在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和严峻挑战。我们必须充分重视网络利用与管理,切实加强网络思想政治工作。  相似文献   

16.
邱亚男 《科教文汇》2012,(21):17-17,26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需要贯彻"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战略思想。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需要把"科学发展观"当做教育中心,建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统筹各种教育方法,努力培养出适应社会全面发展的新世纪人才。本文从以人为本、以科学发展观引导教师综合素质、对现有教育方法进行创新、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教育理念四个方面提出了以科学发展观引导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策略。  相似文献   

17.
思想政治课程是高校教学的重要工作之一,是提升大学生思想觉悟,纠正大学生思想物质化,实现大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重要基础。本文主要是从创新的教育理念下的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出发,阐述创新教育理念对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进而分析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模式。通过对当前大学思政教育课程教学模式的探析,希望能更好地提升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肖平步 《科教文汇》2013,(22):15-15,25
思想政治课程是高校教学的重要工作之一,是提升大学生思想觉悟,纠正大学生思想物质化,实现大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重要基础。本文主要是从创新的教育理念下的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出发,阐述创新教育理念对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进而分析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模式。通过对当前大学思政教育课程教学模式的探析,希望能更好地提升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兰敏利  马健  冯鑫 《科技管理研究》2021,41(3):I0005-I0005
新时代的到来使社会环境发生巨大变化,对社会经济、文化及政治发展产生深远影响。高校作为提升文化教育水平主阵地,对完善社会文化体系构建有重要意义。基于此,高校思政教育与学生管理工作面临严峻挑战。高校传统思政教育与学生管理模式已难以满足现代学生求学需求,高校必须根据时代发展趋势与社会环境变化特征,思考如何提升其思政教育与学生管理工作效率,创建全新学生思政教育管理模式,进而为国家现代化建设培养更多优质复合型人才。对此,笔者将在分析我国高校思政教育与学生管理发展现状基础上,结合郭凤志主编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研究》,积极探索推动高校思政教育与学生管理模式融合发展的路径,助力高校建立现代思政教育与学生管理形式。  相似文献   

20.
近几年,基于互联网环境背景下信息技术发展水平的逐渐提高,我国各高校已逐渐形成了将互联技术与辅导员思政教育工作相结合的思维,有意通过互联网技术的引用,提高高校的思政教育水平。高校学生是互联网环境中的主体,其身心的健康发展与互联网密切相关。本文先是对互联网环境下高校开展辅导员思政教育工作的重要意义进行了简述,后又对互联网环境下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开展面临的问题及方式展开了深度探讨。此次探讨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高校辅导员思政教育水平,进而促进高校学生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