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汤吉夫的校园小说推出了系列知识分子的形象,开启了他校园小说话语范型的转变.这些形象不但是对当代知识分子生存现在时的艺术定位和灵魂透析,而且是对文坛上流行的创作定势的某种匡正,同时,对新世纪日渐繁荣的校园小说创作也不无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鲁迅和巴金是20世纪两位杰出的文学大师,他们曾用大量作品来关注知识分子自身。尽管他们的知识分子题材小说在内容、艺术来源和文化意义上存在着差异,却不约而同地用各具特色的艺术手段再现了一部分知识分子的心路历程,从而启示人们对作家、知识分子做出更公允的评价。  相似文献   

3.
李洱小说在思想上蕴含了知识分子的责任感,形式上又充满了先锋气质。他的视野不仅仅停留在知识分子身上,还关心农民等底层人民的生活,表现了当代人性的异化;同时,李洱小说的艺术特色也让人眼前一亮,在叙事、修辞上都独具特点,是一位非常值得研究的作家。  相似文献   

4.
李洱小说在思想上蕴含了知识分子的责任感,形式上又充满了先锋气质。他的视野不仅仅停留在知识分子身上,还关心农民等底层人民的生活,表现了当代人性的异化;同时,李洱小说的艺术特色也让人眼前一亮,在叙事、修辞上都独具特点,是一位非常值得研究的作家。  相似文献   

5.
屠格涅夫和鲁迅是两位自觉"以小说参与历史发展"的小说家。屠格涅夫以知识分子题材的创作勾勒了19世纪40至60年代俄罗斯的"社会编年史",鲁迅则以几类知识分子形象的塑造深刻地反思了辛亥革命后的中国历史和民族命运。在艺术手法上,他们也存在着异同。  相似文献   

6.
王丽 《文教资料》2007,(34):142-144
阎真的长篇小说《沧浪之水》借官场描写了当代知识分子的精神上的困顿和蜕变,小说中的人物代表了两类人:反抗者和麻木者。然而,无论这两类人曾经多么的不同,最终,等待他们的都是相同的结局。本文着重从人物对人生的选择点出发,揭示了当代知识分子精神蜕变的悲剧意蕴。  相似文献   

7.
《围城》以抗战初期为背景,主要描写知识分子生活,以冷峻辛辣的笔调形象描绘了三四十年代知识分子中的一群丑角,通过冷嘲热讽、鞭辟入里、设喻模态及情趣盎然等艺术手法,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从而反映当时社会灰色的生活以及特定环境下无聊无为的社会群体。小说的修辞艺术特色:一方面从讽刺艺术的角度探讨作者的写作艺术,一方面从比喻艺术的角度探讨作者的写作艺术。小说通过这两方面艺术手法的运用,细致、深刻地刻画了人物形象,生动、幽默地展示了人物性格,从而使小说增色不少。  相似文献   

8.
刘希云 《德州学院学报》2005,21(1):45-48,56
刘震云是当代文坛非常活跃的作家,也是一位风格独特的作家.他的小说在艺术上充满了张力.具体讲:从审美品格上看,是喜剧性与悲剧性的统一;从叙事品格上看,是通俗性与深刻性的统一;从写作立场看,是民间立场与知识分子立场的兼具.  相似文献   

9.
五四时期知识分子小说的人物形象,鲜明地体现出孤独、彷徨、虚无的情绪特征,使小说带上了强烈的抒情、感伤的色彩.在小说的人物系列划分上具有类型化的倾向,同时,每一类人物又显示出各自的价值趋向.五四知识分子小说及其人物形象普遍呈现出"时代精神"与"时代情感"的矛盾冲突.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中国文坛涌现出一大批反思小说.反思小说打破了当代不能正面描写知识分子的禁区,塑造了党员干部型知识分子、专家学者型知识分子和“资产阶级”型知识分子等不同类型的知识分子形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