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在文化翻译视野下的习语异化翻译.即根据源语和译入语的文化系统间存在的差异,以及习语所在的具体语境,最大限度实现译入语文化和源语文化在功能上等值以及译文读者与源语读者在接受反应上一致.也就是译入语读者在读完译文后会产生与源语读者相同或相似的感受。有效传递文化信息.使文化交流与融合成为翻译的最终目的。本文从三个方面对习语异化翻译的途径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英语中的习语是这种语言中古老的成员,是英语中的瑰宝与精华。英语习语语言精炼,含义深刻,妙趣横生,能给人一种美的感受。英语中丰富的习语蕴含着多姿多彩的西方化,因此,在翻译中、译不仅要设法保留和传达原特有的形象,还应根据译语化的特点,对不同的源语作相应的艺术加工,以真正实现跨化交际。  相似文献   

3.
英语与汉语中有大量的习语,由于民族的生存环境、习俗、宗教及历史的不同,习语所表达的含义也不同,翻译时不能单纯地直译,而应既要注意形象意义,又要注意隐含含义。  相似文献   

4.
不同民族语言中丰富多彩的习语反映了博大精深的世界文化。文化与语言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对习语产生了深远影响,中西文化的相似性使习语翻译过程轻松有效,而文化差异则会加大翻译难度。翻译中需准确把握宗教、地理、风俗与成语涵义及表述的关系,进行文化对比处理,追溯核心语义,找到对应的译入语,力求达到"信实、通达、雅致"。  相似文献   

5.
双语词典是沟通两种语言的桥梁,也是传递两种文化的重要手段,因此在双语词典中必然涉及到两种语言的对译,即两套符号的对应。双语词典编纂者在进行词典翻译时就不能将其简单处理为逐字对应的翻译,而要充分考虑如何用目的语更恰当、准确的地表达源语。归化与异化这两种翻译方法强调是从文化层面上来处理源语与目的语的对译,因此,本文将从翻译理论中的归化与异化角度,探讨为我国外语学习者广泛使用的几部英汉词典中的习语翻译,并将其总结分类。  相似文献   

6.
现今的翻译已经不仅仅是语言上的迁移,而且还是文化的交流。根据英语习语所在的具体语境,在文化层次上来探讨英语习语的翻译;论述了习语中所反映的文化差异并总结了英语习语的翻译方法。强调最大限度实现译入语和源语在文化功能上的等值,实现中西文化的交流和融合.  相似文献   

7.
翻译是一种跨化交际形式;在翻译过程中,译必须具有跨化意识,跨越译入语与译出语化间差异的障碍,实现语言的转换与化信息的传递。本从化差异的角度对英汉词、习语和句法三方面作了粗略的比较,从而对翻译策略的选择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习语是有特殊意义的固定词组,从英汉习语的表现语义和文化特征看,英汉习语之间存在着对应关系、半对应关系、非对应关系,相应地可采用直译、意译、增译、减译等翻译法进行互译.这可帮助学生在英语写作中正确把握和使用习语。  相似文献   

9.
语言在其发展过程中深深地烙印着社会生活的各个侧面,反映和折射着某一社会的独特文化传统,而习语作为语言中的精华部分,更是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因此在翻译习语时,根据文化翻译观,要想突破语言障碍,实现文化之间很好的交流,则必须充分了解习语蕴含的文化因素。本文将从文化翻译观的异化策略和归化策略两方面探讨对习语翻译中的文化因素的处理,以期能有效传达信息,达到源语和译入语在文化功能上的等值。  相似文献   

10.
英语中丰富的习语表现了语言所蕴含的多姿多彩的西方文化。为再现原文的表现力,在翻译中,除了力求忠实原文,还应根据译入语的文化特点,对不同的译出语作相应的艺术加工,以真正实现跨文化交际。  相似文献   

11.
英语习语是经过长时间使用而提炼出来的固定短语或短句,它言简意赅,形象生动,含蓄幽默,承载着其民族的文化特色和文化信息,也影响着习语的翻译。翻译习语要尽量再现译出语的文化信息,又得保证译人语的可读性。因此,翻译时应在尊重原文的语言文化基础上,寻找译语中对等的词语或用同义的汉语习语来翻译。本文主要以含有人名、地名、动物名称的习语为例,探究在汉译英时等效或等值的翻译理解。  相似文献   

12.
广告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促销产品或者包装形象,故广告语的使用要强调形象和内涵的有机结合。因而广告语在转化到译入语时必须采用恰当甚至优化的封译内容,在译入语受众里产生良好的形象,激发人们对该产品/服务的美好形象从而引发购买欲望。本文从广告英语词语、语句以及内容方面着手。把翻译效果和良好形象综合起来,应用不同翻译方式对广告内容的最终呈现产生最佳效果,并试图归纳广告词的翻译方法和策略。  相似文献   

13.
在唐诗英译过程中,不少海内外汉学家和翻译家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相对应格局中,海外汉学家和译者的译入语和译入语文化居于上位,他们在熟悉的空间里从事翻译,唐诗译文的数量远远地超过了国内译文,但有的译文受到了国内译者的批评.国内译者的译入语和译入语文化尽管处于下位,但却立足于翻译的三美标准,在翻译数量上没有突破.  相似文献   

14.
语言与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语言体现文化、承载文化,文化反过来影响语言。文化适应就是在语言文化交流中源语文化信息的表现应该适应目的语的文化现实。翻译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部分,习语翻译尤其受到文化的制约。在习语翻译中,以文化适应的理论为指导,通过一一对应、交叉对应、创新翻译等三种途径可以较好的实现文化和意义的传递。  相似文献   

15.
押韵分两种:押稳韵;押险韵。所谓稳韵,是指押韵用词与所表达的含义和谐切贴;而险韵则指押韵用词不能和谐切贴地表达含义,只是服从于上下诗行韵脚的需要。在翻译中,除故意将有韵诗译为无韵诗外,译者用韵是根据译入语的诗歌语境选择的。这样,原诗中的险韵在译入语中不一定仍押险韵,而原诗中的稳韵也许押上了险韵。译者在译诗实践中须注意的是:要区分原诗的稳韵与险韵.不要拘泥于原诗的险韵而以辞害意。  相似文献   

16.
具象-抽象-具象:翻译的一个心理路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翻译是一种心理活动,也是一种认知转换过程.首先,译者识别语码,解开语码中所包含的信息.在这一过程中,译者面对的是一个个具体的语码,得到的是语码所表达的具体的形象信息和语言信息.然而,翻译是将这些形象信息和语言信息传达到另外一种语言去.由于原语和译入语属于两个不同的文化和认知系统,很多情况下都无法直接将原语中的形象信息和语言信息直接传达到译入语中.这时,就必须要有一个转换过程,就是要将原语的形象信息和语言信息抽象,使其概念化(conceptualized),再从译入语中寻找能够表达该概念的形象语言信息.这就是一个抽象和具体化(具象化)的过程.翻译不是翻译个别词语,而是在对整个语句或句群意义的抽象基础之上的重新表达.这个抽象的过程就是打破原语结构桎梏的一个过程,到了这一步,译者才有可能在译入语中施展自己的手脚,才有自由创造的空间.  相似文献   

17.
习语是在语言使用过程中形成一种独特的、约定俗成的、具有完整独特意义的语言。其语义并非等同组成成分意义的简单相加,人们很难从个别词义猜出整个习语的含义。习语翻译要处理好语言和语境的矛盾,不仅要译出原习语本语的形象、喻义,还要译出其民族特色和地域色彩。就英汉习语文化差异的由来,以及理解与翻译问题做些初步探讨,并强调在翻译过程中要注意“貌合神离”的现象。  相似文献   

18.
在翻译中,原语与译入语之间由于源流截然不同,在化背景和生活环境方面,有根本的差异,所以有些语言字不能用另一种语言准确完整地把它再现出来;译入语本身缺乏相应有的表达方式,或缺乏对等的表达形式。从语言学角度,根据不同的相关因素分析翻译中的不可译性。  相似文献   

19.
文学翻译是比较复杂,比较难以把握的一种翻译类型。主要探讨文学翻译中语言审美观差异的处理,认为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应把握译入语共时的特征和历时的发展变化,根据译入语读者语言审美观的需要选择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20.
“翻译是一种信息传递的方式。把一个原来用甲语言表达的信息改用乙语言表达,使不懂得甲语言的人也获得同样的信息:”从等效的角度来看,翻译实际上就是将原的修辞变成适合译入语的修辞,使译符合译入语语境,从而取得相同或相似的修辞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