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今通行本《说文》为宋初徐铉奉诏就李阳冰改本和当时所见各本重加整理而成,往往今本《说文》所无,唐宋典籍中所引《说文》则有之。本文将唐写本《说文》口部残简与木部残卷与玄应、慧琳等撰《一切经音义》所引《说文》及今本《说文》逐条加以比勘,就其异同之处对《一切经音义》所引《说文》的版本及唐写本《说文》的原貌进行了考探。根据《一切经音义》所引《说文》可证唐代流传的《说文》当不止一种版本,唐写本《说文》口部残简与木部残卷确为唐本。  相似文献   

2.
《字书》在《隋书·经籍志》等书目中都有记载,且在《玉篇》、《经典释文》、《一切经音义》等文献中郝被大量引用,但其作者、成书年代都不详,且多被误认为即吕忱《字林》。文章通过《一切经音义》引用《字书》的内容与任大椿所辑《字林》的比对,结合其他文献资料,推断这两种字书间没有彼此相关性,即《字书》非《字林》,并对其成书年代、内容及湮灭的原因作一考探。  相似文献   

3.
黄侃先生的《〈说文〉同文》运用音义统一的方法,对《说文解字》各部的同源字进行了全面的归纳。本文以王力先生所定的声韵标准,运用"音义统一"的方法对《〈说文〉同文》中口部字的声纽和韵部进行分析,以辨释其同源关系。  相似文献   

4.
唐释慧苑撰《新译大方广佛华严经音义》,简称《慧苑音义》,该书征引大量文献资料,成为后世学者校勘、辑佚、辨伪的珍贵资料。在慧苑之前的玄应有作《一切经音义》,此书包含对《大方广佛华严经》的音义,慧苑曰"新译"是与"旧译"相对而言,二书在内容、引书等方面有着相异之处,文章将二书所引部分条目之异处进行略探,以期通过这些相异材料为进一步研究《大方广佛华严经音义》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唐释慧苑撰《新译大方广佛华严经音义》,简称《慧苑音义》,该书征引大量文献资料,成为后世学者校勘、辑佚、辨伪的珍贵资料。在慧苑之前的玄应有作《一切经音义》,此书包含对《大方广佛华严经》的音义,慧苑曰"新译"是与"旧译"相对而言,二书在内容、引书等方面有着相异之处,文章将二书所引部分条目之异处进行略探,以期通过这些相异材料为进一步研究《大方广佛华严经音义》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
《汉语大字典》在征引《一切经音义》时存在引书体例不一、断句有误、版本不精、征引讹误等方面的问题,需要统一加以复核修订.本文通过举例初步揭示了这些问题并予以辨正,有裨益于《汉语大字典》的引书研究,亦为其再版修订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孙子·谋攻》“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中的“逃”字,部编高中《语文》第三册注为“退却,避开”。如果孤立地作解释,这样注还是可以的。若是联系上下文来考察的话,它跟下文的“避”字重复,这恐怕不符合《孙子》的原意。我个人认为这个“逃”字可以读为“挑”字。据《说文》,“逃”是“从定,兆声”,“挑”是“从手,兆声”;又查丁声树编录《古今字音对照手册》:“逃”是徒刀切,属豪韵,定母,“挑”是徒了切,属筱韵,定母。同声例可通假,故“逃”可借为“挑”。《说文》:“挑,挠也。”“挠”是什么意思呢?《一切经音义》十四引《字林》  相似文献   

8.
《字书》是一部记录魏晋时期实际词汇面貌的辞书,今已失传。唐释玄应《一切经音义》是现存最早的一部佛经音义书,成书后流传过程复杂,版本众多,大致上分为丽藏本和碛砂藏本两个系统。清代学者龙璋从《玄应音义》中辑出《字书》佚文182条。经过对丽藏本和碛砂藏本所引《字书》情况的考察,我们认为龙璋辑佚《字书》时所据《玄应音义》的本子当属于碛砂藏本系统。  相似文献   

9.
<字书>在<隋书·经籍志>等书目中都有记载,且在<玉篇>、<经典释文>、<一切经音义>等文献中都被大量引用,但其作者、成书年代都不详,且多被误认为即吕忱<字林>.文章通过<一切经音义>引用<字书>的内容与任大椿所辑<字林>的比对,结合其他文献资料,推断这两种字书间没有彼此相关性,即<字书>非<字林>,并对其成书年代、内容及湮灭的原因作一考探.  相似文献   

10.
《一切经音义》中保存了丰富的文字假借的用例,但其通假字尚未得到全面充分的揭示和研究。从传统同音借字、省形同音借字两个方面对《一切经音义》中的文字通假现象作一个归纳和分析。  相似文献   

11.
<正> 今本《说文解字》两处提到“秘书”。“(目戍)”字下云:“秘书瞋从戌”;“易”字下云:“秘书说日月为易”。段玉裁注曰:“秘书谓纬书”,刘叶秋《中国的字典》一书亦曰“许慎所谓秘书,是指依托经书,谈符箓瑞应之事的‘纬书’”。近时徐时仪发现慧琳《一切经音义》“无易”条下引《说文》云:“贾秘书说:‘日月为易字’”,以为今本《说文》“秘书”前脱“贾”字。“贾秘书”即贾逵。因贾逵曾两校秘书,为许慎之师;许慎著《说文》且“考之于逵”,故敬而称之为“贾秘书”。这从异文中找到了段氏注误之由。又《后汉书·贾逵传》云贾逵作《左传国语解诂》五十一篇,“显宗重其书,写藏之秘馆”。秘书,即此“秘馆”之书,未必定指“纬书”。(简言)  相似文献   

12.
唐释慧琳著有《一切经音义》一百卷,专门对佛经中的字进行注音释义,引书广博,注解精确,是一部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的工具书。关于慧琳,《宋高僧传》记载曰: 唐京师西明寺释慧琳,姓裴氏,疏勒国人也。始事不空三藏为室洒。内持密藏,外究儒流,印度声明,支那训诂,靡不精奥。尝谓翻梵成华,华毕典故,典故则西乾细语也,遂引用字林,字统、声类、三、苍切韵、玉篇诸经集史,参合佛意,详察是非,撰成大藏音义一百卷。起贞元四年,迄元和五载方得绝笔,贮其本于西明藏中.京邑之间,一皆宗仰。琳以元和十五年庚子,卒  相似文献   

13.
唐代道士史崇玄所撰《一切道经音义》佚于元末以前。从北宋陈景元所录史氏《音义》看,史氏音注并非仅仅注音。史氏反切与《切韵》特别是王仁煦《刊廖补缺切韵》关系密切。史氏形义之注亦有资小学。  相似文献   

14.
唐五代佛典音义征引《史记》凡217例,其征引形式有三:(1)单引正文;(2)单引注文;(3)正文+注文。其征引目的是释义和辨字,而以释义为主。梳理这些材料对五家音义引书研究和《史记》研究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丁治民 《家教指南》2011,(1):99-103
敦煌残卷《笺注本切韵》引《说文》反切共九条。通过对九条反切内部分析和外部比较,《说文》反切来源不仅有"述",而且有"作",注音时代应在《字林》之后、刘宋之前。  相似文献   

16.
《说文解字》是我国文字学的奠基之作,然而经过历代的传写,而渐失本原。笺注本《切韵》以陆法言《切韵》为底本,以《说文》为主要的订补依据。笺注本《切韵》成书早,又为敦煌文献,因此用该书所引《说文》来校定今本《说文》很有价值。但其引《说文》涉及多方面内容,相应的格式及用语不一。由此在全面整理引文的基础上总结其引用体例。  相似文献   

17.
《慧苑音义》时距初本《说文解字》相近,其释义引《说文解字》122条,与今本《说文解字》比较,有31处异文、误引现象。以金藏《慧苑音义》为底本,参以今本《说文解字》及其他字书,考校因古今字、正字俗字、音近形混等原因致讹现象,了解慧苑时语音文字面貌及传抄篡改致讹现象,同时为今本《说文解字》提以参考。  相似文献   

18.
<正> 黄公绍是宋元之际的音韵训诂学家,字在轩,邵武(今福建邵武人。咸淳元年(1265)举进士。入元以后,隐居樵溪,拒不出仕。其诗文之作汇为《在轩集》。唐圭璋先生编辑的《全宋词》收录黄公绍词三十三阕。 又撰《古今韵会》。是书刘辰翁序作于元至元二十九年(1292),可证《古今韵会》成书于1292年以前。《仪顾堂续跋》评述是书曰:“其为《韵会》也,盖以《礼部韵略》训释简略,故博考经史,旁及九流百家,增其注说,又采异体、异义、辨其正俗,以为馈贫之粮  相似文献   

19.
以《说文解字》(简称《说文》)中引《诗》书证词义与篆释义关系作为考察对象,在定量分析引《诗》书证中,其中多数是与词义有关的。《说文》篆释义与引《诗》书证词义是本义、引申义、假借义三种关系。这充分证明:《说文》所收小篆单字,引《诗》书证中的字义在绝大多书情况下与前面的篆释义是一致的,且着眼于字的本义,而引《诗》中的引申义与假借字义只占少数。此研究有利于在辞书编纂时补充例证,并有利于古汉语词汇学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诗经》条件异读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但远没有《毛诗音义》所注的那么多。《诗经》声母条件异读的主流形式是清浊交替,韵部条件异读则主要是阴入对转。假借是条件异读的主要原因,但引中和同形字也都是其中重要的作用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