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本解读个性化”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理应坚守的一种观念,理应秉持的一种策略,理应追寻的一种理想。然而,当我们将关注的视角投向现实世界“,文本解读个性化”又是一番怎样的生存状态呢?我们的阅读教学在追寻“文本解读个性化”这一理想的实践过程中,是不是也正在失去一些不该失去的要义呢?主体追寻,我们无声的“失落”问题凝视“1.众手不举,众口不开。”随着年级的升高,小学生对语文课堂却越来越淡漠,昔日的激情已消磨殆尽,随之而来的是冷眼旁观、侧耳旁听,始终不愿全身心地融入阅读、思考、表达中“。文本解读个性化”课堂遭遇了“众手…  相似文献   

2.
“文本解读个性化”已经成为新课程背景下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命题.自然也成了课堂教学的生命化追求。作为理应坚守的一种观念.理应秉持的一种策略.理应追寻的一种境界.“文本解读个性化”教学基于生命、始于生命.但更重要的是为了生命、发展生命、润泽生命。放眼“文本解读个性化”的理想课堂,它必将是师生生命自由、惬意、盎然生长的沃野.师生将在这里智慧相长。  相似文献   

3.
“文本解读个性化”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理应坚守的一种观念,秉持的一种策略,追寻的一种理想。然而在践行中,由于教学的“作秀”对学生的误导,应试的“功利”对学生的戕害,“文本解读个性化”的目标、过程、结果都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失真”问题。让教学成为一种真诚的对话,让考试成为一种真实的应答,是其“归真”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4.
"文本解读个性化"已经成为新课程背景下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命题,自然也成了课堂教学的生命化追求,作为理应坚守的一种观念,理应秉持的一种策略,理应追寻的一种境界,"文本解读个性化"教学基于生命、始于生命,但更重要的是为了生命、发展生命、润泽生命,放眼"文本解读个性化"的理想课堂,它必将是师生生命自由、惬意、盎然生长的沃野,师生将在这里智慧相长、情趣共享、发展双赢.然而,关注现实,我们总能在"文本解读个性化"课堂上听到不和谐的声音,看到不和谐的细节,感受到不和谐的氛围.  相似文献   

5.
"文本解读个性化"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理应坚守的一种观念,秉持的一种策略,追寻的一种理想。然而在践行中,由于教学的"作秀"对学生的误导,应试的"功利"对学生的戕伤,"文本解读个性化"的目标、过程、结果都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失真"。让教学成为一种真诚的对话,让考试成为一种真实的应答,是其"归真"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6.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课程体验,追寻生命共同成长的过程。”作为语文教师,如何在阅读教学中点燃学生思维的火把,让他们释放生命的激情呢?笔者认为,“补白”作为解读文本的独特视野,能够架起学生与文本沟通的桥梁。通过引导学生依据课文内容,结合生活体验,展开想象,进行恰当的富有个性化的补白,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培养想象力,使其更好地走进文本,完成与文本的对话,让阅读教学走进一片新天地。  相似文献   

7.
黄华玲 《快乐阅读》2013,(10):58-59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开始,"合作学习"渐渐被掀起了蒙着的盖头,露出了自己真实的面庞。现如今,"合作学习"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理应坚守的一种理念,是理应秉持的一种策略,更是理应追寻的一种理想。然而,当我们将关注的视线投向现实的语文课堂,"合作学习"又是一番怎样的生存状态呢?作为工作在一线的老师,  相似文献   

8.
新课标指出,“注重个性化阅读”,“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的过程”。这是现代阅读教学的核心理念。统一在这个核心理念下的个性化阅读教学,应是对话理念下的阅读教学。教师、学生、文本相互影响,相辅相成,构成了动态的交互系统。王富仁教授指出,在语文教学中必须同时坚持三个主体性。那么在个性化阅读教学中,我们应该怎样认识教师的主体性呢?  相似文献   

9.
语文阅读不是随意的消遣性阅读,漫无目的;也不是一般的了解性阅读,浅尝辄止。它应该是一种全身心的投入性阅读,应当以一种积极的审美心态,集中全部的心智,调动丰富的经验,去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文本中的人与事、景与物、情与理,不仅读其“言”,还要品其味,悟其神。文本解读个性化必须建立在一定的基础之上,即充分的文本感知与必要的生活参与。失去坚实的基础支撑的文本解读个性化教学,只能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这就要求我们努力寻求语文阅读教学的平衡点。  相似文献   

10.
所谓“适度解读”就是阅读教学过程中要以叙事文本为依据,站在作者的时代立场上去理解领会作者表达的主题。适度解读的度,除了作者留给我们的文本,教学过程中还要考虑到学生的心理特点。同样一篇《邓稼先》在初中和在高中阶段解读时的“度”自然是不一样的。那么课堂教学中,教师该如何有效引导学生走进文本,做到适度解读呢?  相似文献   

11.
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这无疑是对学生健康个性和健全人格的尊重与关爱,对阅读心理的科学观照。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不少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个性的“期待视野”,鼓励学生多角度、个性化、有创意的阅读,进入文本,与作者、与同伴进行深层次的对话,在角色体验中,激活思维,生成智慧,完成对文本的理解、内化,语文素养得以完善,生命价值得以提高,个性得以张扬,情感得以释放,心灵得以净化,人格得以提升。可以说,多元解读已成为当今阅读教学的鲜明特征。但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多元解读不等于爱怎么读就怎么读,也不等于所有的“个性化解读”均应大力提倡,它是有一定规范和原则的,要坚持正确导向,避免走向极端。那么,怎样善于点引,让学生多元解读呢?  相似文献   

12.
张庆 《江苏教育》2007,(18):57-59
在传统阅读教学的模式下,学生并非其真正意义上的“读者”。为什么这么说呢? 众所周知,传统阅读教学一般遵循这么一个流程:老师先来阅读文本——即钻研教材,然后将自己阅读所得写成教案,上课时再将自己对文本的解读原原本本地灌输给学生。学生接受的是老师对文本的解读,而不是自己对文本的理解与感悟。由此观之,学生哪里是真正意义上的“读者”呢?  相似文献   

13.
批判性质疑强调的是让学生在一些看似理所当然、天经地义的定论中发问、批判,这不仅是学生积极主动、独立思考进行个性化文本解读的一种体现,还是学生不迷信权威、勇于求真创新的学习品质的表现。那么,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应如何培养学生批判性的质疑能力呢?  相似文献   

14.
黄华玲 《快乐阅读》2013,(28):58-59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开始,"合作学习"渐渐被掀起了蒙着的盖头,露出了自己真实的面庞。现如今,"合作学习"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理应坚守的一种理念,是理应秉持的一种策略,更是理应追寻的一种理想。然而,当我们将关注的视线投向现实的语文课堂,"合作学习"又是一番怎样的生存状态呢?作为工作在一线的老师,我们是不是更应该关注一下"合作学习"的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5.
从诠释学、接受美学等视角来看,当前阅读教学中存在一定的读者中心主义现象,表现在:师生对文本的个性化解读步入极端、创造性解读失去根基、多元解读丧失界限。其带来了一系列不良后果,值得警惕。阅读教学要走出读者中心主义,需要师生在与文本对话的基础上进行个性化解读,在尊重文本历史性的前提下实现创造性解读,在把握文本主导价值取向下实现多元解读。  相似文献   

16.
何为一堂理想的阅读课?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随着新课程实验向纵深地带挺进,丰富的个性化教学理念给阅读教学带来了一片生机,但也使我们一线的教师陷入左右为难的窘境。在这语文教改的转折点上,我们的阅读教学该走向哪里呢?带着窘境和疑虑,我们一行六人到省城参加了“三晋之秋”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小学语文教学活动,真正领略到了语文教学的最高境界——返璞归真。  相似文献   

17.
随着建构主义、接受美学等文艺理论被引入语文阅读教学,加上《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试验稿)的颁布,语文阅读教学中积极倡导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强调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和感悟,文本解读多元化的呼声也日益高涨。但随即又出现剑走偏锋的尴尬:阅读教学中出现学生脱离文本限制、任意解读文本的“误读”倾向,学生目无全牛,抓住局部或个别字句,断章取义。以今律古,甚至曲解全篇。如愚公移山之举不知变通,愚公挖山不止,破坏生态平衡;《背影》中“父亲”形象邋遢,违反交通规则不说,对儿子照顾过于细微,不利于培养儿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在解读《归去来兮辞》时,学生结合当下课业负担过重的现实,读出羡慕陶渊明的隐逸生活,但批判他沉溺于饮酒赏菊看落日。消极遁世太颓废等等。面对学生这种超越文本界限、主观臆断的“创造性解读”,很多教师无所适从,盲目鼓励这种打着创新幌子的误读,认为这是学生个人体验对文本作出的别出心裁的感悟,属于多元解读。但是,这种误读真的属于多元中的“元”吗?到底什么是多元解读,对文本的诠释有无一元解读?如果有的话,多元解读和一元解读是什么关系?诸如此类的问题,需要我们在新课改的热火朝天中进行一下冷思考。  相似文献   

18.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假如学生缺乏解读文本的基本能力,缺乏基本的语感,怎么能与文本平等对话?阅读教学一定要教学生阅读技能。那么如何尽快使学生把握良好的阅读能力,提高阅读效果呢?  相似文献   

19.
多元解读要不离文本,修改飞扬而不随心所欲,思维驰骋而不胡思乱想,这才应该是我们所要追求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作为教师,在学生对文本的解读发生重大偏差时,我们要及时负起点拨引导的责任,引领学生进行正确有效的解读。怎样才能使小学语文多元解巷布葶呢?充分预设,让“多元解读”信马由缍;正确引导,让“多元解读”不误入歧途,纵横延伸,让“多元解读”不浮光掠影等等。  相似文献   

20.
“文本解读”作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改革的一大重点,备受广大小语教学专家、教师的关注。当前,“文本解读”大致有这样的三种姿态:一是把作者当上帝,重视“作者原意”;二是把文本当上帝,重视“文本意义”;三是把读者当上帝,重视“读者意义”。到底那一个“上帝”最值得我们推崇?下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