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模因论的视角来研究典籍英译至今还是一个崭新的话题.以《关雎》为例,选取的是理雅各、庞德和许渊冲的三个英译本进行比较和分析.这三个译本各具特色,由于所处的时代和文化背景的不同,三位译者的翻译风格和所选择的翻译策略也各不相同.基于此,结合模因论,分析翻译策略的选择对文化模因传播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三美论(意美、音美和形美)是许渊冲先生提出的诗歌翻译最高境界和标准。本文旨在以其英译宋词《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分析研究其诗歌翻译"美"的具体表现,为翻译实践和诗歌欣赏提供参考和标准。  相似文献   

3.
《红楼梦》可以说是诗话小说,诗词的大量运用是《红楼梦》的一大亮点。诗歌这种特殊的文学形式,在不同国家具有不同的特征,由于中韩两国的语言文化差异,对韩国译者来说,诗歌翻译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本文以崔溶澈,高旼喜两位韩国当代学者的《红楼梦》最新韩语全译本为例,具体分析《红楼梦》中诗词的韩语译文,进而了解中韩语言文化的差异。  相似文献   

4.
模因论概念的核心是模仿。模因论揭示了语言发展的规律,因此将模因论引入大学英语教学,理解模因的复制和传播规律对大学英语听、说、译三位一体的教学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本文针对听、说、译教学环节,引导学生对语言材料输入的模因进行复制、传播和应用,从而形成听、说、译各环节的模因复合体,将模因复合体在语言实际运用中不断检测和综合运用,以此构建模因论视角下的大学英语听、说、译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5.
模因论为大学英语教学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思路,英语教学本质上可以说是英语语言模因的复制与传播。本文从模因论视角出发,结合塞缪尔·厄尔曼的散文《青春》,探讨背诵教学方法的具体实施。  相似文献   

6.
模因在电影《魔兽》的传播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魔兽》运用了经典的游戏元素和精心的人物创造,向世人兜售了网游迷们的精神世界与幻想境界。本文从模因论的视角下分析了《魔兽》的传播与流行,探析了它作为成功影视文化模因的类型、原因及特点。  相似文献   

7.
中外翻译界一直视庞德为“叛逆者”,认为其译文存在太多误译或创造性翻译,违背了翻译的首要标准忠实。然细观庞德的诗歌翻译理论与实践,庞德有其忠实标准。在其诗歌翻译实践中,庞德努力寻求与原作诗人的心灵契合,强调诗歌语言的能量与细节来再现原作诗人的诗性体验与诗性情感。庞德的这一忠实标准与传统译论的忠实标准有所出入,属于另类忠实,却不失为对诗歌本质的追求,不乏真知灼见。在此意义上,庞德努力寻求诗歌精髓的忠实再现,堪称诗歌翻译的忠实实践者。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红楼梦》杨宪益和霍克斯的英译版本来分析文化翻译的不可译性,说明文化翻译所导致部分文化信息的流失或者误译,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为翻译研究提供一点自己的思考。  相似文献   

9.
双关语是英汉两种语言中常用的修辞手段.《红楼梦》中双关语运用尤为突出,本文探讨的内容是如何通过翻译传达出《红楼梦》中这一独特语言艺术所体现的主旨、意趣、韵味,通过对比分析两种译本双关语英译的得与失,总结出一些双关语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翻译技巧和精神情韵两个层次分析了杨宪益的《红楼梦》英译本,认为在异质文化语境下,译者在文学翻译中应该对语言转换、原作的文化思想内涵和译作接受者的文化观念等因素都要统筹兼顾。  相似文献   

11.
中医是中国的文化精髓,中医术语源于生活,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跨文化交际理论可以有效解决中医术语英译中的许多障碍,从而更好地传播中医知识及中国文化。《红楼梦》中存在大量中医术语,这些案例对研究中医术语的英译具有重要意义。霍克斯的《红楼梦》英译本为中医术语翻译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素材,其翻译方法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2.
《红楼梦》是我国小说艺术成就的最高峰。它是作者曹雪芹在经历了巨大变化之后用血泪写成的。多年来,研究《红楼梦》的著作很多,评点的、考证的、索引的,不一而足。但关于《红楼梦》真正的立意主旨,至今仍然是因人而异,众说纷纭。无论怎样,《红楼梦》是一部不朽的伟大著作,中国的文学史因它而增辉。  相似文献   

13.
当下学界都把《林兰香》定位于清初小说,并认为它影响了《红楼梦》。但从两书的相同之处来看,这完全不符合世界上最优秀的小说《红楼梦》的风格,因为《红楼梦》不是一般的小说。《红楼梦》借鉴了《金瓶梅》,脂砚斋已经指出,但绝口不提《林兰香》。还有《林兰香》的评点中已经出现了"影子说",这其实是源于道光年间涂瀛的说法。总之,《林兰香》晚于《红楼梦》并模仿了《红楼梦》,且晚清已有人持此种观点。  相似文献   

14.
诗歌鉴赏是一种审美活动。诗歌鉴赏理论研究以读者与诗歌艺术的审美关系作为主要课题。一部吸收古代传统理论和借鉴现代西方理念的,带有中华民族特色的《诗歌鉴赏学》,应该建立在客体论、主体论、生成论、方法论等四个理论基点上。只有这样,才能形成科学严谨的、带有实际指导意义的诗歌鉴赏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5.
目前,《新标准大学英语》已广泛应用于众多院校,其"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思想为大学阶段的英语教学与基础阶段的英语教学提供了良好的衔接。模因论是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新理论,可对语言的学习进行积极的指导。《新标准大学英语》系列教程以其极强的关联性与系统性处处体现了模因的思想,真正地实现了英语教学"一条龙"的培养方式,以生动的情境巧妙地融合中西方文化,为培养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英语综合能力带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6.
古典章回小说《隋炀帝艳史》为明末世情小说的代表作品之一,文章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作品实际,简单论述《隋炀帝艳史》对《红楼梦》创作的影响,这种影响既有环境描写方面,更有人物塑造、簿册异人等结构情节的影响。《隋炀帝艳史》的成就虽无法与《红楼梦》相提并论,但它给《红楼梦》的创作带来了一定的启发性,《红楼梦》的伟大在于继承前者的同时又有所创新,因而小说才有了永恒的魅力。  相似文献   

17.
叶燮的主要诗论集中体现在他的著作《原诗》中,《原诗》奠定了叶燮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的地位。曹雪芹是通过自己的诗歌创作以及小说人物之口来申明自己的诗歌理论主张的。《红楼梦》的诗论散落在各回中,但大部分重要的诗论集中在三十七、三十八、四十八、七十八等。根据叶燮和曹氏家族的关系,认为曹雪芹的创作是受到叶燮《原诗》的影响的。理、事、情,文无定法,诗贵独创,形式与内容,形象思维五个方面来都可看出曹雪芹诗歌理论与叶燮诗论的相通之处。  相似文献   

18.
《红楼梦》有明显的受司马迁《史记》及屈原《离骚》影响痕迹。《红楼梦》开卷的“开宗明义”与《报任安书》中的有关段落有异曲同工之妙;其《芙蓉女儿诔》则是直接摹仿屈原的《离骚》,而楚辞中的“草香美人”,与《红楼梦》中的“女儿国”同是文化思想的符号,曹雪芹是古代文化思想的集大成者。  相似文献   

19.
日本作家村上春树的作品《挪威的森林》的第一个中文译本在台湾出版后,在年轻读者中引起较大反响。本文选取其中两位广受争议的林少华、赖明珠的译本来进行比较分析。赖译本尊重原文,特别是原文形式,而显得译文翻译腔浓重。而林译本则再现了原作语言的简洁明快、流畅幽默,重视原作中异质性的传达。本文通过对景物描写的翻译译例进行比较分析,探究其各自的翻译特色。  相似文献   

20.
拜伦名诗《哀希腊》自1902年经由梁启超译介以来,一而再,再而三被翻译家复译。互文性理论的出现为翻译学更好地解释一作多译和不断复译现象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撑。文章结合互文性理论,对比了《哀希腊》4个复译本(译者分别是马君武、苏曼殊、胡适、查良铮),力图挖掘文本间的互文关系,进而指导诗歌翻译的互文性解构与重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