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在开放教育资源中,视频是开放教育资源呈现的主要方式,其中视频公开课受到广大学生的关注,但目前的研究缺少基于视频资源的个人学习环境,文章以开放教育资源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为切入点,总结了相关问题的研究现状,并在Web2.0理念的启示下,基于Moodle平台构建了个性化学习与协作学习相统一的个人学习环境,从而为学习者的在线学习提供了丰富的学习支持服务。  相似文献   

2.
本刊讯近年来,开放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成为世界各国教育信息化进程中的新议题。为促进开放教育资源的建设与应用对各级各类教育与教学的变革,由国际华人教育技术学亚太分会(SICET-AP)和浙江大学教育学院共同主办、浙江大学现代教育技术中心承办的开放教育资源与教学改革国际研讨会(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Open Education Resources and Teaching Reform)将于2014年5月24-25日在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举行。本次会议的主题是“开放教育资源促进教育教学变革”,研讨专题包括:数字化学习环境与开放资源新进展;信息化环境促进教学模式变革;开放教育资源与高等教育教学变革;开放教育资源与基础教育教学变革:开放教育资源与职业教育教学变革;开放教育资源与科普教育事业发展;基于大数据的学习分析及其应用;MOOCs与教育教学变革。会议将邀请国内外知名学者、专家做相关技术发展与应用分析的专题报告,欢迎国内外对此主题感兴趣的教师、学生和其他社会人士前来参会。详细信息参见会议网站http://metc.zju.edu.cn/EIF2014。  相似文献   

3.
孙维祎  赵红梅 《成人教育》2021,41(10):15-21
MOOCs的不断发展促进了在线教育有教无类理念的传承,是教育与技术不断融合的成果.以英国开放大学开放教育资源的质量保障标准为典型案例,借鉴英国开放大学以及FutureLearn平台中所提供的在线教育资源质量保障参照维度,分析FutureLearn平台实际操作层面的质量保障制度与措施,梳理出开放教育资源质量标准认定机构、开放教育资源、支持服务、多元合作方等因素与学习者之间的关系,并以开放教育质量标签为参照,强调了建立MOOCs开放教育资源质量标准本土化必要性,以期促进我国以在线教育为主体的开放大学和终身教育资源建设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远程教育中网络学习环境和信息资源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网络学习环境主要强调通过教学策略和网上各种学习资源支持学习者的学习活动,网络环境下学习的基本特点是一种基于资源的学习;网上信息资源的建设就是将网上信息通过管理、整序、加工,为远程学习者方便地搜集信息、利用网络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学习提供信息服务,使网上信息资源成为远程学习者开放的和共享的教育资源。  相似文献   

5.
孙维祎  赵红梅 《成人教育》2021,41(10):15-21
MOOCs的不断发展促进了在线教育有教无类理念的传承,是教育与技术不断融合的成果.以英国开放大学开放教育资源的质量保障标准为典型案例,借鉴英国开放大学以及FutureLearn平台中所提供的在线教育资源质量保障参照维度,分析FutureLearn平台实际操作层面的质量保障制度与措施,梳理出开放教育资源质量标准认定机构、开放教育资源、支持服务、多元合作方等因素与学习者之间的关系,并以开放教育质量标签为参照,强调了建立MOOCs开放教育资源质量标准本土化必要性,以期促进我国以在线教育为主体的开放大学和终身教育资源建设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信息和通信技术已经发展到以移动网络、云计算、大数据和社交网络技术为代表的第三平台阶段,这对社会的影响和改变是前所未有的,开放教育也因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而呈现出革命性的变化。开放教育的学习资源如何适应和满足学习者在新环境中的需求,是资源建设者无法回避的重大问题。本文着重分析信息技术发展趋势对开放教育资源建设带来的影响以及所提供的新技术和能力会对学习资源产生何种变革,在此基础上提出新时期开放教育资源建设在泛在学习理念指导下,需要注意和研究的若干要素,以及由此对资源建设管理和团队建设带来的挑战。  相似文献   

7.
远程教育中的开放教育资源建设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放教育资源运动开展到令已十余年,在教育界产生巨大影响.为推进远程开放教育领域对开放教育资源的有效建设和合理应用,需要根据远程教育、教学中媒体和技术应用的规律来明确开放教育资源的特点和应用优势.ACTIONS模式是远程教育中技术和媒体选择和应用的有效方法,以这一模式为框架针对远程教育中开放教育资源的开放性、可获得性、教学性和成本控制四个方面进行分析,可提出遵循以上特点的建设与应用方法建议:(1)从远程学习者的认知风格、人机交互特点等出发,以使用者最熟悉的方式提供资源,提高资源使用的便利性;(2)面向教学双方已成熟使用的技术,建设和应用资源,减低资源开发和建设的成本;(4)资源建设以课程为主线,但结构和内容以更灵活的方式呈现;(3)远程教育机构应有计划地从面向为远程学习者服务出发构建开放教育资源,提供开放资源与有偿服务结合的应用模式.  相似文献   

8.
当前,在教学实践中,教育资源的严重不足成为制约研究性学习的一个重要因素。随着计算机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网络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和深入,为学校开展研究性学习提供了广阔的前景和丰富的资源。一、网络技术为研究性学习提供了必要的环境条件和丰富的教育资源网络可以为研究性学习提供充足的信息和自由的环境。网上资源具有共享性、无限性、适时性等特点,这为学习者主动构建知识提供了充足的信息源。利用网络资源,学习者不受时空限制,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与需要,将信息进行筛选,进一步构建学习者新的知识系统。网络可以为学生的合作…  相似文献   

9.
网络教学信息资源是电大远程开放教育资源中的重要形式之一,课程网上教学资源的建设及组织应贯彻"以学生为本"的思想,使之更加符合学习的规律,从而真正促进学习者的发展.基于学习者学习活动内容的网络教学资源组织模式,正是将网络教学资源的特点、信息的组织方式与学习者的学习能力、学习类型、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之间进行了有机的结合,提高了课程资源应用的有效性.文章以甘肃电大<心理学>课程为例,介绍了按学习者学习能力、学习类型及学习组织形式来建设课程网上教学资源的探索与尝试.  相似文献   

10.
开放教育资源的初衷是向整个国际社会开放获取教育资源的途径。虽然用意良好,国际上对开放教育资源的质量标准有共识,必不可少的技术基础设施也已具备,但是开放教育资源的实际使用尚未达到临界阈值。这种局面在很大程度上与教育工作者创建开放教育资源的目的有关,即他们是否是为自己的教学而制作资源以满足教学需要?这个问题与具体教学环境息息相关,现有各种质量标准似乎缺乏解决方案。即使正式质量能得到保证,就具体教育资源而言,它们常常仅适合在作者制作资源时的目标环境使用。正因为如此,用于衡量技术促进学习(Technology Enhanced Learning)质量的现有标准在实际中是否能满足开放教育资源价值链的具体要求,这些质量标准是否能被有意义地用于衡量开放教育资源质量——这是值得关注的问题。本文首先分析技术促进学习的质量标准,然后对比分析商业性学习资源和开放教育资源的生命周期模式,进而从开放教育资源的使用环境角度出发阐述对开放教育资源质量的特殊要求,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开放教育资源质量新标准。文章最后还针对开放教育资源设计和未来标准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1.
在远程开放教育模式下,为学生提供学习支持服务,需要加强人文关怀,创造人性化的教育环境,提供人性化的资源。“导学”是为学生提供学习支持服务的教材之外的重要的辅助性文字资源。在编订过程中,为体现人文精神,需要强化“引导”,变传统的“教学”为真正的“导学”;为学员提供个性化、多元化的“导学”资料,以体现教育应有的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12.
教师等助学者作为学习共同体的组成部分对学习者学习具有重要作用,也扮演着重要角色。对网络学习共同体中助学者的问卷调查发现,助学者对目前远程教育机构提供的学习资源、采用的学习方式和监控方式等情况总体评价良好,但学习者学习效果有待进一步改善。在了解学习者学习需求基础上,通过远程教育机构为学习者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并加强课程选择设计、政府建立各远程教育机构资源共建共享机制、企业加强对开放学习的激励等可以改进学习者学习效果,发挥远程教育在终身学习型社会建设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Mashup作为一种新兴的技术,正在日益得到人们的关注,但是,在教育中的应用却是少之又少。同时,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终身教育观的兴起,在网络环境下进行非正式学习已经逐渐被广大的个体学习者所接受。在众多的网络资源中,非正式学习的资源整合,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4.
开放大学有效学习资源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放大学学习资源建设,必须根据其特定的学习环境和其特定的学习对象,设计有效的学习资源。有效学习资源是教师基于对学习者的学习条件和学习需求、对课程学科体系和内容以及学习媒体进行相应的分析后,通过教学设计,运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提供给学习者的符合教育、教学原理,能够满足课程教学要求,有助于学习者学到更多、更牢固、更核心课程内容的学习资源。  相似文献   

15.
教学资源库的建设是高职院校探索专业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改革、整体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服务能力的一项新的重要举措。通过共享教育资源平台建设,能够实现教育教学资源的交流、共享和再利用。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高职监理专业依托网络教学平台,践行"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建设了内容丰富的资源库,为教师、学生和社会学习者等多类学习对象提供了自主学习、终生学习的专业资源服务。  相似文献   

16.
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教育改革的共同要求和趋势。数字化教育资源在终身学习的过程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但终身教育的广泛性决定了终身教育资源的多样性和灵活性,这就对如何高效地组织、检索和使用资源提出了新的挑战。从资源内容与技术标准的视角出发,研究终身教育资源的结构和分类方法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解决这一现实难题。基于国际上三种知名的资源信息模型标准,提出一种扩展的信息模型,该模型将内容资源分为物理和教学两个层面,将每个层面的内容粒度分为原子级和组合级,清晰描述8种不同粒度的内容形态,基本涵盖了各种不同结构形式(非结构化、半结构化和结构化)的资源,进而提高了资源的可重用性和共享程度。从面向学习者使用的实用视角出发,终身教育资源分类应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对于正规教育资源可以参考国际/国家标准,对于非正规和非正式学习资源可以采用大众标签动态分类的方法。这种扩展的信息模型和分类方法对建设终身教育资源具有重要的参考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徐薇 《电大教学》2014,(3):84-90
基于网络环境的英语学习,既是学习者利用网络环境提供的各种形式的学习资源实现的主动性学习,又是教师在把握语言习得和远程教育规律基础上,通过与学生互动共同完成的探索性学习。在教与学的互动过程中,充分发挥资源的重要性和基础性,学生的能动性和创造性,并在主体认知生成过程中融入学习者自己的创造性见解。通过分析学习元和元认知的理论和实践,建立二者沟通融合的学习模型,从而构建网络环境下英语远程智慧学习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18.
面对网络教学资源相对陈旧、种类单调,资源的重复建设现象严重的情况,可以将网络教学资源、网络环境、开发人员、学习者作为一个生态系统,从生态学的视角出发,运用生态理论来研究网络教学资源建设过程中的问题,指导开发优质网络教学资源,创建远程学习的生态学习环境。  相似文献   

19.
This article addresses the question of how science learning can be improved. It recognizes that, while learners themselves are responsible for their own learning, the quality of this learning is greatly influenced when appropriate resources are available to learners. These resources are provided through a partnership between teachers and learners. Three different types of resource are discussed. Tools, in the form of computer tools and conceptual tools, make tasks easier and allow learners to undertake tasks they would not otherwise be able to do. Tasks can facilitate effective learning by creating effective spaces for learners to work in, embodying key aspects of the disciplines of science, providing effective and authentic opportunities for learners to learn, and facilitating a dialogue between learners ideas and their experiences of the natural world. Environment – the ecology in which learning happens – provides three sources of information through the human, social, and conceptual worlds. When key aspects of these worlds are manifested in the environment, they scaffold the learning of science content, the nature of science, and the learning process itself, all of which are required for the deep understanding of science that constitutes improved science learnin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