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解释性心理理论是指儿童能够理解到不同的个体由于进行的建构不同或预期不同,即使在知觉信息或事件完全相同的情况下,他们具有的信念也不同。它是儿童心理理论发展的第二个里程碑。该文从解释性心理理论的界定、与错误信念理解的关系、研究方法及其发展特点等方面对已有研究进行了概括,并从实验范式的规范、被试选择的科学性、研究方法的改进以及开展跨文化研究等方面对未来解释性心理理论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采用统一背景的图片故事法,探讨7-12岁学障儿童(27人)和正常儿童(27人)在一级错误信念、二级错误信念、解释性心理理论和失言理解四个心理理论成分的发展趋势。结果表明,学障儿童的心理理论能力发展显著落后于正常儿童,主要表现在一级错误信念、二级错误信念、解释性心理理论方面;学障儿童的心理理论发展表现出随着年龄增长的特点,而正常儿童心理理论发展的年龄差异并不显著;整合全体被试探讨学龄期儿童心理理论诸成分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这四种心理理论成分的发展呈现复杂化的趋势。设计背景统一、内容简明的研究任务有助于全面考察心理理论能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心理理论是指个体对自己和他人心理状态(如需要、信念、愿望、意图、感知、知识、情绪等)的认识,并由此对相应行为作出因果性的预测和解释。研究者一般把达到对“错误信念”——他人或自己的一些与现实不一致的信念的理解作为儿童拥有心理理论的主要标志。大量研究表明,儿童在4岁时才能达到对错误信念的理解。导致儿童心理理论发展存在差异的影响因素很多.其中,家庭是造成儿童心理理论发展出现差异的最重要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  相似文献   

4.
心理理论是指对自己或是他人的信念、意图、情绪等的理解,并根据这些理解来推测和解释自己或是他人的行为.发展心理学领域对于心理理论的研究多是以学前儿童为被试,现在心理理论的毕生发展观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认可,逐渐对老年人的心理理论的发展进行了关注,对近十几年老年人心理理论研究进行了整理,指出以往研究的不足,对日后进一步的研究理清思路.  相似文献   

5.
心理素质教育就是通过对心理学原理的掌握,心理学方法和咨询技术的运用,达到提高学生心理素质,训练社会认知能力,调节自我情绪,矫正不良行为,激发个人潜能的目的。心理理论是一种高级社会认知能力,它的发展伴随个体的一生,对个体的同伴关系、人际交往产生重要影响。文章从心理理论的视角出发尝试分析心理教育和人的发展的关系,从婴儿期、儿童期和成人期三个备受心理学界关注的心理理论高度发展时期出发,探讨了联合注意、情绪理解、意图理解愿望理解和错误信念理解五种心理理论的构成成分的发展情况,并分析了影响心理理论发展的认知因素。最后进行总结和展望。  相似文献   

6.
一、引言 心理理论最早源于Premack和Woodruff对黑猩猩是否具有一种心理理论的研究,之后国内外许多学者对儿童的心理理论进行了大量的理论探讨和实证研究,以至于对它的研究已成为继皮亚杰关于儿童认知和元认知发展的研究之后,又一个探讨儿童心理表征和心理认知的新范式。心理理论是指个体对自己和他人心理状态(如需要、信念、意图、感觉等)的认知,并由此对相应的行为做出因果性的预测和解释。目前对于心理理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个体对他人和自己的信念以及信念与行为之间关系的认知。因此,实验研究范式大多是错误信念任务(意外地点任务、意外内容任务、外表事实区分等),也通常把儿童达到能够正确理解他人会拥有错误信念的年龄认为是儿童获得心理理论能力的年龄。大部分研究认为儿童在4岁左右获得了心理理论能力。  相似文献   

7.
采用纵向设计通过三次施测考察了3~5岁儿童心理理论发展与师生关系和同伴交往能力的关系。结果发现,(1)年龄、语言、第一次施测的一级错误信念理解分数,以及同伴交往能力中的语言和非语言交往可以显著预测第二次施测的一级错误信念理解成绩。(2)年龄和师生关系中的冲突感得分可以显著预测第二次施测的二级错误信念理解成绩。表明年龄是儿童心理理论发展的一个主要预测源。同伴交往能力与一级错误信念理解的发展存在密切关系,而较为复杂的二级错误信念理解与师生关系中的冲突感存在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8.
自闭症儿童的心理理论发展及其与言语能力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研究用5个信念任务测量心理理论能力,用皮博迪图片词汇测验测量言语能力,比较12名自闭症儿童和同等言语能力的28名正常儿童的表现,并分析了心理理论和言语能力的相关。结果表明:(1)自闭症儿童的心理理论发展显著落后于同等言语智力的正常儿童;(2)自闭症和正常儿童的信念理解发展序列基本一致;(3)心理理论和言语能力保持中度相关,但控制年龄因素后的偏相关不显著。本研究支持心理理论发展的领域特殊性观点。  相似文献   

9.
聋儿心理理论的发展及其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理理论的研究是心理学中近年来研究的热点问题,心理理论是社会认知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聋儿占残疾人总数的比例很大,探讨聋儿的心理发展与教育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目前对聋儿心理理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聋儿对错误信念的理解和其他心理状态的发展等方面。研究结果一致认为聋儿心理理论的发展落后于正常儿童,主要原因是语言交流障碍、早期家庭环境不良、学校教育不够重视等。对聋儿心理理论的培养应从注重早期诊断和语言训练、促进家庭中有效的语言交流、充分利用学校教育、扩大聋儿人际交往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以58名3~5岁藏族在园幼儿为实验对象,试图探究藏族儿童心理理论能力发展的一般变化趋势,结果表明藏族儿童心理理论的获得和年龄发展趋势与国内外有关儿童心理理论发展的结论有着跨文化的一致性,但也存在重要差异。藏族儿童在5.5岁时才基本形成错误信念理解能力,较国内外其他儿童晚一到半岁;3岁以后能理解外表与事实的区别;4岁以后能同时理解自己和他人的信念;5.5岁掌握他人行为预测任务。藏族儿童的错误信念理解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以武汉市某幼儿园56名3~5岁幼儿为被试,探讨了分享行为与心理理论和所有权认知的关系.结果表明,幼儿的分享行为存在显著的年龄效应,儿童对偶得物品的分享行为与年龄、所有权认知和错误信念理解、愿望理解存在显著正相关.控制年龄因素后,分享行为与所有权认知存在显著正相关.回归分析表明,年龄和所有权认知可以显著预测分享行为.  相似文献   

12.
孤独症儿童对道德和习俗规则的判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Blair(1996)研究范式的基础上,增加了权威去道德化和泛习俗化两组问题,考察孤独症和正常儿童对道德和习俗规则的判断及其与他们心理理论的关系。结果发现,孤独症儿童错误信念理解成绩低于接受性言语匹配的正常儿童,两组儿童在道德判断上表现不同,而在习俗判断上的表现没有差异。结果提示,道德判断需要心理理解能力,而习俗判断则与训练和社会化有关。  相似文献   

13.
使用标准错误信念任务的研究结果表明,自闭症儿童存在心理理论缺陷.但是当采取不同的任务呈现方式时,发现自闭症儿童在错误信念任务成绩上表现出分离现象,说明研究范式对研究结果的影响.本文回顾了一种新的心理理论研究范式-"思想泡"技术及其在自闭症心理理论研究和矫治干预上取得的一些成果,探讨了该技术作为一种心理化手段在自闭症干预研究中的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4.
对情绪的心理层面的理解是幼儿心理理论发展中出现得相对较迟的能力。本研究结合主人公愿望是否得到满足的状态,通过利用图片故事个别测查的方法探查了90名3~5岁学前儿童在“内容错误信念”任务中对他人情绪的推测。结果显示,年幼儿童尤其是3岁幼儿的高兴情绪理解受其对情境是否满足愿望的认知的影响,呈现出显著的“积极情绪偏差效应”;  相似文献   

15.
采用经典"错误信念"任务,以181名回族幼儿、174名汉族幼儿为被试,探讨了不同文化背景下回、汉儿童心理理论发展的异同。研究发现:回、汉幼儿心理理论发展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回、汉幼儿的心理理论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提高,总体上呈同步发展趋势,但回族幼儿心理理论发展速度要低于汉族幼儿;散居幼儿心理理论的发展速度低于在园幼儿;回族散居女童的心理理论发展速度缓慢。大力发展民族地区幼儿教育,重视民族女童教育是促进幼儿心理理论能力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6.
在两种标准一级错误信念任务中,云南边境地区240名5-8岁的佤族、拉祜族、汉族被试儿童在一级错误信念的通过表现上存在差异。民族异同和文化背景的差异对儿童“心理理论”能力的得分表现都有重要影响。240名受测民族儿童中最早的要到6岁左右才能通过一级错误信念任务,这与已有研究认为4岁左右是大部分儿童完成一级错误信念任务的时间点不同。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采用了实验的方法,以言语、非言语性任务,意外转移与表征变化任务为变量,考察了不同语言能力的88名3-4岁幼儿的错误信念理解能力。研究结果发现,降低错误信念任务对语言能力的要求并不能改变幼儿在错误信念理解上的年龄特征;在3岁和4岁两个年龄组中,语言能力超常的幼儿在各项实验任务上的表现均好于语言能力一般的幼儿。  相似文献   

18.
研究用2个心理理论范式测量错误信念认知和情绪理解能力,比较33名孤儿和33名非孤儿的表现,并分析了错误信念认知和情绪理解的关系。结果显示:(1)孤儿错误信念认知水平发展趋势与非孤儿一致,但孤儿的错误信念认知能力发展显著低于非孤儿;(2)孤儿的情绪理解发展趋势和水平与非孤儿基本一致;(3)儿童(包括孤儿)错误信念认知和情绪理解在3-5岁期间发生明显变化,大多数儿童在5岁时已基本具备错误信念认知和情绪理解的能力,4岁是儿童错误信念认知和情绪理解能力发展的重要年龄;(4)儿童错误信念认知与情绪理解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9.
儿童心理理论中有关儿童欺骗的研究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儿童欺骗行为已经成为儿童心理理论研究的一个新视点.儿童理解了错误信念从而具备了相应的撒谎和欺骗能力,是一种无法抗拒的自然规律.家长和教师应从终身发展这个角度来看儿童的欺骗行为,引导他们的行为逐步向社会所期望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20.
心理理论主要有两个研究范式:意外地点任务和意外内容任务。随着心理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其研究方向也在不断扩展。目前,对心理理论的理论解释主要有理论论、模拟论和模块论3种。作为发展心理学的一个重要问题,心理理论在不同的年龄阶段也有着不同的特点。同时,一般认为在已有的研究基础上,有关心理理论的研究还可以在毕生发展观、不同人群的发展特点以及在教育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