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对姜文个人独特的导演风格进行分析,并从其作品《鬼子来了》、《太阳照常升起》和《阳光灿烂的日子》的结构、叙事、拍摄手法等角度入手,逐一进行分析,以期在导演个人的作品序列和当代中国电影的发展脉络当中,对导演及其影片的时代性进行评论。还通过归纳姜文与中国第五六代导演的不同之处和作品中透露的中国电影生态文化,来评述姜文电影在中国电影史上的独特之处。  相似文献   

2.
《红高粱》作为第五代导演的代表性作品之一,在1980年代的电影历史进程中具有双重价值和意义的革命性:对新中国电影表现模式的突破和文本本身的创新构建。对前者而言,其突破更多的体现在颠覆性和重构性上,就后者而言,它为1990年代社会转型期的中国电影提供了良好的思想创新基础。  相似文献   

3.
中国新生代导演李玉的电影注重对人的生存环境的再现和描摹;既有残酷青春、迷失心灵的呈示,更借助女性生存境遇的描摹,演绎恒久生命漂流的主题,并发出对生命终极意义的追问。在拍摄“主流艺术电影”的观念指导下,李玉电影在叙事上经历了从事件电影到情绪电影的改变,在影像风格上完成了从凝重单纯到悸动热烈再到安静压抑的变化,强烈的艺术气息贯穿了全部的创作。李玉电影特有的社会文化价值对于中国电影创作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4.
《影》是张艺谋对自己电影风格的一次颠覆和超越。电影用水墨色彩呈现出传统中国国画恬淡冷峻、写意抒怀的风格,"中国故事"完成了一次现代意义上的"中国表达"。全片用古典悲剧的风格对古代王权进行新的探讨,实现了导演个人历史思考的完整表达。虽然《影》不是一部完美的作品,但无论是对张艺谋本人还是对中国电影,它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论中国第五代导演的现代电影创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第五代导演的现代电影创造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第一,第五代导演的电影极大地推进了中国电影的现代化进程,丰富并深化了中国电影的现代性内涵;第二,第五代导演的影像本体美学在中国影坛独辟蹊径,是对中国电影叙事艺术的一次重大革新;第三,第五代导演的影像语言融写实与写意、再现与表现为一体,画面构图、光影、色彩,以及镜头运用等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第四,在形象塑造上,第五代导演普遍经历了从写意到写人、从意象营造到人物刻画的转变过程,创造了一系列意蕴丰富的艺术意象和成功的人物形象。  相似文献   

6.
在好莱坞电影几乎独占电影市场的背景下,中国电影慢慢在国际上获得了一些认可。张艺谋,作为中国的"第五代导演",执导的电影以满满的乡土情味著称,尤其是其早期的电影——从《红高粱》《菊豆》、《大红灯笼高高挂》到《秋菊打官司》,这些电影使他斩获多项国际大奖,成为国际知名导演。本文通过对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的分析,探讨该电影与东方主义的关系,通过对其中一些元素的解读,从另一个角度了解张艺谋的电影引起国际关注,获得好评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谢晋远行     
2008年10月18日,中国著名导演谢晋辞世。这个有着50多年导演生涯,作为中国第三代导演代表的谢晋,被誉为当代中国电影导演“第一人”,身后留下一长串的荣誉:《女篮五号》在苏联电影节上获银奖;《红色娘子军》获亚非电影节万隆奖;《牧马人》获亚洲电影导演奖;《天云山传奇》获香港第一届电影金像奖;(《高山下的花环》获金鸡百花奖;《芙蓉镇》获卡罗维法利水晶球奖……  相似文献   

8.
《考试周刊》2016,(A4):25-26
胡金铨是港台最著名的新派武侠片导演之一,代表作品主要有《大醉侠》、《龙门客栈》、《侠女》等。尽管他一生拍摄的影片不多,但其作品在中国电影史特别是港台武侠电影史上却具有里程碑式意义。通过对其代表作《侠女》的分析研究,从影片民族本位和美学特征等方面管窥台湾新派武侠电影的文化策略。  相似文献   

9.
吴迪 《文教资料》2013,(21):70-72
德国导演汤姆·提克威是世纪交替之间德国电影闪现的亮点,这位11岁就拍摄短片的“电影娃娃”,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以《致命的玛利亚》、《罗拉快跑》、《公主与武士》、《天堂》等影片,以及最近在中国国内上映的电影《云图》展现了他与众不同的电影才华,它在电影艺术方面,打破传统叙事方式,通过镜头运动、视听语言、人物情节设置等方面进行创新,本文通过影片分析来体悟汤姆·提克威导演的电影艺术带来的德国电影新气象.  相似文献   

10.
新时期中国电影形成了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中国特色”的电影艺术——一种妥协的艺术,一种在各种力量间寻求平衡的艺术。以电影《黄土地》为个案,从剧本对原作的改编、电影语言的运用等方面发现“第五代导演”的精神气质,同时探讨电影在表层、潜层和深层思想表达中的多义与悖论,从而说明电影是一种“妥协”的艺术。  相似文献   

11.
李冰 《学周刊C版》2014,(10):240-240
电影《霸王别姬》和《梅兰芳》是陈凯歌导演的两部题材相同的电影,这两部电影都讲述了一代名伶大师的成长历程。或许是时光的变迁让导演的心态与创作感受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两部电影在展现京剧大师的生命历程时在许多方面有着较大的相异性,其中一点就是导演在某些电影美学表达上的改变。本文就陈凯歌在两部电影中如何演绎两位京剧大师几点美学表达上的相异性进行比较,同时探讨导演的电影艺术思维的变化。  相似文献   

12.
张静初     
《高中生之友》2008,(Z2):97-97
张静初个人档案姓名:张静初籍贯:福建学历:中央戏剧学院导演系生日:2月2日身高:165cm爱好:游泳、文学、电影电影作品《花腰新娘》导演:章家瑞,饰演:凤美《七夜》导演:张菁饰演:阿桂《孔雀》导演:顾长卫饰演:姐姐《七剑》导演:徐克饰演:刘郁芳《芳香之旅》导演:章家瑞饰演:玉芬《玉战士》饰演:Pin Yu电视剧作品电视剧《紫玉金砂》导演:胡雪桦饰演:潘灵玉电视剧《你的生命如此多情》导演:尹力饰演:颜玉电视剧《英雄》饰演:叶敏话剧作品话剧《夕鹤》饰演:阿通话剧《英雄》饰演:娩婷目前,已获第12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最佳女演员、上海国际电影节评委会影后、第十一届中国电影华表奖最佳电影女演员新人奖三顶桂冠的张静初,只是来自最普通的工人家庭,从小在山区长  相似文献   

13.
电影《霸王别姬》和《梅兰芳》是陈凯歌导演的两部题材相同的电影,这两部电影都讲述了一代名伶大师的成长历程。或许是时光的变迁让导演的心态与创作感受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两部电影在展现京剧大师的生命历程时在许多方面有着较大的相异性,其中一点就是导演在某些电影美学表达上的改变。本文就陈凯歌在两部电影中如何演绎两位京剧大师几点美学表达上的相异性进行比较,同时探讨导演的电影艺术思维的变化。  相似文献   

14.
意境是中国古典美学的核心范畴,它已深深扎根于各项古典艺术门类,沉积于民族文化心理,并作为各类艺术的审美理想追求,影响着历代中国影人。陈凯歌作为"第五代"电影导演的佼佼者,他在传承由费穆开启的电影意境探索之路,借鉴了水华、崔嵬、吴贻弓等电影人的风格之路后,走出了一条独特的影像之路。本文以陈凯歌前期电影为例进行分析,主要包括:《黄土地》(1984)、《大阅兵》(1986)、《孩子王》(1987)、《边走边唱》(1991)、《霸王别姬》(1993)从陈凯歌前期电影意境的形态、创作手法两方面展开论述,探析他在中国电影意境方面的成就和经验。  相似文献   

15.
21世纪,中国电影进入无“代”时代。曾经的第六代导演王全安、李玉、娄烨在2012年相继推出电影《白鹿原》、《二次曝光》和《浮城谜事》,三部作品在主题、人物、结构、风格等方面均呈现出迥异的审美追求,彰显出导演独特的艺术个性,昭示着中国电影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
李雪铭 《文教资料》2013,(16):56-57
文章从电影《观音山》出发,重新审视高考结束后面临各种压力的年轻人。这是一个被称作青春祭奠场的世界,这些年轻人的冲动背后是青春的躁动,展现了更真实的生命的韵律,展现了生命的自强不息。  相似文献   

17.
脸谱:谢晋(1923.11—2008.10),浙江上虞人。电影导演。1941年入四川江安国立剧专话剧科学习,受业于曹禺、洪深、焦菊隐等名家。建国后,历作上海电影制片厂副导演、导演。导演的影片《女篮五号》,获1957年第六届世界青年联欢节银质奖章和1960年墨西哥国际电影节角帽奖;《红色娘子军》,1962年获第一届电影百花奖最佳故事片奖、最佳导演奖;《舞台姐妹》,1980年获第二十四届伦敦国际电影节英国电影学会年度奖;《天云山传奇》,1981年获第一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故事片奖、最佳导演奖;《牧马人》,1983年获第六届电影百花奖最佳故事片奖;《高山下的花环》, 1985年获第八届电影百花奖最佳故事片奖;《芙蓉镇》,1987年获第十届电影百花奖和第七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故事片奖。  相似文献   

18.
跨越十六年之久的两部影片《甲方乙方》与《私人定制》,在导演、编剧、剧本及主演葛优的诸多相似性下进行对比,具有深远意义。将两部影片进行对比可以看做是对冯小刚电影事业的一个检验。文章从电影的外围环境设置和内部内容设置的两个维度展开分析,着重阐释《私人定制》较之《甲方乙方》的蜕变之处,以此论述冯氏电影的得与失。  相似文献   

19.
当世界电影跨过了它一百年盛典的时候,中国电影也迎来了九十年纪念。按通常的说法,中国电影已经先后产生了五代各具特色的导演和作品。中国的第一代电影肇始于拍摄京剧“折子戏”《定军山》,那是默片时代;第二代即是从1930年《歌女红牡丹》开始的有声电影;第三代则是指新中国成立后至“文革”开始这十七年的电影。这三代前辈在筚路褴褛的开创性事业中,为中国电影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李安,1954年10月23日出生于中国台湾,1983年毕业于纽约大学电影制作系。这位蜚声国际影坛的导演。2000年因电影《卧虎藏龙》获第73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外语片、第58届金球奖最佳导演;2005年困《断背山》获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导演、威尼斯电影节最佳影片金狮奖;在2007年第64届威尼斯电影节上,由李安导演的电影《色戒》获最佳影片奖,他再次捧得“金狮”。但在这众多奖项的背后,却是李安数年来甘于寂寞,对电影事业的孜孜追求。从李安成长的经历来看,也许可以给人这样的启示——成功有时就在于执著,而家长一味把自己的意愿强加于孩子,也许会事与愿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