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敦煌悬泉遗址简牍整理简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0-1992年,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悬泉遗址进行了连续3年的发掘,又经3年整理,到1995年,已完成出土简牍释文初稿。本文就悬泉简牍的分类,汉代的邮驿制度、长安至敦煌的驿置里程、悬泉简牍对河西、西域史研究的价值等方面,对悬泉简牍进行了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2.
商代是汉字的成熟期。在商代汉字的三种字体中,简牍文字是核心字体,其风格面貌决定了汉字形体的基本特征;甲骨文、金文、陶文是软笔书写为特征的简牍文字在不同书写载体上的特殊形态。对简牍文字的研究有助于认识文字在商代社会文化中的作用,从而进一步了解汉字形体发展线索。  相似文献   

3.
中国简牍学已过百年发展历程.世纪之交,认真总结回顾中国简牍学发展、研究的演进轨迹,建立新的简牍学学科架构,在理论、方法、规律上为新世纪简牍学提供指导,具有重要的理论研究意义和重大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4.
《简牍学教程》是一部系统而全面介绍简牍及简牍学的著作,全书重点介绍了简牍的出土历史、文字流变、简牍中的政治法律、经济文书、军事活动、民族关系、思想文化、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简牍学教程》的出版,可以增强学生对古代社会的感性认识与理论分析能力,并将有助于提高简牍学课程建设的水平。  相似文献   

5.
研究汉匈关系史之材料有二:一是文字材料,二是文物材料;而文物材料又有二:一为出土之文物,二为出土之文献。研究匈奴史之出土文献即为简牍。简牍中有丰富的汉匈关系史资料,这些资料所载内容相当珍贵,如对这些资料进行筛选、整理、分析、考证,合理、合据地使用,将会解决汉匈关系史中很多难题,从而大大丰富匈奴的资料,并对匈奴史的研究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6.
秦汉时期简牍官文书是封建国家体制下各种政令信息传递的主要载体。为保障各级政令传递的畅通,秦汉时期确立并完善了相应的简牍官文书的收藏和管理制度,设置了专门的简牍官文书收藏机构和管理人员,并专门立法确保了简牍官文书的真实性、完整性和保密性。  相似文献   

7.
丝绸之路出土的简牍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它不但记载了秦汉时期政治、经济、军事、社会风俗等方面的史实,也记载了射箭、刀、剑、走、跑、跳等人体竞技运动和增强体质健康的内容,为体育史研究提供了极为珍贵的新材料.本文根据汉简中有关体育运动的内容,运用考古学、文献学和体育学等方法,进行考证分析和整理,为研究中国古代体育活动提供了有价值的材料,也为体育史学研究开辟了一个新领域.  相似文献   

8.
河西简牍是指在河西走廊的敦煌、居延、玉门、武威等地出土的简牍。河西简牍的年代上自西汉,下迄西夏,前后延续一千二三百年,其中主要集中在汉晋时期。其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科技、邮驿交通和民族关系等诸多领域,对于研究中国古代尤其是汉晋时期的历史具有极为重要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青川木牍、放马滩秦简、睡虎地秦简、龙岗秦简的出土、整理情况作了详细的介绍,指出了这些简牍在历史文化和文字学研究上的重要价值,并对现有研究成果略加评议,是对这一领域到目前为止的研究现状的清理,为后来的研究铺路架桥。  相似文献   

10.
<正>不久前,笔者因公出差湖南,途经长沙。既然来到这座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除游览岳麓书院和橘子洲头外,当然要看看长沙简牍博物馆了。说到简牍的发现,最早可追溯到西汉中期。据史书记载,汉景帝末年,鲁共王为扩建宫殿而将孔子宅子摧毁,在大动土木过程中,发掘出一批简牍,即用古老汉字字体在简牍上书写的书籍:《尚书》《礼记》《论语》《孝经》等数十种。此后古代简牍的发现还有多次。自二十世纪初,简牍等地下文献在全国各地不断发掘出土,总数超  相似文献   

11.
敦煌研究院藏有三组汉代简牍,可辨识有墨迹者87枚,除第一组17枚早年已发表外,第二、三组的图版及释文属首次公布。残断严重,完整者较少,初步判断含有简、牍、觚、楬、削衣等,涉及常见的簿籍、历日、品约、私记(私信)等文书内容,对于汉代简牍和早期敦煌史的研究会有帮助。  相似文献   

12.
作为汉字书写记录的第一代载体,简牍的发明对于汉字和汉语的发展以及中华文化传承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简牍术语的准确翻译对于简牍文化的国际传播至关重要。本文先通过全面梳理简牍相关文献以及简牍文物,从中选取并确定了10个简牍名称作为简牍基本术语;然后对这些基本术语进行详细考证,形成了相应的术语释义;接着基于释义分析与比较,提出了适合于简牍术语翻译的释义法和意译标注法,并完成了简牍基本术语的对应翻译;最后进行了回译校验分析,得出回译校验是简牍基本术语翻译的重要步骤。  相似文献   

13.
新疆出土简牍的考古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疆出土简牍的考古学研究刘文锁1.引言这里所说的考古研究,是指与那种一般性的文字学以及历史学研究相区别的。在简牍的研究中,有一种倾向是:人们常常忽略它的考古学意义,而直接地将它当作一种古文字学以及历史学研究的有用资料。毫无疑问,简牍是一种很纯正的考古...  相似文献   

14.
基于百年以来出土的简牍文献,研究者已展开了大量研究。以简牍文献出土的地域为切入点,深入比较分析不同研究者对于简牍研究的主题特征,就会发现,不同地域出土的简牍文献特征存在着一定的差别,从而使研究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主题。由于不同地域出土的简牍文献的研究侧重点存在着明显差异,由此构成了一个特征鲜明的简牍研究地域与主题分布的画卷。这一发现可望为简牍学在学科体系、学术体系与话语体系建设中,将不同地域特征纳入其中提供参照。  相似文献   

15.
出土简牍为中国古代城市问题研究提供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时至今日,中外学者利用出土简牍研究中国古代城市问题已取得一定数量的研究成果。出土简牍资料的梳理与利用,从三方面推进了中国古代城市问题研究工作的进展:一是出土简牍与中国古代都城研究,二是出土简牍与中国古代普通城市研究,三是出土简牍与中国古代城市理论研究。共计有二十余种简牍资料在中国古代城市问题研究过程中得到不同程度的利用,城市分类与城市分级理论的植入,成为这些成果中的两个亮点。这些出土简牍的利用与城市理论的植入为中国古代城市问题研究注入了活力,带来了新气象。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随着简牍材料的大量刊布,简牍学研究呈现出繁荣景象。与此相应,在高校开设简牍学课程是十分必要的。当前的高等教育中,历史学专业本科阶段开设简牍学课程远不及研究生阶段普遍。鉴于一般历史学本科生的知识储备结构,在已有考古学课程基础上,为其开设简牍学课程仍是很必要的。该课程可依次以总论性专题、各批简牍的介绍与研读、简牍材料的具体利用三大部分展开。在备课、授课过程中,还应特别注意课程的现实性、趣味性、立体性和前沿性,以取得更好的课堂效果。  相似文献   

17.
书于简牍     
正现代社会,纸张早已取代竹木简牍成为文字书写刊行的主要载体。而载有文字的竹木简牍,对于我们已然成了具有史料价值的文物。一般认为,最迟自商代晚期开始,我国就进入了简帛时代,一直延续到东晋时期,大约经历了1700多年。此文,我们将重点介绍一下简牍书。简牍,是中国古代书写用的竹简和木片,为未编成册之称。是竹木经过一定的方法加工而成,既可用于书写又便于保存携  相似文献   

18.
西北简牍材质主要为松木、红柳和胡杨三种,竹制简牍也有但出土数量少,仅限于甘肃南部天水放马滩秦简460余枚。可以利用这三类简牍材质本身的特点进行残简的缀合,同时在缀合的过程中也要充分利用考古学中类型学和地层学的原理,在简牍内容和年代学上进一步确定简牍年代的早晚关系,这样就大大提高了残简缀合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9.
甘肃简牍述论王锷一、简牍的出士情况及其数量自从本世纪初发现敦煌汉简以来,先后在敦煌、居延、武威、天水、甘谷、高台等地发掘简犊四十余次,出士了秦、汉、晋、唐、西夏五个时期的大量简犊,现以朝代先后和出士时间为序记述如下:1.秦简即“天水秦简”,1986年...  相似文献   

20.
新出秦汉简牍材料为古文字的释读等提供了更多可信的材料,对一些有争议的字词提供了更多的实例补证,不同时期出土的简牍材料也有互证的作用,如张家山汉简出土后,其中有关法律文书的材料为睡虎地秦墓竹简相关内容简文的释读就提供了更多更有力的证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