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刘健生同志的诗集《岁月赋》,收集了作者1983年7月至2002年2月所写的旧体诗三百多首。这些诗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每一首诗都是因时而发,因事而人;每一首诗都蕴含着作者的人生感悟,反映着作者的一片拳拳赤子之心。  相似文献   

2.
正孩子们创作的第三首诗,主题是"童年",这首诗意义重大,它是一个新的起点,开创了我们班级儿童诗创作的一个崭新时代。或许是这首诗的主题更加贴近孩子们自己的生活吧,每一首诗都极具个性化,所以几乎每一首诗都是我眼中的精品。信手采撷几句——  相似文献   

3.
本课所选的三首诗都是唐诗,节奏鲜明、韵律优美、内涵丰富。每首诗不仅描绘了丰富多彩的画面,而且充溢着作者的情感。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吟诵,在琅琅的书声中培养学生对诗的感悟及想象诗中所描绘画面的能力,体会诗  相似文献   

4.
古人作诗 ,受字数、句数限制 ,写诗填词特别讲究遣词造句 ,“吟安一个字 ,捻断数茎须”、“语不惊人死不休” ,力求一字传神、一语惊人。最精练传神的字句犹如一首诗的眼目 ,即全诗主旨所在。 2 0 0 3年高考 (全国卷 )中王维的《过香积寺》 ,2 0 0 4年高考 (湖北卷 )中王湾《次北固山下》 ,连续两年都出现鉴赏古诗中“诗眼”的内容。学会巧抓“诗眼”、鉴赏“诗眼”是我们鉴赏古诗的一个突破口。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鉴赏“诗眼”。一、从作者的思想感情上领悟“诗眼”如 :《归园田居》中写出陶渊明厌倦官场 ,愿意回归农田的思想 ,一个…  相似文献   

5.
中国诗词有着深厚的意境,每一首诗词都是一幅美景,每一首诗词都包含着一颗赤子之心。因此,在中国诗词的教学过程中,美学价值的培养与体现是能够全面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一种必要途径。  相似文献   

6.
个人魅力     
编辑:这首诗是你原创的吗? 写手:是的,每一个字都是我想出来的。编辑:太好了,李白先生,想不到您从唐代穿越到21世纪来了,麻烦您把这首诗的作者名字改成过去的名字发表。谢谢!  相似文献   

7.
本课所选的三首诗都是唐诗,节奏鲜明、韵律优美、内涵丰富。每首诗不仅描绘了丰富多彩的画面,而且充溢着作者的情感。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吟诵,在琅琅的书声中培养学生对诗的感悟及想象诗中所描绘画面的能力,体会诗人浓浓的思想感情,丰富语言的积累。为此,教学可以这样来设计:一、熟读,初步感知1.查阅资料,读通诗句在每首诗的授课开始,都要让学生交流一下诗人的生平及写作背景,也可以是诗中疑难字、词、句的注解以及诗人其他的诗作。这些资料可以通过电脑课件、书面文稿、挂图等形式出现。在交流之中互相补充。针对学生说得不当、不…  相似文献   

8.
书湖阴先生壁王安石茅檐长扫净无苔 ,花木成畦手自栽。一水护田将绿绕 ,两山排闼送青来。这就是一首题壁诗 ,题壁诗就是把灵犀突至、诗兴临发时当场构思出来的诗句书写在墙壁上。这是古代文人墨客、英杰才士抑或寻常人物的一种流行的风习。每到园林客舍、酒楼茶肆以及名胜之地 ,他们往往会即兴作诗 ,当即取来笔墨 ,题写于墙壁之上 ,这就是所谓的题壁或书壁 ,以作永念。这首诗是王安石题写于湖阴先生家客堂墙壁上的一首诗。作者王安石 (公元 1 0 2 1 -公元 1 0 86 ) ,是曾经叱咤于北宋政坛、文坛的风云人物 ,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 ,…  相似文献   

9.
2015年4月,一首名为《等我的身体也有了曲线》的小诗火遍网络,感动了万千网友。让人惊奇的是,这首诗的作者竟然是一位只有8岁的小女孩。不过别看作者年龄小,许多网友读完这首诗后都赞叹不已,有网友甚至称这是自己2015年读到的最感人的一首诗歌。的确,这首诗中满含着一个孩子对于这个世界的热爱与思考。读完以后,相信你也一定会被感动。  相似文献   

10.
正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李商隐的这首诗,不知道被多少人解读过。有人说是爱情诗,有人说是感怀诗,也有人说是政治讽喻诗,聚讼纷纭,不一而足。但是,如果我们真的深入到诗歌之中,把握诗歌本有的意脉,其实有时候我们会有更简单更有说服力的解释。首联,作者借助于锦瑟的琴弦发出了对生命的感慨:每一个弦柱、每一根琴弦在作者看来都是岁月  相似文献   

11.
贾至诗风清丽典雅,其诗歌创作在对仗艺术的积极探索、押韵艺术的不同凡响、用典艺术的灵活多样、炼字艺术的生动传神等四个方面均有出色的艺术表现,在唐诗诸家之中,亦可谓独树一帜。  相似文献   

12.
端木国瑚是丽水青田藉文化名人,一生著述颇丰。其诗歌创作内容丰富,主要有山水诗、怀古诗、咏怀诗、悯农诗等。其山水诗别具特色,自然优美,清丽朴素。其诗歌创作反映了端木国瑚生平经历和情感,体现了其冷峻清丽的诗歌风格。  相似文献   

13.
谢灵运山水诗中的景与理,在抚慰他的忧虑苦闷上获得一致,并进而统一在一起。景与理都是谢灵运用来消忧的工具,二者的地位是相等的,谢灵运的山水诗与玄言诗中的景色描写有很大的不同,谢灵运的山水诗更多的还是学习当时的山水之作,而不是玄言诗中的山水描写。  相似文献   

14.
昌耀是一位从西部高原走出来的卓尔不群的当代大诗人,他用一系列颂扬西部高原的诗歌堆垒了诗歌史上的一座丰碑,用自己痛苦的人生经历与悲辛的生命体验化育了一篇篇不朽的壮丽诗篇.他将生命之血注入到诗歌创作中,使得生命与诗歌融为一体,从而形成了他诗歌中独特的多重生命体验.  相似文献   

15.
李耕是我国近现代中国古典人物画大师,其山水花鸟画亦精。其画作多继承中国画诗、书、画、印融为一体的传统,画作数量巨大,且多有题诗,诗歌类别丰富。从绘画题材看,其人物画题诗包含题高士画诗、题仕女画诗、题佛道人物画诗、题平民画诗;山水画题诗主要表现的是其家乡仙游的名山、溪流;花鸟画多具有吉祥寓意;从诗歌语言形式看,李耕的题画诗包含四言古诗、五言古诗、格律诗等;从诗歌来源看,李耕的题画诗多为自创,有时直接引用前人诗句题于画中而自出新意。  相似文献   

16.
刘半农是五四时期著名的诗人兼译家。在翻译外国诗歌的过程中,他积极地吸取外国诗歌的营养,将其用之于自己的诗歌创作,从而促进了新诗的发展。刘半农对其译诗主题的借鉴是其译诗对其作诗影响的一个重要方面。在他所创作的一些抒情诗、叙事诗等诗歌中都可以读到外国诗歌的影子。  相似文献   

17.
苏轼"以议论为诗"与其"以才学为诗"以文字为诗"一同构成了苏诗议论化的特色,进而体现了宋人尚理趣的主体创作风格。苏诗如此,词亦不例外,这就是苏轼"以文为词"的突出表现——于词中议论说理,触处即发,咏史言志。词中议论是在形象思维之抒情机体上纳入的深层理性意蕴,具体到苏词而言,则在议论位置、引发议论的背景内容、语言风格等方面独具特色,从而构成了"以文为词"的最突出表现形式。苏轼词中议论对于以文为词具有深刻的文体学价值。  相似文献   

18.
通过考察现存有关王梵志的文献记载及其诗歌作品,可以发现王梵志不一定是僧人。从诗歌作品看,王梵志跟佛教、道教和儒家思想都有一定的关系,敦煌写卷中的王梵志诗歌不应称之为"禅诗"。相对来说,王梵志的诗歌定名为"讽世诗"更为确切,这样也能较好地反映王梵志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  相似文献   

19.
王昌龄是盛唐著名诗人,他不仅创作了大量雄浑豪迈的边塞诗和委婉含蓄的宫怨诗,而且还创作了大量内容丰富脍炙人口的送别诗.诗人一生坎坷,忧伤感是其送别诗的基本格调.王昌龄的送别诗多方面地展示了诗人的生活和心灵,表现了他的忧伤之情、真挚友情、高洁情操、归隐之情和诗人奋发向上的壮志.王昌龄的送别诗以他独特的风格,丰富了唐诗的表现力,从而成为唐诗百花园中的一株奇葩.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俄罗斯杰出诗人丘特切夫的创作进行了全面的介绍和评论:评述了丘特切夫的思想特征,分析了丘特切夫的自然诗和爱情诗在思想和艺术上的特色;阐释了丘特切夫创作的现代性;简略回顾了丘特切夫在中国的译介和研究的历史和现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