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中必修阶段有机化学教学强调化学与生活的联系,选择与生活贴近、学生又感兴趣的教学素材展开教学,是做好教学设计的重要策略。在必修2"乙酸"的教学中,基于对乙酸知识内容、教学价值以及学情的分析,选取"酿造醋与勾兑醋有何区别"这一生活素材来设计学习活动,教学中关注实际问题与化学知识的联系,引导学生在探索过程中学习乙酸的性质,建立"现象/用途性质结构"之间的关联,促进学生将知识转化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认识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2.
在文言文教学中,为了避免“串讲”法的枯燥乏味,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可以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会“联系”的学习方法,即将旧知和新知联系起来,将分散于各册的文言文知识联系起来,将现代汉语知识和古代汉语知识联系起来,从而提高文言文学习效率的一种学习方法。一、引导学生将初中旧知和高中新知联系起来学生由初中进入高中,学习文言文的难度加大了。拿高一来说,在课本六个单元中,文言文占了三个单元,量很大,而且文言文的编排是按写作时间的早晚编排,而不是像旧教材一样按先易后难的顺序编排,这使教材的难度明显加深,特别是一些先秦…  相似文献   

3.
设计意图:本节课内容选自苏教版必修1专题三第一单元。"铝的性质"这是一节很经典的课,如何适应新课程要求,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又能得到方法和  相似文献   

4.
"原电池"是高中化学课程中重要的化学基础理论,在必修和选修阶段有不同的教学要求。在选修阶段教学中,教师应了解学生在必修阶段学习后有关原电池知识的相异构想,即"前瞻"。基于"前瞻",通过问题驱动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完成从旧知识到新知识的递进,即"后顾"。  相似文献   

5.
1 教材分析高中生物选修本“光合作用”一节共讲述了三方面的内容 :一是光能在叶绿体中的转换 ,包括三个步骤 ;二是C3 植物和C4植物 ,主要讲述C3 和C4植物叶片结构特点及C4植物光合作用的特点 ;三是提高农作物光合作用效率 ,虽难度不大 ,但与生产实际联系紧密 ,十分重要。本节内容是必修本有关知识的加深和扩展 ,更加符合光合作用的原理 ,教学中应充分联系必修本相关内容 ,激活学生的原有知识结构 ,为新知识的同化做好准备。本节内容还是学生学习第六章“人与生物圈”中几个生态系统的作用和农业生态系统的特点的知识基础。2 教学目…  相似文献   

6.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沟通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沟通与生活的联系,扩大学生语文学习的视野,提高学生学习、运用语文的积极性,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构建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因此,学生可以利用课本内容之间的联系进行群文对比阅读、群文拓展阅读、单元整体阅读,有效提升学生学习语文的各项能力。  相似文献   

7.
徐文彬 《江苏教育》2013,(18):32-35
体现课程标准"三重联系"的数学单元复习,不能仅仅局限于本单元课程内容的知识技能、思想方法等,也不能仅仅限定在数学学科之内,还应该考虑该单元知识内容与其他学科知识之间的联系,最好还能够把上述学科内与学科间的"双重联系"置于学生的现实生活当中。惟有如此,我们才有可能培养有知识、有学识、更能够担责任的人。  相似文献   

8.
一、教学背景分析"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是人教版初中化学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的第三课,主要介绍了二氧化碳的性质。二氧化碳与第二单元的氧气是初中化学必须掌握的重点内容,所以二氧化碳这一节是本单元的重点。教材首先安排二氧化碳有关知识的学习,由此来带动其他含碳元素的化合物知识的学习。学生从九年级开始学习化学,已经有了一定的化学学习基础及初步具备了设计基本实验的技能。本节的特点是难度不大,实验较多,联系生活和生产实际的内容也较多,  相似文献   

9.
1教学背景分析本节为人教版高中生物学教材必修2第5章第2节“染色体变异”中的教学内容,考纲要求为Ⅱ级,要求学生通过学习能够理解所列知识和其他相关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并能在较复杂的情境中综合运用,以进行分析、判断、推理和评价。本节内容可以与有丝分裂、减数分裂、遗传规律等知识相联系,知识综合性较高。  相似文献   

10.
为了引导学生在单元复习中学会学习,以"知识的联系与运用"为核心,以"单元内容分析"和"学生学习进程分析"为基本点确定单元复习目标,以"情境主题""任务或项目""问题链或问题群"的设计为关键环节展开复习进程。以"汽水中的化学"主题式溶液单元复习为例,在问题情境中,引导学生跨越原有学习路径,在对话与协作的过程中深化概念理解、获得实践智慧,学会学习,促进意义建构。  相似文献   

11.
本单元教学内容包括口算加、减法和简单的珠算加、减法两部分,教学时要注意引导学生运用知识的迁移规律,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同时要注意加强口算加、减法和简单的珠算加、减法的基本训练,以提高学生的计算技能与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12.
通过"单元整合、主题牵引"模式构建诗歌鉴赏"深度学习"课堂,对提高学生鉴赏能力、深化知识理解、体悟与应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引导学生开展诗歌鉴赏"深度学习"的目的,分别阐述教材文本整合与引导学生"深度学习"的策略。  相似文献   

13.
<正>基于整体建构理念设计教学,能让单元内的数学知识融为一体,更好地引导学生理解数学知识的本质和联系,建立结构化的数学知识体系。笔者以“植树问题”教学为例,阐释单元教学视角下帮助学生整体建构知识的教学策略。一、数形结合,感知结构共性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引导学生从数学概念、原理及法则之间的联系出发,建立起有意义的知识结构”。本节课,笔者以三个模型的共同点为抓手,  相似文献   

14.
浅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中,问题意识非常重要,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去发现和提出问题,并引导学生探求,得出结论.要厘清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纲要"课与中学历史课、大学本科历史专业"中国近现代历史"课以及"概论"课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促进"纲要"课教学效果的提高.还可以历史细节论证历史逻辑的方法来丰富教学手段,增强学生学习、思考的兴趣.  相似文献   

15.
<正>阅读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习的重要手段。所谓"微阅读",是指教师在课堂上指导学生根据所讲内容进行短时、有针对性、能有效解决问题的阅读活动。它有助于调动学生积极性,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获得感性认识,启迪思考,使学生在阅读中感悟道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堂微阅读既要简明有效,又要突出重点。一、阅读目录教师引导学生阅读目录,可以让学生了解本课在全书中的地位,以及本单元和上下单元之间的关系,本课和前后课之间的关系。如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我们的权益"共有三课"少年的权利""谁为我们护  相似文献   

16.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应用多元史观解决历史问题,进而提高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利用文明史观能更好地评价历史人物,利用现代史观能引导学生搭建认知系统,利用全球史观能促使学生打开多维视角,利用社会史观能将人文教育引入历史教学中。由此可见在历史教学中应用多元史观能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历史知识。  相似文献   

17.
目前的单元教学,主题型单元之"主题"基本名存实亡,导致语文教学变得碎片化、琐屑化,不仅使语文课堂教学变得繁冗拖沓、事倍功半,还不能帮助学生建构有关本单元知识、能力和思维之间的系统联系,语文教学的低效生态由此而生.运用深度学习理论指导下的种子课、生长课和果实课开展单元教学,种子课明确单元教学所涉知识、能力、情感和思维方面的目标和教学策略,生长课细化本单元所涉知识、能力、情感和思维,具体分层分步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果实课以建构本单元知识、能力、情感和思维之间的系统联系为本,"温故知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18.
<正>单元导语作为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完成教学目标和学习目标有重要作用。一、单元导语是单元线索的概括单元导语是对一个单元核心内容的高度概括,以人教版高中历史教材为例,每一个单元正文前都有单元导语,通过阅读单元导语,学生对这一单元,甚至全书内容有初步了解,这样就可以从整体上把握教材的主干知识,这也是学生学习历史需要有的整体意识。而且通过对单元导语的学习,单元中课与课之间的关联、历史发展的脉络就一目了然。如,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第五单元"近代  相似文献   

19.
在高三的历史复习课中,我曾有过这样的事例:在第一节课中,我给学生预置了一道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在两天内整理出必修一的主线索与各小专题之间的内在联系.这本意是想让学生按我的复习思路--"由大到小",先有一个整体的知识框架,再填充知识点,构建较完整的知识体系并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拓展其思维能力,也有利学生的文明史观与全球史观的形成.但三天之后,课代表却委婉地向我提出,学生们认为,这类事情由教师整理归纳给他们就可以了,学生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去解决知识性的问题,也会有更多的时间去解决其他科目的学习问题.  相似文献   

20.
王爱华 《考试周刊》2010,(47):165-165
高三历史复习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单元复习、专题复习和总复习。通过前两大阶梯,学生的历史知识、历史认识和历史思维都获得了逐渐提高。以此为基点展开的总复习要跨上第三大阶梯: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主要是运用正确史观分析历史本质、评价历史现象、概括历史特征或运用史实说明论证历史问题,以及准确表达等能力。在复习的第三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