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寻宝游戏     
我上学了,可每天都要做作业,这让我有点烦。我刚刚上一年级的时候,经常粗心大意地做错题,有时抄个拼音就会错很多地方,有的没有标声调,有的声调标错了,还有的漏抄了。妈妈检查我的作业时经常很生气,总是说我不认真。妈妈要我自己检查,我又很不情愿,觉得作业做完了就完了,还要重新检查,真没意思。  相似文献   

2.
周一那天,古少君老师在语文课上搞了一次摸底小测试.题目不算难,李晓磊很快就做完了,往周围瞧瞧,大部分同学还在埋头做题,可能也有人做完了,正在检查.李晓磊考试一直没有检查的习惯,再说,就一次小测验,又不排名次,也犯不着那么认真吧!  相似文献   

3.
陶行知先生说:"播种行为,就收获习惯;播种习惯,就收获性格;播种性格,就收获命运."巴金也说:"孩子成功教育从好习惯培养开始."由此可见,培养好习惯的重要性.我在教学中特别注意培养了孩子下面五种数学好习惯. 一、培养孩子认真倾听的好习惯. 课堂是孩子学习的主阵地,要让教学有效,就必须规范孩子的倾听习惯.首先要学会听老师讲,在低段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孩子认真倾听的好习惯,我们常用这样一句话提醒孩子:"请听我说."孩子会回答:"我听你说."让孩子听了会复述,会把每天听到的内容讲给同学和家长听.另外,要学会听同学讲,当孩子回答问题时会用"请关注我的发言"这句话来提醒孩子认真倾听,其他同学就会把目光投向发言者,认真倾听同学的发言.如果有孩子没听清楚,课后还可以当小记者去采访发言的同学.老师在教学中多关注多提醒多总结,并用评选"神耳朵"的方法,促使孩子养成认真倾听的好习惯.  相似文献   

4.
明天就要进行期末考试了,李老师在教室里反复强调考试纪律和答题技巧。他要求我们拿到试题先看看一共有几个大题;其次做题前要看清题目要求;接下来就是认真地答卷;最后强调做完后要仔细检查,注意书写与细节。老师说完又把我们几个学习好的学生叫到教室外边,再三叮嘱,说是为了班级名次,让我们照顾一下平时班里的"学困  相似文献   

5.
当今的社会,每个家庭都是以孩子为中心,大人围着孩子转,导致很多学生到学龄前,很少有意识地去培养孩子认真倾听别人讲话的习惯。上学后有的父母会要求孩子"上课认真听老师讲课",而在生活中父母没有做好榜样,不愿倾听孩子的话。这就造成孩子内心对"倾听"缺少足够的认识。因此我想谈谈小学英语课堂上如何让学生"会倾听"?  相似文献   

6.
<正>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和家长经常发现有这样一种现象:孩子明明会做的题目却做错了,改正时又能完全改对,在遗憾的同时,我们来思考一下其中的缘由,这也许是孩子粗心的结果,也就是孩子在独立做题时没有仔细审题,这类学生只能从知识的表面理解知识,所以他们往往会一而再,再而三地犯这种错误。究其原因我更觉得这是学生没有进行深入思考的结果,要改变学生的这种学习状态,我们在教学中就要培养学生进行深度思考的习惯。  相似文献   

7.
有一个故事我一直铭记在心.爱因斯坦在读小学的时候,老师布置了一道手工作业.他打算做一只凳子,他做了第一只后,很不满意,就做了第二只.做完后还是不太满意,就做了第三只.第二天,他带了后做的两只凳子去学校.老师检查时,他拿出最好的(第三只),老师看了后说:"噢,我想世界上没有比这只更糟的凳子了."爱因斯坦听了后说:"有的."他说着拿出他做的第二只,说:"看,如果您想看更糟的还有,是我做的第一只,在家里."  相似文献   

8.
我成功了     
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星期天,我做完了作业,闲着没事干。哥哥对我说:“来,我给你出道思考题。”哥哥说完就在纸上画起来,给我讲了做题的规则。我便认真地思考起来。我想了又想,不知从何处下手。我心灰意冷,信心全无,没有心思再去研究那道该死的题了。哥哥看我这副模样:“怎么啦?不会做了吧,像你这样怎么能把这道题做出来呢?做什么事情要坚持到底,不要半途而废。要战胜困难和挫折,不要忘记:失败是成功之母!”听了哥哥的话,我信心倍增,决心一定要把题做出来。我苦思冥想了好久,试过了好多种方法……功夫不负有心人,我终于把难题解开了,我成功了!…  相似文献   

9.
王健 《学子》2013,(11):91
我们是爱孩子的,因为我们所做的一切:衣、食、住、行,只要孩子提出来,会尽量得到满足。相反,孩子对我们的要求却很少做到。家长不解,"我是为了孩子好,才让他……"现在,有的名人写书,也会说上一句:"当时不能理解家长的用心良苦,长大以后才明白。"而我们也要做让孩子长大以后才明白的家长吗?可见,问题就出在了家长这样做是为了孩子好,但孩子不能理解。家长就觉得自己吃力不讨好,但依然吃着力,做着不讨好的事。心里想着:不讨好也要做,我可是为了孩子好。此时此刻,您的孩子并没有感受到您对他的爱。  相似文献   

10.
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自学者常常做一些试题,通过练习来检验自己的学习效果。有的人做完一套题后,对一对答案,看一看解释,也就将题弃之一边,再去做另一套题。而我在学习过程中,并不是简单地做题,而是充分利用试题,通过仔细分析,进行总结、归纳,从而扩大了词汇量,提高了读、写、说等各方面能力。具体作法如下:1.选择、记忆题中的生词:做完一套题之后,统观整个试卷,有选择地找出自己不会或不熟悉的生词,也包括在做题过程中通过上下文猜测  相似文献   

11.
漆红燕 《教师》2011,(12):28-28
出错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是不可避免的,作业做完了,家长老师都会要求学生检查,特别是考试,更会要求学生认真检查、验算,大家越来越重视学生验算意识、验算习惯与验算能力的培养。教学中我注意观察发现有的学生从头到尾看一遍就认为检验完了,有的却从头到尾再算一遍……实际中学生也明白要检查验算,但有的学生说,老师我怎么就检查不出我自己的错误呢?学生应如何检验如何验算呢?  相似文献   

12.
守望的天使     
圣诞节前几日,邻居的孩子拿了一个硬纸做成的天使来送我。"这是假的,世界上没有天使,只好用纸做。"汤米把手臂扳住我的短木门,在花园外跟我谈话。"其实,天使这种东西是有的,我就有两个。"我对孩子眨眨眼睛认真地说。  相似文献   

13.
<正>曾经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我绞尽脑汁,想尽一切办法。每天学生要完成大量的作业,而我也不轻松,一节课不知要讲多少道不同类型的题,经常是一道题反反复复讲N遍,本以为学生已经学会了,可是,一测试仍然错题百出,成绩很不理想,令学生十分苦恼,我也觉得很可惜。分析卷面失分的原因我会发现:一部分学生考试失分实际上是他们在做题时不能认真审题,甚至根本就不看题的要求,拿笔就写,做完也没有仔细检查造成的。还有一  相似文献   

14.
在五年的初、高中数学教学中,我一直培养孩子"学会"做题,我只要教会一部分优等生会做题,能考上理想的高中、理想的大学就可以了,对我自己取得的成绩也一直沾沾自喜;三年的小学教学生涯,又让我明白了仅让学生"学会"还远远不够,那么究竟要把孩子培养成一个什么样的孩子,是不是只要保证孩子在毕业考试中会做些题就可以了?我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听了陆志平老教授、吴正宪等数学专家对新课标的精辟解析,我茅塞顿开,会后我又仔细研读了《数学新课程标准》(2011版),请教了诸多的专家和学者,现在的教学是以人为本,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的教育,那么要求我们一线老师怎么做?要实现这些目标就必须要变"学会"为"会学",只要这样才能培养出能独立走的孩子,才能让孩子走得更远,才能使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用"半杯水"和"穿珠珠"来克服焦虑情绪 我班上的一位女生学习很努力,但随着学习内容思辨性的加深,某次考试还是考得特别差.她妈妈大怒,狠训了她一顿,这对她的自信心造成了很大的打击.后来,她养成了一个恼人的习惯——一做数学题总是反复检查,致使考试时她的时间就不够用,没有一次能将全卷做完的;越是做不完,她在考场上就越紧张,越是心慌,头脑就越混乱,连会做的也忘了.她感到非常痛苦,迅速地消瘦下来.后来,连她妈妈也察觉到了孩子的苦恼,偷偷来问我:"这孩子可怎么办?很多抗焦虑的西药都有镇静催眠作用,考前给孩子吃,有副作用不说,孩子要是在考场上睡着了怎么办?"  相似文献   

16.
四年级学生小文数学学习习惯不良,做应用题时常常不仔细研究题目而写错单位名称,以下是教师与学生的对话:师:小文,你今年多大了?小文:老师,我今年12岁。师:不对,你今年应该是12大。小文:(疑惑)老师,我明明12岁,你为什么说我12大呢?师:你看,你的作业本上写的是"答:王奶奶今年72大了。"按你这么写,你今年12岁,不就叫12大吗?小文:哦,我错了。师:小文哪,你保证以后不写错单位名称,能做到吗?否则,同学们要喊你"12大"了。小文:老师,我一定认真地做题,把单位名称写正确。这位老师针对学生的学习习惯出现的问题,采…  相似文献   

17.
数学是自然科学的基础,它来自社会实践又服务于社会实践,因而它的内涵是极其丰富的。在高三复习中有些练习对学生来讲难度较大,这是正常的,这里不作讨论。这里将讨论一下同学们对那些有相当比例难度不大,同学们对它感到熟悉——实质上这类题目是学过的典型内容。按理说这类题目的得分是理想的,然而评分的结果却使我感到震惊:不少同学做错了、或者因为失误而导致失分。我对这些失分进行了分析:发现不少同学在做题前没有养成仔细审题;认真思考;细心解答最后再检查验证的习惯。有许多失误事后教师只要略为一点学生就懂了,有的失误甚至学生自己再看两遍题目也就晓  相似文献   

18.
陆周燕 《考试周刊》2009,(14):227-228
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说:“什么是教育,简单地说,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再过几个月,大班幼儿就要升入小学了.但是我发现很多孩子没有良好的倾听习惯,具体表现在:喜欢抢话、插话;有的孩子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而自己回答完问题后却不能认真听别人的意见,想说就说;每天老师布置回家复习的作业或任务自己不用心听、用心记,而是让爸爸妈妈记,没有责任心等。而孩子一旦升入小学,像记作业、整理书包、衣物等就都要靠自主完成,在幼儿园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孩子就会不适应小学生活。要做好这些,孩子首先就要学会倾听.学会理解和记忆,学会按要求做。因此,在临近升学的这段时间里,我认为教师的主要任务不是让孩子学知识,而是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兴趣,为孩子将来更好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日常教学中,我们常发现有的学生在解完一道题后就立刻把这道题扔了,做其他的题或其他的事情去了,也许是时间紧迫吧.像这样的做题习惯,笔者认为我们的学生丢失了提高自己数学能力的一个绝佳的机会.做完试题后不应一了百了,而应该引导我们的学生在解完每一道题后,应该做以下一些工作.  相似文献   

20.
麦冬兰 《新疆教育》2012,(22):30-30
新课标提出“要重视学生做题的过程”,学生在解题中往往会出现这样的情况:看到题目并不陌生、能做,但真正做起来就会出错,考试交卷以后总是说“这次考试我又‘失误’了很多”。教师常对学生的这种“失误”而感到惋惜,学生也因自己的“粗心大意”而感到懊恼。其实,我们仔细去思考就知道,把产生这一类错误的原因简单地归咎为“粗心、失误”是不妥当的。的确,有的错误带有偶然性、冲动性,如果让学生再仔细检查一遍,或许是可以自己发现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