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我国媒体的发展和新闻理念的日益成熟,讣闻报道逐渐受到重视,一些财经杂志开设了讣闻专栏.本文选取2010年度《新世纪》周刊“逝者”专栏刊发的50篇讣闻报道作为研究范本,运用内容分析、文献资料等研究方法,探析了我国财经杂志讣闻报道的缘起、现状、特点、问题等,并为财经杂志讣闻报道的发展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2.
作为一种重要的新闻品种,讣闻版在美国媒体上有着重要的位置,本文尝试通过对其讣闻版的研究,揭示美国媒体讣闻采访与编辑的理念及其实践。  相似文献   

3.
讣闻报道规律初探──兼论对钱钟书辞世讣闻报道的得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8年12月19日,钱钟书辞世。次日,新华社发出电讯稿,各大报均于比较显著的位置刊发此消息。此后一段时间,部分报纸还围绕此事进行了更深入的报道。本文试图以这场报道活动为个案,结合此次报道的得失,探讨讣闻报道的一些特殊规律,限于笔者识见,只能有所侧重。为了便于讨论,本文首先就讣闻与讣闻报道两个名词作出界定。讣闻是指报道某一个人物死亡的消息,而讣闻报道则是指围绕某一新近故去人物所进行的各种报道,它既可以由讣闻单篇构成,也可以由讣闻、悼念活动、纪念活动报道共同组成。讣闻属于新闻作品范畴,讣闻报道则属于报道…  相似文献   

4.
新京报、南方都市报、现代快报等一批报纸开始定期不定期地开设讣闻专栏、讣闻专版,由简单的生平介绍转化到生动感人的报道,实现了我国讣闻报道的新突破.广告和发行量是报纸赖以生存的基础,讣闻报道成为都市类报纸的经济增长点也主要体现在其中.  相似文献   

5.
西方讣闻报道状况讣闻报道,在西方是一种比较成熟且固定的新闻报道形式。就是对去世者的一种新闻报道形式,报道对象可以是达官贵人,也可以是草根平民,但在国外实际的讣闻报道中,普通小人物的报道占据了大部分。这体现了讣闻报道的原本的真正的意义之所在。很多报纸都开辟有固定  相似文献   

6.
柴焰 《新闻爱好者》2005,(11):22-22
讣闻报道是一个重要的新闻品种。在西方,讣闻是几乎所有报纸的家常菜。除了时政新闻之外,讣闻报道深受西方报纸读的喜爱。例如英国的《每日电讯报》讣闻版(Obituaries)刊登的讣闻报道每年都会结集出版,非常畅销。中国自古对讣闻就很重视,其体形式主要是哀辞、祭、碑志等。例如韩愈的《祭十二郎》、欧阳修的《祭石曼卿》以及袁枚的《祭妹》都是传世佳作。20世纪初的中国报章(例如《申报》和《大公报》)也常有讣闻登载。  相似文献   

7.
邹军 《新闻知识》2006,(9):46-47
在西方,讣闻报道由来已久。早在1704年,美国报纸《波士顿新闻信札》就刊登了一条讣告新闻:纳撒尼尔·月十五日逝世,四月二十八日安葬,享年五十三岁……到19世纪初,美国报纸讣闻报道的传统就已经形成,每天刊发一两个讣闻版的报纸不在少数。在中国,讣闻报道一直未能引起足够重视,报道对象也仅限于公众人物,如政要巨商、文化大师、演艺名人,而  相似文献   

8.
安珍 《传媒观察》2005,(7):24-25
自2005年3月29日开始,由光明日报和南方日报两大报业集团联合主办的《新京报》开辟了《逝者》专版,在每周或隔周的周二报道4至6篇讣闻,讲述在北京逝去的普通人的故事。《逝者》是对传统讣闻报道的突破,打开了媒介讣闻写作的新视野。  相似文献   

9.
自建国以来,讣闻报道在党报上的刊登被赋予了浓重的政治色彩:即随着人物身份与地位的不同,由新华社统一发布不同规格的通稿.充斥的内容是死亡消息,个人简历,说好不说坏的人物鉴定,前去悼念的领导,用词也是滥用沉痛悼念,高度赞扬,卓越贡献等等,正是这种僵化的模式使讣闻报道本身应有的价值淹没在人们对此类信息量少的讣闻的熟视无睹之中.没有官位以及官位较低的文化名人的讣闻在报纸上的出现,无疑给这一僵化的报道模式带来了冲击.新时期,名人的讣闻报道呈现出了新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2011年6月22日,《东方早报》正式开辟了讣闻版,定名为逝者。讣闻,即报道人物辞世的新闻。它不仅报道某人死亡,更为重要的是重现死者的一生——概括死者的活动和突出的特点,集中描写死者生前最引人关注的成就及其趣闻逸事等。讣闻也是新闻。2000年以后,随着西方新闻传播理论的大量引入,我国报纸对讣闻的尝试达到一个小高潮。资料显示,2003年的清明节,  相似文献   

11.
214年的发展,《泰晤士报》经历了太多风雨,从19世纪时的头三版到现在归于网站上第二类评论栏,但是其讣闻报道的地位一直没变。本文用文本分析的方法,阐释《泰晤士报》讣闻报道的特点及其对我国讣闻报道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讣闻,是指人物逝世的消息.讣闻报道类似人物传记的缩影,在告知人物逝世的同时,给受众一个了解人物、体验不同人生经历的机会,丰富人的内心世界,实现追忆逝者与砥砺生者的双重功效.同时,讣闻报道还可以起到表达并维持主流价值观的作用.美国学者吉奈斯·休姆认为:“讣闻浓缩了人生的精华,通过对逝者的怀念和生命的纪事,它反映了社会价值.系统考察讣闻为我们提供了考察时代价值的有用工具.同时,也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时代文化的重要方面和社会公共记忆.”  相似文献   

13.
从报上曾见过许多讣闻。尽管各种讣闻“规格”,不一,但写作上“死”的呆板格式大有给人以千篇一律之感。然而,当读了登在5月19日《人民日报》三版上新华社记者郭玲春写的讣闻——《杰出作家沈从文告别亲友读者》后,我们似乎不约  相似文献   

14.
石坚 《传媒观察》2008,(4):19-21
所谓讣闻,即人物逝世的消息。如果我们将讣闻的内涵再扩大一些的话,那么讣闻不仅仅是报道某人去世,而是要展现一个亡者的一生,当然不是一部流水帐,而是亡者最突出的成就及特点,甚至包括逸闻趣事。  相似文献   

15.
《“老报童”罗伊去世了》是一篇典型的西方人物讣闻报道。记者用简洁生动的文笔勾勒出一个生前生活艰辛、倔强认真的老报童形象。读完这篇文章,“这一个”而不是“这一类”老报童罗伊的形象深深的刻在我们的脑海里。这种写法打破了我们对讣闻报道的传统认识.为我们写讣闻报道提供了新的思路。在写作方面。《“老报童”罗伊去世了》有以下四点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6.
美国报纸讣闻报道的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珍 《今传媒》2006,(6):25-26
讣闻报道在西方是报纸的重要内容,报社和读者都十分重视讣闻版。《纽约时报》老记者理查德的《报纸档案》一书中说:“讣闻报道是《纽约时报》最重要的报道内容之一,公众对这类报道有着非同寻常的兴趣。因此编辑们对此高度重视,有时连发行人也会亲自过问。讣闻报道的写作,或长或短,实际上都是对死者生平及形象的描述,它们所组成的版面往往是《纽约时报》中最引人入胜的版面。”①美国讣闻报道不仅受到极大重视,也随着美国社会和美国新闻事业的发展,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既有重要人物也有普通人的故事,从报道对象范…  相似文献   

17.
讣闻报道是一个特殊而重要的新闻品种.中西方媒体对它的重视程度大相径庭。本文从版面设置、记者采访、报道对象等角度加以比较,分析了中西方讣闻报道在新闻价值上的不同取向。  相似文献   

18.
王珩 《新闻知识》2012,(3):23-24
讣闻报道是新闻类型之一.我国的讣闻报道平庸乏力,有着多方面的原因.论文从策略、动因、制度层面对相关问题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9.
讣闻报道是美国几乎所有报纸的常规内容。但在我国,只有那些名人或有一定级别的领导去世,才有可能以新闻的形式见诸报端。2005年3月29日,我国也出现了刊发普通人逝世新闻的版面——《新京报》的“逝者(OBITUARIES)”版。据了解,“逝者”版是中国大陆传媒第一个专门定期做整版的讣闻版。就此而言,“逝者”版的推出,可说是中国讣闻报道的一次突破。  相似文献   

20.
蔡斐 《青年记者》2007,(3):97-98
讣闻作为一种成熟的新闻体,是西方许多媒体的重要内容。通常,它借助报道当事人去世的消息,再现逝的一生,并借助事实加以适当评论,充当人生终点的最后记录。这于逝而言,是一种悼念和追记;于生而言,是一种慰藉和缅怀。名的《纽约时报》、《泰晤士报》等报纸都因讣闻报道享有盛誉。它们不仅将讣闻作为固定的、不可替代的栏目,而且配备有专门的讣闻记和讣闻资料库。[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