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陈旭 《新闻实践》2013,(8):53-54
在新媒体环境下,改进和创新广播新闻评论,扩大其舆论影响力,是当下广播内容生产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广播新闻评论的优势和不足 相比报纸评论、电视评论和网络评论,广播新闻评论在文字力度、呈现形式和逻辑工整性上都没有太大优势,它最核心的优势主要体现在“新、快、活”三个字上。新,广播不问断、随时随地传播的特点,决定了它能就最新的新闻事件进行实时评论,特别是一些突发事件,广播甚至能现场连线记者以口述的形式即刻发表评论,传递最新鲜的观点;快,广播评论简捷明快,口语化的表达虽说会让人记忆不深,但在当下依然能让受众很自然地接受,有先人为主的优势;活,广播新闻评论没有严格的文体、文风限制,表达直接、语言平实,从题材和形式上更贴近受众。但要注意的是,新闻评论不能只是停留在对原有事件的分析上,还必须联系事物发生的各要素,  相似文献   

2.
向振军 《今传媒》2016,(7):45-46
新闻评论是社会各界对新近发生的新闻事件发表的言论的总称,随着时代的发展、环境的变化,新媒体凭借其高互动性、强直观性和便捷的转载性,对仍按照传统媒体时代发展的新闻评论带来了一系列挑战,报纸评论、广播评论、电视评论的弊端越来越明显,新媒体环境下个性化评论、付费评论逐渐成为新闻评论发展的主流趋势.新媒体环境下新闻评论能否真正借势重焕生机,值得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3.
贺小玲 《今传媒》2012,(11):51-53
新闻评论于报纸,譬如新闻节目于电视,是媒体水平和专业精神的体现。在新媒介环境下,报纸新闻评论越来越重视时效性。而媒体对时效性的理解往往局限于时间性。时间性重于理性,则造成了报纸新闻评论质量整体下降。"青年话题"和"人民时评"分别是《中国青年报》和《人民日报》的评论版和评论专栏,通过对它们的调查能管窥报纸新闻评论时效性的现状,也能提醒报纸媒体正确理解时效性,扬长避短,抓住新闻评论的本质意义,树立专业形象。  相似文献   

4.
报纸新闻评论是媒介新闻评论中存在时间最长的新闻评论形式,担任着重要的意见领袖角色。报纸新闻评论的发展一直比较平稳,但是当网络时代来临的时候开始遭遇冲击并逐渐发生变化。在新的网络传播环境中研究网络是如何对报纸施加影响,报纸新闻评论又该如何制定发展策略是很有价值的。  相似文献   

5.
叶俊 《今传媒》2011,(9):49-50
新媒介环境下,出现了公共话语权回归趋势,同时,我们也看到建构新闻评论"对话功能"的时机。在这个对话机制里,政府机关、知识分子、普通公众都在发表意见,通过媒体平台展开对话,这将推动公共政策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的实现。新闻评论作为公共话语的主要形式,在新时期"对话功能"越来越明显。  相似文献   

6.
新闻评论承担着引导舆论方向,维护舆论环境的重要责任。有价值的新闻评论应当是兼具知识性与思想性,能引人深思、给人启迪。本文结合实际,主要就如何巧用时事评论加强新闻评论的影响力展开探究,提出几个观点,希望能为相关工作带来些许帮助。  相似文献   

7.
电视新闻评论,是引导社会舆论,实行舆论监督,指导生活和工作的重要体裁。在广播电视行业迅速发展的今天,人们对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研究分析电视新闻评论类节目的创新显得愈发重要。本文以福建电视台改版后的《新闻启示录》为例,结合当下媒体的环境和受众的需求,对提升电视新闻评论节目,提出了四点见解:一、重视节目选题的策划;二、深入挖掘新闻事实;三、注重动漫元素在节目中的应用;四、强化节目评论的思想深度。  相似文献   

8.
新闻评论能针对社会生活中典型的新闻事件和群众普遍关心的重大问题,直接阐明编辑或新闻工作者的立场和态度,反映舆论并引导舆论,从而影响读者的思想和行动。从这个意义上说,把新闻评论当做新闻的旗帜、灵魂,它是当之无愧的。 新闻工作的实践表明,新闻评论已经越来越受到新闻工作者的重视。经过二十多年的新闻改革,短小精悍、生动活泼的新闻评论大量出现,不仅发展了新闻事业,而且丰富了人民思想文化生活,也受到广大群众的普遍欢迎。这是一个令人振奋的现象。但是,新闻评论的发展与广大群众的需求仍有一定差距(读者对一些评论文…  相似文献   

9.
新闻评论工作能够大有所为,首先要归功于多年来党和政府努力营造的政治环境和法制环境,其次是新闻改革为广大新闻工作者创造了一个宽松的工作环境。因为有了这两条,新闻评论工作焕发了新的生机和活力。目前,社会问题被新闻媒介普遍关注,热点追踪、焦点访谈、难点分析、疑点思辨成为新闻舆论监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国内报纸的新闻评论渐呈繁荣局面。究其原因,至少有两个方面:一是从社会环境看,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社会的宽容度、宽松度已经越来越大,一种健康的舆论生态在逐渐生长,言论空间正在拓展,新闻评论的繁荣营造了良好的外在环境;二是因为近些年来传媒竞争的现实需求,激活了新闻评论的写作,培养了一大批新闻评论的职业和非职业写作者,并与之建立了良好的互动关系。也许正是因为这两方面的原因, 自从《中国青年报》领风气之先创办“青年话题”以后,国内  相似文献   

11.
内容的客观性是新闻最重要的特性,新闻的及时性和公开性都是由此派生的.本文从新闻特性延伸至新闻评论规律的感悟,认为新闻评论来自社会舆论,又作用于社会舆论;同时新闻评论要寓教育读者于服务读者之中,并从实践角度提出了改进党报新闻评论的若干方法.  相似文献   

12.
新闻评论的现状及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闻评论是整个媒体报道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与新闻传播的大势紧密相联,新闻评论也形成了自己的时代特征和发展走势,了解这一现状对于我们正确认识和发挥新闻评论的作用是十分有益的.华中科技大学新闻评论团组织师生对2002年中国内地主要新闻媒体的新闻评论做了一番较为全面的调查(包括发表的评论数量、评论内容、评论趋势、评论对象、评论时效、评论风格和评论字数等指标),发现具有以下几方面的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13.
作为“引导舆论的旗帜”、“影响传媒的灵魂”,新闻评论越来越受到媒体的重视和公众的关注。新闻评论以其快捷、简短、深刻等特点日渐成为舆论倾向性最强的新闻作品.在彰显媒体风格、引导公众思想、解决现实问题、争夺读者群等方面的意义和价值日益凸显。全新媒介环境下。面对媒体间的激烈竞争,新闻评论应在“坚持”中寻求“突破”,在“突破”中传承个性,力争更好地引导舆论。  相似文献   

14.
赵振宇 《传媒观察》2003,(11):23-24
新闻评论是整个媒体报道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与新闻传播的大势紧密相联,新闻评论也形成了自己的时代特征和发展走势,了解这一现状对于我们正确认识和发挥新闻评论的作用是十分有益的。华中科技大学组织师生对2002年中国大陆主要新闻媒体的新闻评论做了一番较为全面的调查(包括发表的评论数量、评论内容、评论趋势、评论对象、评论时效、评论风格和评论字数等指标),发现具有以下几方面的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15.
顾海春 《视听界》2004,(4):65-66
计算机、通讯、网络、多媒体等技术的不断发展,数据库、网络信息资源等数字化信息的迅猛增长,构成了我们现在面临的具有时代特征的网络环境。在这样的网络环境下, 新闻剪报资料从文献资源型转变为电子网络资源型,新闻剪报已不再是单纯的印刷报纸,其载体、类型、来源呈多样化趋势;新闻剪报的存储和分类、标引方式以及与用户的交互模式也都发生了质的变化,曾经的上架、借阅、催还、装订合辑等工作已不复存在。网络环境为新闻剪报的采集、加工、存储、查询等业务带来了全新的概念,给新闻剪报的工作模式和工作重点赋予了新的内涵,为新闻剪报资料的管理、开发和利用创造了空前复杂而有利的条件,也对新闻剪报人员提出了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汤伟军 《新闻实践》2013,(12):55-56
核心阅读:媒体间的竞争重心,从"新闻"逐渐让渡到"观点",这是近年来业内出现的变化之一但是,社交媒体环境下,舆情的非理性,信息的碎片化、失实,乃至于网络舆论对现实世界的重构与改写,都在不同的维度影响着评论的准确和客观。基于这样的传播语境,有必要检讨现有新闻评论在新语境中的流弊所在,重新梳理"事实"与"评论"的关系,或有助于重塑新闻评论的"权威"。新传播环境下的评论难点社交媒体环境,旧有的传受格局被结构性地改写,它作为信息披露、观点表达的平台.  相似文献   

17.
姚静 《东南传播》2016,(7):143-145
环境新闻从业者是指从事环境新闻生产、传播的媒体人。本文通过对环境新闻研究相关文献的梳理,发现环境新闻从业者研究是目前环境新闻研究中的缺失领域。借鉴国外研究成果、结合当下环境新闻从业者的实际,对比其他行业记者群体的研究,笔者建议环境新闻从业者研究优先从以下议题展开:环境新闻从业者个体以及群体生存现状研究、代表性环境新闻从业者和环境新闻从业群体的研究以及不同媒体、不同媒介环境下环境新闻从业者内容生产影响研究。随着环境新闻的主流化及环境新闻从业者群的崛起,学界亟需给予环境新闻从业者研究更多的重视与关注。  相似文献   

18.
新闻报道中不该忽视的几个环境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红樱 《新闻界》2005,(1):113-113
只要细心地浏览每年订阅报刊的目录,就会清楚国内现有的与环境相关的报刊并不多,尤其是与文艺类报刊相比,显得更少。所以,我国现在的环境新闻大多是报道在其它的报刊及其它媒体的综合新闻里,这与环境问题的传播所应具有的地位极不相称。相应地,从事环境新闻报道与评论的专业记者也相对较少,除了几家全国性的环境报刊有自己的专门记者之外,从事其他领域报道的记者就很少注重环境新闻的报道。  相似文献   

19.
在数字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推动下,以博客、手机报、电子书等为代表的新兴媒体影响力日益凸显,与报纸、书刊、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体共同形成新的传播环境。在这个新的传播环境中,公众不只是舆论的接受者,更成为舆论的发布者、讨论者、收藏者。同时,公众有获得平等话语权的机会。传统媒体正在积极寻找新的发展之道,以数字化平台发出自己的声音。新的传播环境、新传播方式的挑战,对新闻评论撰写者素质提出了新要求。本文根据传播环境的新特点,分析了这些新特点对新闻评论撰写者素质的新要求,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媒体融合背景下,媒体传播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给新闻评论带来机遇和挑战。本文通过研究新闻评论在新媒介环境下转型,从转型方向、转型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三个层面展开论述,得出新闻评论的发展必须与时俱进及时转型,转型主要体现在评论主体的多元化、新闻评论议题设置对“受众议程”的注重以及发掘新的传播渠道提升影响力三个方面,同时也要注意规避转型发展过程存在的问题如非理性言论的广泛传播、新闻评论的同质化、新闻评论中的伦理失范问题,并据此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