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民生主义是三民主义的核心内容,其中的平均地权、节制资本,振兴实业的具体方针和理想主义的方式表达了中国现代化发展的历史要求。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民生主义未能实现。中国共产党把民生问题的解决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实践联系起来,把对民生问题的解决提到了历史的一个实践高度。  相似文献   

2.
孙中山先生对社会经济思想和解决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经济问题,一生苦心研究,其成果都集中在民生主义之中,成为推翻帝制、建设民国的经济纲领。民生主义的内涵是什么呢?孙先生说:民生问题,就是生存问题,并不是解决安适问题,也不是解决奢侈问题,只要解决需要问题。因为资本主义以赚钱为目的,所以分配公平方法,在私人资本制度之下是不能够实行的。民生主义是以养民为目的,所以民生主义排斥少数资本家,使人民共享生产上之自由。故民生主义者即国家社会主义也,民生就成为  相似文献   

3.
民生主义作为孙中山三民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不断发展演变的过程。通过对其动态的历史考察,认为孙中山民生主义自始至终所关注的就是民生问题。民生主义思想,作为孙中山遗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遗产.对我们改善民生,推进和谐社会建设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七大召开以来,民生问题一直是学术界研究和关注的热点。从民生内涵的界定、孙中山民生主义及其当代启示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对民生问题的启示研究、中国共产党民生思想的研究、国外民生问题及启示研究等方面对近几年学术界关于民生问题研究的主要研究成果做一番梳理与简略的述评。  相似文献   

5.
在先秦诸子的社会理想追求中,民生就是与民本相关联的一个重要命题。虽然在长期封建社会中被边缘化了,但在近代以来的社会变革中,这一命题又突出起来,形成了孙中山的民生主义。在孙中山的民生主义中,既有对现代性的判断,又有理想主义追求,体现了中国社会发展的要求。科学发展观把民生问题的解决与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实践相联系,真正确立了理想与现实相统一的实践途径。  相似文献   

6.
“民生”是个极具温暖和关怀精神语义的词汇,溯古至今,民生问题始终是关乎政权兴亡、社会兴衰的重大问题。在近代中国,孙中山先生就民生问题提出了民生主义的思想,他是践行现代民生思想的先行者,立国富民是他的心愿。  相似文献   

7.
孙中山先生一生关心民生问题,他所倡导的以解决民生问题为核心、发展国家资本主义为内容的民生主义经济思想,是一套合乎近代中国国情的资产阶级改革方案。这一改革方案,试图在国家的积极干预下,以农业近代化为前提,以工商实业近代化为关键,推动一个近代化中国的出现,把中国融入世界经济近代化的大潮中。这一方案在中国近代经济发展上曾起过一定作用,对我们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思想也具有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8.
孙中山所倡导的民生主义.是继民族革命、政洽革命后提出的“社会革命”的纲领。这个纲领是近代中国先进分子所提出的种种经济改革方案中最先进的一个。他在讲到民生主义的含义时,总要与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联系起来。他有几种不同的表述:一是将两者溶合为一,如说:“……所以我用民生主义来代替社会主义,始意就是正本清源,要把这个问题的真性质表明清楚。”又说:“社会问题便是民生问题,所以民生主义便可以说是社会主义的本题。”二是,他把社会主义说成是民生主义的组成部分:“本党既  相似文献   

9.
民生是中华文化的传统命题,民生主义也曾是国共两党历次合作的基础。在现代化成为世界潮流的背景下,在对传统的创新中走出有民族特色的现代化道路,已成为后发国家适应全球化的必然要求。在现代经济发展中,国民党人重新阐述孙中山的民生主义,共产党人把民生问题作为社会建设的根本内容,这就不仅使之成为中国现代化的目标和准则,也为两岸经济互动提供了新的机遇。  相似文献   

10.
民生既是关乎社会稳定的关键性问题,也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以唯物史观为基础分析民生问题,研究民生问题的唯物史观基础,对于解决民生问题,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和人的全面解放具有重要的作用。民生问题具有深厚的唯物史观基础,生产方式与民生问题、历史观与民生问题、群众史观与民生问题都有着密切联系。结合中国的具体国情,以唯物史观的视角解决现代中国民生问题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1.
廖仲恺晚年对中国的民生问题提出了许多真知灼见,如旧中国的民生问题是阶级压迫的结果,扫除政治障碍是解决民生问题的前提,社会主义是解决中国民生问题的根本途径,农民的地权是民生问题的根本,民生问题的最终解决要靠农工群众自己等。这些思想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依然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中央苏区时期,毛泽东同志在领导根据地的经济和社会建设中,着力解决苏区军民的民生问题,提出了一些独特的见解和主张,初步形成了毛泽东民生问题思想.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土地问题的解决,成为解决根据地农民生计的首要任务:农业生产的发展,农民生活的改善,是毛泽东解决民生问题的主要途径;互助合作是毛泽东解决民生问题的主要方式:以普...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的理论包含着丰富的民生思想。三位一体的政治解放、社会解放和劳动解放是马克思的民生进路,其中,政治解放为民生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政治前提,社会解放是民生问题不断升华和逐步解决的基本途径,劳动解放是民生问题彻底解决的本质要求和根本途径。要有效解决我国目前的民生问题,必须深化政治改革、促进社会解放。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的民生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但是,民生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旧的民生问题得以解决,新的民生问题又会出现。社会在发展变化,民生问题也随着发展变化。审视当下民生问题,积极寻求解决民生问题的方法与措施。  相似文献   

15.
民生问题是一个深刻的历史唯物主义命题。在马克思主义哲学视域下,社会实践是中国共产党人民生理念与践行不断发展的源泉;矛盾的不断演进是民生内容丰富和发展的根本动力;突出重点,逐一击破是民生问题解决的主要途径;人民群众是民生问题解决的主体和依靠力量;成熟的社会心理则是解决民生问题的主要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16.
周东红 《考试周刊》2013,(23):22-23
党的十八大报告用了较长篇幅阐述民生问题,解答了党和政府为什么高度关注民生问题,以及如何改善民生等问题。文章提出首先要搞清什么是民生问题及民生问题解决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其次结合民生的现状和《经济与生活》的相关知识,提出了几点解决对策与思考。  相似文献   

17.
沈蕾 《莆田学院学报》2007,14(3):1-4,22
通过分析落实科学发展观面临的民生问题,指出切实解决民生问题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提出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民生问题的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18.
在辛亥革命100周年即将到来时.笔者将探讨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作为近期的一个研究课题。面对因改革深化而凸现的各种民生问题。以及党和政府制定的各种民生政策.本课题研究的重点很自然地便放到了民生主义上面。年鉴学派的创始人之一马克·布洛赫说:“人们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借用日常生活经验.并加以必要的取舍.赋予新的色彩来再现历史。”  相似文献   

19.
民生问题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问题,只有解决好民生问题才能保持社会的安定、稳定、和谐。民生问题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保障条件和基础条件。解决民生问题重点要做到:重民生、保民生、安民生、强民生、和民生。[编者按]  相似文献   

20.
苏晓真 《考试周刊》2012,(73):30-31
孙中山在对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经验及西方文化吸收的基础上,融合中国传统文化有关“均富”理念,提出了以“均富”为重要内涵的民生主义学说。孙中山的民生主义主要是围绕土地和资本这两个问题来全面阐述及分析研究的,它能为当代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