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舞龙舞狮在中国源远流长,每年的节日盛况,我们都沉浸在愉悦和轻松之中。民间节日让我们联想起传统文化的深邃,舞龙舞狮的欢腾场合打开我们对世俗文化的思绪。民俗化、世俗化的宋代舞龙舞狮是值得我们去窥探的。  相似文献   

2.
鲁丰  黄益苏  刘雪丽 《大观周刊》2012,(20):153-154
舞龙舞狮运动已在全国及世界范围内较广泛地开展了起来,但是仍需要进一步的研宄和发展。本文以高校舞龙舞狮运动为研究对象.在高校开展舞龙舞狮运动的相关数据和资料基础上对比赛的情况进行了简要的分析。文章重点分析了其发展趋势及其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其需要改革和提高的建议,希望以此促进高校舞龙舞狮运动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7月4日,首发团抵台受到台湾同胞热烈迎接。台湾旅游部门在机场安排了舞龙舞狮、台湾原住民舞蹈迎宾。  相似文献   

4.
民间舞龙文化是祈祷神龙保佑,以求风调雨顺,四季平安,它象征吉祥如意,福星高照,祈盼五谷丰登。本文通过对鄂东唐家渡村"五龙奉圣"舞龙活动的分析,探讨舞龙文化的规范性、娱乐性、社会性及其独特的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5.
舞龙这项活动可以锻炼强健的体魄,也可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发扬中华文化,确有保存发扬的必要。本研究首先探讨舞龙活动的起源与变迁,其次研究了舞龙活动的现状,最后提出保存舞龙活动的推广策略。  相似文献   

6.
宇倩 《视听》2023,(4):50-53
《雄狮少年》摆脱了国产动画电影中占主要位置的“神话母题”,从民俗仪式活动“舞狮”切入,展现广州农村生活中的风土人情。从电影符号学的理论来看,“舞狮”作为仪式符号具有象征意义,即指向现实中孤胆漂泊却励志奋斗的青年群体。“舞狮”这一仪式在电影中实现了叙事再生产,完成了夸张浪漫与东方写意相结合的影像建构。电影中“舞狮”仪式与受众主体的呼应,构成了自强不息、逆袭追梦的民族精神与文化内核。  相似文献   

7.
“借问瘟君欲何往,纸船明烛照天烧。”此为毛泽东主席在1958年所作《送瘟神》中的诗句,表达了他在得知江西余江血吸虫病被消灭之后的喜悦心情。“烧王船”是闽南一带较为悠久的民俗,2006年被列为福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旧时,每届农历十月二十,闽南地区百姓都要在早上7点举办烧王船活动,活动分为三个部分,即造王船、迎王船和烧王船,其间,伴有舞龙、舞狮、杂技、地方芗戏表演等。这些传统节日逐瘟驱疫的民俗旨在送走瘟神,祈求风调雨顺,也包含了百姓对于平安幸福生活的向往。  相似文献   

8.
舞狮,又称"狮舞"、"弄狮"、"耍狮子".自舞狮运动出现以来,从古至今从未断绝,并形成灿烂的舞狮文化,成为中国民俗体育的文化瑰宝.中国本土并不出产狮子,历代文献都找不到古代中国出产狮子的记载.学者们根据有关史料,认为狮子是汉时西域进献的贡品.  相似文献   

9.
陈肇宪 《兰台世界》2012,(22):66-67
舞狮作为我国大众喜闻乐见的民间运动,在中国有着长达1600多年的悠久历史。经过代代相传,形成了灿烂的舞狮文化。舞狮运动融绘画、刺绣与音乐,汇舞蹈、武术等艺术于一身,通过舞狮者的密切配合,惟妙惟肖地模仿狮子的各种动作,欢腾活泼,是极具中国特色的民间体育运动。一、狮子的由来谈及中国狮子的由来,就必须要从我国的汉朝说起。依据相关史料记载,公元前140年(汉武帝建元元年),汉武帝  相似文献   

10.
舞狮是我国传统的民间艺术和民族体育运动形式,又名为"耍狮子"、"狮舞"、"弄狮".自我国古代舞师运动成型以后,舞狮作为一种文化逐渐发展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块瑰宝.狮子并非中国土生土长的动物.根据有关中国狮子的最早记载,狮子是西域敬献给汉朝的贡品.狮子作为一种动物,其狰狞凶猛的形象很长一段时间都不为中国人接受,但是舞狮运动却在民间受到广泛欢迎.  相似文献   

11.
舞狮运动是中国的传统文化运动,舞狮运动是在狮子被引进到中国的中原地区与佛教文化结合后逐渐形成的运动形式。狮子被引进中国中原地区以后与佛教文化结合,成为了吉祥的象征,具有与龙、凤、麒麟相等的神兽地位。  相似文献   

12.
广东东莞舞龙游艺习俗历史悠久,逢年过节、喜庆嫁娶都以舞龙来表达人们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吉祥幸福的愿望。本世纪初,在各乡镇相继出现了女子舞龙队,以大朗镇大井头社区影响最大,其功能则由民间传统的求神祈福转变为集喜庆、娱乐、健身、竞技、艺术等为一体的大型文体活动。其起因主要在于地方政治精英的积极倡导和文化精英的热心实施,当地妇女在物质富裕后渴望寻求精神慰藉和谋求文化地位的心理,也推动了女子舞龙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张家林  吕冬生 《兰台世界》2012,(36):106-107
舞狮运动的象征意义是有着自己的历史文化意义的,它既是佛教文化的一部分,也是中华狮文化的一部分,同时还是在原始宗教仪式上发展起来的,因此有着很好的历史文化根基。  相似文献   

14.
石狮的狮文化是中华民族狮文化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通过阐述狮文化的起源及现状.分析了发展狮文化存在的问题,提出从加强舞狮基地建设、遵守规则创新动作、打造石狮狮文化品牌等五个方面发展石狮狮文化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一、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的必要性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承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和文化空间.其具体内容包括作为文化载体的语言,如大禹治水传说、嫦娥的传说等;传统表演艺术,如舞狮、高跷、山歌等;民俗活动、礼仪、节庆,如泼水节、婚丧嫁娶等传统礼俗;传统手工艺技能,如剪纸、泥塑、传统饮食制作工艺等;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民间传统知识和实践等等.  相似文献   

16.
吴建锋  郭林 《兰台世界》2012,(30):33-34
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象征,在中国历史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舞龙运动是中国龙文化中一个值得称道的组成部分.它最早是从民间祭祀求雨仪式中脱离出来而逐渐成型的一种传统体育运动形式.  相似文献   

17.
韩荣  程欣 《文化遗产》2014,(2):149-156
舞狮是中国传统民俗,绵延至今,其形式由于地域不同,以秦岭淮河为界,分为南北两大流派。其舞狮面具也形成南北各异的视觉艺术特征。佛山、邳州两地舞狮面具历史悠久,分别是南北两地舞狮面具的典型,不同的地理环境、民俗文化使其呈现出不同的风貌特征。两地制作工艺流程均有扎制、扑纸、彩绘和装饰等步骤,佛山侧重添加装饰,邳州偏爱立体雕塑。南狮以"神似"为基础,展示出"圆、柔、秀、美"的艺术魅力;北狮以"形似"为标准,体现出"浑、实、雄、健"的风格特点。  相似文献   

18.
黄飞鸿是我国近代武术界的一位宗师级的武术大师,但是其之所以被人们广泛传颂,不仅仅是因为卓绝的功夫,济世之术同样为人称道。黄飞鸿之于岭南体育文化的贡献在于:武术与医术结合;武术与舞狮融合;中华武术的简化这三点。  相似文献   

19.
东方 《大观周刊》2006,(28):26-26
继顺城、昆明老街、昆百大A座之后,近日三市街商圈又添新贵。倾城名筑1—3层商业部分——莱富广场盛大开盘。开盘当天正值周末,威风锣鼓和舞狮等欢庆活动吸引了众多市民的驻足观望。  相似文献   

20.
2008年,中央电视台综艺频道播出了一期关于我国农民文化的节目,节目介绍了一部描述上世纪70年代末我国各地农民文化的纪录片,片中出现的长兴县地方舞龙表演<百叶龙>,引起了正在收看节目的长兴县档案局局长张满山的关注.他敏锐地意识到这一定是个宝贝,按捺不住兴奋之情,连夜上网搜索相关资料,结果所有资料都印证了张局长的判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