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5 毫秒
1.
<雷雨>是曹禺创作的第一个作品,也是曹禺的成名作和代表作,同时<雷雨>更成为了我国现代话剧的一个典范性标志.<雷雨>中人物形象个性鲜明,爱恨情仇矛盾交织,深刻揭示了旧社会阶级矛盾,以荒谬并有悖伦理的情感冲突为焦点,描写了各种思想压迫下被扭曲的人性,用家庭悲剧体现出了黑暗社会的阴暗.剧中的人物形象和艺术特征对现代文学以及话剧都有着深远的影响.本文对此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2.
曹禺是中国现代杰出的戏剧家.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曹禺创作的<雷雨>、<日出>、<原野>、<蜕变>、<北京人>等剧作的出版和演出虽遭到了国民党当局的阻挠和禁止,但对曹禺本人却竭力拉拢.然而,曹禺最终对国民党的专制与腐败感到彻底失望,选择了认同共产党的主张.考察曹禺及其戏剧与国民党的关系,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曹禺等一大批知识分子在1940年代所做出的政治选择的必然性与合理性.  相似文献   

3.
众所周知,<俄狄浦斯王>是典型的命运悲剧.而曹禺先生的创作则受到了其作者索福克勒斯的影响,所以,吕荧先生在<曹禺的创作道路>中指出:"人的故事只是这部悲剧的形体,宇宙的主宰才是这部悲剧(指<雷雨>)的灵魂."  相似文献   

4.
<雷雨>是曹禺先生的名作.在剧作中,作者用了许多蕴含象征隐喻意味的原始意象符号,如雷雨意象、死亡意象、出走意象等."窗"在<雷雨>中多次出现,因其蕴载了作者情感及人物命运和剧作主题的众多内容,从而使之具有了特殊的象征意义,并成为<雷雨>整体意象的有机组成部分之一.  相似文献   

5.
曹禺以巴赫的作为贯穿<雷雨>序幕和尾声的背景音乐,是别有深意和匠心的.但是几乎没有研究者注意到这一音乐语言与文本的深层结构、精神内涵之间的深刻联系.巴赫是"西方音乐之父",其的复调、和声、对位等多种手法的高超运用所营造出的极为复杂的音乐结构和相当深刻的思想情感,对曹禺的文学创作发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雷雨>有着明显的宗教氛围,突出了神秘与救赎的宗教精神.在戏剧结构和戏剧冲突的设置上,曹禺犹如一位交响乐指挥,以丰富复杂的复调结构把冲突推向高潮.  相似文献   

6.
曹禺的四幕悲剧<雷雨>一直享有盛誉,无论过去和现在,都以其惊人的艺术生命力活跃在中国舞台上. 繁漪是该剧中最具特色和最为鲜明的人物形象.  相似文献   

7.
论曹禺戏剧中的死亡意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死亡一直是千百年来文学家追逐与书写的一个母题.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曹禺的戏剧无论是<雷雨>、<日出>,还是<原野>、<北京人>,都存在着大量诸如自杀押或其他死亡形式的书写,并在其死亡的叙述中,渗透了作者对于死亡的认知与思考,浸润了他独特的死亡意识.  相似文献   

8.
基督教文化深深地影响了曹禺早期的戏剧创作,在他的三部代表作<雷雨>、<日出>和<原野>中,基督精神构成了作品的内蕴,也是作品戏剧情境的形成的本质因素,在这些剧作中,作者充分宣扬了体现着基督教道德伦理观的基督精神.  相似文献   

9.
<正>一、切入~①《雷雨》在不同历史时期,由于意识形态等问题,人们对作品的看法不尽相同。上个世纪90年代,人们对《雷雨》、对曹禺的研究有新的突破,这个突破主要表现在对曹禺早期作品中体现出的基督教人文思想的研究上。此外,钱理群的《〈雷雨〉的多种阐释》、王蒙的《永远的雷雨》、刘再复的《关于人与文学的思考》等文中涉及的观点,都与原来钱谷融的《〈雷雨〉人物谈》、田本相的《曹禺评传》中的看法不同。  相似文献   

10.
李世林 《文教资料》2008,(24):14-16
繁漪和娜拉分别是我国著名作家曹禺<雷雨>和挪威的"现代戏剧之父"--易卜生的<玩偶之家>中的著名的两个女性形象.易卜生创造的"社会问题剧"<玩偶之家>对中国作家和妇女解放运动有着深刻的影响.<玩偶之家>中的新女性形象--娜拉,她的出走震惊了全世界.激起了无数妇女为争取个性而进行反抗.当她随着作品传入中国,也影响了一代中国作家.曹禺先生在其代表作<雷雨>中就给我们塑造了一位觉醒的"娜拉"形象--繁漪.作为娜拉反叛精神的一种后继者和追随者.繁漪和娜拉不可避免地有着不少相似之处.如两人身上的新女性特质.但由于两人所处的社会环境和文化背景不同,就决定了繁漪不可能是娜拉的"翻版".本文拟从分析两人的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入手,从而让读者对这两位经典的反叛形象有更深刻的了解.  相似文献   

11.
繁漪虽只是<雷雨>剧中的一个配角,但却是剧作家曹禺倾尽笔力想描写的一个角色,其悲剧命运也颇耐人寻味.本文分别从社会环境、社会制度及其个人局限等方面对其作一简析.  相似文献   

12.
<正>《雷雨》是曹禺的处女作,也是代表作,《雷雨》的出现对三十年代的中国现代戏剧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雷雨》是传统艺术与现代艺术、中国戏剧文化与世界戏剧文化相互碰撞、融合的产物,在中国现代戏剧史上有着无法替代的高度。本文主要从《雷雨》中戏剧性的情节、《雷雨》的悲剧色彩、代表人物性格分析三个方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曹禺先生所著剧本<雷雨>里几个主要人物的对话中所用强化词英译情况做出简要的归纳与分析,力图找出有关强化词汉英翻译的规律以指导这方面的翻译活动.  相似文献   

14.
曹禺在<雷雨>、<日出>、 <原野>、 (<北京人>等作品中塑造了一批鲜明生动而且极富艺术感染力的悲剧女性形象,表达了对中国长达几千年的以男性为中心的社会秩序、传统文化思想和道德对女性的绞杀和践踏的关注.本文试图通过分析蘩漪、陈白露、花金子、愫芳等女性的悲剧说明一个必然:这是性别的悲剧,是生活在男权世界的必然后果.  相似文献   

15.
<雷雨>是曹禺先生的处女作,也是他的成名作.在这部戏剧中,作者为我们展现了周、鲁两家的矛盾冲突,展现了两个家庭之间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以及矛盾冲突,更展现出男主角周朴园的精神世界,展现出他的心灵之轨和灵魂蜕变之迹.  相似文献   

16.
从《雷雨》看中国现代悲剧观念的生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禺的<雷雨>是中国引进西方悲剧观念后在中西文化的冲突融合中产生的经典作品,为中国现代悲剧观念的生成提供了一种可能:和实生物.它对中国古典悲情戏和西方悲剧吸纳、改造,进而生成,形成了一种自成一格的"新物"的特色.  相似文献   

17.
在<雷雨>中,人物的肖像描写倍受作者重视,表现出与众不同的经验与才华.作为读者,我们应该细心阅读,从中体会作者的良苦用心.本文就是从此角度出发,通过对剧本中人物肖像描写的分析,对曹禺在这方面的艺术成就做一窥视.  相似文献   

18.
“不可替代”与“不能替代”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汉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应用"是一个非常现代的课题.第二届研讨会上展示了18堂课,不得不承认,现在教师课件制作的能力,愈来愈强了.矫揉造作、哗众取宠的现象少了,开始注重实际运用效果.浙江代表童志斌和北京代表张燕玲执教的课文都选择了曹禺的<雷雨>(节选).  相似文献   

19.
<正>苏教版与人教版的《雷雨》节选部分相比,除了苏教版直接把"作为工人代表的鲁大海与资本家周朴园谈判"这个片段的矛盾冲突删除之外,鲁侍萍的戏剧语言还有十二处是不同的。本文以鲁侍萍的语言及与她有关的舞台说明为例,列举其三加以分析,从不同中可以揣摩到鲁侍萍更为复杂的性格心理。其一人教版:选自1978年版《雷雨》(《曹禺全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年版)  相似文献   

20.
毛婷婷 《文教资料》2009,(23):16-19
话轮作为会话分析的一个重要概念,通常用于解释戏剧中的人物性格、人物关系、戏剧冲突以及情节发展.本文作者以话轮转换模式为理论框架,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中国戏剧家曹禺先生的代表作<雷雨>、<日出>及<原野>中的周繁漪、陈白露和花金子三个形象进行分析与比较,揭示话轮转换与人物性格的关系,从而进一步发展话轮转换模式在戏剧分析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