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教学目标 1.通过品味含蓄、精致的语言,揣摩作者遣词造句的匠心.体会作者丰富深沉的思想情感,体悟文章“小题大做,大词小用,举轻若重,平中见奇”的表达特点。 2.背诵部分句段,积累语言,深入体会作者的情感与表达特点。  相似文献   

2.
艾青对祖国至死不渝的爱的表白.余光中凭海临风怅望大陆的孤寂身影.戴望舒的深沉抚摸.舒婷的激情歌唱.莱蒙托夫笔下浑厚而宽广的俄罗斯大地.休斯灵魂中悠长的历史河流……这烙在人们心上对祖国和家乡的深沉爱恋.这些蕴涵着诗人深沉炽热情感的文字.唯有在倾情的朗读中.在动情的想像中.在尽情的品评中.在激情的背诵中.方能融入我们的血脉啊。  相似文献   

3.
诗歌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支奇葩,语言简洁凝练,情境隽永优美,情感婉转深沉。在语文教学中,诗歌特有的简洁性和情感跨度需要一定基础的情感体验与表达.学生由于受到自身的知识水平、情感阅历等方面的限制,还不能很好地体会诗歌语言美与情境美。多媒体集文本、图像、音频、  相似文献   

4.
点评 读罢本文.定会感受到小作者那真挚深沉的情感和屡败屡战的坚韧和执著:名言典故的引用.体现着小作者较为深厚的文学素养;而对比、排比和烘托手法的运用.更使文章文采飞扬气势十足。  相似文献   

5.
诗由情生.亦能以情动人。深入其中我们感受到了工部的深沉、太白的昂扬、乐天的忧愤、易安的悲戚……情感的注入使古典诗歌焕发出独特的生命色彩。而理解文学作品的思想感情.是阅渎文学作品的终极目的。  相似文献   

6.
李清照的《醉花阴》历来为学者称赞。“人比黄花瘦“堪称全词的点晴之处。情感表达的含蓄宛折,细腻深沉的阴柔关是此词的风格特色。总之,全词情感含蓄深沉,风格细腻婉约,用语却是淡然,可谓语淡情深。  相似文献   

7.
巴金的早期散文中,"夜""灯""梦"三个意象频繁出现,并组成了一个彼此有内在关联的意象群.意象系统有丰富的蕴涵和独特的情感色彩,这种强烈的情感色彩就是巴金深沉的矛盾感.意象群折射的情感是作家对社会历史、现实、文化的综合感知,反映了一代觉醒者奋战前行的心理历程,显示出民族灵魂的苦闷、宏阔与深沉.  相似文献   

8.
在通讯手段如此迅捷的今天,书信的魅力并没有消退,因为它永远是我们最深沉的情感交流方式。当你抛开繁杂的琐事,安安静静地坐在橘黄色的灯光下,铺开信纸,提起笔,纷乱的思绪渐渐清晰,深沉的情感便汩汩地从心底流向笔端……找点儿时间给孩子写封信吧,把平时想说的、忘记说的、不好意思当面说的写在信里,让深沉的爱有宣泄的出口,让我们与孩子的沟通质量不断提升。  相似文献   

9.
人教版必修一第三单元的《小狗包弟》是巴金晚年的自传性散文.文章在看似平淡的叙述之中饱含了深沉的忧患和苦痛。教学这篇课文,可以从多角度挖掘它的意蕴,对学生进行情感价值观教育。  相似文献   

10.
教材解读 《二泉映月》这篇课文以哀婉、深沉的文字记叙了民间艺术家阿炳创作二胡曲《二泉映月》的过程。课文集语文、音乐、美术、社会、思想教育于一体,文章以如泣如诉的二胡琴声感染人.以阿炳坎坷的生活经历、丰富的内心情感感动人.以惠山优美的月夜情怀吸引人,以生动流畅的语言文字打动人。  相似文献   

11.
徐喆 《文教资料》2013,(29):23-24
登高在从古至今文人的笔下都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他们登高望远来抒发自己的深沉的情感,或思乡,或伤时,或忧国,或抒怀,或励志。登高的起源和发展离不开文人创作的热忱,时代也推动着这一现象的继承和发展,历史进程使它表达的内容纷繁复杂.也使他抒发的情感愈加丰富多变。  相似文献   

12.
大凡作家笔下所现之物.无不带上他们人生体验的色彩.其美的观念和情感形式也附着在所描述的事物上.诗歌和散文尤其如此。所谓万物融于作家的笔端。并构成了他们的世界.而这个世界又恰恰是他们人生世界的情感体验。或悲或喜或哀或乐.正是外物与内心世界相互撞击的结果.在庐瞠的《异囤秋思》中,我感到的是她那透过秋天景象和人文世界而显现出来的一种深沉的悲伤情绪.令人心中也升腾起愁绪,  相似文献   

13.
赵洁 《林区教学》2013,(7):28-29
《短歌行》所体现的慷慨悲凉,历来以其深沉的情感体验使受众为之震动,就其情感实质乃是以慷慨悲凉抒写自我意识,是伟大与渺小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14.
维吾尔族民间舞蹈是中国艺术海洋中一朵瑰丽的奇葩,各种民间舞蹈中用繁复的场景和舞姿表达着多样的情感诉求,反映着深沉的民族心理和民族情感。  相似文献   

15.
在素描教学中,引导学生在画面中表现其独有的情感美,引导学生将美的情感可以升华为美德,给人以深沉的美感,培育他们的思想品质,加强道德修养,提高审美能力,以形成健康、高尚的情感美.  相似文献   

16.
一个优秀的教师不仅要随时保持冷静,还要十分深沉。有冷静方能处变不惊,机智地应付课堂教学和班级管理中的各种突发事件;有深沉才能“宁静致远”,在教研和科研方面卓有建树。然而,也有一种与上述二者外表十分相似,本质却截然不同的心态———冷漠。冷漠的心态不仅与“师道”不符,而且对冷漠者本人来说也是一种痛苦的折磨,甚至可以说是一种慢性的自杀。为“情感冷漠”的教师画个像一、外貌特征虽然有下列外貌特征的教师并不一定都情感冷漠,但情感冷漠的教师却大多具有下列的外貌特征:1.面容憔悴,目光呆滞,双眉紧锁,毛发稀落。…  相似文献   

17.
审视新课程实施之后的语文课堂.阅读教学在实践和操作层面都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但是课堂片面追求热闹,到处是老师声情并茂的语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用你喜欢的方式读”(其实学生就会大声朗读)、“我听出来了,你把这几个字读得特别深沉”.学生在老师的暗示下.也会装腔作势地模仿,听起来很像“那么回事”.似乎学生真把感情读出来了.也就是把“文中的情感悟出来了”。  相似文献   

18.
【设计理念】 1.关键语句负载着深沉的情感,表情达意,耐人寻味。抓住关键语句,牵一发而动全身。教学中引导学生抓住这些语句,通过朗读感悟,品味揣摩,想象补白,逐步理解作者对两个母亲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  相似文献   

19.
考察汪曾祺20世纪90年代小说.发现其审芙追求无论从审芙境界、主题思想、还是在主体感情方面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异:80年代温情的审芙主义被90年代冷峻的现实主义所代替“和谐”之美已被打破主题由简单明晰转而复杂深沉;主体情感由内敛和转而任性放达.悲剧意识日渐浓烈。  相似文献   

20.
情感是人们对自己与对象世界所结成的价值关系的感受和评价,人的需要的满足与否或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或产生消极的情感体验。当情感体验的思与“诗”相互沟通则形成独特的、具有人类共同感的情感体验。情感表现在于以诗性自由,按照生命形式虚构情感幻象,赋予其心灯朗照的精神内涵。情境是感性现象和超感性现象的合一,“情感的深沉象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