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白小易  王筠 《视听界》2006,(4):26-27
上世纪末,随着各省主频道上星、省级无线台和有线台合并以及部分省级广播电视成立集团,省会城市电视台以往与省级电视台势均力敌的态势终于被打破,省会台在与省台的竞争中逐渐居于下风。南京电视台教科频道这几年做了“节目资源多重利用”的探索,使其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目前城市台普遍存在的窘迫状况,频道经营取得了较好成绩。“节目资源多重利用”这种低成本策略,不失为城市台走出困境的一种有效策略。一面对新的竞争形势,一般省会台通常采取的应对策略是,关停一些自办节目,采用外购节目以降低成本。这一“收缩”策略在初期尚可奏效。然而,…  相似文献   

2.
电视竞争愈演愈烈,媒体市场划分愈细愈专,各大电视台凭借资金优势、人才优势把节目办得越采越丰富,频道分得越来越精细,功能到位也越来越明确。城市台作为这“巨人”丛中的“小个子”该如何寻求生存的夹缝呢甲走“地万化”发展之路,塑造“个性”,出好“地方牌”,是城市台的生存之道。  相似文献   

3.
就县(市)广播电视这个层面来说,随着电视台与广播电台合而为一,确切地说,是从县(市)广播、电视两台取消单独呼号,合并改称为广播电视台以后,其职能已经发生了悄悄转变。局台合一,说明广播电视节目的营销时代已经到来。当然局(台)总编室再不能沿袭合并以前的管理方法,要从传统的节目质量管理为中心,上升为以广播电视营销管理为中心;在全台节目运营中,要以广播电视频道频率资源为基础进行总调度,充分开发利用全台节目资源,对其分化、优化组合。  相似文献   

4.
冯勇  蓝江 《视听纵横》2006,(2):27-28
生活服务类节目是电视台最贴近受众的节目类型。2003年,在全国生活服务类节目市场上,各级地方台占55.58%,中央台占39.51%。从中再进一步细分的话,中央电视台占39.51%,省非上星台23.04%,省上星台19.04%,城市频道13.50%,境外频道4.86%。  相似文献   

5.
孙明建 《视听界》2012,(4):85-86
“限广令”实施以来,各地电视台纷纷“见招拆招”,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过去对电视剧的重度依赖,重新回归到以频道、栏目、节目为“重武器”的攻坚战中。而在受众分化剧烈、新媒体冲击猛烈、频道争夺激烈的格局中,城市台要杀出重围,除了继续紧贴地气、提升质量、强化特色等招数外,进一步升级节目编排尤为重要:一是通过科学编排引导和优化节目生产,而不是对现有节目作简单排列组合;  相似文献   

6.
王劲 《视听纵横》2008,(4):84-85
中国的城市电视台在竞争中处于中央台频道群和各个卫视频道以及省级专业台的夹击中。苦练“内功”节目“本土化”,为当地人民服务,提高观众互动率和感召力成为城市电视台在节目竞争中的重要优势。但是随着视觉竞争的深入,节目同质化,形象同质化的现实不可避免。频道的竞争时代也进入了专业频道特色化,特色频道品牌化的阶段。除了在节目中拥有自己的独特卖点之外让观众记住自己也十分重要。因为从传播学的角度讲,记忆是产生购买冲动的基础,同时也是重复购买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7.
王民  李和气 《新闻知识》2004,(11):48-49
节目是电视台的立业之本。面对激烈的频道竞争,如何提高节目质量,丰富电视荧屏就成为地级城市电视台面临的一道难题。咸阳电视台从实际出发,在全省地级城市电视台率先推行栏目制片人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相似文献   

8.
时至今日,电视节目日益丰富,电视节目同质化现象又非常严重,中国电视台之间的竞争已经白热化。在这种激烈竞争中,电视台如果仅仅抱着传统的只靠节目内容和形式争取观众,提高市场地位,将很难在电视收视竞争中取得较好成绩。从2005年开始,中国部分电视台从自身的节目资源、频道定位和品牌特色出发,通过对电视受众收视习惯的考察,在节目编排上大力创新,提出并实行了“编播季”的节目编排策略,如中央电视二台(经济频道)、湖南卫视、安徽卫视、重庆电视台等。本文以重庆电视台为研究个案,来看看“编播季”的实行及其特点,以及在电视节目与传统节日结合、频道推广、品牌提升等方面提供的重要经验。  相似文献   

9.
正对地市级城市电视台来说,在做多个频道节目编排时经常出现自办节目数量偏少、频道填不满的情况。如何利用有限的节目去做多个频道的编排?如何使编排能够更好地满足观众收看节目的需要?如何利用这种编排提高收视?本文就此做些方法的实践探索。一、要允许频道之间的节目有"适度交叉"地市级城市电视台面临的竞争环境比较复杂,既有中央台、各大卫视频道的竞争,还有各省台地面频道的竞争,在这种双重挤压下,要认识到城市台的多个频道是一个统一的竞争主体,多个频道必须抱团取  相似文献   

10.
唐璐 《视听界》2009,(3):104-105
目前在各城市台形成一定气候的帮忙节目,实际上是各城市台在与央视、省台的竞争中,创造出来的一种本土特色鲜明的土特产。如南京电视台生活频道的《凡哥帮你忙》、教科频道的《陆姐帮忙团》,沈阳电视台生活频道的《彬斌有礼》,石家庄电视台都市生活频道的《小吴帮忙》,温州广电总台新闻综合频道《闲事婆·和事佬》等,都以关注民生、服务大众为特点,有的则干脆打出了“为人民服务”、“帮忙就是我的工作”这样的口号,立足为市民办实事。  相似文献   

11.
陈坚 《视听纵横》2002,(3):26-28
2001年4月1日,是值得湖州电视人永远记取的日子。正是从这一天开始,由原湖州电视台、湖州有线电视台合并而成的新湖州电视台,以“一个台标、三个频道”的统一标识和不同风格的频道节目定位形态,与湖州电视观众见面。这是湖州电视传媒在新一轮改革与发展的历史条件下,  相似文献   

12.
谢志林 《新闻前哨》2001,(12):21-22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的革命,电视台也愈发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在我国,且不说中央电视台,仅就各省市电视台而言,也纷纷通过卫星传送电视节目,其覆盖范围之广,播出时间之长,实为前所未有,那么作为城市电视台,面对强手如林的竞争对手,怎样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取得可观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呢? 一、精心设计,突出频道特色 频道特色是指一个频道节目的侧重点,是区别于其它频道的显著标志,无论是在节目的选择上还是在节目播出时间的安排上都与众不同,通过为频道定位,基本上有一个相对稳定的观众群体。可以说,一个电视台…  相似文献   

13.
地方电视台节目的细分与央视的频道专业细分不同.地方台在与央视相同的收视群体面前.观众的第一形象就是“XX电视台”,而不论你是新闻频道还是都市频道。地方台不同的频道对强势的央视、卫社来讲,只是地方台这一“频道”的不同播出时间、不同播出频率、不同的播出地方。因此,地方台的专业细分更多的是在“一个台”单元内节目的细分。  相似文献   

14.
中国的电视外宣节目经过20年的发展,已经由稚嫩走向成熟。然而外宣节目虽然通过各级卫星频道播出能覆盖全球,但是它们却很难在境外落地,没有真正进入境外观众的视野,没有完全变成有效节目。电视同行尝试了很多办法,比如“借助境外主流媒体宣传中国”。我国副省级以上电视台在境外都有自己的友好台或者合作媒体,很多城市在境外都有友好城市,可以借助他们的力量来宣传中国,通过他们的频道播出中国的外宣节目。我们可以合作制作节目或者把制作好的节目送到对方频道播出。要做到这一点必须有两个突破:一是在宏观思路上,主动地联合境外媒体,争取…  相似文献   

15.
张凰  陈萍 《视听纵横》2004,(5):77-78
自90年代末开始的网台分离、有线和无线的合并后,城市电视台的目前状况基本都是成立2-3个频道,一个综合频道,2-3个专业频道,其中综合频道还担任着党和政府喉舌的作用。目前,城市电视台专业频道普遍存在着缺乏专业特色、频道之间同质化现象严重,专业制作能力不足、专业队伍力量薄弱,频道推广不够、品牌效应低等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2003年.央视继新闻频道之后.又推出少儿频道.而紧盯央视不放的省级卫视.甚至城市电视台也在纷纷增设频道.艰难地推行频道的专业化。与此同时,央视一套加大电视剧的播出量:以时尚、娱乐为定位的湖南卫视一改以往晚间黄金时间播出自办节目为播出电视剧:安徽卫视更加直接地把自己打扮成为电视剧的“大卖场”:就连中国教育频道也不“安分”,也在自己的学习园地开出首播剧场。  相似文献   

17.
汪波 《传媒观察》2006,(4):43-45
社教节目曾经是我国电视台节目设置的三大支点之一(新闻、社教、艺)。曾几何时,上到中央台下到县级台都设有“社教部”(再不济也是个“新闻社教部”)。每年大大小小的各级评奖中,“社教节目”也都是紧排“新闻节目”之后,奖项的含金量也在伯仲之间。可如今绝大部分电视台都不见了“社教部”的踪影,新入行甚至可能都没有听过“社教节目”这一个节目门类。社教节目似乎已经离我们的电视从业人员、电视观众远去了!  相似文献   

18.
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要求“省(区、市)和副省级城市电视台要创造条件逐步开设少儿频道”。如何规划少儿频道的节目和编排思路已成为各级电视台迫在眉睫的事项,鉴于我们以前对少儿节目的研究主要停留在少儿节目内容和形式上,对少儿收视情况、少儿观众竞争的格局认知还十分有限,甚至对少儿对电视节目需求的真实方向不甚了了。因此,尽快建立少儿电视节目研究的科学模式显得更加重要。  相似文献   

19.
如果说新闻是一个电视台的血肉和基石,那么新闻评论可以说是这个电视台的灵魂和旗帜。正因为新闻评论所代表的强大的舆论力量,各电视台都把本台的评论性节目作为重头戏,挑选精兵强将,力图把节目办好,但评论性节目的处境却不乐观。   一、栏目定位:贴近百姓   虽然在许多方面,城市电视台创办评论性节目都不具备中央台、省台那样大的优势,但在贴近居民程度的贴近性和距离百姓远近的接近性上还是有优势可言的。所以基于此,我们认为城市电视台评论节目的定位应是:贴近百姓。我们知道,一般人对自己身边发生的事还是十分感兴趣的,…  相似文献   

20.
刘刚 《视听纵横》2009,(2):39-40
随着电视媒体的快速发展,中央电视台、省台和城市台的电视频道越来越多,目前就杭州的省、市(华数)二级电视台的频道来看,已接近20个频道。然而,各频道的自主经营主要体现在节目上,但是各频道都站在自己频道的范围内,按照频道的业务规则,组织安排节目,这就不可避免地出现了记者撞车、内容雷同、口径不一的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