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话剧剧本文本创作是话剧作品排练、演出的最为基础的环节,也是决定话剧作品艺术质量和感染力的最重要因素。近年来,我国话剧表演事业得到了迅速发展,也产生了一批有着深刻社会影响力的话剧艺术作品。本文通过分析话剧文本创作的重要意义以及话剧文本与话剧作品之间的有机联系,就当前国内话剧文本创作领域出现的若干新趋势进行了归纳和总结。  相似文献   

2.
话剧表演是戏剧表演艺术的重要形式之一,为了追求艺术效果,表演者必须学会运用心理学知识,与观众达到心灵的沟通,产生共鸣。本文从话剧表演的实践经验出发,就共情在话剧表演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及如何更好地运用共情技巧进行了深入地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3.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英语教学的方式也发生了改变。当今的教学提倡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而在阅读教学中,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话剧表演也可以作为教学的一种手段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巩固知识。学生们在此过程中可以充分发挥其创造力,提高团队合作能力,增加对于阅读理解的学习兴趣。本文从话剧表演的意义出发,阐述了在英语教学中应用此方法的所需要注意的技巧,旨在学生能够更好地学习阅读,提高其对于外语学习的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4.
在话剧表演的过程中,演员情感表达不仅仅是推动剧情发展的必需要素,也是塑造人物形象的必要方式。与现实生活中的个体情感表达方式不同,话剧表演过程中的人物情感表达方式更加激烈,更加带有戏剧表演的专业特点。本文首先介绍了话剧表演中演员情感表达的主要作用和几种主要方式,系统分析了当前我国话剧表演中演员情感表达过程中存在的若干主要问题,并就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提出了建议和思考。  相似文献   

5.
基于输入输出平衡论的英语话剧表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金鸿 《海外英语》2011,(8):356-357
英语话剧表演既是语言输入的一种方式,又是语言输出的一种方式。它既能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能力和兴趣,又能培养非语言交际能力和团体意识,活跃课堂气氛。在输入输出平衡论和教学实践的基础上,文章针对话剧表演应用于英语学习的必要性和具体的步骤进行了一定的探讨。  相似文献   

6.
刘俊 《华章》2013,(17)
在现代话剧舞美技术中,灯光技术的作用十分重要。灯光作为话剧舞台表演背景和意境营造的基础,具有其他舞美技术所不能替代的作用。话剧表演具有舞台空间有限性与表演题材方式无限性的矛盾,如何在有限的空间内营造出各种适合剧情发展需要的空间意境,是话剧舞美团队必须认真研究和解决的问题。当前,我国话剧艺术团体正在经历市场化经营管理转型,如何通过提高舞美技术实现话剧表演整体水平的提高,对于国内话剧艺术团体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7.
何奖红 《广西教育》2014,(6):107-108
分析英语话剧表演的概念及优点,探索幼师英语课堂中有效运用英语话剧表演的教学方式,寓教于乐,寓学于乐,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优秀的幼儿英语教师。  相似文献   

8.
李侠 《文教资料》2011,(32):120-121
恰逢辛亥革命一百周年之际,作者介绍了利用情境教学法讲授《辛亥革命》的心得、体会,介绍了学习《辛亥革命》章节内容时创设情境教学的几种途径。实践证明,适时的、恰当的情境教学能激发、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主动性,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陶冶学生的情操。  相似文献   

9.
歌剧现已逐渐受到观众的喜爱,但其"以歌为主"的表演形式一直被当作高雅的艺术,演员对歌剧舞台中的人物塑造不及话剧舞台中的生动形象。本文旨在阐述话剧表演在歌剧创作中,对歌剧演员、歌剧作家能够提供那些有益的作用,同时阐述了将话剧表演引入到歌剧教学中的几个优点。  相似文献   

10.
孙文文 《文教资料》2014,(14):193-194
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一直是大学教学关注的重点,在结合中外教学模式的情况下,话剧表演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如何合理利用话剧表演促进大学英语教学成为一项重要课题。本文重在论述如何将话剧表演运用到英语教学中,更好地促进英语教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中国戏曲经历了一个长时间的发展过程,在这个发展过程中,戏曲角色也在同时发展。戏曲角色在经历了由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过程后,最后在明清时期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体系,各个演员行当都有了自己的演出特点,为中国戏曲增添了独特的魅力。  相似文献   

12.
戏园与清末上海公共空间的拓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晚清上海梨园之盛,甲于天下.作为戏曲演出场所,戏园的基本功能是通过戏曲表演为社会公众提供休闲娱乐服务.时至20世纪初年,在戏曲改良运动的推动下,戏曲被赋予开启民智、改良社会的重任,愈加凸显出社会批判性.以新舞台的建立为标志,伴随着戏园建筑样式、空间结构、表演方式的变革以及表演剧目的推陈出新,戏园的整体氛围、社会功能和空间属性都发生了变化,因之逐渐从一般意义上的娱乐场所转变为批判性的公共空间.  相似文献   

13.
阳戏主要流布于我国西南地区,上演的剧目主要有祭祀仪式戏、世俗戏和仪式世俗混合戏三种基本类型。仪式性阳戏演出旨在实现驱鬼逐疫、祈福庆丰、酬神还愿的祭祀功能;仪式世俗混合性阳戏是在仪式程序的框架内演出世俗内容;世俗性阳戏包括历史演义、家庭生活、婚姻爱情、社会生活、民间传说等题材,表演旨趣侧重展示戏剧的艺术审美。阳戏的三种形态反映了传统戏剧发展的基本线索。  相似文献   

14.
昆曲具有着古典戏剧文学的最高品位、古典音乐文化的最后遗存、古典戏剧表演的完美体系。发源于江苏昆山,至今已有六百多年历史的昆曲,是中国的“雅文化”,被称为中国戏曲的“百戏之祖”。中国人的音乐韵律、舞蹈精髓,文学诗性和心灵境界,尽在昆曲之中。  相似文献   

15.
"美声唱法"早已传入中国并已开花结果,但多年以来中国的民族歌剧体系却一直未能建立起来,这是个重大缺憾。因此研究建议采用"移植法"和"嫁接法"来解决创建中国民族歌剧体系的问题。"移植法"是引进欧美歌剧,把欧美歌剧逐渐中国化,"嫁接法"是中国传统戏曲的逐步欧美化,是从中国戏曲里"中心开花"式地嫁接出中国民族歌剧体系来。  相似文献   

16.
河南地方戏曲资源深厚,应该积极采取措施加以开发应用。主要途径有:加强资料数据库的建设,把现有的戏曲资源挖掘、梳理、归类,建立数字化电子系统;加强戏曲与传媒的结合,为拉近戏曲与观众的距离搭建传播平台;加大戏曲教育的投入力度,为戏曲的传承和可持续发展培养人才。  相似文献   

17.
戏价是民间戏曲演出活动的经济反映,舞台题记是旧时戏曲艺人演出时题写在舞台上的文字。从山西广大乡村留存的戏价题记来看,清代后期的戏价并未大幅增加,民国时期戏价较清代也并不像题记所直接显示的那样有近10倍的提升,根据货币行情和粮价来衡量,应上升了5倍左右。戏价与农村其他生产生活相比,的确处于较高水平。既是当地戏曲生存状态的反映,也是中国旧时社会的经济写照。  相似文献   

18.
回顾数十年来有关彩调剧的研究,不难发现大家多从文学、音乐、表演的角度切入分析彩调剧,却很少涉及其中语言的运用,特别是修辞手法的使用。事实上,彩调剧利用多种修辞手法营造诙谐、幽默的风格,比较突出的有诡谐、曲解等8种手法。这些手法的创造性运用丰富了这个剧种的表现力,形成了有彩调特色的修辞艺术。  相似文献   

19.
梁光辉 《辽宁高职学报》2010,12(4):82-83,86
外国人把京剧称做“BeijingOpera”(北京歌剧)。这种翻译涵义混淆了京剧与歌剧的区别,让外国人误以为京剧是“在北京表演的西洋歌剧”。其实中国京剧既有与西方歌剧相似的一些特征,也有在理论体系和表演方法与西方歌剧相区别的东方艺术。同时,阐述了中国京剧和西方歌剧作为东西方舞台艺术的代表,都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以及以唱为主伴奏为辅的演唱方法,并具体分析了东西方艺术形式的异同。  相似文献   

20.
戏剧与讲唱伎艺在北宋京都的瓦舍勾栏一同繁盛,促使戏剧叙事功能的强化和戏剧故事的世俗化,并直接导致了元杂剧的形成。因此元杂剧与讲唱文艺在演述方式上有明显的相似之处,主要表现在故事整体结构上词话韵语的大量间插、单折中第三人称讲唱形式的直接运用、故事背景交待及人物内心情感抒发中讲唱人声口等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