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中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人教版新教材)中的“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是一个很好的探究实验。通过本实验可以提高学生设计实验、实施实验的能力。学生在实验中可以体验到探究实验的具体过程,即: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结论、交流和应用。但是,课本的初始实验设计需耗时8—10小时,实验时间长,短期现象不明显,  相似文献   

2.
当前,“科学探究”作为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已受到教师们的普遍关注。然而从探究教学实践中反映出的问题表明,许多教师对“科学探究”的认识比较混乱,他们对诸如:是否每节课(或每个知识点)都要用“探究”的方法进行教学;是否每节探究教学课都要包含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和收集数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等“科学探究”的全部要素;在探究教学中。  相似文献   

3.
本文主要浅析如何培养学生有效参与生物探究实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问题。笔者从事生物教学二十多年,深知学生对生物课不够重视,抱着"死记硬背得高分"的陈旧观念,忽视了能力养成这一终极目标,因此教师应当创设一个让学生主动参与,积极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最终寻找答案的生物探究实验的课堂教学环境,以培养学生积极主动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探究学习是学生从问题或任务出发,通过形式多样的探究活动,以获得知识和技能、发展能力、培养情感为目的的学习方式。其要素有:提出问题,做出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评价证据是否支持猜想和假设,得出结论或提出新问题。  相似文献   

5.
实验探究素养是物理核心素养的主要构成方面之一。实验探究素养主要包括问题、证据、解释、交流等要素。在"楞次定律"的教学中,对照实验探究素养的要素,设计"创设问题情境→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记录→分析与论证→解释实验与归纳结论→交流与评估"的流程,从创设情境开始,启发、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形成一个问题串,再围绕问题开展实验探究,组织教学,从而落实实验探究素养的培养。  相似文献   

6.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课是生物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探究实验作为初中生物学教学的一种新的实验形式,通过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归纳结果和评价延伸,提高学生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的创新思维,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在教学实践中,以“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一节为例,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相似文献   

7.
魏广生 《物理教师》2008,29(4):12-13
“探究式教学”在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后就要进行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是科学探究过程中重要的环节,但多数情况下,为了使科学探究能进行下去,教科书都会在给出假设的基础上介绍设计的方法,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这个环节学生往往缺少锻炼的机会.显然,让学生经历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的过程就显得特别必要.那么,我们应当如何引导学生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呢?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及表达与交流等方面,总结了“光对鼠妇生活影响”探究实验的基本过程。  相似文献   

9.
探究实验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一条重要途径.应按照科学探索的一般规律,创设“有所发现”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培养学生联系生活实际,选择收集信息及发现并提出问题的能力;根据生活经验和问题情境,作出合理的假设,培养学生严谨周密的思维能力;通过小组合作交流,设计对照实验方案,树立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通过预测结果、分析结果、得出科学的结论,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使学生学会科学思维和科学实验的一般方法,发展其科学探究能力.  相似文献   

10.
霍宏彬 《教师》2012,(18):98-99
实验教学是生物教学的基本形式之一,许多探究性活动都是通过实验来进行的。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生物学》(简称人教版《生物学》)既注重实验形式的多样化(如进一步探究、演示实验、调查、设计、课外实验、模拟制作等类型),又突出实验数量上升化(例如教材的实验数量都占总课时数的50%以上,并且有的一节课内需要做两个以上的实验)。另外还有一个新的特色就是探究性实验多于验证性实验,突出科学探究的学习方式(其基本过程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等)。  相似文献   

11.
一、问题的提出   科学素养的培养已成为21世纪生物教育的主要教学目标.但对实施这一目标的重要环节--实验教学的研究却相对较少,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我们根据新课程标准和以学生为主体的教改思路,进行了实验探究教学的尝试,即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通过实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形成知识,从而使学生“初步学会生物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发展学生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的科学探究能力“.……  相似文献   

12.
科学探究的过程主要有以下几个环节: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并进行实验、评价与反思、获得结论,其中有些环节可以交叉进行。 科学探究的过程可以惯穿于整个实验教学中,反映在实验习题的解答中。  相似文献   

13.
教育部在新课程高考大纲中指出:"对基础实验的整体理解,并能进行实验复述和设计探究,设计探究实验的要求包括能提出问题和假设、制定计划、使用实验仪器、预测现象、处理数据和解释问题。"新课程教学目标从知识型向能力型要求转变后,高考目  相似文献   

14.
科学探究过程包括的七个要素有:提出问题、猜想和假设、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评估、交流和合作。其中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是重点,也是中考的主要考点。在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的过程中,必须结合具体探究内容采用科学的物理分析方法。例如控制变量法、等效替代法、模型法、实验推理法、转换法、图象法、统计法等。  相似文献   

15.
科学探究题一般由提出问题、进行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开展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等要素组成.综观2005年全国各地的中考试题,几乎都有科学探究题的存在(这类题往往与实验或计算连在一起,名为“探究和实验题”或“探究和计算题”等).细分一下,“探究题”主要有下列几种类型.  相似文献   

16.
康虎 《中学理科》2007,(1):61-62
科学探究的过程主要包括六个要素: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与交流.探究性试题就是从探究要素去设计的,富有创新性,重视实验和体现科学思维的新颖题.通过试题力求把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结合在一起进行考查.下面通过对几道探究性题的具体分析谈谈感悟,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一、问题的提出科学素养的培养已成为21世纪生物教育的主要教学目标。但对实施这一目标的重要环节———实验教学的研究却相对较少,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我们根据新课程标准和以学生为主体的教改思路,进行了实验探究教学的尝试,即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通过实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形成知识,从而使学生“初步学会生物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发展学生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的科学探究能力”。二、实验探究教学的指导思想1.实验为基础生物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以实验为基础是生物教学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8.
让学生带着提出的问题,作出种种假设,设计实验或按教材要求,在教师引导下,利用仪器、设备及有结构的材料,进行实验、观察、研究发生的现象与变化,思索其中的因果关系,经历一番科学实践探究过程得出科学的结论,是科学课教学的核心。笔者就目前课改探究实践谈点自己的体会。1探究  相似文献   

19.
实验探究一般有“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等七个环节,事实上.这七个环节决非能在一节课内面面俱到地展开。笔者认为,实验探究重在实验前的方案设计,即“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环节,而方案制订,重在讨论,实验前的充分讨论比实验过程更重要。下面就苏科版物理教材九年级下册第15章第3节“电热器电流的热效应”的教学实践,谈点看法。  相似文献   

20.
《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指出:“科学探究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其要素有: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实验探究性学习具有上述的特点和要素.结合笔承担省级课题《农村初中物理探究式教学的研究》,物理实验探究性学习的模式及实践过程可设计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