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明清小说与中国文化》最近由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全书20万字,作者吴圣昔。是书着重从文化视角研究明清小说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密切关系,从儒学、宗教、科举、法制、女性、侠、梦、星相占卜、民俗、旅游等十题入手,试图各方面地总结明清小说的文化  相似文献   

2.
明清小说在中国文化历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明清小说同其他文学一样具有强烈的民族、时代、艺术色彩。作为一种文化艺术的形式存在,反映了明清两代的社会百态,表达了当时的社会愿望,也传播了积极向上的道德精神。这些精神也是当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所倡导的。  相似文献   

3.
与会者对明清小说研究进行了回顾与展望,就明清小说与中国文化,就《三国演义》、《金瓶梅》、《红楼梦》和《娇红记》等作品发表了各自看法。这次研讨会将在明清小说研究史上留下开拓的足迹。  相似文献   

4.
吴越文化在明清时期已达到鼎盛,而此时小说创作也是硕果累累。明清小说的作者多来自吴越地区,作品的题材内容也多取材于吴越地区,明清小说中蕴涵了丰富的吴越文化。吴越文化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小说的发展,明清时期小说的繁荣也推动了吴越文化的发展。探讨吴越文化与明清小说之间的联系,有助于我们认识地域文化与文学创作之间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5.
宗教文化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宗教文化对中国古代小说,特别是明清小说的创作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本文从诸方面探讨了宗教对《金瓶梅》创作所起的重要作用,特别是因果报应观念对构架《金瓶梅》全书结构和塑造人物性格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西方现代著名文艺理论家韦勒克认为 ,任何优秀的文学作品的内涵和价值都具有可变性 ,而文学批评可以使作品增值或减值。他在《文学理论》一书中说 :“一部艺术作品的全部意义不能仅仅根据作者和同时代人的看法来限定。它是一个增值过程的结果。”然而 ,要达到增值的目的 ,就必须要有先进的批评方法与模式。刘晓林的《明清小说与中医文化》所运用的就是一种崭新的批评模式 ,为明清小说的研究开拓出一个新的空间 ,展示了一个新的视野。超越作品价值的已有认识和评论 ,是《明清小说与中医文化》一书最显著的特点 ,也是该书最突出的贡献。之所以…  相似文献   

7.
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郑毓信教授在其《数学文化学》中给出了数学文化的定义:这是指由某种因素(居住地域、民族性、职业等)联系起来的各个群体所特有的行为、观念和态度等,也即是指各个群体所特有的"生活(行为)方式".因此文化是相对于一定的人的群体而言的,文化是群体的创造物.  相似文献   

8.
明清时期是中国古典小说的繁荣时期。这种繁荣不仅是文学自身的繁荣,而且表现着中国文化的一种革新倾向。明清小说的崛起得力于市民文化的崛起。相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市民文化具有着明显的革新性,显示了同以往的士大夫文化不同的价值观念与人生观念。这种变化对小说内容的最大影响是导致一些适应新兴的社会思潮的生活题材的出现。这些题材,经过许多作家的重复创作,形成了具有时尚性的题材模式,在它们之中包含了反映着这一时期社会生活变动和人们思想心理变动的某些特定的文化涵义。  相似文献   

9.
本文探讨了夏商周,春秋战国时期,秦汉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游牧民族的地域分布,生产生活及其创造的文化,阐释了游牧民族所创造的文化是独特的,自由的,粗犷的草原文化,并与中原农耕文化形成鲜明对比,二者在长时期的历史进程中不断冲突,也不断融合,形成了相互吸收,相互融合的中国特有的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10.
英语作为不同国家或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工具必然引起英语在不同地域的本土化。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日益提升,中国英语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工作和生活中。中国英语并不是属于英语本族语使用者工作或生活中所惯用的语言,而是中国英语使用者们用来诠释中国特有文化的一种表达。中国英语是表达中国特有的文化、经济、政治的语言,因此具有本土的文体色彩,从中国英语产生演变过程来看,可以从四个不同的语域体现中国英语的文体色彩:政治经济、旅游文化、文化输出、教学实践。  相似文献   

11.
大学校训与大学理念--兼论道德论大学理念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大学校训是一所大学特有精神的表征,大学校训也反映了一所大学的办学理念,因此,不同的大学理念在校训中也有所体现。中国的大学校训中蕴涵了一种中国特有的大学理念:大学除探索知识外,还应当探索并完善道德;除为社会服务处,还应当在社会中倡导并践行道德。这种以道德为核心的大学理念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在大学中的体现,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  相似文献   

12.
中国自先秦至19世纪中叶以前基本上是一个封闭的独立的体系,全国上上下下、内内外外无不呈现着中国所特有的民族风貌、民族气息,到处都可以体会到中国所特有的文化.在中国的古代建筑中我们更能够领略到中国所具有的审美价值,品味中国所独有的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古代文学是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播载体,其蕴含的思想道德与价值观念符合新时代课程思政建设大背景下高校所践行的人才培养模式。从课程思政教学资源开发的角度来看,对中国古代文学明清小说中蕴含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等思想,可尝试将其与现阶段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结合形成课程思政教学资源。将其融入到教学实践过程中的课堂教学内容与设计里,并在考试与考核中注重体现出中国古代文学与课程思政教学资源的结合。  相似文献   

14.
中国民族文化与包装设计在一切设计表现中并不是对立和矛盾的,两者之间存在借鉴和互动的过程。文章以中国传统文化的简约思想在包装设计的渗透为出发点,诠释中国传统文化特有的神韵与魅力,使之同包装设计风格相互融合,并结合设计符号学理论,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与包装设计有机地结合起来,发扬中国文化所特有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15.
众所周知,明清小说在中国古文学中占着相当重要的地位。明清小说理论对艺术的真实性进过了以下三个阶段:实录的基本观念使准确的记录视为真实;"贵幻"的说法对试论观念作出了否定,更深一步的加深了对小说文学性的相对理解。之后具有写实思想的写作观念呈偏"实录"式,其不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在重复的否定之中完善了艺术的真实性。明清小说的这种探索历程与当代小说的发展是密不可分的。  相似文献   

16.
在唐宋传奇尤其是明清小说中,因果轮回、善恶报应的思想随处可见,诸如“善恶到头终有报,只争来早与来迟”等。这种宿命论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自古就有。《周易》里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臣弑其君,子弑其父,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来者渐矣。”孔子的天命观与此说如出一辙。自佛教传入我国以后,佛经中因果报应的思想在这种文化土壤中迅速传播开来。两者内涵虽有区别,但在宣扬  相似文献   

17.
蒋文娟 《教育导刊》2001,(17):13-15
跨文化交际既指本族语者与非本族语者之间的交际,也指任何在语言和文化背景方面有差异的人们之间的交际.中国英语是指以规范英语为核心,表达中国社会文化诸领域特有事物,不受母语干扰,通过音译、译借及语义再生诸手段进入英语交际,具有中国特点的词汇、句式和语篇.词汇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指已被国内外英语辞典收录,在讲英语国家得到广泛使用的汉语借词和译借词.二是指未被或未来得及被英语辞典收录,而在中国本土上及对外宣传资料和旅游外事活动中实际应用的,表达中华民族文化所特有事物的借词与译借词.句式则是指那些用英语词汇表达中国政治、经济以及社会文化所特有的体制、名称和提法的固定句式.语篇则是指在对外介绍中国文学作品及英语写作中独特的篇章结构.……  相似文献   

18.
明清小说插图是我国小说史上一个独特的文学和文化现象,具有独特的魅力。其中的文字和图像也就是我们所说语-图关系,是小说插图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察:第一是语象的问题,解决的是明清小说插图中语言向图像转化的问题;第二是言象意的关系,当言无法表意的时候,立象以尽意,解决的是图像存在的必要性问题;第三是图像与语言的地位问题,图像是在明清小说中只是出于补充地位,语言才是表意的主流。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电视剧《大宅门》主人公白景琦性格分析为线索,剖析景琦一生做人形式用的是儒家文化思想,做事方式是道家文化思想,所追求的人生最高生活目标是禅家文化思想。文章分析白景琦性格时并不是把他的所做所为与儒、道、禅三家文化思想一一对应,而是以儒、道、禅三家思想整合剖析景琦的性格、为人和处事。文章还以景琦为代表剖析了儒、道、禅所构成的中国文化心理的审美性,重新解读中国文化所形成的中国人所特有的审美心理构成。  相似文献   

20.
一、结合词汇的文化内涵姚汉铭(1998)认为:“语言中与一般文化联系最密切、最带有一般文化性质的是词汇。”词汇是人类文化信息的载体,是反映人类文化生活的工具。英汉词汇的文化内涵极为丰富,但在许多方面存在着不对应现象。从语言学和跨文化交际学的角度来说,它的产生是因为每一种语言都有它自身所特有的语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