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月”,是文学中永恒的意象,月亮有着许多的象征意义,最基本的象征之一便是自古以来的女性命运。中国的女性作家中最酷爱月亮意象的非张爱玲莫属,她的文字里的月亮意象可以说是俯拾皆是。《金锁记》是张爱玲小说中成就最高的一部作品。在《金锁记》这篇小说中,月亮统摄着全部的其余意象,用一种连贯的内在延续性显示了故事的悲剧性和悲剧的深刻性与一贯性。全篇共有多处写到月亮,每一种月亮都是不同女性的心境与命运的写照。本文着重分析月亮意象与主人公曹七巧、女儿长安与儿媳芝寿三个女性命运的联系。  相似文献   

2.
张爱玲小说的基本意象是抬头看“月亮”和低头照“镜子”,她充分运用了意象的多义性特征,把“月亮”、“镜子”等常用意象发挥得淋漓尽致,形成她小说意象的繁复和丰富这一基本特征,从月亮和镜子这两个意象来看,二珠联壁合几乎在她所有作品中反复运用,交替出现。张爱玲常常有意把人物放在月光的映照下或镜子面前,间接但更为深入的照出人物的原形和精魂来。  相似文献   

3.
上海是现代小说中最为常见的空间场域,“上海书写”则是构成现代文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在书写上海的众多作家中,张爱玲是非常特殊的一个。张爱玲出生、成长于上海,对海派文化有着高度的认同,并用文学创作丰富和发展了海派文化。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张爱玲小说中的上海意象有着不同的呈现,包括作为现代都市的上海意象、作为殖民地的上海意象、作为传统城市的上海意象。张爱玲小说中的海派文化既有多元融合的文化格局、细腻精致的生活态度,也有苍凉颓废的精神世界,而海派小说、生平经历以及沦陷区政治环境则是张爱玲小说上海意象与海派文化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在张爱玲的小说<金锁记>中.月亮这一意象出现的频率是很高的.张爱玲笔下的月亮意象有对中国传统神韵的传承,同时又受西方文化的影响.她凭借独特的心路历程和女性视角,给予月亮以新的审美体验和艺术加工,使她既成为传统月亮意象的继承者,又是月亮意象的创新者.在这篇小说中,月亮统领着其余意氧,用一种连贯的内在延续性显示了故事的悲剧性与深刻性.  相似文献   

5.
月亮是张爱玲小说最重要的意象之一,在《金锁记》中更是中心意象,具有深刻而丰富的内涵,见证了女性悲剧性的命运。作品写了三种月亮,一是叙述人的月亮,一是长安的“模糊的缺月”,一是寿芝眼里的月亮。  相似文献   

6.
月亮意象曾引起了中西方文人对美好未来的遐想及情感的寄托。在他们的笔下,“月亮”被赋予了不同的文化内涵。在文化视域下,分析古诗英译中月亮意象的传递。  相似文献   

7.
月亮意象:从古典到现代的流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月亮是古典诗词中常见的意象,蕴涵着中国人共同的民族文化心理,是中国人精神家园的朦胧幻象。鲁迅先生在《狂人日记》中,将月亮意象融入了西方现代派的笔法,对古典月亮意象注入新的内涵,成为人性异化的绝妙缩影。张爱玲在其基础之上,又生发出融合了西方现代主义的多重释义,成就了月亮流动变幻的意象内涵,完成了月亮意象从古典到现代的流变。  相似文献   

8.
郭慧 《华章》2010,(26)
月亮是张爱玲所钟爱的意象,也是她的代表作<金锁记>中的中心意象.文章以月亮始,以月亮终,月亮意象贯穿全文.它既是曹七巧悲剧命运的见证,又是长安悲剧人生的象征,还是芝寿恐惧绝望心理的映射.通过对月亮意象的精心营构,张爱玲深刻揭示了三位女性命运的悲剧性与悲剧的深刻性.  相似文献   

9.
晏淑君 《文教资料》2006,(20):81-82
张爱玲小说中,月亮意象发展的顶峰当推《金锁记》。本文由张爱玲的生活经历入手,分析了《金锁记》中月亮意象的内涵,指出它对中国文学传统中月亮意象的继承与创新之处。  相似文献   

10.
中国学史的后起之秀在依傍古典学意象的同时,还可能赋予他所借重的意象符号以新的情昧价值,张爱玲小说中的月亮意象化用古典诗歌“月”意象并有所创新,形成了古典与现代强烈对比的美学效果。  相似文献   

11.
《儿子与情人》是英国著名作家劳伦斯所创作的一部自传体小说,小说中巧妙且浓烈地运用了象征手法,其中花草树木、太阳月亮、矿井黑暗等都是意象,这些意象的运用,为小说的氛围的渲染和人物心理的刻画起到了烘云衬月的作用。本文通过对矿井这一意象的象征意义进行分析,以期能更深入地理解整篇小说的主旨。  相似文献   

12.
李白在描写妇女的诗歌中,大量运用“花”,“月”,“玉”,“云”,“春”等一系列优美意侧面点染,烘托女性之美丽可爱,坚贞纯洁,构成了鲜明独特的诗歌意象群,从而使他笔下的女性成炎一种客观存在的,普遍的美而令人赞叹,其妇女诗也因之而显得高雅隽永。  相似文献   

13.
自古以来,月亮意象深受诗人们青睐,在英汉古典诗歌中占据重要地位。中西方咏月诗和一些含有月亮意象的诗行不胜枚举。通过对几首英汉古典咏月诗中月亮意象的解析,以求能更好地欣赏咏月诗歌,解释诗人们的恋月情结,以及中西方诗人在自然观上的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14.
六朝时佛教月意象意蕴和诗歌月意象意蕴有着某些相同之处,这使得二者的相互交融成为可能。然而,佛教与诗歌月意象的相互影响不是即时显现的,而是滞后的,这种影响在唐宋时表现得尤为明显:禅诗月意象诗意化、审美化;诗歌月意象意蕴更丰富、境界更高远,带有浓厚的哲学意味和宗教情怀。  相似文献   

15.
月意象是古典诗歌中的最常见的意象之一,它的某些方面的涵义在长期反复使用中,获得了约定性,成为人所习见、递相沿用的现成意义。月意象的约定性的涵义主要有:团圆与思念;故园;永恒;美好等。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代诗歌月亮原型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文学涉月诗词甚多,并形成一个关于月亮的意象群,而这些意象大都或多或少的濡染着几许孤寂和哀愁.本文将借助神话资料,通过对月亮原型的考察,探求其背后所隐藏的深层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7.
李白诗歌现存千余首,其中提到月亮的诗有二百五十余首,约占李白诗歌总数的四分之一。通过这些诗我们可以看到李白诗歌的创作内容与月亮有着密切的关系,其所创作的月亮形象,是诗人自我意识的体现,带有诗人个性化的特征和强烈的主观感情色彩。  相似文献   

18.
以朱敦儒词集《樵歌》中所写的明月为切入点,研究其词的风格特色、寄托在词中的情感与思想,及明月所传承的文化含义。  相似文献   

19.
鲁迅小说中多次出现的"月亮"意象,构成一种有意思的文学现象,通过具体解读这些月亮意象内涵,并且深入挖掘鲁迅月亮情节与其深层创作心理的关系,对于理解鲁迅及其作品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完整的客家围龙屋建筑门前都有一个半圆形的池塘,叫“半月塘”。客家围龙屋建筑结构中强调严格的实实在在的对称,它所呈现出的是严肃、传统的伦理道德思想。倒影在“半月塘”里的客家围龙屋建筑呈现出虚虚实实、若隐若现的上下、左右的“虚”对称。“实”与“虚”的对称,不仅成功地完成了建筑的使命,满足着人们的生活需求,又展示其空间的神圣,建筑的对称性也与水色营造出更多的朦胧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