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李丽 《语文知识》2011,(3):34-36
中古时期汉语复音词蓬勃发展。《魏书》中的单义双音词有的首见于《魏书》,或为北朝新语词、或为旧有概念的新表达、或为古已有之的语词出现新的意义;有的始见于中古时期,在《魏书》中亦有应用.这些新词新义反映了汉语复音词在中古时期的发展面貌。  相似文献   

2.
普通话语音规范和字典辞书注音释义的核心内容是对汉语特殊读音的处理,《经典释文》是我国中古时期特殊读音的总汇,《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修订)》是特殊读音审音的“最新法定标准”,通过两者的比较,可以发现特殊读音的发展变化,更好地促进普通话语音规范。  相似文献   

3.
“中古音”这个概念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之内曾经等同于《切韵》音,随着汉语语音史研究的深入开展,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切韵》音是研究中古音最为重要的参考资料,但中古音的研究不能只限于《切韵》,从魏晋到隋唐的语音资料,都应该是中古音的研究对象。就韵书音系而言,《集韵》音系的研究,其意义不亚于对《广韵》音系的研究,《集韵》称得上是汉语语音史的一个大宝库。清代乾嘉学人如段玉裁等也很看重《集韵》,但他们的重点在校勘,一是《集韵》的校勘,一是利用《集韵》校古书。孙星衍《与段大令若膺书》说:“《玉篇》、《集韵》校《说文》大有用处。”此乃当时学人的共识。  相似文献   

4.
《宋书》复音词中的古语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古史书中,沈约所撰《宋书》的语料价值很高.颇具代表性。东晋六朝时期是汉语双音词的一个重要的增长期,以《宋书》为专书进行双音词专题研究,可以深入探讨双音词在发展过程中的阶段性特点。为汉语词汇史的研究提供重要的依据。从复音词来源的角度对《宋书》中的50个“古语词”逐一考释,足以说明这是中古汉语献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独特的化现象。  相似文献   

5.
《齐民要术》是北魏时期的一部农学巨著,口语相当丰富,对于汉语史研究,特别是中古汉语的研究具有很强的语料价值。但是,目前对其语言现象进行研究的学者、论著还不多。从词汇、语音、语法等角度对当前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小结,以期引起更多的学者关注和研究《齐民要术》中的语言现象。  相似文献   

6.
中古汉语的概念是瑞典著名汉学家高本汉提出的,他的《中国音韵学研究》一书把汉语语音史分为五个时期,中古汉语就是其中之一。此后,许多研究汉语史的著作沿用这一提法,影响最大的当数王力的《汉语史稿》,该书主张自魏晋南北朝至南宋前半期为汉语史的中古时期。最近二十余年以来  相似文献   

7.
《词林韵释》是一部是关于近代汉语语音的重要著作,其声母中知组、章组、庄组字已经不像中古时期那样泾渭分明,而是已经合流。本文就其合流情况进行初步探讨,为将来的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
作为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的《诗经》,不仅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而且对汉语史的研究也有重要的文献价值。《诗经》的语音状况反映了上古的语音状况。《诗经》中有许多特殊的韵字,它们的语音与后世有比较大的区别。文章主要分析上古之部、文部的部分韵字在《诗经》及相同、相近时代文献中的用韵状况,略与中古比较。  相似文献   

9.
从中古汉语到近古汉语,作为日常生活中频繁使用的人称代词发生了显著变化,本文拟把中古时期的《世说新语》和近古时期的《儒林外史》中的人称代词进行比较,以找寻一些人称代词产生和消失的痕迹。  相似文献   

10.
史炤《资治通鉴释文》(简称《释文》)是一本作于南宋时期的音义著作,其中大量音切集中反映了宋代的语音特点。考察《资治通鉴释文》音切特征之大貌,可烛照宋代语音特点。南宋语音处于上承北宋、下启元代语音变化的阶段,反映着中古音系向近代语音系统的过渡与转变,这一阶段的音变现象研究属于语音演变转型期的研究,具有特殊意义。  相似文献   

11.
汉语音节是汉语语音结构的基本单位 ,是汉字的语音表现。 1个汉字的读音就是 1个汉语音节。它由声母、韵母和声调 3部分构成。普通话音节是汉语普通话语音结构的基本单位 ,是汉字的语音表现。 1个汉字的规范读音就是 1个普通话音节。它由 2 1个声母、39个韵母和 4类声调组合构成  相似文献   

12.
讲好普通话是教师的职业要求,教好普通话是语文教师的基本能力之一。为让师范生尽快掌握标准的或比较标准的普通话,教师不仅要讲清发音原理,正确示范,更可结合学生个人语音档案,有针对性地指导发音操练,同时帮助其积累规范语音,变方音旧貌为普通话新颜。  相似文献   

13.
学习标准的普通话已被新疆少数民族学生作为学习汉语的更高目标。文章从汉语语音的声、韵、调三个方面结合蒙古语语音进行对比,分析了新疆蒙古族学生在汉语学习过程中出现的语音偏误,以帮助学生在今后的汉语学习过程中,减少语音偏误。  相似文献   

14.
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已经开展了多年,但一直未曾涉及中小学生。为了进一步加快推广普通话的进程,确保2010年“普通话在全国范围内初步普及”,有效的方法就是启动中小学生普通话水平测试的工作。中小学生普通话水平测试方案的构拟,对完成上述测试工作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普通话轻声有其特定的范围,这在普通话权威工具书《现代汉语词典》和《普通话水平测试大纲》以及高校各《现代汉语》教材中都有基本一致的观点,这些观点也与普通话约定俗成的表达习惯相一致。然而作为全国普通话水平测试指导用书的《普通话水平测试实施纲要》,却在轻声处理方面与上述工具书和教材有较大不同,尤其是违背了普通话约定俗成的表达习惯,造成了表达混乱,影响了测试信度,背离了测试初衷。本文主要指出并分析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6.
当前普通话语音教学的研究偏重于普通话语音的理论问题和方言与普通话的对应关系,对普通话发音缺陷的具体矫正方法的论述较少。从教学实践出发,适当讲解发音器官的结构和原理,巧用小镜子、小木棒等小工具,科学引导学员从已知发音求未知发音,利用国际音标纠正对汉语拼音方案的误解会取得好的教学效果。提出针对学员发音缺陷的发音矫正方案,提高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17.
"鯈"的"白鲦"义项在不同工具书中有不同的读音,原因在于声韵演变、形声字的声旁类推时从"攸"得声的形声字读音产生了影响.现代大型辞书应说明字形、读音的来源、演变,并按某一韵书或某一时代的语音确定一个标准音,其他读音作为读音演变的遗迹.  相似文献   

18.
毕节方言属北方方言中的西南官话,有声母19个,将该方言声母与北京语音声母进行比较,阐述相互间的语音对应关系,探讨二者的语音对应规律对方言研究和推广普通话,都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构建方言复杂地区高师普通话教学模式的探索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方言复杂地区高师的普通话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本文以普通话水平测试为镜,反思传统教学的偏差与误区,提出构建分类教学,分层达标的教学新模式。它突破了传统教学不分对象的弊端,提出按中介语的区域特征、按中介语的水平层次、按学科性质分班授课的设想,根据各区域层次学生的实际语音情况来设置教学目标,选取教学内容与方法,全面贯彻因地施教,因材施教的原则。这一新模式的构建,对改变方言复杂地区师范院校的普通话教学滞后现状,提高学生的普通话水平,不失为一个带有全局性、根本性的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20.
根据当前高师“教师口语”的教学现状以及高师学生参加普通话水平测试的情况,我们应该以《普通话水平测试大纲》为核心,以普通话朗读训练为中心,改革教材内容,不断提高教师素质,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普通话口语的教学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