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现代体育属于体教分离前的体育与文化均衡发展的模式,它展示出体育的自然性、健康性和融通性形态.中国近现代体育发育不良是儒学的教义对游戏、竞技、身体的歧视所致.儒学对梦想、游戏和童趣的相对漠视还导致国家创新力下降,限制了体育法系的发育.中国近现代体育人以文化人为主体,而当代体育人本身则以非文化人为主导力量.身体的游戏可以固化中国人的创新能力,提升中国的国家竞争力.中国近现代体育大体属于英美体育法系,它昭示出体育生活化、日常化和时尚化的模式,而中国的当代体育模式是沿袭了德日体育法系的衣钵,具有古罗马帝国时代国家繁盛模式的基因.中国大地上诞生的两种体育法系的再度融合是摆在国人面前的新任务.  相似文献   

2.
旧中国曾先后三次出席奥运会,均无功而返,但当时的新闻界却给予了极大关注和支持.上海《申报》是解放前我国出版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中文商业报刊,也是对奥运报道着力甚多的报刊之一.解放前《申报》的奥运报道具有如下特点:报道体现了国人的鲜明立场和倾向、报道深度和广度不断增加、时效性增强有赖于电子技术的运用、报道业务不断提高、新闻图片的使用为报道增色.《申报》通过奥运报道宣传奥林匹克运动,传播奥林匹克知识和奥林匹克精神,开阔国人视野,振奋民族精神,凝聚民族情感,对于促进我国社会进步、体育事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文章以《新体育》与《中国体育报》(原《体育报》)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话语分析法等对其话语特点进行分析,归纳出其在不同历史时期和社会环境下所发挥的功能与影响。在不同发展阶段,“一报一刊”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育专业媒体,通过自身话语实践与体育实践、社会实践进行了深入互动,是新中国体育发展的记录者、见证者、参与者和推动者,展现了国家与社会在不同发展阶段对于体育的认知与功能定位和体育传播的发展变迁。  相似文献   

4.
近代以来,中国学校体育的发展在较大程度上受到了国内众多著名体育教育家的影响,他们是新思想、新文化的启蒙者与拓荒者,是中国最早系统接受和介绍西方体育的人物,对近现代中国学校体育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对29位中国近现代体育教育家的学校体育观进行了整体研究,结果认为,中国近现代体育教育家学校体育观的基本特质是:主张教育为先,凸显体育根本属性;强调多维价值,彰显体育育人追求;改进教学思路,优化体育教学过程;倡导体卫结合,提升体育养护效果;注重资源开发,保障体育稳固发展。中国近现代体育教育家学校体育观的思维立场是:体现以教育审视体育的思维方式;呈现从现象提取问题的逻辑思路;展现与时代需要呼应的价值追求。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后续研究策略。  相似文献   

5.
我国近现代学校体育思想发展的阶段特征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近现代学校体育思想的发展受当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在不同时期显现出不同的阶段特征。根据当时社会历史背景和环境下各阶段特征,可将我国近现代学校体育思想发展分为5个阶段。从历史的角度探寻中国近现代学校体育思想之源,理清中国学校体育思想发展轨迹,有助于我们深入认识我国学校体育教育价值观念及其变迁。  相似文献   

6.
自然体育与现代体育科学化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然体育起源于西方18世纪,是体育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对自然体育问题的研究是关系现代体育科学发展的重要一环,由于历史等原因,我国对近现代西方国家体育的历史和发展了解较少,这直接影响我国现代体育科学化的发展.鉴此,本文运用资料综述和逻辑的方法,较系统地考察了自然体育的起源、发展和演变,及对现代体育科学化的影响,希冀能对推进我国现代体育的科学化起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运用数理统计法对1978年至1996年间的《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北京晚报》、《新民晚报》和《中国体育报》5家报纸的体育信息报道量的变化特点进行定量研究,同时结合文献资料法,总结出新时期报纸体育信息传播的规律。得出新时期报纸体育信息传播呈阶段性发展、体育信息报道量与体育运动的周期性规律呈互动关系等结论  相似文献   

8.
和谐的现代体育传播是和谐社会建设不可或缺的精神文化富矿。文章通过文献研读、归纳法、演绎法、逻辑分析法等,梳理了现代体育传播与和谐社会构建的关系,并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视角下对现代体育传播的功能与作用进行了广泛和深入分析。发现现代体育传播具备可以能动在潜移默化中对社会的和谐发展起着推动民主法治建设、倡导社会公平正义、激发社会充满活力等积极的特殊功能与作用。  相似文献   

9.
《基于CIS理论的我国体育国际形象传播路径研究》是一部从CIS理论阐释我国体育国际形象的著作。著作将中国体育形象划分为体育理念形象、体育行为形象和体育视觉形象,在此基础上搭建了我国体育国际形象传播研究的理论框架。著作首次系统梳理了我国体育国际形象传播的历史,并呈现了一份关于外国公众如何看待中国体育国际形象的调查报告。著作从国家战略的角度探讨了中国体育国际形象传播路径,为讲好中国体育故事和构建人类体育共同体提供了理论支持和行动指南。著作在理论框架搭建、史学向度的梳理和研究方法上都有所创新,是我国体育国际传播研究中的一项典范性探索。  相似文献   

10.
体育文化承载着体育行为的内在价值,是现代中国社会主流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剧烈冲突的今天,高效、便捷、通畅的体育文化传播模式显得十分必要.与传统模式相比,微时代背景下的微博、微信、微电影等创新模式强大的互补特点.文中分析了微时代体育文化传播创新模式的缘由,对微时代体育文化传播创新模式的现状进行剖析,立足于微时代网络传播特点找寻体育文化传播创新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有效的改进策略:重视人性与文化的完美结合,整合体育文化的传播途径,兼顾专业与大众的文化特性,健全体育文化传播监管机制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