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本研究的目的是试图通过教师指定目标和教师-学生共定目标来比较这两种目标条件对排球发球技术教学中练习者的心理和练习效果的影响。教学实验的被试为我院体育教育专业的专科生,共32人。16人参加实验组,16人参加控制组。8次实验课,每次25~30min。由一名教师任教,教学内容是单手肩上发球。控制组由教师指定教学目标,学生练习。实验组由教师讲明目标设置的理论知识和发球技术的规格目标与结果目标,以及目标分级和教学步骤后,由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制定目标,教师根据对学生的了解和测验的情况,与学生一起商量、讨论,对他们制定的目标进行修订,共同确定学生在实验期间的练习目标。每次课前,学生复述目标;课后,学生记录目标实现的情况。教学中加强对目标实现情况检查和反馈,并及时调整阶段和最终目标。通过技术动作的规格和结果测试发现,实验组的成绩比控制组要好,特别是实验组前、后测试配对样本的T-检验达到了差异比较显著性的水平。心理反应调查的结果表明实验组的被试对发球技术动作的规格和结果目标更明确,能将心理指向于技术动作的练习上,对自己掌握发球技术的能力更有自信,学习和测试时的焦虑水平较低,能利用课余时间进行练习,从发球技术练习中获得了较多的乐趣。  相似文献   

2.
以普通高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篮球运动原地单手肩上投篮为测试技能,探讨练习变异性对不同篮球运动水平大学生学习该项技能的效果。将60名未接受过篮球运动的大一右利手男生作为初学组随机分成三个练习组:固定练习组、变换练习组、固定和变换练习组合练习组;将60名原地单手肩上投篮技术水平相当的大二篮球专选班右利手男生作为熟练组随机分到上述三个练习组。初学组和熟练组分别进行为期四周、每周三次、每次一小时的练习。练习方法为各组规定的练习方法。最后一次练习结束后10分钟,对各组的投篮成绩进行测试,并于48小时后进行保持测试。结果:(1)初学组三组间学习阶段和保持阶段成绩存在显著性差异,固定练习组后测成绩最好,多重比较显示固定练习与组合练习组组间成绩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2)熟练组三组间学习阶段和保持阶段成绩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固定练习组成绩最差,且与其他两组间成绩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3.
张珂  符文康  陈慧敏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29(9):1241-1242,1247
通过问卷调查法提出了教师要注重提高自身对技能动作学习方法的认识,要向学生提出技能学习方法这一概念,使学生深层认识技能学习的目的,要重视培养学生学习技能的学法,在教学中贯穿培养学生学习技能方法、策略和提高学生技能学习能力的教学思想.还通过实验法论证了在高校体育教学课中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有效性.一是有利于学生的识记、对动作本质的理解,在学生潜移默化掌握技能学法的同时还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参与意识;二是采用此模式教学时间越长,学生学习效果越好.三是在此模式下学习的学生对技能动作本质、动作构成特点及规律的认识明显好于其他学生,在新技能学习、练习一段时间后的技能动作表现上显著好于其他学生,学习速度快,学习效果好,在此模式下学习的学生学习能力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初学者在足球踢球动作技能学习过程中是否存在背景干扰效应,并分析原因。方法:以足球脚背内侧踢定位球动作技能作为学习任务,选取某大学足球专修班的33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分成对照组和两个实验组,进行10周的体育教学现场实验,对一周后保持测试的达标和技评成绩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三组保持测试的达标和技评成绩均值,在0.05水平上差异不具有显著性。结论:实验结果未能出现背景干扰效应,未能验证本研究提出的研究假设和背景干扰效应假说的最主要原因是,足球脚背内侧踢定位球的复杂性任务特征。  相似文献   

5.
摘要:运用实验等方法探讨不同的学习材料呈现方式和练习方案对运动技能学习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实验结束后即刻测试运动技能成绩显示,练习方案在学习材料呈现方式两个水平上的简单效应显著,传统讲解附图示结合传统练习附自解组的运动技能操作成绩最优;一周后运动技能操作成绩保持测试显示,学习材料呈现方式在练习方案两个水平上的简单效应显著,传统练习附自解组结合传统讲解附图示组的运动技能成绩保持优于其他组。结论:运动技能学习过程中,增加学习者的自我解释和附以图示的技术讲解对运动技能学习绩效将产生积极影响,传统讲解附图示结合传统练习附自我解释将有助于运动技能的学习和绩效的保持。  相似文献   

6.
技能训练是学生理解知识的继续,是整个学习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忽视技能的培养,知识的巩固应用和教学的多重任务就有落空的危险。特别是基本技能和基本功的训练,还具有“工具课”的性质,是学生学习深造的必要条件,熟练地掌握基本技能可以大大提高学习效率。因此,技能的培养也是智育的一项重要任务。 技能的形成是由局部的、分解的动作发展综合的动作,再由综合的动作转化为熟练的自动化动作的过程。在教育实践中,人们常把达到高度自动化的技能称为技巧。形成技能的基本方法是练习。怎样组织练习才具有较高的效率呢?实践证明:练习的成绩并不是简单决定于练习的次数和时间,而练习有其  相似文献   

7.
在高校武术选项课中构建MOOC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并与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比较研究,为高校公共选项课教学改革提供依据.研究构建了高校武术选项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MOOC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学生的武术基本功测试成绩、单元测试成绩明显优于传统教学模式,学生的武术套路测试成绩明显优于传统教学模式,学生的武术自由创编成绩明显优于传统教学模式,学生对MOOC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满意度明显高于传统教学模式.提示MOOC翻转课堂教学模式适用于高校武术选项课,此模式能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  相似文献   

8.
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法对“2016年全国定向学生定向锦标赛”参赛运动员中146名本科体育专业学生的定向运动技术动作学习能力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普通高校体育专业学生定向运动技术动作学习能力呈现正态分布特征,学习能力水平随着学习周期的增加逐步提升;不同性别学生学习能力各有优劣、性别特征明显,不同生源地学习能力水平差异较小;体育专业术科成绩与学习能力水平关联性较大,定向运动竞赛成绩有赖于学习能力及其各维度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9.
摘要:为了促进校园足球教学的科学实施,基于动作学习理论视角研究校园足球教材课程设置。运用文献资料法和实验法,针对《校园足球》和《体育与健康》教材有关足球课程教学内容进行研究分析。实验对象为健康中小学生。得出校园足球课程设置中,比赛设计区分度较低、足球用球的选用欠明确、U6—7阶段空间方位练习内容缺失、U10—14阶段部分前须技能不足影响足球运动技能的学习与掌握,以及U12—14阶段“青春期尴尬”的客观现象干扰课程设置规律。依据动作学习理论,科学阐释校园足球教材设置中质疑或不符现象,建议校园足球教学中应根据学生不同发展阶段设置不同人制的足球比赛活动,以及在足球教学中增设空间方位学习内容。体育课堂评价中对动作发展特征(青春期尴尬现象)和前须技能给予充分认识,以提高足球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姿势控制训练对冰球运动员加速能力和滑行能力的影响。方法:募集专业体育院校18名冰球运动员,随机分为姿势控制训练组(实验组)9人,非姿势控制训练组(对照组)9人,进行为期8周的训练。实验组控制异常动作,规定相应动作节奏,进行姿势控制训练;对照组采用相同训练量和强度的练习方法,受试者自选身体姿势。训练结束后选取相关项目对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测试,统计分析测试结果,比较训练前后加速和滑行能力指标变化。结果:8周训练后,实验组30 m加速跑、30 m滑行、5×54 m折返滑行测试成绩均显著性提高(P<001),立定三级跳未出现显著性变化;对照组各项指标未出现显著性变化;组间比较,30m加速跑、30 m滑行、5×54 m折返滑行实验组成绩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8周姿势控制训练显著提升了冰球运动员的加速能力和滑行能力,陆上姿势控制训练效果可较好迁移至冰上,对冰球运动员专项体能训练和成绩提高具有指导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采用R评分方法,对中国地震局 1990到 1998年的年度地震预报进行了统计和评估。随机猜测预报R为0,完全准确预报R为1。我国90年代的年度预报R评分平均为 0.184。如果把地震局实际预报与选取最大背景概率地区预报相结合,可以使R评分提高到0.336。统计表明,中国年度地震预报对5级以上地震的预报水平还不高,特别是在人烟稀少、台站缺乏的高地震背景概率区,预报效果较低 ;但在人口密集、经济发达的重点监测地区,中国地震局年度预报高于随机预报,实际预报取得了一定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索长期音乐干预对耐力测试成绩较差的男子大学生耐力训练和测试前情绪的影响。方法:通过对男子大学生的耐力训练和1000m跑测试前进行音乐干预,并在每个阶段训练后进行《主观锻炼体验量表》和每次测试前进行《运动员心理唤醒量表》的测试,观察其训练和测试前的心理变化情况。结论:1、在训练中采用音乐干预,可以在训练的早期调节大学生在耐力训练中的畏惧和焦虑等不良情绪,提高其训练和比赛动机。2、只在测试前的准备活动中运用音乐干预对男大学生1000m跑的成绩和考前情绪影响不大,通过训练中和测试前的音乐干预,能够在短时间内提高大学生1000m跑的成绩和测试前心理应激能力。3、男子大学生1000m跑测试前的心理调控能力会随着体能、技能的增强和考试经验的积累而提高。但随着疲劳程度的加深,音乐对运动调节的效果会降低。  相似文献   

13.
中学生身体自我概念发展及干预策略的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用身体自我描述问卷(PSDQ)对中学生进行调查并实施体育干预实验研究,探讨在我国化背景下中学生身体自我概念发展特点及体育干预策略对中学生身体自我概念发展的影响。结果发现:(1)中学生、中学生运动员身体自我概念发展各自具有一定性别、年龄特点,随年龄增加,身体自我概念不断向前发展,但各年龄阶段具有不同发展任务;(2)初三年级(15岁)是身体自我概念发展的重要时期;(3)总体看,体校生身体自我概念在各个维度上均优于普通中学生,且两的性别差异也十分显;(4)不同专项运动员身体自我概念各子维度发展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5)运动锻炼能影响中学生身体自我概念的发展变化,是影响、改变中学生身体自我概念发展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4.
浅析广州及周边地区独立高尔夫训练场发展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尔夫训练场是伴随着高尔夫球场出现的,但开始其作用却很少被人重视。随着亚洲最大的高尔夫训练场落户广州番禺,高尔夫训练场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在对广州市周边地区的10个高尔夫俱乐部训练场现状进行调查的基础上,对广东省高尔夫训练场的数量、分布及经营情况等方面向省体育局经济处作了细致的咨询;以期为高尔夫俱乐部训练场的可持续发展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15.
"体育舞蹈"对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之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通过对复旦大学随机抽取的100名二年级学生进行为期三个月的体育舞蹈锻炼,并对其进行锻炼前后心理健康部分评价指标的心理学测试.结果表明:体育舞蹈锻炼对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具有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对小场地练习法在高校网球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发现小场地练习方法具有缓解网球场地不足与学生过多的矛盾;具有提高学生兴趣、提高学生球感;迅速熟练、固定动作技术、学习网球战术以及比赛规则等价值.在应用小场地练习法过程中根据学生技术水平情况可以分为三个阶段.通过这三个阶段的练习,学生的网球技术水平会有很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17.
对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2010级830名学生调查后发现,31%的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进一步的对比实验研究显示,运动成绩与心理素质水平呈密切的正相关;运动干预可以改善学生的各种非正常心理状态,形成稳定的外向性格,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建议加强对大学生的运动干预,以增进其身心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8.
我国迅速发展的高尔夫球产业与起步较晚、相对滞后的高尔夫球教育之间产生了巨大的矛盾,高尔夫球专业人才缺口巨大。鉴于高尔夫球项目特点,有必要采取校企合作来进行人才培养。依据我国深化高等教育改革要求和高尔夫球人才培养特征,河北体育学院积极开展校企合作,确立了"院企联合、学训结合、分段教学、特色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在对该模式理论内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从基地遴选、共建机制、教学活动和管理工作等方面,对该校高尔夫球运动管理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研究,旨在为我国高尔夫球人才培养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以"12分钟跑"为基础创编出适合大学生锻炼的"花式跑步"套路,进行教学实践与研究,并对学生在"花式跑步"过程中所承受的生理负荷进行全程监测,分析与研究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生理和心理等方面的变化。实践研究表明,"花式跑步"是一种多人集体参与的健身锻炼方法,具有广泛的推广性和可操作性;并以其简单灵活、多种跑步技术组合、跑步节奏变换、路线多变以及融合音乐元素等特点深受大学生的喜爱,不但使学生的心肺功能得到了有效的锻炼,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练习长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推动"阳光体育"长跑活动的长效开展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