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空气中有一种含量极少的气体叫做臭氧(O3)。臭氧主要分布在距地面10-50千米的高空,形成一层臭氧层。这层臭氧层吸收了太阳光中绝大部分波长较短的紫外线,使地球上的生物免受紫外线的伤害。由于工农业生产和人类生活向空气中排放的一些有害物质,特别是用作致冷剂的氯氟烃,以及温室气体的作用,使地球表面变暖而平流层变冷,造成在臭氧层的某些地方出现了变薄的现象。1985年首次在南极上空发现了臭氧“空洞”,后来发现北极也存在这一现象。据美国有关方面最新报道,位于南极上空的臭氧“空洞”变得比过去愈大更深。其“空洞”面积…  相似文献   

2.
臭氧层的形成与太阳有关,从太阳飞出的带电粒子进入氧气分子,使分子裂变成原子,其中的部分原子以三个氧原子重新结合形成臭氧。臭氧层就是由臭氧分子构成的一层相对稳定的气体层,它能吸收阳光中的紫外线,使得地球上生物免遭紫外线的辐射,具有地球“保护伞”的美称。但臭氧层很薄,很容易被人为因素所破坏,目前臭氧层被破坏变薄(即臭氧空洞)已在世界的许多区域被发现。如每年春天在南极上空就出现一个臭氧空洞,其厚度只有1.3毫米。不久前,在北极地区也发现了一个暂时变薄的臭氧层。据报道,近两年北京地区臭氧量在春季的最大值,大约是该地区多年平均量的20%,专家们认为这一下降幅度是惊人的。臭氧空洞的出现、扩展程度及由此带来的紫外线辐射增加,对地球上生物的影响和危害已引起众多科学家的关注。  相似文献   

3.
1.北极会不会像南极一样出现臭氧空洞现在有科学家通过观测发现,北极上空的臭氧含量也正在以每年1%-2%的速度减少,北极大气层的中心区已出现了一个臭氧含量较低的中心区。是什么原因导致臭氧减少?这个中心区会不会发展成为像南极一样的臭氧层空洞?由于北极相对于南极离人类主要居往地北半球更近,因而对人类生存环境的影响也更大,解开这  相似文献   

4.
谜团一北极会不会像南极一样出现臭氧空洞现在有科学家通过观测发现,北极上空的臭氧含量也正在以每年1%~2%的速度减少,北极大气层的中心区已出现了一个臭氧含量较低的中心区。是什么原因导致臭氧减少?这个中心区会不会发展成为像南极一样的臭氧层空洞?由于北极相对于南极离人类主要居住地北半球更近,因而对人类生存环境的影响也更大,解开这些悬念现在已成为科学家和整个人类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5.
1984年8月,英国科学家在南极哈利湾的调查基地上进行大气观察。当监测结果输入计算机后,科学家们惊奇地发现,此地上空的平流层中,臭氧气体含量减少了40%,更令人震惊的是这种减少情况竟然已经持续了十多年。 科学家们再次检查自己的仪器,并且换点测量,观测结果难以置信:南极上空地区的臭氧严重减少。第二年5月,著名的《自然》杂志为此发表了一篇具有历史意义的论文。于是,全世界都知道,在南极上空出现了“臭氧空洞” 。同年,美国“雨云7号”气象卫星测到这个“窟窿”的面积大约与美国本土相当,深度接近我国珠穆朗玛峰的高度,…  相似文献   

6.
所谓“臭氧层空洞”是指臭氧层的浓度不到正常值的1/4的稀薄层,而并非是一点氧都没有的“空洞”。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各地的观测表明,臭氧层中的臭氧有明显减少的趋势。1985年英国南极考察队首次发现南极上空出现臭氧空洞,之后全世界都密切关注着臭氧层的变化。1987年又发现北极上空出现了臭氧层空洞。据国内外科学家观测,自1979年以来,青藏高原上空每年夏季出现氧异常低值中心(中心位置约在拉萨偏北),而且臭氧总量平均每年递减达到0.35%。这是地球上空首次发现的中低纬度地区大气臭氧层异常低值区。如果任其发展下去,青藏上空将可能出现…  相似文献   

7.
臭氧是太阳紫外线辐射的一种过滤器,能强烈地吸收波长220~230千米的紫外线辐射,防止这种紫外线到达地面,对地面上的生物造成伤害,因而被人们称为地球的“保护伞”。但是,在1979~1986年的8年中,全球平均总臭氧量约减少5%。1985年5月英国南极考察队报道,南极上空的臭氧层出现了面积接近于美国大陆的臭氧“空洞”。1989年  相似文献   

8.
问与答     
《科学课》2004,(6)
问:是否可通过人工方式来修补臭氧层空洞?答:每年9月,当太阳回到南极上空时,距离南极洲地面20公里的同温层里的臭氧数量就开始减少。到10月份,臭名昭著的“臭氧空洞”出现了,使南半球大片的地区暴露在紫外线的辐射之下,使生物受到伤害。通过人工的方式弥补这个“空洞”可能需要制造数千万吨臭氧,然后把臭氧运到南极洲这片最不适合人居住的大陆的同温层中。这可能是一个苛刻的要求———而且也没有必要,因为太阳可以从大气中的氧气分子中制造臭氧———只要没有大量的人造化学物质如氟利昂破坏臭氧。1987年的《蒙特利尔协议》要求逐步淘汰使…  相似文献   

9.
2000年,美国航空航天局提供了一张地球图像。在图像上,南极上空出现了一片蓝色区域,形状如同一个水滴。科学家们无法对这个美丽的图像发出赞美,这片蓝色区域表示南极上空的臭氧层空洞已日渐加剧。就如同一滴眼泪,这颗“水滴”深深印在了地球上空,时时警醒着人们:关注臭氧、爱护地球必须马上行动,不能再让地球流出蓝色的“眼泪”。  相似文献   

10.
作为全球环境恶化的标志之一,南极上空的臭氧空洞已成为世界关注的共同话题,但现在有科学家通过观测发现,北极上空的臭氧含量也正在以每年1%~2%的速度在减少,目前,在北极大气层的中心区已出现了一个臭氧含量较低的中心区。这个中心区会不会发展成为像南极一样的臭氧层空洞?目前,科学家们正试图通过在北极冰盖下抽取远古时  相似文献   

11.
“每年10月,南极上空的臭氧量都急剧下降,臭氧空洞扩大到2.4亿平方千米,这样使紫外线辐射量增加了11%”。全球变暖,臭氧减少,普降酸雨,噪声污染和白色污染等环境问题突出。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环境问题的产生以人为因素为主。在一些厂矿附近,人们滥用化学药品,乱倒垃圾造成严重的污染,许多动植物的生存受到威胁,甚至有一些种类的动植物已相继灭绝,这恶化了我国的环境,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严重的危害。现在除北极以外其他许多地方的臭氧都在逐渐变薄。越是在人口密集的地区环境问题就越严重,如果不降低人类活动的影响,臭氧还将继续减少,地球…  相似文献   

12.
<正>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类对臭氧层的破坏越来越严重。北极、南极臭氧空洞的变大及其全球臭氧层变薄现象的出现,强紫外线照射,已使长期从事室外体育工作者的身体健康受到严重危害。因此,本文旨在提出防护紫外线照射的对策和措施,促进体育教师教学环境的改善。据统计,2000年9月3日南极上空的臭氧层空洞面积达到2830万平方公里,相当于美国领土面积的3倍。英国科学家尚克  相似文献   

13.
臭氧层的研究和保护是当今科研和环保领域普遍受到关注的问题.本文就臭氧层的概念、臭氧的破坏机理、南极臭氧空洞的成因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就其在教材中的表述提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4.
臭氧杀手     
位于地球外围20~25km处的臭氧层,对太阳辐射的紫外线具有屏蔽作用,从而保护地球上的人类和生物免受紫外线的伤害,故有“地球之盾”之称。但近年来,“地球之盾”却出现了残缺。 1985年英国科学家法曼等报道,1976年以来,每年10月在南极上空可观测到的臭氧层总浓度约降低40%。几乎同时,美国宇航局通过卫星监测,证实在南极上空确实存在一个很大的季节性“臭氧空洞”,其位置每年都在  相似文献   

15.
1999年11月29日至12月3日,世界上一百多个参加“蒙特利尔议定书”缔约国的代表齐聚北京开会,共议人类如何保护好臭氧层的话题,因为地球的保护伞一臭氧层被破坏了.1998年,南极上空的臭氧空洞已经有2720万平方公里,在北极上空也发现了臭氧空洞.这种情况如果继续下去,将会造成世界性的危害.因为分布在地面上空20~30公里处的平流层中的臭氧层,像是一层保护屏,阻止了有害健康的紫外线向地面辐射,成为保护人类的一道天然屏障.回答下列问题:  相似文献   

16.
《政治课教学》2003,(3):43-49
第Ⅰ卷(选择题,共140分)一、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140分。在每小题列出了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图示为1987-1988年间南极上空臭氧总量变化示意图。回答1-2题: 1.有关臭氧层空洞说法正确的是 ( ) A.南极的臭氧层空洞一年四季都存在  相似文献   

17.
臭氧危机     
如今,臭氧危机已为越来越多的人知晓。按一般说法,地球大气中有一个臭氧层,它能够有效地挡住来自太阳和宇宙中的紫外线和粒子流,保持地球上的生物免遭伤害。但是自1965年以来,地球平流层中的臭氧以每年05%的速度减少。1986年,根据气象卫星发来的信息,南纬45度至南极间已在春天出现了一个“臭氧空洞”。臭氧减少的直接原因是大量使用氟氯碳化物作致冷剂的缘故。因此,如这种状况继续恶化,将使地球上的生物遭受莫大损害。上述说法本身是正确的,但存在着一个重大的隐患:要是你认为臭氧有益无害,多多益善,那便大错特…  相似文献   

18.
青藏高原号称地球第三极,那么青藏高原是否会继南北两极后出现第三个臭氧洞,已成为举世瞩目的焦点。为解开谜团,中日科学家联合对青藏高原进行了大气臭氧长期同步观测。我国专家研究认为,青藏高原的臭氧低谷与南极的臭氧空洞的规模相差悬殊。1996年,以周秀骥院士为代表的我国科学家利用地面观测资料和分析美国气象卫星资料,首次发现青藏高原上空,在夏季存在臭氧低值中心。科学家计算出中国地区12年( 1979年~1991年)臭氧总量月平均值分布,发现1月份臭氧总量的月平均值分布等值线基本上与纬线平行。但到6月份,在青藏高原上空出现了明显的臭氧…  相似文献   

19.
当我们不断地为南极上空的臭氧层空洞唉声叹气的时候,也许没有注意身边臭氧的变化,测量数据显示,地面附近的臭氧正在增加,而科学家们警告:地面聚集过多臭氧会造成严重危害。目前,监测大气中臭氧的含量已成为一项重要的国际性课题。对地球表面的各种生命来说,臭氧的作用无疑是非常重要的——它吸收了太阳释放出的大部分紫外线,使动物们的皮肤和视力免遭这种射线的伤害。  相似文献   

20.
一、近年来高校“两课”教学的现实状况 随着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各项事业的蓬勃发展,“两课”教学无论在内容上、方法上,都有许多进展,取得了许多新的成效,但是“两课”教学的情况不得不令人担忧,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许多问题,具体来说,概括成三个方面: 1.有些老师不愿教。其中有的认为教“两课”空洞、抽象、实用性不强、学生不爱听,影响自己的教学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