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0 毫秒
1.
据慧聪国际的统计资料表明,2006年中国报纸经营总额为691.5亿元,比上一年增收39亿,同比增长5.97%。与2004年以前两位数的增长速度相比,2005年以来报业增幅的放缓和报业总量的增长,被许多业内人士和学者认为,报业已然遭遇“拐点”或进入“寒冬”。2005年报纸广告和发行收入占中国传媒产业市场的份额,分别是7.6%和5.6%,广告以及发行增长下滑趋势明显。新近发生的一则个案,更是为报业寒冬论增添了注脚:世界最悠久的报纸——瑞典《国内邮报》在发行362年后,已经在2007年1月2日停印。  相似文献   

2.
2005年,京华时报前社长吴海民先生在《媒体变局:谁动了报业的蛋糕?——关于报业未来走势的若干预测》一文中提出了“报业拐点论”。此后的几年中,我国报业的自营广告经营额从2005年的256亿元增长到2011年469.45亿元。增长了83.38%。但是.当时间到了2012年,我国报业将出现真正的拐点,现在到了重提“报业拐点论”的时候了!  相似文献   

3.
汤莉萍  殷俊 《今传媒》2006,(6X):29-32
2005年对于中国报业来说,可谓是遭遇“寒流”的一年。持续十年保持高增长率的中国报业,首度出现增长率大幅降低,一些城市的报业甚至出现负增长。慧聪媒体研究中心的数据显示,2005年1—8月,平面媒体的广告额为440亿元,同比增长7.8%,是近5年来首次低于GDP平均增长速度。2005年,北京前8月仅增长4%。广州为-1.5%。  相似文献   

4.
汤莉萍  殷俊 《今传媒》2006,(6):29-32
2005年对于中国报业来说,可谓是遭遇“寒流”的一年。持续十年保持高增长率的中国报业,首度出现增长率大幅降低,一些城市的报业甚至出现负增长。慧聪媒体研究中心的数据显示,2005年1-8月,平面媒体的广告额为440亿元,同比增长7.8%,是近5年来首次低于GDP平均增长速度。2005年,北京前8月仅增长4%,广州为-1.5%。传媒业的专家、学者将这一现象概括为“报业广告的透明天花板现象”、“报业拐点”,认为报业进入“微利时代”。在全球和全国报业市场不景气的大环境下,在成都,市民报在激烈的竞争中依然保持增长和繁荣。《成都晚报》广告突破1亿大关,…  相似文献   

5.
2006年上半年,我国的GDP达到91443亿元,同比增长10.9%。据有关方面的统计数据称.全国广告业经营总额上半年同比增长18%,报纸广告的营业额同比只增长了5%.与2005年一样,低于全国广告业和GDP的增幅。报业广告下降的fq类主要集中在房地产、医疗等行业。这反映了2006年的报业在面临寒冬、拐点之际,并没有什么重大的举措来迅速扭转被动的局面。虽然,在2006年下半年由于受世界杯影响,其中报纸的啤酒广告投放增幅还不错。但是,由于报业的改革创新还未真正开始,所以整体上来看,2006年报业还是没有出现质的变化。为此,200"7年的报业发展必须及时创新。勇于改革,才能谋求长远、持续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据慧聪国际的统计资料表明,2006年中国报纸经营总额为691.5亿元,比上一年增收39亿,同比增长5.97%。与2004年以前两位数的增长速度相比,2005年以来报业增幅的放缓和报业总量的增长,被许多业内人士和学者认为,报业已然遭遇“拐点”或进入“寒冬”。2005年报纸广告和发行收入占中国传媒产业市场的份额,分别是7.6%和5.6%,广告以及发行增长下滑趋势明显。新近发生的一则个案,更是为  相似文献   

7.
2005年1-8月,全国报刊媒体广告经营总额达440亿元人民币,增长率为7.8%,与2004年同期相比下降了10.4个百分点,二十多年来首次落后于当年同期的GDP平均增速。这一巨大的落差很明显地在向人们昭示着什么,业界有人疾呼:报业的冬天提前到来了!2005年是中国报业的一个“拐点”! 也许对一个特殊产业过早下肯定的判断,还要假以时日。但从当代传媒业格局的市场境况看,  相似文献   

8.
继2005年中国报业出现“冬天”或“拐点”后.2006年3月广东报业在市场低迷中掀起了新一轮的竞争.成为报业寻求突破的一个信号。  相似文献   

9.
如果说2005年是中国报业发展的一个拐点,那么,到2007年6月迎来这个拐点则刚好两周年了.从2005年开始,持续多年高速增长(广告营业额平均每年递增33%)的中国报业,进入了一个缓慢增长的时期(降到平均每年递增5-10%).有的报业集团(报社)经营收入甚至出现负增长;有些全国性报纸和部分党报的发行量继续萎缩;行业报、专业报逐步走向衰落;有些晚报的经营也开始下滑.面对如此严峻的挑战和困境,我国报业应该如何面对?  相似文献   

10.
全行业危机来了,报刊仍然活着 正所谓:“报业生死一纸间”。从2004年开始。报纸也出现了衰退迹象,市场空间逐年缩小。到了2005年春天,全国报业市场出现拐点,内地各大报社的广告营业量平均跌幅达15%以上。  相似文献   

11.
如果说2005年确实是中国报业经营的一个拐点的话,那么,到今年五六月份,迎来这个拐点刚好两年了。在这个时候,堪称中国报业高地的广东报业情况如何呢?  相似文献   

12.
到2007年底,宁波日报报业集团年销售收入由5年前的3亿元上升到10亿元,其中除广告、发行以外的多元收入占近50%,集团总资产由6.6亿元跃升到20亿元。2006年以来,经宁波市国资委审定的经济指标为国有资产增值率114%以上,净资产收益率13%以上,投资回报率17%以上,实现利润超亿元,是5年前的17倍。  相似文献   

13.
2005年以京城报纸媒体为代表,中国都市报广告经营额出现了急剧的下滑。面对这种情况,业界、学界不仅为其原因争论不休,更有人对报纸的前景作出了极其悲观的预测。本文试图探析导致2005年报业“拐点”的原因,阐述此“拐点”对于传统报业经营策略变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相似文献   

14.
胡向明 《青年记者》2007,(22):90-93
2005年以来,中国报业经营"遭遇拐点"之说甚嚣尘上。报业经营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其他媒体对于广告和受众双重市场的分流。网络、手机、户外、楼宇电视等新媒体在分流受众群体的同时,  相似文献   

15.
近来.国内报业不断传来“不幸”信息。香港上市的北青传媒2005年上半年广告收入同比下降36.9%.利润同比更足下降了99.7%.净利润仅17万元。国内的赛迪传媒去年上半年净利润同比下降了45.31%。2005年8月份《球报》、《南方体育》先后停刊。2005年上半年全国前十大报纸八成业绩出现负增长,国内报业似乎处于风雨飘摇之中。  相似文献   

16.
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中国报业就开始了数字化进程,从计算机时代向计算机网络时代,虽然有了很大的进展,但中国报业的管理层却始终没有把数字化作为战略重点来对待,一直到2005年中国报业遭遇拐点之后,人们才慢慢认识到,数字化是不可避免的大趋势。  相似文献   

17.
对于中国报业来说.2005年和2006年是不同寻常的两年.经历了连续10余年的高速发展之后.2004年下半年,报业印刷发展速度开始放缓。2006年3月中国报协印刷工作委员会调查统计的数字显示,2005年全国报纸印刷总量比上年只增长了3.18%.在经历了连续10年平均15%的高增长率(其中最高为2000年的25.62%)之后,我国报业增长速度放缓。  相似文献   

18.
曹鹏 《新闻记者》2006,(5):42-44
近来在报业会议与论坛活动中,“2005年全国报业经济走势出现一个明显的拐点”成为一个焦点话题.尤其是广告研究专家不约而同发出警告,而各地报纸的广告经营者也纷纷传来“预亏”或“利空”信号,兼之与此同时网络与新媒体快速崛起,同为传播媒介而此消彼长,“报纸消亡论”甚嚣尘上,更给报业前景笼罩上一个沉重的阴影。  相似文献   

19.
盘点2005年,中国报业人的心情是沉重的。持续10年保持高增长率的中国报业,首度出现增长率大幅降低,一些城市的报业甚至出现负增长。“报业的拐点”、“新媒体冲击”、“报业经济告别暴利时代”等词汇,成为点击率极高的关键词。而放眼全球,来自美国、德国等发达国家的报告显示,全球报业都出现衰退现象。  相似文献   

20.
以2005年为拐点,中国报业转入慢车道。经过二十年的高速增长,中国报业似乎显现强弩之末的颓势。去年的世界报业大会和世界编辑论坛曾传来振奋人心的消息:亚洲市场生机盎然,尤其是中国一枝独秀,无论是报纸的数目还是总发行量,都稳居全球之冠。然而,一些业内专家却洞察到报业的窘境。京华时报社长吴海民提出:报业的冬天提前到来了,不仅是都市报的冬天,也是整个报业的冬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