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叶昊  李波 《东南传播》2010,(10):147-149
"外交是内政的延伸",在新世纪新阶段,外宣和内宣之间的严格界限已经逐渐模糊,我军要树立"和平之师、威武之师、文明之师"的正面形象,必须要"内外兼顾",做好对内宣传即是做好对外传播。地方都市报是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无论从覆盖面还是与读者的联系来看,都市报的军事报道在构建军队形象中有着巨大的潜在优势。组织好地方都市报的军事报道,既是对内塑造中国军队的需要,也是对外塑造军队形象的行动。  相似文献   

2.
军队形象是构成军事软实力的核心要素,是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要内容。由于意识形态差异、国际传播秩序不合理,以及我们自身的国际传播力还不够等原因,目前我军海外媒体形象与真实形象严重背离,加强我军形象塑造刻不容缓。CCTV-7《军事报道》栏目是我军形象塑造的重要阵地,在向国际国内广大受众塑造我军形象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军事节目的文本进行叙事话语分析,从叙事学的视角来考察军事节目,从文本分析角度揭示军事节目的内在叙事策略,探讨节目文本中对战争形象的塑造,认为军事节目善于在内容中塑造战争形象,营造战争氛围,而战争形象的塑造得益于四个固定的主题。  相似文献   

4.
王静 《军事记者》2013,(2):49-50
先进军事文化是军事软实力的重要支撑和集中体现。随着我国对外军事交流和我军涉外执行非战争军事任务的日益增多,加强先进军事文化的对外传播,对于塑造和展示我军良好形象.不断提升军队软实力和对外影响力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军事电视作为大众传媒,具有生动形象、声形并茂、冲击力强、受众面广、影响力大等优势,是传播先进军事文化的重要渠道。  相似文献   

5.
刘大勇  王林 《军事记者》2009,(12):35-36
军事对外宣传工作一直是军事科学尤其是军事新闻理论研究的一大课题。近年来,随着我国又好又快地发展.世界舆论对我国军队和国防建设更为关注.军事对外宣传与塑造我军形象、增强我国我军软实力紧密关联.军事对外宣传理论研究(以下简称军事外宣研究)也因此被赋予了新的内涵。2006年以来,我军的军事外宣研究逐步进入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6.
聂丹  周丽 《今传媒》2016,(5):158-159
对外传播是塑造我国国家形象的重要手段之一.如何通过对外传播,有效地打造一个良好的国家形象,是我国国家软实力建设的重要目标之一.本文围绕构成国家形象的要素,通过历史形象、经济形象、文化形象这三个维度,分析新疆电视台在吉尔吉斯斯坦播出的纪录片《走遍中国》对我国国家形象的塑造.  相似文献   

7.
张芳 《军事记者》2012,(1):38-40
军事外交是以军队为主体的对外军事交往.而军事对外传播则是对外军事交往中不可或缺的“名片”.担负着军事外交主体的形象塑造。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军事外交以“新安全观”为指导.配合国家总体外交和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通过军队领导人往来、专业技术人员交流、军舰互访、文体交流、国际和地区安全合作、军控履约、对外军事技术合作、人员培训、智力引进、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等多种方式,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军事交往格局.这为开展军事对外传播搭建了广阔的舞台。  相似文献   

8.
军事对外宣传作为国家对外宣传的一部分,是军队思想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它对军队形象的塑造、军队和国家的软实力建设具有重要作用。做好军事对外宣传工作,能够向国际社会全面展示我军威武之师、文明之师、和平之师的良好形象,从而增强中国军事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创造有利于我军软实力建设的国际舆论环境。  相似文献   

9.
随着近年《战狼》、《战狼2》、《红海行动》等电影的票房口碑双丰收,国防军事电影重新回到主流观众视野。作为新军事电影的代表作,这几部作品不仅在制作水平和类型叙事上实现对传统军事电影的超越,同时还塑造了几位大放异彩的女性人物。这些女性英雄的出现,打破了军事题材中固有的性别印象,借由女性形象与国家形象同构的策略,对好莱坞叙事程式中的东方主义式男性霸权话语予以有力回击。  相似文献   

10.
在当今世界的国家形象塑造中,文化形象的作用日益凸显。作为我国文化形象的一个子系统,良好的新疆文化形象不仅可以优化我国整体的文化形象,还可以给新疆带来直接利益。新疆作为我国对外传播的重要窗口,如何在对外传播的过程中凸显新疆独特的文化魅力以塑造良好的新疆文化形象,是当前值得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文化形象的塑造需要媒体进行积极有效的文化传播。本文以新疆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为研究对象,找出其有关新疆文化的报道,从新闻框架理论出发,通过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揭示出新疆电视台是通过怎样的新闻框架来建构新疆文化形象的。研究表明《新疆新闻联播》对塑造良好的新疆文化形象整体上来说是成功的,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形象不够全面、立体、文化创新较为缺乏等方面。  相似文献   

11.
在受众消费视角下,军事新闻对外传播过程,实际上也是军队形象和符号营销的过程。作为军队的精神品牌,军人形象和军人符号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生动载体,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象征。军队大转型给军事新闻对外传播提出了如何塑造我军形象的重大课题。从机械化、半机械化到信息化,从打赢一般条件下局部战争到打赢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我军已经突破封闭半封闭的桎梏,  相似文献   

12.
熊程  柳志鹏 《新闻世界》2013,(6):272-273
女性主义运动随着时代的变迁不断演进,从最初的争取女性参与政治权利到实现男女完全平等,女性主义者始终孜孜不倦的开展着对男权统治社会的批判。电影作为一种大众文化历来受到女性主义者的关注,而影片中女性刻板形象的塑造更是引起女性主义者的不满。笔者通过分析2012年贺岁档电影发现:影片塑造女性形象的刻板化,电影对于男性视觉愉悦的满足以及电影中男权意识的垄断依然存在。由此,笔者呼吁电影从业者调整固有思维模式,放弃将女性视为消费品的错误观念,尊重女性,从而在影视作品中更加真实的建构女性形象。  相似文献   

13.
在当今世界西强我弱的舆论格局下,必须改进和加强我们的对外军事宣传。不断丰富的多样化军事任务实践。为塑造我军良好的国际形象提供了难得机遇和广阔舞台。在国际舆论斗争中,我们应主动塑造自己的形象而不是被塑造,善于搞好传播而不是被传播。有效影响他人而不是被影响。  相似文献   

14.
顾海杰 《今传媒》2010,(11):112-113
军队媒体是对外报道我军、塑造我军形象的重要阵地,是我军军事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军军事软实力发挥效能的关键。提升军队媒体的国际传播力,是军队媒体更好地履行自身职能、发挥对外传播能力的关键。在数字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提高我军军队媒体的国际传播力,应当成为我们关注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5.
赵志刚  邓媛 《中国广播》2011,(8):38-41,51
军事广播历来是塑造我军形象的重要载体,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军事广播的指导方针和发展状况有所不同,其塑造军队形象的效能也不尽相同。本文对中央电台各个历史阶段开展军事宣传和军队形象塑造活动的特质进行了较为深入的阐述。这对于新媒体语境下如何利用广播媒介更好地开展军事宣传、更有效地塑造我军形象具有积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6.
于小薇 《新闻世界》2012,(7):219-220
国家形象的重要性以及在塑造国家形象过程中的媒体作用已毋庸置疑。《人民日报·海外版》作为中国对外传播的一个代表性媒体,本文试分析其所报道的内容以及海外读者的反馈,以期从中浅析其在国家形象塑造方面作用及不足。  相似文献   

17.
王旭 《军事记者》2013,(3):51-52
随着国家形象日趋受到重视。作为国家形象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军队形象成为关注的重点。媒介对军队形象的塑造直接影响到社会公众对军队形象的认知和判断.对于增强我国军队“软实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军事节目是当前媒介军队形象塑造的最重要手段之一.本文就军事电视综艺节目展开分析.探寻其在军队形象塑造上的作用。一、军事电视综艺节目发展轨迹与形象塑造  相似文献   

18.
简晴晴  周丽 《今传媒》2016,(5):156-157
在全球化大背景下,国家在对外传播中塑造良好的国家形象,提升自身的国际地位,已成为国家间愈发重视的对外传播目标.中亚地处亚欧大陆板块腹地,是多种文化的连接带.加强与中亚国家间的交流与合作有利于推动我国西部边疆省份和中亚国家的共同发展,对国家形象的建构也有重要意义.本文选取新疆广播电台对外节目《中国之声》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内容分析的方法,解读其在面向中亚的传播中对国家形象的塑造.  相似文献   

19.
《新闻界》2018,(6):83-88
在近年来承载主流文化的华语电影中,"异域"作为一种新的形象被加以突出,成为电影叙事和传播策略的重要依托对象。异域元素的呈现对中国国际形象的塑造和传达具有重要意义:活跃于异域版图的中国形象表征了一个走向世界的中国;与异域的对话和互动完成了对国家形象的塑造以及对西方的"反书写"。此外,异域元素的添加,是国产电影对外传播的一种努力,也是在传播效应和商业收益上吸引观众的一种策略。  相似文献   

20.
电影《地久天长》在柏林电影节上好评颇丰,但电影中的女性形象却处于被规训的他者地位。该影片以符号化的视觉形象,男性凝视下的创作视角展示的是男权话语下作为附属品存在的女性人物。这些女性人物没有独立的人格意识,恪守传统伦理道德,她们对于丈夫、孩子、家庭以及整个社会都持有一种温柔、平和、贤良的态度。本文试图通过对电影中塑造两性关系的在线模式和行为模式进行女性主义批评,表现电影业对女性创造力的压制和银幕对女性形象的剥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