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青少年时期是他们价值观念、人格特征、道德认知以及社会交往等社会化过程的重要时期。目前作为一种新的传播媒体,手机已经深入到青少年的学习、生活以及情感等诸多方面,成为了一种深刻影响广大青少年社会化发展的重要力量。这既为青少年社会化发展带来了诸多发展机遇,但同时也带来了诸多挑战。如何积极应对手机媒体对青少年社会化的影响,是每个青少年都应当加以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手机业务以其便携性、隐蔽性、私密性等特点,受到通讯需求者的青睐,逐渐深入到人们的生产生活中,从各方面影响着人类社会。而青少年则是手机使用者中的一大群体。本文在对青少年手机使用情况开展调查的基础上,从青少年认知、行为及情感三个角度出发,探析手机媒体对青少年社会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自媒体时代的出现,不仅改变着青少年社会化的路径,还改变着社会化的实质。为此,教育者应该主动适应自媒体时代的挑战,在青少年社会化进程中发挥应有的作用。自媒体之所以在青少年社会化过程中备受喜爱,不仅因为自媒体整合了其他诸多媒体的优势,使得信息更加便捷和通畅,更主要的是,自媒体其实是一个即时性交互性平台,满足了青少年社会化过程中"反向社会化的需求"。不难理解,包括自媒体在内的互联网为青少年社会化进程提供了便捷的条件,通过网络参  相似文献   

4.
较传统媒介单向传播而言,当前网络互动对青少年女性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形成了新型的社会化路径,为青少年女性争取自由,主体能力以及网络女性文化的生成提供了重要的机会与场域,而网络在一定程度上又消解了青少年女性的话语权、性别定位以及社会化发展进程。鉴于此,从青少年女性个体发展层面、网络人文环境以及社会发展等维度提出网络青少年女性社会化构建与引导体系。  相似文献   

5.
何秋红  周红 《当代传播》2021,(5):102-104
随着短视频的迅速发展,未成年人已成为短视频用户的一大主力军,引发了关于未成年人使用短视频的担忧.本研究从青少年短视频使用出发,认为青少年基于社交、娱乐等需求而接触和使用短视频,这些需求不一定导致青少年沉迷,部分青少年短视频沉迷现象可能来自于日常生活中的表演与误传.  相似文献   

6.
曾几何时,"网瘾"一词的固定搭档一直是涉世未深又缺乏自控能力的青少年,可如今,老年人的"网瘾"却一点也不比青少年少.现在沉迷网络的老年人,或许正是当初让孩子远离手机和游戏的父母.角色互换,不同的是,当初父母可以软硬兼施地规劝孩子,如今孩子们能做的似乎不多.  相似文献   

7.
以社交网站和微博为代表的社会化媒体不仅占据着互联网的半边天下,更是以其人性化的方式融入到了人们的生活当中。但是社会化媒体在日益普及的同时,也带来了很多社会问题。尤其对青少年而言,使用社会媒体已经成为每天的必修课,因此社会化媒体不仅影响着青少年的生活与学习还对青少年的后台行为进行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社会化阅读以其融社交功能于阅读的特性已受到越来越多的读者青睐,与传统阅读相比,社会化阅读作为一种新的阅读形态有着迅猛的发展势头。社会化阅读的载体——移动终端在青少年人群中应用广泛,且青少年更易受新媒体的影响,本研究通过对18名上海地区青少年的先导访谈,探究青少年群体社会化阅读行为的采纳动机及该行为对这一群体的影响。研究发现青少年社会化阅读行为的阅读动机为兴趣爱好、人际交往、信息获取、情感抒发和权威性;分享动机为休闲娱乐、人际交往和自我认同;青少年社会化阅读行为对阅读习惯的影响体现在媒介、场所和阅读内容上;对社交习惯的影响体现在社交活跃度、沟通便捷度和社交网络拓展上。  相似文献   

9.
顾斌 《当代传播》2007,(5):61-63
青少年的需要、价值观及生活阅历等决定着他们对网络社会化途径的认知和选择,从而导致青少年特定网络行为的产生,表现在上网的目的、上网的时间与地点、上网的迷恋程度以及上网不良信息的阅读.网络社会化途径对青少年实际发生影响的过程就是青少年对网络社会化途径认知和把握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2012年,我国手机网民(3.88亿)数量首次超过电脑网民(3.8亿)。手机的私人性与上网功能使得色情、暴力、虚假诈骗、迷信伪科学等不良信息的传播在手机媒体中有机可乘,手机不良信息的传播已受到国内外普通大众特别是青少年家长的关注与重视。在青少年人数占人口总人数1/4以上、青少年手机网民超过六成的我国,本文通过参与观察法、内容分析法、个案法和文献研究法,在分析手机不良信息传播机制、手机Wap网站不良信息分布,以及手机不良信息对青少年消极影响的基础上,提出更新教育理念,创新手机媒介素养教育方式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网络环境的迅速发展对青少年的社会化有着重大的影响。本文阐述了网络环境中隐性信息的主要特点,从道德认知、性别角色、行为倾向和社会交往四个方面论述了网络隐性信息对青少年社会化的影响,并提出了充分利用网络环境隐性信息积极促进青少年社会化的策略。  相似文献   

12.
针对目前中国档案社会化的现状,进行了中外档案工作社会化的对比分析,重点论述了档案意识的转变,工作方式的创新以及现代技术如何合理运用到档案社会化利用中,对于推进我国档案工作社会化进程具有创新性的探索意义。  相似文献   

13.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手机阅读已成为人们阅读的主流方式,改变着人们的阅读习惯。分析手机阅读的特点及其对青少年阅读习惯的影响,针对青少年的身心特点,提出图书馆对青少年进行手机阅读指导服务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动画片的社会传播功能,主要表现在对青少年的影响上。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社会化相当重要的阶段,也是自主性逐渐增强的阶段,动画片可以潜移默化地对青少年社会化产生着巨大的影响,在他们的社会化过程中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那么作为新闻媒体,应该如何利用媒体优势发挥动画片的社会传播功能呢?  相似文献   

15.
广州市青少年网络暴力游戏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以传播学的"涵化理论"、社会学的"社会学习理论"、心理学的"网络成癃理论"为基础理论,以广州市的中学生为研究对象,探讨青少年玩网络暴力游戏的状况.研究发现,网络游戏中的某些暴力倾向影响着青少年的现实观,导致了青少年一定的暴力倾向;青少年沉迷网络暴力游戏的程度越深,崇尚暴力的倾向越大.  相似文献   

16.
周浒 《报刊之友》2013,(3):107-108
手机新闻摄影依托于自身的媒介特性,近年来在图片传播中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在社会化媒体飞速发展的趋势下,手机新闻摄影正改变着传统新闻摄影的传播模式,在社会化媒体平台上发布的手机新闻摄影图片有了更深远的传播力,不仅拓宽了图片传播的路径,同时使得信息发布者、受众的社交网络得以扩散,更大范围提升了影像传播的影响力。本文以Instagram为例,就社会化媒体时代的手机新闻摄影传播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对四川凉山147名彝族青少年学生进行采用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旨在了解彝族青少年手机媒体的使用状况,分析手机媒体对彝族青少年民族认同的影响和方式,并给出建议.  相似文献   

18.
微信传播为人们获取外部环境动向和变化构建起一个巨大的"信息环境",通过这个"信息环境",青少年将外在于自己的各种社会行为规范和规则内化为自己的行为标准,从而促进自身的社会化.在构建"信息环境"的过程中,微信传播像一把双刃剑,既传播了有利于促进青少年社会化的信息内容,也传播了妨碍青少年社会化的信息内容.  相似文献   

19.
结合未成年读者传统阅读动机量表、数字阅读动机的新特点以及社会化阅读的主题特性,本文以上海初高中生微信阅读为例,考察青少年的社会化阅读动机问题。问卷调查分析表明:①青少年社会化阅读具有多维性特征,涉及三大类别六个维度,分别为内在性动机、社交性动机和成就性动机;②社交性动机是青少年开展社会化阅读活动最为主要的动机,其“社会交往”维度包含“阅读对现实社交的促进作用”和“基于虚拟阅读社区本身的社交”两个层面;③不同青少年群体在不同动机维度或维度组合上的表现强度有所差异,同时年级和所在区县这两个人口统计学变量对青少年的总体动机和部分动机维度具有显著影响。表4。参考文献82。  相似文献   

20.
偶像崇拜作为一种常见的社会现象,是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青少年社会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偶像崇拜一方面促进了青少年各种技能的习得并满足了情感方面的需求,一方面也使青少年思想道德异化,从而导致网络犯罪事件的发生甚至个人社会角色失败.为了强化偶像崇拜对青少年社会化的积极影响,减少消极影响,需要从政府、社会、家庭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