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0世纪初,索绪尔(Saussure)区分了“语言”和“言语”这两个概念,这标志着现代语言学的建立。到了50年代,乔姆斯基(Chomsky)提出了“语言能力”和“语言运用”的概念,从此语言学研究进入了解释阶段。当前国内学者对这两对概念进行了大量介绍,基于此,通过对这两对概念、其背后的思想及其影响进行详细地对比研究,认为他们二人的二分思想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更为重要的是他们为语言学的研究提供了方法论原则,确定了语言学的研究对象,影响和推动了现代语言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概念隐喻是认知语言学的一个重要范畴。它不仅关系到语言的使用,更影响到人们的思维和行为。语用定义是日常生活中十分普遍的一种语用现象,是人们无意识常用的思维方式之一。从概念隐喻视角,通过实例文本对比概念隐喻与语用定义的特征,发现语用定义的形成与概念隐喻有着类同的运作机制。  相似文献   

3.
积极地听说读写思,即为“积极语用”。不同于语言学中的概念,这里的“语用”特指课标提出的“语言文字的运用”。借鉴西方积极心理学的研究成果.“积极”强调儿童的主体价值。衡量学生是否学会语文,不是看学生掌握了多少语言知识,积累了多少词语句子,而是看他是否能够积极地使用。2011年版课标将语文课程的核心任务定位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后.如何站在“积极语用”的视角重建课堂,展开有深度和创意的教学变革.成了语文教学最重要的实践命题。  相似文献   

4.
“人民”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构词与句式等语言学现象的阶段性变迁是百年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文本创新的重要体现。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拓展了“人民”概念的边界,扩大了概念指涉对象的涵盖范围;他高频使用“人民幸福”“人民健康”等关联词汇而赋予“人民”概念更多“健康”“幸福”等新语义;“以人民为中心”“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等句式创新促成了“人民”概念语用功能在新时代的转换。“人民”概念创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的文本基础和基本线索。  相似文献   

5.
试析语义蕴涵的基本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逻辑语义学为视角,通过与语义预设、释义和实质蕴涵等的比较辨析,可重新厘清语义蕴涵的概念并概括它的基本特征,即:整体单向推出性、不可取消性、单一地转化为语用预设性、非保“真”性、传递性和显豁性。语义蕴涵理论脱胎于实质蕴涵理论,本质上是对实质蕴涵理论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自然语言逻辑与形式语言逻辑(命题逻辑等)的差别,主要在于一个研宄自然语言指号系统,一个研究形式语言指号系统,而两种指号系统的重要差别表现在语用方面。语用学与自然语言逻辑具有密切的关系,如果说形式语言逻辑是语义逻辑,那么自然语言逻辑是语用逻辑。作为语用逻辑,着重研究语用推理,如行事推理、语境推理。  相似文献   

7.
典型理论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典型理论作为认知语言学研究的一个热点,被广泛地应用于语言学的各个领域。它确定了范畴内成员的地位不是平等的,而是有“典型”和“非典型”之分.这一理论的意义非常重大。论从范畴化开始,对比经典理论,阐述了典型理论形成的过程,典型在认知事物中的完形感知作用以及典型和图示的关系,以期对典型理论有一个较全面的了解和介绍。  相似文献   

8.
蒲云玲 《教书育人》2007,(5):100-103
“语用”或“语用学”(pragmatics)这个术语最初是由美国逻辑学家莫里斯(C.W.Morris)提出的,如今已是语言学中一个极为常见的专门术语。语用学是研究实用的语言,研究语言在实际语境当中使用时是什么样子,能产生什么意义。一个句子通过语义描写后,可能其内在的东西未被说尽,它的意义需要很多的背景知识。语法研究中语用平面研究的是语言符号与使用者及使用环境之间的关系,它研究的是与句法有关的语用,关注的是句法结构中表现出的语用意义;语用学研究的是话语如何在情景中获得意义,即某一句话或某一段话在某个具体的交际场合发挥何种功能,它研究的是语言中所有的语用意义。虽然两者在许多方面存在一些差异,但由于它们都重视语言交际过程,都重视语言的交际价值,都研究语言使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动态意义,因此对我们的外语教学都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本解剖了目前在语体研究中被奉为核心观念的“得体”的概念,得到了语体研究的基本对象和语体构成的原子单位--语言特征,并分语言实体、语言学范畴和语用机制3个方面作了讨论。最后进一步讨论了相关的语体观及其在现代语言研究和自然语言处理工作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0.
系统功能语言学所强调的“意义潜势”是其语言观、语义观的精髓,“意义潜势”具有丰富深刻的语用内涵,从中挖掘出来的意义动态性及意义互动性特征,已深刻地说明其意义研究视角已扩展到了语用学的研究领域。反之,语用学对“意义”较为系统而全面的研究,也说明了系统功能语言学的“意义潜势”观点的科学性和适用性。  相似文献   

11.
流行语“躺平”因被用以表达话者所持态度而演变为使用频次高,影响范围更广泛的概念。不同语境中,词汇所传达说话人信念、态度以及意图隶属语用预设研究范畴。该研究依凭语用预设隐转喻特征阐释“躺平”的流行理据。研究发现:语用预设隐喻性使得身体呈平倒状态“躺平”的语义预设与表达话者情感态度的语用预设存在心理相似性;语用预设转喻性基于心理因果性致使“躺平”语义预设具体身体动作喻指语用预设所蕴含情感态度。  相似文献   

12.
语用移情与教师语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语用移情与教师语言张仰奋一、语用移情:概念及其运用策略语言学家们借鉴了美学、心理学中移情说的理论,用于研究语言交际,提出了语言学中的移情。人们在语言交际中要充分考虑到交际的另一方面,才能最成功地达到交际效果。本文在他们研究的基础上着重研究语用移情在职...  相似文献   

13.
针对称代使用相关研究偏重社会因素分析的现状,本文指出称代系统的形成、发展是社会、文化与认知三者综合作用的结果。本文首先用Palmer的“文化心理意象”理论诠释了单独从社会语言学角度所不能解释的称代使用中的认知和文化问题,最后以全景式的视角,运用Verschueren的语用综观说和顺应论揭示了称代选用的运行机制,提供了探讨各语言称代系统的称代使用具体问题和现象的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14.
研究不同的语言学问题需要使用不同的逻辑学工具;任何逻辑系统都只能处理部分语言学现象,不存在"万能逻辑";我们完全可以根据语言学的需要对逻辑系统加以改进;逻辑的形式化特征是自然语言信息处理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5.
蕴涵是两个命题之间的一种真假关系,它要求如果前件真那么后件亦真;隐涵和预调是蕴涵的两种适用形式,它们要依赖于语境、语句意义和语用规则的分析和运用。  相似文献   

16.
王志海 《语文知识》2000,(12):45-47
一个教语文的老教师说:“学习逻辑没啥用。学点简单的逻辑形式还可以,像推理呀,三段论呀,学得多了真是没啥用。”学习逻辑真是没啥用吗?这位老师一张口就犯了不少逻辑错误:第一、“学点简单的逻辑形式还可以”与“学习逻辑没啥用”是两个矛盾的判断句,思维的矛盾,违反了矛盾律。第二、“推理”和“三段论”这两个概念是相容关系,相容关系的概念不能并列使用,他违  相似文献   

17.
“问答”是人类最基本的言语现象之一,也是语言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在一般的认识中,都是把它作为语法中的四大“语气”(陈述、疑问、祈使、感叹)之一来加以研究的,其实,一方面,今天的语言学界对于这一问题的研究已经并不限于语法问题,而是拓展到了“修辞”“语用”“会话结构”等许多领域,另一方面,即使拓展到了修辞、语用等领域,已有的研究也还存在一系列问题。由此,需要一个新的统一的理论假设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18.
语言、言语与语言能力、语言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被称为“现代语言学之父”的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在二十世纪初区分了语言和言语两个重要概念,他认为语言是符号系统,是社会的,抽象的,言语是个人的和具体的,他主张语言学应研究的是语言。他的这一理论的提出,与他的其他一些理论一起标志着现代语言学的形成并为后来的语言学研究奠定了基础。到了五十年代,美国著名语言学家乔姆斯基提出了语言能力和语言运用的概念,他认为语言能力是人类天赋的,语言运用是语言能力的具体体现,语言学就是要探索语言能力。他们这两种区分既有不同又有联系,正是由于他们对这些概念的提出和研究,使人们不断发现问题,对语言本质的认识越来越深入,从而影响和推动了现代语言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皮尔斯符号学理论思想的语言学阐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符号学理论的创始人之一皮尔斯在“普遍范畴”概念的基础上提出了符号的三个“三分法”等符号学理论观点.通过对皮尔斯符号学理论思想的语言学阐释,得出结论:我们只有建立以词语为中心的研究方法,才能真正认识具体话语情境转化为词语意义的语用过程.  相似文献   

20.
英语头韵自古以来就是有着特殊使用领域的修辞格。它的概念、构成和应用等三个方面都有其自身的特征。其成韵规则的认知和语用建构特征的分析、总结及语用性整合,是我们能够更好地欣赏其英国语言学价值及其在现代英语各,本中巧妙应用的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