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4 毫秒
1.
该文根据奈达动态对等的翻译理论,阐述文化词语的概念及其跨文化交际中的地位,从解说词语的概念意义和联想意义两方面入手,着重比较汉英文化词语的差异,并借助汉语文化词语翻译的一些基本策略剖析以上翻译的错误,探究汉英跨文化交际翻译中文化词语的翻译原则与对策.  相似文献   

2.
不同于奈达提出的动态对等翻译原则.德国功能学派的翻译目的论为商标翻译研究开启了全新的视角。以翻译目的论的原理为理论框架,从商标翻译的目的性出发。结合跨文化变际的实际情况.英汉商标翻译宜灵活运用直译、音译和意译等翻译技巧。  相似文献   

3.
尹冬伟 《考试周刊》2011,(12):48-48
本文对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进行了分析,并通过大量的实例证明对等理论对广告翻译具有的指导意义。文章从广告的文化内涵和语言结构和两个方面探讨了英汉广告互译中的翻译对等理论的应用问题,对商标翻译中不同的文化因素进行了阐述,并通过大量实例分析如何跨越商标翻译中的文化障碍达到商标翻译的文化等效,更好地将尤金.奈达的功能对等翻译理论应用到翻译实践中去。  相似文献   

4.
商标翻译作为一种跨文化交际活动形式,"功能对等"翻译理论对其有指导意义。本文将从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入手,提供音译、意译、音意结合及创造性翻译等商标翻译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基于奈达的功能对等翻译原则和理论框架,本研究从形式和意义辩证关系的角度论证了商品商标名称译例的所属范畴,探析商标翻译策略并为商标名称的翻译与重命名进行界定。因为,重命名是适用于商标名称领域的一种语用策略,在该领域中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奈达和严复是两位著名的翻译理论家,他们都具有丰富的翻译实践经验。奈达通过《圣经》的翻译实践提出了动态对等即读者同等反应论;严复在《天演论》等西方哲学社会科学名著的翻译过程中提出了信、达、雅原则。二者的理论既有相似之处,又有不同方面。奈达的理论是翻译的文本构建标准,而严复的理论是翻译的美学标准。  相似文献   

7.
文章以跨文化语境为背景,以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为基础,通过对汉英动物词联想意义的共性、差异、缺失的分析与研究,探究了汉英动物词的翻译方法,认为直译、替换、意译适用于动物词汇的翻译,并分析了动物词汇“假朋友”的翻译,体现了这一理论对动物词翻译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8.
李培璐 《海外英语》2014,(18):134-135,142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发展,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将自己的品牌推向国际市场。商标名翻译和其他类型的文本翻译有共性但也有自己的个性。商标是文化的载体,传递着不同地域的文化信息,忽略文化差异的商标翻译不但不能准确的传递原文的信息而且可能导致文化误读或丢失。因此,商标翻译要着重解决好原语和目标语之间的文化差异。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认为,翻译是用最切近、自然和对等的语言从语义到文体再现源语信息。那么商标译语中的信息接受者对商标译文信息的反应应与商标源语接受者对商标原文的反应程度基本相同才能实现刺激消费,拓宽国际市场销路的目的。所以该文将以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为指导,结合商标的功能和特点,以具体实例从文化差异的角度探讨汉语商标英译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9.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发展,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将自己的品牌推向国际市场。商标名翻译和其他类型的文本翻译有共性但也有自己的个性。商标是文化的载体,传递着不同地域的文化信息,忽略文化差异的商标翻译不但不能准确的传递原文的信息而且可能导致文化误读或丢失。因此,商标翻译要着重解决好原语和目标语之间的文化差异。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认为,翻译是用最切近、自然和对等的语言从语义到文体再现源语信息。那么商标译语中的信息接受者对商标译文信息的反应应与商标源语接受者对商标原文的反应程度基本相同才能实现刺激消费,拓宽国际市场销路的目的。所以该文将以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为指导,结合商标的功能和特点,以具体实例从文化差异的角度探讨汉语商标英译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0.
中国所有翻译教科书中的必不可少的奈达翻译定义被视为翻译理论的金科玉律。研究发现中国翻译教材中的奈达翻译定义是被中国一些翻译理论家误读和误译了的假奈达翻译定义,不是理论经典,不是翻译理论的金科玉律,而是翻译教材中的瑕疵,是白圭之玷。笔者的译文是"翻译是用最相当的自然流畅的接收语再现原语信息,首先再现信息的意义,其次再现信...  相似文献   

11.
美国翻译理论之父尤金.奈达所提出的"动态对等"、"功能对等"、"读者反应"论以及"语言共性"论等翻译理论和原则不仅丰富了我国翻译理论,而且对翻译实践也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尤其是进入新世纪以来,奈达的翻译理论遭到强烈的批判,甚至被认为已经过时或者毫无用处。本文主要通过对奈达翻译理论演变的深入分析及其留给我们启示的研究,使大家对奈达的翻译理论有更加科学的认识和评价。  相似文献   

12.
都丽丽 《考试周刊》2008,(20):229-230
奈达在其著作<翻译理论和实践>中充分运用了语言学等研究成果,发展了交际翻译理论和研究模式,奈达所提出的"动态对等"、"功能对等"等翻译理论和原则不仅丰富了我国翻译理论,对翻译实践也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对西方和中国翻译界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3.
奈达和严复是两位著名的翻译理论家,他们都具有丰富的翻译实践经验。奈达从《圣经》翻译提出了动态对等即读者同等反应论;严复从《天演论》等西方哲学社会科学名著的翻译中提出了信达雅原则。二者的理论既有相似之处,又有不同方面。通过比较,奈达的理论是翻译的文本构建标准,而严复的理论是翻译的美学标准。  相似文献   

14.
尤金.奈达与苏珊.巴斯奈特都是西方翻译史上著名的翻译理论家和翻译家。奈达提出了"动态对等"的翻译理论而巴斯奈特提出了"文化等值"的概念。奈达和巴斯奈特虽然在各自的翻译理论中都强调了"对等"或"等值"的概念,但理论内容却大相径庭。本文试图从两人翻译理论产生的背景和对各自翻译观的解读入手,来对两人的翻译理论的不同点和相通性进行初步对比分析梳理,从而达到对两人翻译理论更深理解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奈达翻译理论的核心概念是"功能对等"。东西方在价值观、动物、颜色及禁忌等方面存在的较大差异成为商标翻译中的主要障碍。商标翻译的最终目的是使目的语接受者与源语语接受者能获得大致相同的反应,取得和源语信息最接近的、自然的对等。商标翻译要充分考虑这些文化差异,达到功能对等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随着社会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中国进出口商品的数量日益增长,因此有大量的汉英商标词需要翻译。由于汉英商标词绝大多数与民族文化紧密联系在一起,这就要求我们在对汉英商标词进行翻译时,要注意把握商标词的翻译与文化的关系,充分考虑汉英民族不同的风俗习惯和审美情趣,这对我们认识和从事商标词的翻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以传记文学The Ri se of Theodore Roosevelt的翻译为例,在奈达动态对等理论的指导下分析传记文学的翻译技巧,探讨动态对等理论对传记文学翻译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8.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中外经贸往来的不断加强,商标作为促进商品销售和开拓市场的重要手段,人们日益感到恰当得体地翻译商标的重要性。但目前对商标译名文化层面的研究还远远不够。本文从文化的角度,运用奈达“功能对等”的相关理论对此进行的探讨,并总结基本的商标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19.
张经浩先生认为奈达的著作Toward a Science of Translating的标题在国内被误译.从而导致了人们错误地以为奈达认为翻译是一门科学。本文论证了:该标题的翻译并未起到张先生所说的误导作用,奈达本人确曾认为翻译可作为一门科学来研究。张先生还认为奈达的理论术语dynamic equivalence被译为“动态对等”是误译,并对如何翻译该词语提出了建议。本文论证了:该词语并未被误译,而张先生在理解奈达的原意上有偏差。文章还对怎样理解“动态对等”的概念做了一些说明。  相似文献   

20.
许陶萍 《考试周刊》2012,(52):27-28
在陈来元、胡明翻译引进高罗佩的《狄公案》的过程中,遵循的翻译原则恰好与奈达的动态对等理论一致,即在翻译改写中,译者以译语读者为对象,实现对文化背景和价值取向、叙事方式、语言和意象的归化处理,使作品达到圆满的翻译效果。奈达的动态对等对翻译此类作品有广泛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