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人与自然的统一性决定了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本质联系,因此,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这种曾被淡漠、肢解了的关系又开始受到人们的重视,以至在学科领域内出现了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相互作用、相互跨越的交叉学科、中间学科和边缘学科,这就宣告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分野并立的时代已经结束,二者有机结合的理论学科大科学学必将呼之欲出。  相似文献   

2.
科学与人文的分野根源于人的观念上的陈习和偏见,这不仅脱离了科学与人文精神的本质,更不利于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的交融。由此,构建关于科学与人文的新观念,实现观念的转变,才是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交融共进的逻辑起点。  相似文献   

3.
实现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的统一一直是学术界关注而没有得到解决的问题。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通过对费尔巴哈的“感性”的批判改造,从感性实践的人的对象性活动的角度,实现对人与自然、社会关系的重新理解,天才地作出了自然科学与人的科学在本质上是“一门科学”思想论断。马克思“一门科学”的思想蕴涵着实现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的统一的理论基础。基于人和自然辩证统一关系基础上的感性及其实践生存论,是实现人的解放、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交融共进的逻辑起点与归宿。  相似文献   

4.
科学理论有自然科学理论和社会科学理论。自然科学理论有规律性、预测性和普适性等特征;社会科学理论有规律性、预测性和实践性等特征。马克思主义作为社会科学理论具有规律性和预测性以及实践性的理论涵义;邓小平理论作为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的组成部分,其主要是实践性的实践涵义,也就是在马克思主义总结了社会历史发展规律,预测了社会主义的存在,并从理论上进行了实践性的阐述基础上,进行了社会主义具体实践的操作性概括。所以,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的实践性的具体实践补充。  相似文献   

5.
本文认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论断中的“科学”也包括社会科学,而广义的社会科学包括“人文科学”,进而认为“人文社会科学也是第一生产力”,并从理论与实践的关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关系、生产力的结构、为自然科学提供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方法论指导、为自然科学转化为生产力的创设机制、为解决各种社会问题提供可行性方案、为生产力的发展化解阻力等方面论证了“人文社会科学也是第一生产力”。文章最后强调:在重视自然科学的同时,应大力发展人文社会科学,并提出了大力发展人文社会科学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6.
论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真理观的科学发展吴苑华马克思主义真理观从产生的初期发展到今天的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真理观,无论是其基本原理、基本概念,还是整个理论体系,都趋于日臻完善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真理观是马克思主义真理观在当代中国...  相似文献   

7.
阐述人文社会科学教育的重要性,分析当前人文社会科学教育存在的认识误区,提出了推进人文社会科学教育与自然科学教育融合的理论与实践的思考。  相似文献   

8.
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研究部中山大学是图家教直属重点大学,是华南地区唯一的一所包括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管理科学等多学科的综合性大学。该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研究部组建于1991年初,下设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刍代资本主义、...  相似文献   

9.
这次全国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评奖,展现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事业取得的巨大成就,表明了党和政府对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事业的重视和支持。我相信,它一定会对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事业的发展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大家知道,党和国家已明确地提出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决策,强调科技、教育的发展关系着全民族素质的提高和中国现代化事业的前途。邓小平同志早在1977年就指出:“科学当然包括社会科学”。江泽民同志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的讲话中进一步指出:“科学当然包括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是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科学。社会科学是人类认识和改造社会、促进社会进步的科学。”实践证明,在当今时代,人类社会的发展不仅需要自然科学,而且需要人文社会科学。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作为一项宏伟而复杂艰巨的社会系统工程,更需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的人文社会科学的理论指导、精神动力与思想的保证。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科学地规划了  相似文献   

10.
发展与繁荣哲学社会科学,要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按照原创涵义来理解和把握马克思的理论思想;要提倡用科学的态度和严谨的学风展开百家争鸣;要落实江泽民同志提出的哲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四个同样重要”。  相似文献   

11.
科学史是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紧密交叉渗透的综合学科,展示人类认识自然界的历程和历代科学工作者的奋斗事迹,闪烁着先进的人文思想和科学精神的光辉,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辩证唯物主义、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教育,帮助同学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培养其创新精神和能力的极好教材,在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教育中具有独特的功能。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出现的经济与社会的巨大变化,催生了试图通过理论建构和案例分析来打破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分野的科学知识社会学的诞生。该领域经历了强纲领、社会建构论、社会学有限主义时期后日渐衰微,但科尔以"实在论的建构主义"为其在理解科学与人文关系上展现了生机,该学说对构建适合于当代的科学传播模式具有一定的启发作用。  相似文献   

13.
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是人文社会科学的两个最大子学科,人文科学着重研究"人",社会科学着重研究"人的世界",因此,人文社会科学的内容具有"人与人的世界"的二元结构。中学人文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一,教育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完善自我,形成正确的人的观念,学习如何做人;二,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善处外部世界,形成正确的世界意识,学会生存和发展,学会融入社会,为社会做贡献。因此,中学人文课程的内容同样具有"人与人的世界"的二元结构。按照"人与人的世界"的二元结构,中学人文课程设置可以这样构想:中学思想政治课名称改为"人生品德"课,以人学系列(含人学、心理学、伦理学、美学、哲学等子学科)知识为其全部教学内容,而将现行《思想政治》课程中的人文世界知识剥离出去;设置"人文世界"课以替换试验区的《历史与社会》课,同时取消单科历史课与地理课,"人文世界"课的内容是全部人文世界学系列(含社会科学——社会学、历史学、经济学、法学、政治学和人文自然学——人文地理学、环境学、生态学)知识。  相似文献   

14.
人文社会科学大学生的自然科学素质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和创新工程。本文结合中国人民大学自然科学素质教育教改项目的研究和实施情况,分析了当代人文社会科学类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基本特点,阐述了自然科学素质教育的内涵、内容和方法,探讨了教学体系、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的创新,以及素质教育管理体系的架构和教学质量的评估体系。  相似文献   

15.
人类认识世界指向的不同,形成了不同类别的人类文化形式:人文学问、自然科学和社会学科.高等教育学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属于社会学科,所以在高等教育学的研究中,应该重视人的研究、历史的研究和个性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理工科高校的人文社会科学的基础相对较为薄弱,如何借助理工科优势进行人文社会科学的学科交叉、发展人文社会科学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基于组织模式的维度和特征构建D-F模型,采用调查研究法、内容分析法分析麻省理工学院、斯坦福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的学科交叉的组织模式,提出思考与建议,以期对理工科高校构建特色鲜明、文理交叉的学科体系并推动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提供思路与模式借鉴。  相似文献   

17.
科学精神是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必然属性。从人文社会学科发展成人文社会科学有其逻辑的必然,内在动因是人文社会科学内部科学精神的成长。现代科学精神促成人文社会学科的科学化,使其具有越来越高的客观性和理性,在方法论上也越来越科学化。在科学精神的推动下,科学存在着自然科学、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融合为“一门科学”的逻辑可能。  相似文献   

18.
理工科大学发展人文社会科学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繁荣哲学社会科学和现代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提出了理工科大学发展人文社会科学学科的任务。理工科大学发展人文社会科学面临着一些问题,树立"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融合"的教育理念对理工科大学有着特殊的意义,理工科大学发展人文社会科学应该有自己的目标定位,特色学科和交叉学科是理工科大学发展人文社会科学的比较优势,为此理工科大学可以通过相应的思路及措施来发展人文社会科学。  相似文献   

19.
社会科学方法论与高等教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人文科学这种知识分类框架下,教育学的学科地位非常尴尬。从早期的“(自然)科学化”、到后来的“人文化”,再到晚近的“社会科学化”,教育学的学科性质始终变动不居。作为教育学的分支学科,高等教育研究面临同样的困境。本文认为高等教育研究若要从根本上提升自身的学术地位,成为真正意义上独立的学术性学科,积极引入社会科学方法论是极其关键的一步。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主义科学与人文辩证关系观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马克思恩格斯认识到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是最高意义的革命力量,同时也看到了其负面作用。因此,他们从科学与人文辩证关系上提出“自然科学是关于人的科学”的观点。毛泽东着重强调科技的社会正面功能,指出自然科学是人们争取自由的一种有力武器。邓小平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并提出要使科学与教育、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协调发展等观点。江泽民指出“科学技术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并提出建构世界科技伦理体系的主张及哲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四个同等重要”思想。胡锦涛提出包含科学与人文协调发展含义的“科学发展观”及“建构和谐社会”主张。中国马克思主义者继承并进一步发展了-5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科学与人文辩证关系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