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名句近几年备受高考命题者青睐,究其原因,主要是其寓意深邃、哲理丰富、设题角度宽泛和思维空间广阔。2003年江苏省高考政治试卷中共有两道名句类试题,所引名句一则出自荀子的《劝学》,一则出自雷锋的日记,试题难度较大。本文试通过对这两题的赏析,帮助同学们突破此类试题的解题瓶颈。  相似文献   

2.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两幅画面,一静一动,都描写出了春天勃勃的生机。这两组名句分别出自唐代名家韩愈、白居易之手。试想:如果没有诗人对自然的热切关注和深切感受,即使文学修养再高,也很难写出这流传千古的名句来。  相似文献   

3.
自2002年高考恢复“名句名篇”的考查以来,此项内容的备考得到了空前的重视,但备考效果却不尽人意。科学备考很重要,因此“名句名篇”备考要做到“五要”:一、默写范围要明确很多高三学生见到“名句”就背,看到“好文”就记,以为这样就是在复习“名句名篇”。这恰恰暴露了备考缺乏针对性的毛病。通观恢复“名句名篇”考查的这三年高考题,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名句名篇”的考查以课内为主(三句中占两句),以课外为辅(三句中占一句)。对课内部分,要做到对新版教材中要求背诵的篇目心中有数;对课外部分,重在“常见”,只要将老师整理归纳…  相似文献   

4.
<正>考点一:名句默写一、备考指导根据近几年语文中考试卷和江西省《语文中考说明》,对于名句默写题,我们在备考复习时要注意两点:一是背诵的原则是围绕中考说明推荐背诵的50篇古诗文来背诵,二是要加强对这50篇  相似文献   

5.
在高考复习中,对于古诗词名句的复习应着眼于两个方向:一是针对高考卷中的名句默写题,要让学生熟读背诵初高中古诗词篇目中的名句,并达到默写无错字的复习目标;二是充分发挥古诗名句在高考作文中的重要实用价值,让学生在作文中自觉地运用名句写好作文,巧用古诗名句是使文章有文采、充满文化底蕴的有效途径之一,巧用古诗名句入文是高考作文高分策略之一,而许多老师却常忽视这一方面的引导和教学。基于以上的认识,本文作者仔细研究了1996-2006年十年的高考满分作文,特别是近五年的高考满分作文,撰写了《妙用古诗巧铸佳文》一文,本文精选高考满分作文中的典型例子,从中探讨让名句成为作文一大亮点的具体方法、思路和规律,力图总结出系统性较强的方法技巧,让学生把握规律性东西。  相似文献   

6.
从近两年高考命题的实际来看,在对文学常识和名句名篇的考查中,以名句名篇为主,文学常识为辅,名句名篇是"重头戏"。大部分省市已经不直接设题考查文学常识,但对名句名篇的考查仍然作为考题内容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且在"2011年江西省高考语文试题结构"中对这一考点又作了进一步的要求:"必修教材中要求背的一定要落实,选修中要求背的最好落实。"因此,考生对这一考点内容的复习须引起高度的重视。  相似文献   

7.
正"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是高考语文卷中检测考生识记能力的稳定考点,题型基本以填空为主。对于这一考点,应明确两点认识:①突出"常见"。所谓"常见",一是知名度高,二是常被人们引用。由于目前教材规定中学生背诵的篇目有所增加,《教学大纲》为高考语文指定了40篇背诵诗文(10篇古文和30首诗词曲),这就是时有变化的考查形式背后不变的内容选择——名句名篇命题主要取材于此。②不忘"名篇"。受习惯性思维的影响,考生容易把"名句名篇"狭隘地理解为"名句",而忽视了课内"名篇"中其他的普通语句。事实上,近几年全国卷名句名篇默写最大的变化之一,就是更注重名篇的完整段落乃至全篇的默写。  相似文献   

8.
默写名言名句是最近几年高考涌现出的考题类型之一,分值一般为二到六分,这与以前相比是一大进步.因为它毕竟引起了大家对名言名句背诵的重视,出现了背诵名言名句的热潮.但是,实事求是地说,默写名言名句并没有达到考核目的,没有为读写能力的形成创造条件和奠定基础,也没有真正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相似文献   

9.
名句往往诞生于名篇,并流传千古。名句又往往因为其独特而强大的艺术涵盖力与辐射性,从而挣脱母篇的束缚,拓展自身的生存空间,成为某种艺术精神的反映。因此人们在对某一名篇进行无尽地咀嚼时,也在更多地咀嚼其中的名句。这是古往今来文学领域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琵琶行》中“此时无声胜有声”这一诗句,正是这样的名句。  相似文献   

10.
新高考名句默写已跳出了单纯的识记层级,融合了理解、分析综合等多种能力层级的考查,原来简单的默写填空变成了精致的语言运用题,有时类似名句鉴赏,有时又像补写句子,情境多样,形式灵活。分析其题型特点,按照名句与题干语境间关系可以分为描述型默写和补写型默写两大类,如从所填名句间关系考查则又可分为连续式和间隔式两种。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在高考复习中理清各种类型,举一反三,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  相似文献   

11.
2002年高考《考试说明》提出“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使得沉寂了三年的“名言名句”重出“江湖”,但这并不意味着对以前的《考试说明》中要求默写“名言名句”的简单恢复,而是提出了新的要求,即涉及到了“篇”的考查。适当地了解名句名篇默写题的常见题型,做到成“型”在胸,依型默写,对从容应考是有帮助的。一、补足型即给出名篇的题目(有时包括作者),让考生写出全段(或全篇);或给出文中的首句、尾句、过渡句等,要求考生据此把原段(或原文)补充完整。如2003全国高考试题: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两小题)(1)子曰:“质胜文则野,…  相似文献   

12.
我国的文化传统源远流长,传世至今的优秀文学作品数不胜数。不少名篇名句都是古人智慧的结晶和语言艺术的精华。对名篇名句的理解,是随着一个人的经验、阅历的不断丰富而深化的,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名句,有助于培养学生热爱中华优秀文化的感情,有助于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高中学生要能背诵并默写部分名篇名句,这是中学语文教学的要求,也是高考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我们熟知北宋诗人林逋的《山园小梅》中的名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其实这两句是借鉴了五代南唐江为的诗句:“竹影横斜水清浅,桂香浮动月黄昏。”唐朝王勃《滕王阁序》中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其实是借鉴了庾信的名句“落花与芝盖齐飞,杨柳共青旗一色”。元代王实甫《西厢记》中有一支曲子:“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  相似文献   

14.
我国的文化传统源远流长,传世至今的优秀文学作品数不胜数。不少名篇名句都是古人智慧的结晶和语言艺术的精华。对名篇名句的理解,是随着一个人的经验、阅历的不断丰富而深化的,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名句,有助于培养学生热爱中华优秀文化的感情,有助于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高中学生要能背诵并默写部分名篇名句,这是中学语文教学的要求,也是高考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语文考试中经常会出现一些古诗文名句默写题,如果学生在平时就抓好名句的学习,那么做名句默写题就稳操胜券了。我在教学中总结了四条强化名句的方法,供各位同学参考。第一,通过认知强化名句。名句通常有两种类型:一是有时代共性,能让不同时代的人产生共鸣并且有哲理的语句。如"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琵琶行》白居易);二是语言优美音韵和谐的语句。如  相似文献   

16.
一、全国语文高考试卷默写试题 分析 如果想在默写试题得到满分,就 必须对默写试题作认真仔细的研究分 析,只有找到默写试题的基本特点,才 能对默写题进行有目的性、有针对性 的复习。下面以2004年全国语文高考 默写试题为例,从名句作者、名句的出 处、名句作品地位、名句思想内容、高 考默写试题评分标准等几个角度对默 写试题作一些简要分析。 2004年试题17题:补写下列名句 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两小题)(4 分)  相似文献   

17.
我国的文化传统源远流长,传世至今的优秀文学作品数不胜数。不少名篇名句都是古人智慧的结晶和语言艺术的精华。对名篇名句的理解,是随着一个人的经验、阅历的不断丰富而深化的,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名句,有助于培养学生热爱中华优秀文化的感情,有助于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高中学生要能背诵并默写部分名篇名句,这是中学语文教学的要求,也是高考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2002年《考试说明》将“名句名篇”这一考点重新列入考查范围,并且2002年和2003年高考连续两年对这一考点进行了考查,从中,我们可以观察到高考对这一考生考查的新动向,下面以2003年高考题为例具体说明。  相似文献   

19.
新的考试大纲要求能背诵一定数量的名句名篇,同这一要求相适应,对名句名篇的考查,就成了高考不可或缺的试题。随着近年高考改革对素质教育要求的提高,这一传统题型又在默写与积累的基础上加强了对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考查。那么,我们该如何应对呢?  相似文献   

20.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是2002年高考语文的必考内容。笔者以为只要科学实施如下三条复习对策,还是可以突破“名句名篇识记”这一考点的。一、明确三条原则,突出复习重点。“名句”的范围应如何划定?对1993-1998年高考语文考查的28条名句作一剖析,我们发现了三条基本原则,可供我们组织复习时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