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纪学 《中小学电教》2010,(8):130-130
<正>以计算机和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正在越来越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和学习方式。我国教育部已确定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并强调加强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的整合。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把信息技术完美地融入教学设计中——就像使用黑板、  相似文献   

2.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是人类物质文明不断进步的重要标志之一。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应用,为“自主、探究、合作”式学习提供了平台。教学中以信息技术为杠杆。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教学过程将会效率大增,事半功倍。  相似文献   

3.
多吉加 《考试周刊》2010,(32):62-63
人类已进入信息时代,以计算机和网络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不断发展,正在越来越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和学习方式。在小学教学中,教师适时恰当地选用信息技术来辅助教学,以形象具体的"图、文、声、像"创设教学的文体化情境,使抽象的教学内容具体化、清晰化,使学生的思维活跃,兴趣盎然地参与教学活动,使其重视实践操作,科学地记忆知识,有助于学生发挥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思考,使教学由以教师以教为主变成以学生为主。那么,信息技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是如何发挥作用的呢?  相似文献   

4.
21世纪,以计算机多媒体和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正迅速而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工作方式、交往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不少专家指出,信息技术必将改变传统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与教学观念。  相似文献   

5.
以计算机和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正在越来越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和学习方式。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为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的整合指明了方向。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把信息技术完美地融入到教学设计中——就像使用黑板、粉笔、纸和笔一样自然、流畅,与教学过程浑然一体呢?本文就信息技术教育与小学数学课程  相似文献   

6.
21世纪,以计算机多媒体和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正迅猛而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工作方式、交往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不少专家指出、信息技术必将改变传统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模式与教学观念,于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7.
1前言 以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越来越广泛地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引起整个社会生产、生活方式的变革,成为拓展人类能力的创造性工具。小学语文教育要跟上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潮流,必须加强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就是把各种信息技术手段完美地融合到语文教学中,实现多元信息性与语文人文性的有效碰撞。这必将为小学语文教学注入新的活力,为教师传授知识、学生学好用好知识提供坚实的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8.
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第11条明确指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利的学习工具."以信息化整合语文教学,就是将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工具和手段渗透到语文教学中,以学习过程为载体,达到更好地掌握信息技术及培养学生多方面的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9.
陈永植 《教育》2007,(7S):56-57
改变传统的学习方式,建立新的以自主学习为核心的学习方式是当前语文教学改革的重中之重。学习方式的改变,要求我们建立全新的教学模式和全新的教学方式与之相适应。而当前迅猛发展的信息技术创造出一个全新的教育时空,它可极大地丰富教学内容,极大地活跃教学园地的阅读方式。  相似文献   

10.
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其自身不可估量的影响力,极大地拓展着教育的时空界限,改变着教育和学习方式,空前地提高了人类的学习兴趣、效率和能动性。国家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教师的继续教育规划都十分强调现代信息技术在当代教育中作用和功能的发挥,通过在各学科教学中有效地使用信息技术,来促进各科教学内容呈现方式的变革、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教师教学方式的变革。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已不再适应社会倡导的“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的要求,不再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戴圣良 《现代语文》2004,(12):30-31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化已成为人类社会的重要特征,明显地改变着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方式.教育信息化也成了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传统的语文教学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在网络环境下,学生的阅读和写作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语文教师要适应网络环境下的语文教学模式,应当尽快认识网络,熟悉网络环境,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网络教学资源;还应同步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信息素养,身体力行,教会学生更为高效地学习.  相似文献   

12.
《考试周刊》2020,(61):21-22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也应运而生。近年来,信息技术已经被越来越广泛地运用到教学中,语文学科也不例外。将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有效整合,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他们语文学习能力都是有很大帮助的。文章将以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为例,浅析语文与信息技术有效整合的意义与具体应用方法。  相似文献   

13.
近年我国基础教育取得辉煌的成就.基础教育课程建设也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是基础教育总体水平还不高。原来的基础教育课程已不能完全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探索新型教学模式,从而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真正意义地实现与语文教学的整合。  相似文献   

14.
李婷 《甘肃教育》2020,(6):61-61
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就是把信息技术手段与语文学科教学完美地结合起来,以便更好地实现语文课程的目标。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有机整合,能使语言文字兼备图文、声像并茂的特点,为创建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信息技术为渠道的三维教学模式提供了很好的条件。信息技术条件下的语文教学,教师可以利用网络资源拓展阅读教学内容,使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呈现崭新的面貌,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成为可能;开发网络资源,尝试网上阅读,可以最大限度地扩展学生语文学习的渠道;依托信息技术,促进读写结合,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15.
李争 《学周刊C版》2020,(1):146-146
当下,信息技术的运用是一种应用较为普遍且较为有效的教学方式.信息技术的运用可以使我们的教学内容更直观、更立体地呈现在学生面前,有助于提高学生对语文教学内容的理解能力;有助于锻炼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等语文综合能力的提高;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本文主要是从实际教学出发,总结了一些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方式.  相似文献   

16.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不是简单地将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教学手段与传统的教学手段叠加,而是旨在通过信息技术的介入,达到教学各要素的丰富与和谐,使信息技术融入教学过程之中,通过改变教与学的方式,来实现教学的突破与发展。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改变了教师教的方式和学生学的方式,为学生的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17.
张友 《考试周刊》2010,(14):16-16
随着以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在社会各个领域的普遍应用,人类开始步入信息社会。信息技术不仅改变着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而且改变着教育和学习方式。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全面展开,《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的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如何更好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促进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是每一位教师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下面,我结合教学实践,谈谈现代信息技术在中学语文教学改革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越来越广泛地被应用于各科教学中,这不仅促进了各科教学内容呈现方式的变革、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教师教学方式的变革,还极大地促进了课堂教育教学的思想、观念、模式、内容和方法等实现"质"的飞跃。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有机整合,  相似文献   

19.
信息技术课的主旨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兴趣和素养,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课程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要注意学习方式的改变和人文精神的培养;让学生体验与人合作、表达交流,培养尊重他人成果、平等共享,自律负责的理念;注重信息技术的教学、实践和应用,教学中以“任务驱动”为教学原则,积极对学生进行多元化评价,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意识。  相似文献   

20.
沙娟 《中小学电教》2011,(11):140-140
<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把信息技术有机地与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资源以及课程实施等融合为一体,来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信息技术与体育学科课程整合的实质是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转变学习方式、教学方式以及评价方式,整合的结果不是产生新的学科课程,而是产生新的教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