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9 毫秒
1.
中西乐器结合的手风琴新音乐是围绕手风琴乐器为基础,融入中国乐器和民族音乐元素,以新的室内乐组合形式,新的音乐作品来呈现。2003年张晓波和梁云江教授共同创建蓝梦手风琴室内乐团,通过创作、改编中国作品,参加国内外演出比赛,带领乐团从稚嫩走向成熟,开创了以西洋乐器手风琴为主导结合中国民族乐器二胡音乐的先河,开辟了手风琴音乐民族化的道路。本文通过对蓝梦室内乐团的发展,新编创作品的音乐分析,包括手风琴与二胡中西合璧的艺术特色分析,音色的对立统一、中西作曲技法的兼容并进、演奏技巧的空间拓展,阐述两种乐器之间如何从结合的可能性到更多作品的相继产生,从相互碰撞、磨合、改进到相得益彰,本文总结了十多年来艺术实践经历的相关理论经验,以论文发表、汇报音乐会和CD出版展示其研究成果,并应用于社会,为手风琴多元化、民族化发展开辟出一条新的音乐之路。  相似文献   

2.
众所周知,探戈起源于阿根廷,被视为阿根廷的国粹,而皮亚佐拉作为新式探戈音乐的代表,他的作品打破了传统的古老模式,从演奏方式到创作技法都有大量创新。本文通过对皮亚佐拉探戈音乐作品风格的把握与理解,使大众了解皮亚佐拉的探戈音乐在手风琴演奏与发展进程中所带来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3.
手风琴曲《走西口》是由山西大同大学音乐学院苗茂林老师根据陕北民歌《走西口》创作的一首手风琴重奏作品,为典型的单三部曲式。作者在创作时,除了借鉴国外手风琴重奏的作曲技法和经验,还融合吸收了民族传统音乐的精髓。文章对《走西口》的文化渊源、创作背景,曲式结构及手风琴演奏技巧等几方面进行剖析和阐释,从而更为准确的理解此曲,更好地把握此曲的演奏风格和技巧,为手风琴学习者提供一定的理论学习依据。  相似文献   

4.
《归》是李未明先生选取福建南音的曲调,以中国五声调式为基础,结合西方的曲式结构及和声等技法而创作的手风琴独奏曲。乐曲表达了海外游子落叶归根的情愫和情真意切的赤子之爱。全曲共分三部分,从忧伤的思乡到明丽欢快的梦里返乡,再到辉煌炽热的爱国情怀,使“归”蕴含的波澜壮阔的思想感情,层层推进,感人至深。该曲无论在和声技法还是创作思路上,都浸透着中国音乐的创作风格,作品在调式,调性,情感表达方式等方面均对中国手风琴作品的创作和演奏具有积极的价值和意义。因而乐曲出版后,受到手风琴界的普遍欢迎。在手风琴考级及音乐类高考中,…  相似文献   

5.
手风琴大约上世纪初传入中国。但发展初期是在部队。四十年代后期部队文工团涌现了大批优秀的手风琴演奏员,为中国手风琴音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八十年代后得到广泛运用。但在本世纪却逐步退出社会民众的文化舞台。手风琴为何衰退是本文研究得主要内容。本文从创作形式,教育思想以及乐器改革等方面做了细致阐述;希望中国手风琴重新回到人民群众生活中来,从而为传播其音乐魅力提供更多机会。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中国手风琴领域作曲家、演奏家创作、演奏民族音乐,为手风琴的民族化取得了成功经验。本文通过对4首具有高难度艺术价值的中国传统、古典、现代手风琴精品内涵与技巧的剖析,证明了在移植创作中模仿民族乐器技巧及演奏的艺术魅力;在手风琴领域弘扬民族音乐文化,营造高品位音乐氛围,将对中国、世界手风琴艺术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多年来,手风琴专业者们演奏的曲目大多具有很强的专业性,这与普通大众的欣赏能力产生了较大的差距,致使手风琴的听众越来越少,严重影响到它的发展,因此,手风琴教育的推广普及工作势在必行。本文面对21世纪音乐多元发展的现实,从多方面阐述了手风琴要重展生机必须面对的问题。提出了发展、普及手风琴教育就必须使手风琴音乐的创作面向大众生活。  相似文献   

8.
高等院校的音乐院系是进行手风琴教学及开展学科理论研究的重要领地,文章重点探讨了高等院校手风琴课程建设与理论研究。其主要观点包括:一是加强手风琴专业的教材及资料建设工作;二是拓宽教学、实践模式,丰富实践内容;三是加强手风琴音乐的创作。  相似文献   

9.
现如今法国流行手风琴艺术对国际手风琴艺术的发展的影响重大,成为手风琴国际舞台上的中坚力量。而在我国众多的乐器种类中,手风琴这件"外来"乐器可以算得上是比较"年轻"的乐器之一。近三十年来,许多有志之士投身于手风琴音乐的创作与传承之中,使得手风琴艺术在我国得到一定发展。  相似文献   

10.
自20世纪初手风琴传入中国,其音乐创作呈现了以民族音调为创作基调和审美观念,探寻浓郁的民族音乐风格。《归》是以中国五声调式为基础,结合西方作曲技法而创作的手风琴独奏曲。本文就民族音乐的艺术品质与演奏处理对该曲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1.
结合自己学习手风琴和从事手风琴教学以来对手风琴风箱运用的体会和理解,谈谈应该注意的方面,供中小学音乐教师、手风琴学生以及手风琴爱好者和同行们作为参考,让我们共同掌握好手风琴的正确使用,演奏和规范教学,培养更多更好的艺术人才。  相似文献   

12.
在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音乐教育专业中,手风琴教学不宜采用单一的师徒式教学对学生进行专业培养。就手风琴教学而言,应以“一对一”师徒式教学为基本模式,以“排练式教学”为重要模式,以定期讲座式教学为有益补充,并灵活运用,使三者相互渗透,才能基本达到学校的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13.
经过长期的学习、摸索和实践,手风琴教学已有了更进一步的发展.无论在专业道路上还是在大众学习的群体中,学习手风琴都需要通过一些行之有效的科学方法进行训练和学习.我们将其演奏和学习中的一些方法、理念等结合前人的许多经验提出来,以供参考、学习.  相似文献   

14.
手风琴伴奏课程的开设与普及,不仅能够满足音乐学专业课程建设的需要,而且还能有效推进手风琴课程的教学改革。为更好的适应音乐教育发展趋势,培养符合国家要求的技能型人才,手风琴伴奏课程的结构及框架必须进行合理构建。  相似文献   

15.
手风琴作为高师的一门必修课,在音乐教育领域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必须更加清楚地认识到其中还存在的许多问题,以便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加以改进,促进手风琴教学的发展与改革,同时也是为了促进整个教育改革的深入化和具体化。  相似文献   

16.
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论述了在学习手风琴中,怎样运用科学、有效的方法练琴,从而达到理想的演奏水平。  相似文献   

17.
自由低音手风琴是传统低音手风琴不断发展和完善的产物,是手风琴发展史上最具革命性的突破.自由低音手风琴在我国起步较晚,通过自由低音手风琴与传统低音手风琴的比较,可知手风琴已真正步入专业化、艺术化.  相似文献   

18.
手风琴演奏技术是演奏者为了达到表现音乐作品的目的所使用的手段。决定技术好坏的基本原则是演奏中的协调,即身体参与演奏的各部位能以最节省的力量恰当地配合,完成演奏动作,表达演奏者对音乐的理解。本文建议演奏者注意身体各部位的协调配合,气息的协调,风箱的协调运行,以及演奏过程的协调稳定,从而达到自如驾驭乐器和成功演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手风琴风箱的技巧训练与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先分析手风琴中几种传统技术的训练和运用,再阐述近几年来国际上出现的一种新颖的手风琴风箱运用技巧,即三抖风箱、四抖风箱的演奏方法,为演奏者更好地掌握这一先进演奏技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俄罗斯是音乐教育体系比较完备的音乐大国,本文对俄罗斯手风琴音乐教育的体系、方法模式、就业去向等方面作一介绍,对比我国手风琴教育,探明中俄手风琴教育存在的差距,希望通过对俄罗斯手风琴教育的有益借鉴能为我国手风琴事业的发展提供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