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金治国 《内江科技》2007,28(1):35-36
本文通过对比分析数词成语及复合词,进而展示了英汉语数词在使用频率、构词能力和语用意义方面的异同,揭示英汉数词互译过程中的困难并解释其原因,分析了归化(adaptation)、直译 解释(literal translation explanation)以及转换(transfer)三种翻译策略在翻译数词习语时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何兴华 《科教文汇》2008,(19):223-223
中餐菜肴品种繁多,文化内涵丰富。这给中餐菜名的英译造成了很大的困难。本文试图从分析中餐菜名的构成要素出发,对中餐菜名做了分类,并从奈迭的功能对等角度出发归纳总结了翻译中餐菜名的方法:直译法,意译法和释译法,从而解决中菜英译难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浅析模糊语的英汉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翟茜 《科教文汇》2008,(8):175-176
本文从模糊语的构成特点及语言的模糊性特征入手,通过对模糊语言的语用功能的分析,提出了英汉翻译中针对模糊翻译信息进行处理的直译,意译,省略,补充,归化几项技巧,从而能准确的把握和再现源语的模糊蕴含,完成翻译的语用等效。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模糊语的构成特点及语言的模糊性特征入手,通过对模糊语言的语用功能的分析,提出了英汉翻译中针对模糊翻译信息进行处理的直译,意译,省略,补充,归化几项技巧,从而能准确的把握和再现源语的模糊蕴含,完成翻译的语用等效。  相似文献   

5.
《内江科技》2022,(1):147-148
在新时代背景下,人们的涉外活动逐渐增多,在国际交流中翻译具有较为重要的作用。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翻译也是重点内容。因此,翻译的技巧成为了现如今大学英语学习中的关键问题。在英语翻译中分为直译和意译两种类型,本文针对英语翻译中直译和意译的比较与融合进行深入分析,希望可以有效学生英语翻译能力,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6.
话语标记语(discourse markers)是十分常见的一种话语现象,是一些在互动式言语交际中有着十分丰富的语用功能的词语或结构.在话语理解中它们可以引导听话人如何去处理后续话语或前述信息.在信息处理时,在一定的语境中,话语标记语可从局部或整体上对话语理解起引导或路标的作用,以帮助听话人识别各种语用关系,从而在认知上对话语理解进行制约.本文结合话语标记语"吧"的语用功能,对翻译实例进行分析和评价,说明在翻译过程中,对话语标记语的正确分析有助于译者正确理解原文,从而有利于翻译交际功能的实现.  相似文献   

7.
电影的片名是观众与影片的第一次亲密接触.随着英文电影大量涌入中国市场对于兼具广告宣传大任的片名的翻译成为译者义不容辞的责任.译者可运用直译、意译、音译和直译与意译结合的多种翻译方法,译出大众喜闻乐见的片名,从而有助于保证其票房,实现其在商业上艺术上的价值的双赢.  相似文献   

8.
语用翻译的核心是语用等效。文化作品的翻译要译出原文的语用功能,可采用归化策略就能实现语用翻译的目的。本文首先讨论了利用语用语言等效和社交语用等效以及关联原则来分析语用等效的翻译观,然后讨论了语用等效与归化策略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成语是人类语言的精华。英汉两种语言成语存在一定的文化差异,文章从比喻、社会习俗、文化背景的不同加以分析,针对其特征探讨了直译、意译、套用、直译意译兼用的几种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语用翻译理论作指导,以《红楼梦》中称呼语的翻译为例,阐明在翻译称呼语时必须注意文化、关系及语境等方面的因素,才能达到语用等值,翻译出既符合原文的用意、又符合译文习惯的语用等值翻译的文本。  相似文献   

11.
翻译活动的复杂直接决定了译者采用的翻译方法的相对性,比如我们常谈的“归化”与“异化”,“直译”与“意译”,都无法对之进行泛化。本文试分析翻译方法的相对性,认为“归化”和“异化”,“直译”与“意译”的区分都不是绝对的。翻译行为是原文理解与译文表达的过程,依仗的是译者的语言能力,因此译者必须提高语言能力。  相似文献   

12.
戴茗柯 《今日科苑》2006,(11):81-81
汉英两种语肓都承载着深厚的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历史文化。翻译是两种文化的转换。只有翻译与文化自然融合,才能达到民族间的真正交流。翻译是建立在了解两个民族文化背景的基础上,加以运用恰当的翻译方法来实现的。这些方法包括直泽、意译、直译加意译、注释、音译加注释等。  相似文献   

13.
梁惠卿  张志红 《科教文汇》2008,(16):172-172
不足为奇,人类自开始翻译活动,尤其是文字翻译活动以来,翻译研究便从未中断,对翻译过程中翻译方法的研究也持续进行。翻译是艺术,因为它必须运用语言重新塑造原文中已塑造出的形象,既所谓的“意译”,或者叫创造。同时翻译又是科学,译者对原著的理解不能只凭直感,任意发挥,还要借助语言、逻辑去正确理解,要忠实于原文,也就是“直译”。在翻译过程中,只有通过大量的理论学习结合自己的实践体会,才能对直译意译巧妙的有机的运用。  相似文献   

14.
纽马克翻译理论中最重要、最有特色的部分是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语义翻译法集逐字翻译、直译和忠实翻译的哪优势,交际翻译法集归化、意译和地道翻译的优势,二者相结合的翻译方法,应该说是最理想的翻译方法.为了消除语义翻译与交际翻译之间界限分明的区分,关联翻译法把二者更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相似文献   

15.
钱丽光 《科协论坛》2007,(6):180-182
翻译策略是翻译教学中不可缺少的内容。人们探讨翻译策略,通常会用二分法来谈论直译与意译、显性翻译与隐性翻译、语义翻译与交际翻译、异化翻译与归化翻译等概念。本文着重对异化翻译与归化翻译进行探讨,追溯其根源,弄清其概念,并举例说明其所指。  相似文献   

16.
直译与意译在英文小说题目翻译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亚娜 《内江科技》2008,29(2):61-61
"信、达、雅"、"传神"和"化境"等是翻译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对于英文小说题目的翻译更应如此。本文通过列举一些英美著名小说的翻译说明只要译者具备较高素养,不论是采用直译、意译,或者直译和意译相结合的方法,都能取得较好的翻译效果。  相似文献   

17.
跨文化交际中的汉英翻译语用失误成因简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泽萍 《中国科技信息》2007,(17):265-266,268
翻译是两种语言的交流,但这种交流的背后是一种文化的接触和碰撞。因此,它可被视为一种跨文化交际的行为。在翻译中,由于语言使用者受到母语规范习俗和价值观念的制约和影响,生硬套用母语的一些表达方法,便容易导致交际的失败,即语用失误。本文通过实例分析,对比多个译文文本,探讨两类语用失误,即语言语用失误和社交语用失误所产生的原因,并简明扼要的提出避免该两类语用失误的方法,从而保证跨文化交际的成功。  相似文献   

18.
在对文字十分考究,意蕴要求深远并极富音韵美感的古汉语诗歌中,最常见的便是叠词。相对应地在种类繁多的英语复合词中,也有一种叫叠声词(reduplicated words)的复合词,多用于口语中,翻译叠词的工作是困难的,但这不意味着叠词不可翻译。在一些翻译理论的指导下,灵活运用各种译法,仔细推敲便可使译文更加理性。叠词的译法有许多,如直译、意译、意象翻译等。  相似文献   

19.
翻译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在我国翻译理论的发展长河中先后经历了直译与意译之争,归化与异化之争等。翻译是一个不断解决问题、不断追求完善的过程。勤学好问、精益求精,有助于译者拿出好的译作。  相似文献   

20.
朱启芸 《科教文汇》2007,(9S):194-195,206
话语标记语(discourse markers)是十分常见的一种话语现象,是一些在互动式言语交际中有着十分丰富的语用功能的词语或结构。在话语理解中它们可以引导听话人如何去处理后续话语或前述信息。在信息处理时,在一定的语境中,话语标记语可从局部或整体上对话语理解起引导或路标的作用,以帮助听话人识别各种语用关系,从而在认知上对话语理解进行制约。本文结合话语标记语“吧”的语用功能,对翻译实例进行分析和评价,说明在翻译过程中,对话语标记语的正确分析有助于译者正确理解原文,从而有利于翻译交际功能的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